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給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
作為一名高年級家長,經常被問道:給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才好?
我覺得,最重要的好習慣有二:一個是誠實,一個是認真負責。
作為一種習慣的誠實,不是通常意義上「撿到一分錢要交給警察叔叔」,也不是「打破玻璃要承認」,而是:你敢不敢,能不能面對自己。
正視自己的慾望:我想要做什麼……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敢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不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怕不怕失敗?
正視自己的能力:我能做到哪一步?能不能準確地估計,不粉飾、不謙虛?能不能「積跬步」,不急躁、不失望?會不會找方法?敢不敢求助他人?
對自己的誠實,比對別人的誠實更難。它要求你時時刻刻保持清醒,跳出來看自己。孩子起初會很難估計自己是「真的懂了」,還是「好像懂了」。
數學上我和孩子採取的方法是重做例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做一遍就知道哪裡有漏洞。語文、英語就是落在筆頭,能寫出來,才是真了解。那種看一眼,便說「我知道了我會了」,只是自我欺騙而已。
另一個習慣是「認真負責」。
曾經有個孩子在語文群里找人改作文。我看過之後同他講:這篇作文沒法改,因為它沒有主線,像「蘿蔔開會」。整篇給人的感覺就是:東湊湊、西湊湊、我湊、我湊、我湊湊湊,終於湊夠字數了。
另一個孩子來解釋:阿姨,他肯定是不喜歡這個題目,沒什麼好說的啊。
我這個怪阿姨告訴他:孩子,所有人都是去評價你的作品,沒有人會關心背後的「苦衷」。沒有人會在意你做這件事的時候喜不喜歡,想不想。別人看到的,是你做的成果。那成果上永遠寫著你的名字。
明白需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做事的時候便會認真。衡量認真的標準很簡單:認真的人會專註在目標上。當你開始強調客觀情況,計算他人責任的時候,心氣已經泄了;當你開始抱怨開始求取同情的時候,就是在放棄了。
那種「湊合一下」「混過去」「差不多就行了」的念頭,要像打地鼠一樣敲下去。
事事必須傾盡全力嗎?並不。我對孩子的要求始終是:要努力,不要玩命。不要搞到「賣腎買果六」,分分鐘濺圍觀群眾一臉血的程度。命只有一條,玩得不好就玩丟了。
而且,人有軟弱的權利、有偷懶的權利,但回到第一條,在沒有認真的時候你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
可以認慫,但不能欺騙自己。
誠實的習慣,令孩子明確自己需要做的事;認真負責的習慣,保證做事的質量。其他種種,都只是做事的方法,無所謂採用哪種。哪種用著順手,就哪種吧。不用,也無所謂。沒有裝備,還不跑步了?!
(秋色連波)
推薦閱讀:
※婚姻遭遇出軌,別將孩子裹挾其中
※誰再催你結婚生孩子你就把我姥爺的故事甩他臉上!
※十二生肖各生個什麼屬相的孩子最旺運?選准了天生好命橫財不斷
※博士爸爸寫給青春期兒子的一封信,改變了孩子一生!字字戳心窩!
※「當街摔孩子」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