標籤:

我們的孩子缺少了什麼

引子

英國男子徒手23小時攀上1800米高懸崖

Tom Randall Climbing (Don"t expect anything normal…)

6月9日,四位24歲的英國小伙從美國加州中海岸的蒙特利出發,這四位年輕冒險家為了慈善,划船航行近2000英里 (約合3218.69千米) 成功橫跨了整個西太平洋,成為了實現這一壯舉的最年輕船員。(早些時候)

看到這些報道,我不免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能這樣嗎?我們允許嗎?

我們的孩子缺少了什麼,我們為什麼輸,怎樣才能贏。

當孩子要冒生命危險從事一項極具挑戰的活動時,我們的父母會說,不!而美國父母會說,孩子,你準備好了嗎?

就這一點,我們已經輸了。

沒有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冒險,但當成年的孩子告訴父母,我已經想好了,而且也做了準備。美國父母除了提醒孩子準備的更周全一些,他們已經知道這一切已無法改變。孩子已選擇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此時最好的語言就是祝福。而我們呢,很可能做出極端反應,那就是,你要有個好歹,我們怎麼活。

我們總說,自己一個人,出國後照顧好自己,危險的地方不要去,不要亂交朋友。可我們很少說,多交朋友,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學習別人的獨立精神。

我們教孩子很多東西,但我們很少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美國父母把孩子的動手能力看的很重要,認為這是獨立的基本條件和要素。看起來是簡單的身體力行,但這裡面蘊含了認知能力的提高,創意的啟示,成就感的體驗,這和我們有很大不同。單純地教育永遠是從別人哪裡拿來,只有親歷親為才有可能變成自己的。

我們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我們的起跑線是什麼。

我們的孩子要和別人一樣,學外語、會鋼琴、舞蹈、繪畫。。。

我們問過自己沒有,孩子首先必須(而不是應該)學會什麼。

那就是大大的倆個字:獨立

首先是生活獨立,然後是精神獨立。

獨立的意義何在,那就是開始做任何事情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來,而不是找誰幫我搞定。

我們的孩子常常說,我要什麼,你必須給我什麼。

而美國孩子常常說,我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要爭取什麼。

我們的孩子常常說,為什麼別人有,我不能有。

而美國孩子常常說,我今天沒有,不代表以後也沒有,我要自己努力去得到它。

如果這樣,我們怎麼可能贏。

一個不獨立的人,沒有個性及特色的人,甚至不懂得怎樣和別人相處,別人也不願接受你。

我們不是主張特立獨行,我們強調的是和而不同。

我們的80、90、00後天天喊要獨立,而他們很少去了解怎樣才能真正獨立。而他們所謂的獨立,常常理解為不再被父母和其他人管教。

我們的孩子交朋友,往往是交那些和自己家庭狀況相似的,而不是那些有獨立個性的。

殊不知,那些個性相對獨立的孩子,往往更具吸引力,更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你不具備的特質。

當我們的孩子有問題時,尤其是在外面,我們會問,你和什麼人在一起。誰欺負你了,或者你為什麼和別人打架。而我們很少問,這種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我本人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當我和別人打架被狀告到母親那裡時,她先不問我為什麼,而是問有沒有欺負別人。她無法阻止我打架,因為她知道,這不可能,但她會說,不能恃強凌弱欺負別人。於是,我知道什麼架可以打,什麼事不能做。

當我們說謊時,我們很清楚為什麼。當孩子說謊時,他並不在乎你問他為什麼,他唯一在乎的是,如果說實話,會產生什麼後果。

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告訴我電腦昨天關機時沒有任何問題,今天卻不能正常工作。我說你的孩子用過嗎,他們說他沒有動過電腦,而且電腦需要密碼才能進入。我查看了電腦對他們說,你回家把孩子帶來,他們問為什麼,我說回來你就知道了。一個15歲男孩,我問他,你真的沒有動過電腦嗎?他說沒有,但眼神已不是那麼堅定。我說,我可以查出所有的登陸記錄,時間,上過哪個網站,孩子馬上對父母說對不起。其實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讓孩子知道,你的謊言,父母不是不能揭穿,只要他們想,總有辦法。而且父母當即決定,聖誕禮物取消;後來在我的勸說下,勉強撤回。所以,說謊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孩子輸在競技場上時,美國父母,尤其是父親會問,接下來你準備怎樣做。

如果接受失敗,為什麼,是你發現你不適合這種競技。你是對的。

如果繼續挑戰,為什麼?因為你發現了不足,而且有進步的空間,你也是對的,而不僅僅是不服輸。

而我們怎麼說呢,孩子別難過,他們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就差一點嗎。對,是差一點,但這樣做的結果差很多。

首先,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其次覺得委屈。

告訴孩子,我們接受失敗,不是我們不行,是我們不適合這項運動。我們有其它擅長的,我們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

我們逼孩子拚命學習,我們說你考不上大學我們的臉往哪放,我們只在乎自己的臉面和尊嚴。

我們問過孩子,他願意為我們這樣做嗎?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盡最大的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你不必擔心誰比你強,你有你的特點。你可以規劃適合你的人生,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盡最大努力幫你。

我們總願當著孩子的面做這做那,但我們很少問孩子,你會做了嗎?時間久了,孩子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他不必學會什麼,結果還是不能獨立。

我們擔心孩子吃虧,怕孩子吃苦。但我們很少解釋,什麼是吃虧,怎樣才算吃苦。

美國父母擔心什麼呢,孩子不能獨立、不能自救、沒有安身立命的技能。

而我們常說,聽我的,我來教你,你怎麼這麼笨。

美國的父親很少對孩子說我教你什麼,而是說你看我怎麼做。射擊、打獵、修車、裝修房屋、改建庭院、戶外運動。他們常說,讓我們一起來,我們試一下。不居高臨下,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參與者。如果有問題,父親會說,來,看看什麼地方出了差錯。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到,你仍在學習一些新東西,也在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表現的你什麼都懂、都會,僅僅是在教他。

我們的父母也會教育孩子幫助別人,但怎麼幫,為什麼幫。

我們說他們可憐,他們境況差,需要幫助。

而美國人是這樣嗎?

是的,美國人看起來比較冷漠。但是,他們是這樣做的。

看到有人摔倒,他們首先會問,你需要幫助嗎? 如果你說不,他們認為你真的不需要,你自己有能力站起來,這也是一種尊重。如果真的需要,雙方都不會拒絕。

這有什麼不同嗎?

當然,提出幫助的人認為自己做得對,體現了他的能力和善意,而被幫助的人仍然有尊嚴。

一個美國朋友,有一天帶來兒子的電腦讓我檢查,兒子上大二。我在電腦里看到很多成人照片,我們倆相視一笑。父親的臉上沒有一絲尷尬,只說了一句,我年輕時也這樣,而且笑容里甚至能讓人感受到一些父愛。有趣的是,父親是一個教育學博士,中學校長。

而我們的父母呢,尷尬、憤怒、失望。可是,這是你能阻止的嗎,而且孩子這樣是學壞了嗎?

與其阻止一些事情發生,不如參與進去。告訴孩子,我們也曾這樣。但根據我們的經驗,這個過程並不完全像你想的那樣,我們是不是能做一些修正和調整。

當我們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我們常常給孩子產生這種感覺。那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我們養大,很不容易。現在他們老了,不能做什麼了,需要我們照顧。但我們很少告訴孩子,我們從上輩人哪裡學會了什麼,而他們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

我們總認為美國人對父母不如我們,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的認知有所不同。

還是一個美國朋友,每次到我這裡都是帶著她的母親。老太太坐在車裡,從未下來過。她第一次來時,本人60 多歲,母親80多。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每次都帶著她。她告訴我,從小姑娘時就跟著母親學習各種技能,那時覺得母親什麼都會,離不開她,一直學到自己也做了祖母。現在母親老了,我要讓他覺得我們還需要她,我們離不開她。以後她每次來,我都要去車邊和老人打個招呼。10多年後,有一天她告訴我,母親走了。她看起來不是很哀傷,因為她覺得母親的晚年是幸福的。

而即使是我們,在孝敬父母時,也常常給他們一種感覺,認為我們是可憐他們。他們已經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我們不得不這樣,這就造成了很多老人經常用各種方法試探兒女,以此弄清兒女的心思。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要發自內心的讓他們覺得,你們還需要他們,現在你仍把他們看作是你們的精神支柱,他們才是這個家的中心和基石。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你們還有東西可以從他們那裡學。那你的兒女就會理解和明白,孝意味著什麼,該怎樣去做。

我們的孩子可以輕易為當紅的歌星影星瘋狂,甚至掉淚。為什麼,因為那是他們的精神食糧,他們青春的血液里需要這些動能。而我們很少去問,你喜歡他們什麼?他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不了解這些,你又少了一個和孩子溝通地渠道。而美國的父母會告訴孩子,我們也曾和你一樣,我為什麼喜歡誰,這樣也就有了理解和分享。

我們的孩子會關心在乎父母嗎?

孩子很可能認為我們為他們做的是應該、是必須、而不是他們成長過程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他們甚至不懂得怎樣關心,用什麼方法表達對父母的感激。

我們教孩子行善,但常常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做法。那就是我給你的是我不在乎,且隨時可以得到,而你卻沒有的東西。我的母親曾這樣做過,孩子,這些舊衣服家裡沒人能穿了,把它送給有需要的小夥伴。她從未說過,他們很可憐。而我給他們時也說,我媽說這些東西我們用不上了,你們也許用得著,這不是一種教育嗎。以平等的心態幫助別人,而不是憐憫。我們的父母願意給孩子朋友分類,有錢有勢一個圈子,沒錢沒勢一個圈子。我們卻很少告訴孩子,怎樣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而不是避開哪些人,討好哪些人。

我們總願告訴孩子,這是對的,那是錯的。但我們很少說,那樣做會讓大多數人不喜歡,不認可,這樣做才會被大多數人接受和喜歡。

當我們對孩子說不時,我們的意思是你不能或不行,而沒有解釋為什麼。

當美國的父母說不時,常常告訴孩子,你堅持這樣,不是得到而是你將失去什麼。

我們的孩子知道嗎? 無論出國留學,還是踏入社會,你一定會和一些你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想躲都躲不掉,你準備好了嗎?

我們的孩子羨慕別人比自己條件優越,會抱怨自己的父母。

而美國孩子很少這樣,要麼接受現實,要麼去努力,去想法改變。

我們的孩子學會了什麼呢?而且學的最好,那就是自我。

這都怨孩子們嗎?父母難道沒有責任?

從小,父母就給孩子畫了一個中心,而這個中心是一個能讓他們有一天遠走高飛的中心嗎?

美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而父母也儘可能創造條件放飛。

而我們給孩子的感覺是什麼呢,你離不開我們,你需要我們。這樣,談何有朝一日獨立。

我們的孩子缺什麼?

缺深度思考的動力、缺創造力、缺動手能力、缺溝通能力、缺自律能力、更談不上獨立。只想從這個世界得到什麼,很少想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我們什麼都懂,但我們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歷史,還有我們的環境。

因為我們活的太沉重。

大家都這樣,我們這樣做別人怎麼看,我們為什麼要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呢?

我們把孩子送到美國,我們間接地承認了一個事實,我們的教育有缺憾,我們的孩子在自己的國家很難贏。

推薦閱讀:

孩子夜晚怕黑 教你4招來應對
孩子也會出現焦慮情緒?年齡、父母都對其有影響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三)
寶寶取名大全,每一個都超好聽!再也不用頭疼給孩子取名了
孩子貪玩怎麼辦

TAG:孩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