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敏感或者說情緒敏感的人該如何自在地與外部世界相處?

【俞林鑫的回答(569票)】:

謝邀!

自尊受挫是生活中隨時都會發生的情況,比如題主說的評論沒有回復,被人拒絕等。自我認同不穩定的人,在自尊受挫的情景下會喚起自我懷疑,嫉妒,憤怒、抑鬱等負性情緒。

對於自我認同不穩定的人來說,關鍵是要做回自己。我們經常說的「成為你自己」,說的就是這一點,這是一種自我認同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能放下對理想自我的執著,能確認現實自我的價值。他們不再渴望擁有這樣那樣的優點,而是會欣賞和認同現實的自己。這些人不再對他人有過度的模仿和認同,他們真正的感覺到:並不是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很多機會你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這似乎使他變得普通了,但這卻會讓他活得輕鬆了,這便是放下執著所能帶來的釋放。太多的人執著於理想自我而不喜歡現實的自己,這是導致情緒抑鬱的重要原因。

一個幼時的種種情感或要求能被撫養者尊重的回應的人,有助於形成自我認同的狀態。相反,一個幼時的需求或情感總是被質疑或否定的人,比如經常被責備為不聽話或不懂事的人,往往容易自我認同不穩定。這些人特別想實現理想自我,因為他們潛意識地認為只有實現了理想自我才能被人讚賞。他們在做選擇時往往左右搖擺,患得患失,執著於成為最好使他們過於謹小慎微了。

成長的過程便是放下原始全能感的過程,執著於理想自我意味著放不下全能感。原始全能感(比如,我應該比別人強,我不應該緊張,我應該……)讓一個人頻頻體驗到自尊受挫,因為現實自我難以達成這種過高的要求。當一個人真正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了,意味著他可以走出抑鬱了。那些所謂的很厲害的人,他們的心態只是想做一些劈材挑水的簡單事情,恰恰是這種簡單心態成就了他們。反而那些總想著做大做強,一步登天的人,往往做不成事。馬雲主張「忘掉Money,忘掉賺錢」,他現在卻成為了中國首富。

【李易的回答(173票)】:

我完全可以理解題主,抱抱握個手吧。樓上得票高的回答也基本把想說的說完了,結合我自身的感受和經歷再說幾句。

為什麼?

我覺得所有的表現都是因為缺乏存在感安全感,其實就是缺乏無條件的愛。先天的原因,本身屬於敏感細膩的人,後天環境,在生命的最初,可能是嬰兒時期,沒有得到撫養者積極的反饋和回應,潛意識的創傷可能在那時就形成了,覺得外界是不安全的,世界似乎是不接納我們的。我們成年以後所遇見的事情很多都是根據童年時建立的潛意識模式去踐行的,因此很多心理學家都重視0-3歲嬰兒的成長,母親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悉心照顧可能會影響他未來的一生,這奠定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態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對外界內心深處總是有抵觸心理,別人不經意的話可能就會傷害到敏感脆弱的自尊,容易把事情往悲觀想,自我保護意識極強,甚至極度自尊要強去證明自己,也容易被外在的輿論導向影響,活得並不輕鬆。不過很諷刺的是,很多人在這種強大的驅動力下,追求外在條件的各種卓越,以期獲得內心的肯定,在一個個目標實現追逐的過程中,內心始終無法安寧。可能,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掙扎都只是為了彌補童年沒有滿足的安全感而已,而曾經得到過充足的愛的人整體心態都比較平和,面對挫折不會一下就自我否定,更有平常心。

說到無條件的愛,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中國很多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問題的延續,父母本身就沒有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獨立的自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不懂得真正去尊重孩子的自我,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你聽話我才愛你,你不聽話我就得懲罰你,原生家庭的問題可能又代入到下一代中,總是在輪迴。父母也愛我們,但是這種愛的方式的確有待商榷。

哈哈,綜上所述,題主你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類似情況的人很多,我們只是不那麼幸運而已,在生命的最初畫在我們身上的圖案不那麼美好,可能要用漫長的時間去矯正自己的行為模式。你的種種行為都是因為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外加你敏感,外界一點風吹草動你的內心就翻江倒海,甚至容易封閉自己。我的方法沒有普適性也借鑒不了,不過跟你說說也無妨,在大學的時候,我剛入校的時候面對周圍陌生的環境,跟你現在狀態差不多,後來碰到了一個我眼中認為無比高大上的男孩,幸運的是他竟然也無比喜歡我,從此,我的存在感極具膨脹,虛榮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實話)一直以來的安全感缺失好像在這種感情中得到了一些補償。雖然我們沒在一起最終擦肩而過,但是碰見他以後心理狀態成熟了很多,感謝他的涵養。終歸慢慢來吧,可以面對問題也是一種治療。

怎麼辦?

仔細看了答案,好像分析了問題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實質性建議,發現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還不少,再搜索枯腸一下,希望盡自己綿薄之力。這種衝突的根源首先是自我重要感在作祟(內因),其次外在環境的反饋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結果就是糾結、抑鬱、不滿、自我否定。內因上面已經說了,它的前世今生就是因為你曾經受到過輕視,孩童時期的潛意識創傷,所以現在尤其強調自我重要感。外因更複雜了,有你這種心理機制的人,就有跟你相反機制的人存在,為了闡述清楚,允許我列個表:

1 外向 (健全人格):開朗 樂觀 主動 行動效率高 有親和力

2 外向 (不健全人格):做事粗線條 罵罵咧咧 急功近利 情緒控制能力差 容易將負面情緒直接發泄到周圍人身上 不太會考慮他人感受

3 內向(健全人格):深思熟慮 氣定神閑 心態平和 有同理心 洞察力強

4 內向 (不健全人格):心思細膩 本性柔和 不喜歡直接衝突喜歡和諧 太在意周圍細節 自我反思和反省甚至自我否定 行動力差 做事猶豫 說話做事底氣不足

周圍環境和接觸的人中,如果是我們的同類(健全和不健全),大體說來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困擾和排斥,這就相當於兩個中國人碰見,很多東西不用明說,大家的文化背景都一樣,說話做事都很像呀。三四類人就不說了,剩下一二類,第一類人,儘管和我們性情不一樣,但是修鍊的境界畢竟到了,他們的控制力和包容心很強,相處起來也會很舒服。剩下就是第二類了,你會覺得有些人怎麼就那麼討厭呢,要是有人跑上門來請你幫忙,你即便不願意也要婉轉拒絕呀,可是他就能斷然拒絕不給一點情面,你不高興了,會想我怎麼就這麼差勁呢這麼不討人喜歡;你不高興只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安靜的想事情,他不高興可以腥風血雨把周圍人罵個遍,有很多生活情境就不一一列舉了。從對比中發現,同樣是心理不和諧的人,敏感細膩的人喜歡將不滿發泄到自己身上,傾向傷害自己,而粗線條的人更喜歡找別人的茬,將不滿發泄到別人身上。你要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人存在呢,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在排斥他們了,為什麼 ?因為他和你不同的行為模式引起了你深深的不安,對你的存在感造成了威脅,你想躲著這類人,久而久之發現到處是些心理不和諧的人,於是你覺得還是自己待著吧,至少是安全的。有句話叫「人善被人欺」,其實細想,就是在描述第二類人對第四類人的衝突,第二類人自己心理不那麼和諧,但是選擇對象的時候,第一類和第三類他不敢動,同類更是惺惺相惜呀,就是第四類看起來最好「欺負」了。誰錯了呢?都沒錯。你認為他很可惡,是因為你在用你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事實是你們一人發了面鏡子,他發了放大鏡,你發了縮小鏡。在你眼裡自己的優點敏感細膩,有同理心,但往往畏畏縮縮做事猶豫,在他看來就是玻璃心做事慢吞吞優柔寡斷,你的那些小心思因為心理運轉機制的不同他是真的沒有那根神經呀,在不經意間好像就「傷害」到你了。所以你排斥他是天生的,反過來他對你不友好擠兌你也是必然的,因為你對他來說也是異類呀。好吧,都這樣了,怎們調試自己,把不跟你一樣的人都趕緊殺絕還是自己躲著清凈呢?不能呀,這類人的心理機制在消極運用的時候是夠討厭的,但是另一面積極時他們確實行事果斷,說一不二,在團隊合作的時候你就能體會這種人的可愛了。在內心深處接納他們,包容他們,不懼怕他們,你會發現是可以和諧共處的。相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覺得你不是異類呀,也會將自己溫柔的一面向你敞開。保留自己的溫柔之心,同時積極樂觀去擴大格局。

有些朋友覺得可以讓自己變得優秀來確立自己的存在感,這條路在短期好像沒有大問題,但是長期來看不可取。當你認為自己很聰明,你碰到一個更聰明的你就蔫了,同理,永遠有比你聰明漂亮時尚家境好收入好的人存在,在某個環境你覺得自己優秀只是你沒機會見到更厲害的人而已,可以保你一時優越但保不了一世優越。看過太多太多爭強好勝,心理綳得緊緊的一定要自己成功,看似很積極的人,但是在取得成績後他繼續迷失然後再為自己樹立更有野心的目標,但是整個過程內心從沒平和過永遠在過山車,他太想成功了,來肯定自己。也有人慢悠悠得享受幸福過著中等偏上的生活?到頭來我真的不知道哪種人生更幸福更智慧。並不是說不要優秀,但是為了優秀而去找存在感,拚命逼迫自己,就有點勉強吧。心態平和輕鬆,在此基礎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吧,前者是心態和幸福有關,應該更珍貴。

【張智豐的回答(75票)】:

看了題主的描述,感到題主的自尊比較脆弱,當遇到挫折,比如被人拒絕,或者沒有人回復自己時,會情緒波動很大,持續時間也比較長,無法幫助有效的調節情緒,顯示出一定的心理問題。

我們說正常的自尊是有彈性的,當遭遇挫折時,能較快平復情緒。自尊穩定而健康的人,能有效的安撫自己,讓自己較快的平靜下來,比如可以說,失敗是很常見的,被人拒絕也很常見,我可以想其他辦法解決問題。而題主可能會責備自己,放大了這件事的嚴重性,這會加重情緒波動,也讓題主對失敗更加敏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而且題主的歸因方式有一定的問題,帶有一種孩童般的「自我中心視角」。什麼意思呢?小孩子經常是自我中心的,覺得父母吵架了,或者家裡出了什麼問題,是自己不夠好造成的。實際上,這件事也許跟自己關係不大,只是一種想像。同樣道理,如果周圍人不開心了或者對自己不夠友善,很可能是這個人的原因,不一定與題主有關,但題主會傾向於這樣去想,把自己搞得很鬱悶。

其實,情緒敏感或人際敏感的人小時候可能是那種行為抑制(behavior inhibited)的兒童,容易害羞,對陌生環境恐懼和迴避,需要大人的耐心陪伴和引導,才會慢慢有人際上的安全感,能主動探索陌生環境。但如果大人沒有給予耐心的引導,做出良好的示範,而更多粗暴的批評,或者乾脆讓孩子迴避陌生環境的話,這種敏感就會持續存在,一直到成年以後。表現出一種像孩童一樣的退縮和恐懼。

那麼怎樣解決自己的人際敏感和情緒敏感呢?

1. 學習觀察和安撫自己的情緒,改變看問題的視角,把挫折當做是一種鍛煉和經驗積累,而不是災難。不去迴避困難。

2. 改變自我中心的歸因方式,學習多角度看待問題。別人不回應可能是別人的原因,不用把問題都歸結在自己身上。減少自責情緒。

3. 學習欣賞別人的長處,也接納自己本來的面目。鼓勵自己而不苛求自己。

4.到讓自己不舒服的情境中練習,行為上不去迴避,也就是心理治療中說的暴露療法。

當然,說起來似乎簡單,但一個人想要改變並不容易。如果自己很難做到的話,就需要有人陪伴一起來慢慢改變。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uahoo的回答(15票)】:

原來也困惑過,不過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各種說法各種原因都找過,也給自己安過各種症,不過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別太在乎。大家都是普通人,都隨隨便便地過,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什麼人會因為你不是個高尚的人而對你有敵意,別人有時候忽視你不是因為對你有意見而是比起他們自己你當然沒那麼重要。說難聽點就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盡量開朗點,多和別人交流,融入集體就好。本來也想隨便嘲風兩句的,不過每次看到這類問題就像看到過去自己,再加上正好有閑時間。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范gilbert的回答(1票)】:

接受自己內心的現實,將它轉變為單純的一種感覺,而不是思維的解讀,不要去判斷,猜測,思考,而只需要去關注即可。

【執銳的回答(13票)】:

題主是能醫不自醫啊,你都如此客觀的描述自己的狀態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無非是悅納自己,建立自信,情緒管理,

建議找相關的書一邊看,一邊實踐,這個過程會有懷疑與狀態的反覆,請不要對自己說我不行,我做不到,如果有這個趨勢,請馬上中斷「深思熟慮」,轉移情緒,把注意力從內在的心理活動拉出來,做一些小事,喝杯茶,做做家務,看看電影,情緒不要進入惡性循環,然後慢慢平靜,別忘想情緒從冰點一下就燃起,強迫自己高興起來,那樣是在壓抑情緒。

建議看看史鐵生的《 直面煩惱,認清孤獨》。

最後我想說一句,其實現在的你就挺好,我站在你身邊喏,做不好不要緊,再來,做著做著你也許早站在了另一個高度。

【叔良的回答(15票)】:

看了看上面的答案,講的很細,很專業的感覺。

但是……

各位別生氣,我沒學過心理學,所以只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談談題主所說的這件事。

先從題主的描述入手吧。

1.請求一個信任的親近的人幫忙,被拒絕,嘴上說沒有關係,內心卻瞬間非常地沮喪傷心,最後對方還是答應了,他說他只是開一個玩笑,但是依然無法及時從沮喪傷心的情緒走出來。(為什麼題主會感覺到沮喪或傷心呢,是否是因為感覺作為自己信任的人或者親近的人竟然會拒絕幫助自己,而如果是自己的話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幫助對不對。所以心裡很不平衡,即使對方開了個玩笑當時沒答應,也會覺得對方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你想要獲得積極反應。)

2.感覺別人不開心或者對自己不友善,會不由自主地認為自己的原因,並且覺得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也會因此不開心,不開心的情緒可以持續一天甚至好幾天。

(假如你給對方說個事情或者開個玩笑沒有得到對方的認真對待或者對方反應消極甚至誤解你,你會覺得對方對你不認同甚至討厭,回頭你使勁的想,使勁的琢磨,自己哪裡做的不對,怎麼會這樣子,你的出發點根本不是那樣,你是善意的,為什麼結果會成這樣呢,因此會被這種情緒一直困擾,糾結很多天。

3.期待得到別人的關注,但是一旦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就會恐慌,然後會逃避,選擇呆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面。(平時覺得如果在公眾場合表現自我是一種顯擺,高調的舉動,因此別人如果這樣做了,會覺得別人很高調張揚。但是假如別人這種行為受到認同或讚揚,會有點小嫉妒,想著這種小事情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如果自己去做又會擔心自己這麼做是不是太張揚太高調,於是陷入自己給自己設置的思維怪圈,一面想要突破自我,一面又怕受傷。

4.如果身邊誰比自己好,例如自己沒有受到表揚而對方受到表揚,會因嫉妒而心情不好,並且情緒一般不表現出來,情況相反就會非常開心,明顯可以被別人看出自己心情不錯,覺得一天都會很順利。(同樣的一件事情,自己做的甚至更好,或者在某一方面自己自信的東西,收到的評價或者認同竟然不如別人。有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很不認同甚至看不起的一個人,怎麼自己反而得不到這種認同與稱讚。所以會因此歡喜為此憂。)

5.看到別人發的朋友圈和微博,評論了沒有得到回復,會認為對方是對自己不滿,基本不敢主動問為什麼不回復,因此抑鬱很久。(唉?我很認真的評論回復你的朋友圈,評論你的微薄,你怎麼能無動於衷呢,我在關注你,表達我的善意,為什麼你就一點反應就沒有呢,是你覺得我們關係不好,還是你不喜歡我這個人,或者你覺得我這個人人品有什麼問題?接下來好幾天就是想不通,沒有一個答案,我就是會糾結,會不開心。)

總的來說就是自卑、自我壓抑、不善表達、容易嫉妒、情緒容易受影響且波動大、對他人戒備心很強等。

這些情緒一直影響著我的生活,包括晚上經常做噩夢,經常因為不開心而除了上網睡覺吃飯什麼都不想做。我也試過去改變自己,變得外向的結果是幾天後覺得自己很累,更加不想與人交往。

其實題主總結的不錯,自卑,自我壓抑,不善表達,情緒波動等等。而這些也就是你心理活動的一種表現。為什麼會這樣呢?應該怎麼辦呢?

咱們一個一個的慢慢理。

問題1:為什麼題主會感覺到沮喪或傷心呢,是否是因為感覺作為自己信任的人或者親近的人竟然會拒絕幫助自己,而如果是自己的話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幫助對不對。所以心裡很不平衡,即使對方開了個玩笑當時沒答應,也會覺得對方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你想要獲得積極反應。(有沒有這樣想過呢,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雖然他/她和你關係好,你信任他們,他們有事情,你都會不遺餘力的幫助他們,你覺得這是應該的必須的。所以當你有事情時他們也必須這樣子幫你,不然說明你在他們心裡分量並沒有那麼重,並沒有那麼親近。說到這裡,題主也說了,即使對方開個玩笑拒絕你,後來又答應幫你,你還是會沮喪好幾天。所以根本原因不在他們幫你沒幫你,而是他們對你的請求做出的反應。你需要的是第一時間對方積極反應,答應幫助你。你需要的是他們給予你和對方在自己心目中同等的地位平衡。這種要求是偏執的。而你基於他們反應的判斷也是偏執的。他們幫你,或者不幫你或許真的和你判斷一樣你在他們心裡地位不重要,但這種情況其實根本無須糾結。為什麼呢,因為首先,假如他們真的不甚在乎你,那你能強求別人在乎你嗎。不可能。退一步來說,對你來說這件事情已經被你直接上升到一個高度了,但是對於別人來說這事就是個小事,或許當時忙,或許當時出於一點小問題沒能答應你,根本就沒想那麼多,他們哪裡知道在那一瞬間你已經想了那麼多,而且因此鬱悶了好多天。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因此傷害到了你,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傷害你。 你對別人的好,對別人的幫助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既然你是心甘情願的,你並沒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別人給予你同等的對待。當然你希望對方同等對待也正常,但是又回到那句「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所以呢,別想那麼多,嘗試換位思考,不要將自己的思維模式套用在別人身上,這是不合適的。多換位思考。以後呢,繼續樂於助人,不要太計較得失,這樣你會收穫真正的朋友,而且堅持下去,你會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人,因為你在精神上富有,你是給予者。

問題2假如你給對方說個事情或者開個玩笑沒有得到對方的認真對待或者對方反應消極甚至誤解你,你會覺得對方對你不認同甚至討厭,回頭你使勁的想,使勁的琢磨,自己哪裡做的不對,怎麼會這樣子,你的出發點根本不是那樣,你是善意的,為什麼結果會成這樣呢,因此會被這種情緒一直困擾,糾結很多天。(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其實也就是你太在意你自己了。生活中每天會有成千上萬的小事情,每個人每天會說多少句不經意的話,而不是每句話都有特定的意義或者針對性。有點時候真的是無心之舉。那麼假如你每句話都去在意,每件事情去糾結,這就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了。對方不開心,或者不友善,或許只是因為昨天丟了幾百塊錢,或許只是因為挨了批,或許只是和人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剛剛碰上了。與你人品和你這個人的本身是沒有關係的。當然或許就是因為你,那麼假如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也沒什麼啊,你下次注意,改掉不恰當的語言或者行為就好了。假如不是你的問題,也沒必要糾結,你做事情問心無愧就好啊,這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呢,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得到百分百的好評,上帝也不例外。你為什麼那麼在意呢。你越在意越是擔心自己哪裡不對,或者覺得對方針對你,這樣產生的是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別人的也是負面的情緒,所以就惡性循環。所以放寬心態,允許自己的不完美,首先包容自己,然後包容他人,這樣你傳遞的和收到的都是正面的能量與信息。

問題3:平時覺得如果在公眾場合表現自我是一種顯擺,高調的舉動,因此別人如果這樣做了,會覺得別人很高調張揚。但是假如別人這種行為受到認同或讚揚,會有點小嫉妒,想著這種小事情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如果自己去做又會擔心自己這麼做是不是太張揚太高調,於是陷入自己給自己設置的思維怪圈,一面想要突破自我,一面又怕受傷。(又回歸問題二了,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太在意自己了,太患得患失了。假如一件事情沒有傷害到別人,沒有給別人帶來負面的影響,而這件事情恰恰又是你想做而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那麼別想那麼多,只管做就是了,這就和把妹一樣,只要沒影響到別人,不管結果怎麼樣,你去做了,那你在未來的日子便不會後悔,你會感激自己的腦門一熱,勇氣爆棚。你可能會想,萬一做的實際效果和我自己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沒有那麼完美怎麼辦,所以在你糾結的時候,別人已經上去了。你又後悔,那貨都能上去,表現那麼拙劣,大家竟然還給予鼓勵和好評。又狹隘了吧,你想那麼多幹什麼,你自己假如什麼都很完美,那在一個人人都不完美的世界,你可能會被孤立,況且你也知道你做的並不可能完美。大家認同的是一個人的態度和一個人傳遞的信念,所以即使別人表現沒你好,也會得到稱讚。所以你以後也別高高架起了,要知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完美怎麼了,你全部隱藏著別人就看不到了嗎。所以對自己,對別人都去鼓勵積極向上的一面,just do it.

問題4:同樣的一件事情,自己做的甚至更好,或者在某一方面自己自信的東西,收到的評價或者認同竟然不如別人。有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很不認同甚至看不起的一個人,怎麼自己反而得不到這種認同與稱讚。所以會因此歡喜為此憂。(你做一件事情,你得思考,自己想通過這件事情得到什麼,是通過事情鍛煉自己,不斷精益求精呢,還是僅僅只是為了得到讚揚。假如前者的話,可能你不會那麼痛苦。假如後者,也無可厚非,關鍵問題是,你的衡量標準和別人的衡量標準未必是一致的。你敢肯定你做的百分百比別人好嗎,退一步來說,好吧,你是那匹沒有遇到伯樂的千里馬,伯樂沒出現時,你要麼等待,要麼去創造一個伯樂出來,你在那抱怨有什麼用呢。你明明比別人跑的快是吧,你有別人優雅么,你明明優雅是么,你有別人的霸氣么,那你永遠糾結於這些表象,得到的也是淺薄的。得到稱讚了,你覺得整天喜氣洋洋,一番風順,而這同時反應了另外一個問題,你經歷不起挫折。所以這件事情,你要想想,你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憤青與奮青一念之間啊。百鍊方能成鋼,短暫的歡愉無法化為永恆。

問題5唉?我很認真的評論回復你的朋友圈,評論你的微薄,你怎麼能無動於衷呢,我在關注你,表達我的善意,為什麼你就一點反應就沒有呢,是你覺得我們關係不好,還是你不喜歡我這個人,或者你覺得我這個人人品有什麼問題?接下來好幾天就是想不通,沒有一個答案,我就是會糾結,會不開心。(說到這裡,假如我上面說的你都想得通,想的明白,我想最後這個問題你自然也應該懂了。評論朋友圈很重要麼?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你生活的著力點了嗎?那這樣的話,是不是有點……嗯?和上述問題類似,你糾結於本沒有必要去糾結的事情。好好想想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是一大堆人對你揚頌稱讚?對你一呼百應?朋友圈或者微薄無數點擊回復?是這樣嗎?)

就說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你能想的通。解鈴還須繫鈴人。

【rickyLEE的回答(6票)】:

斗膽猜測,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題主描述的那種性格的一面吧,或多或少。

可是想太多就難以享受簡單純粹的快樂。我的做法是:

1.找到能帶給自己純粹快樂的事,多去感受這樣的過程。

2.學會把敏感脆弱自卑這些負面情緒的自己分隔開來,允許自己不消滅他們,但是不能經常出來搗亂。這樣大部分時間內,我就是個開心到沒心沒肺的人!

3.偶爾控制不住的時候,就讓情緒發出來吧。通常都會是晚上,反正第二天一早,腦子恢復正常,就會覺得昨晚自己是傻逼,想那麼多幹什麼?

原諒我用了個不那麼文雅的詞。

【Yalpha的回答(29票)】:

我也來斗膽寫一個吧!因為畢竟,題主的感受,或多或少我都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

具體的心理表現我就不說了,和題主描述的基本算是一模一樣,也是每天活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那麼,我是怎麼應對的呢?

目前看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認知。~~~~~~~~~這是個比較書面的詞,具體來說……給你舉個例子吧!

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立馬遭到了朋友的反駁(起碼在我看來是對我的否定),然後就開始巨難受。然後是分析自己難受的原因:糾結的是自己的對錯,還是對自己的否定?我的觀點——遭到否定—1是我的觀點錯誤——但是,即使知道自己錯了,如果另一方不做明確的反駁,自己心裡也是開心的——我糾結的不是對錯的問題;2如果我們討論的問題確實有它的對錯標準,那麼如果我知道我一定是對的,我也不會難過,反而會在心裡嘲笑其無知;3如果討論的問題是無所謂對錯,見仁見智,我只不過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已,我的觀點不一定就是錯的,他的觀點不一定就是對的,各自理解不同而已——那麼這時的否定,是否就意味著輕視?A:我有說出自己想法的權利和自由,別人輕視是他們的無禮;B:別人也有表達他們的想法的權利和自由,他們說什麼,其實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意願,與我無關。如果真的會有輕視,回到A

這大概就是我自己當時的心理過程吧,別問我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因為我把它們寫了下來。不過說真的,這樣一想,心理還真是沒有那麼堵得慌了。我覺得我們這類人最大的毛病,或者說習慣就是:經不起別人的一點批評,或者一點點與自己相左的意見,並總會把原因歸結於別人對自己的輕視等等。

不知題主有沒有了解過「認知療法」——貝克也指出,心理困難和障礙的根源來自於異常或歪曲的思維方式,通過發現、挖掘這些思維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現實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適應環境。 認知療法_360百科

認知療法_360百科

以上,看了問題,覺得對1,2,5更加有針對性,最重要的是重新構建自己的思維習慣,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找一個旁觀者來幫助分析一下。

關於第3點,其實我也有這個困惑,我自己覺著啊,是1,自己由於常感覺被忽視,所以下意識地想被關注;2.但是自己心裡又隱隱約約地清楚,自己還沒有那個能力去有效維持這種關注。所以,解決的方法大概就是,1.明白誰也不是誰的中心,自己沒有特別的表現之前,關注是不會自己跳過來的;2.提升自我。

至於第四,我覺得主要還是自己缺少自己想追求的東西。我宿舍的同學,一個是某部門的部長,一個是也不算太靠自己的努力但拿著工資。我必須嫉妒阿!可是後來想想,他們得到的,其實也不是白來的,人家畢竟也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裡面;另外,我自己想要的,真的就是這些讓我羨慕甚至嫉妒的東西嘛?你嫉妒一下,就可以把別人的東西拿走,到你自己這裡來嗎?你難道就不能向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好好努力嗎?——反正現在,我的心態也算是比較好的,除了在與人相處中有點小敏感之外,所以,我現在也正處在一個自我改造的階段。

對了,還有一點,給自已一點自信吧。就拿我來說,我長得,有時候吧,自己看著都嘆氣,但是,我還是決定把本可以給我平添一分姿色的劉海給綁到了後面,每天出門的時候,仰起頭,感受陽光,收起小腹,微笑,真的,你會慢慢自信起來的。

說了這麼多,有點亂,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一句話: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才有動力,去風雨兼程。

完。祝好。有什麼經驗心得或者有了進步,歡迎跟我分享。我也需要有人跟我一起走呢!!加油。

【曹舟力的回答(1票)】:

應邀!

換位思考,邊界清晰起來。

具體操作等樓上很多答主都講到了。

【輕言放shou的回答(2票)】:

推薦哈福幸福課,沒用來找我。。

【王興國的回答(9票)】:

如果說以上題主所言的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卑,那麼直接原因應該是自己認知的有限性。

題主的第一大認知局限性就在於,你在遭遇別人的拒絕,批評,或者反對等等負面的東西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們好像只針對你一個人這樣。其實你可以自己觀察這些人,大多數人並非針對你一個人,而是他們的社交習慣,跟你有相同遭遇的人可能數不勝數。即使有個人無緣無故針對你,這種人的態度完全不必作為評價自己的依據。

第二個認知局限性就是沒學會放下。那些不因為人際交往糾結的人不是人際交往沒遇到問題,而且遇到了也沒在意。因為這就是生活常態。在人際交往這一方面放的下,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放的下。反之亦然,當你說你糾結於人際關係的時候,你除此之外一定還糾結與其他的事情,比如你可能是一個較嚴重的完美主義者,或者挑剔,或者細膩,或者待人苛刻。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太多不完美,我們一定要學會放下,內心要能理解與包容,這個認知一定要正確。行為上勤奮,外交上尊重他人同時保持自己獨立人格。永遠可能會有沒工夫搭理我們的人以及不太喜歡我們的人,每個人都一樣。寬容與理解當頭,慢慢的喜歡你的人會多。我認識一個人品極好非常謙虛勤奮善良的人品人緣極佳的女同學,她有個敏感善妒卻要強的室友,不知為什麼總冷落她。因為善良,她特別苦惱,不知道因為什麼。你說這麼好個人都有人不喜歡她。這就是人間常態。學會放下,明白一個人往往不是針對你的,即使針對了但你明白並不是自己的問題也沒什麼,即使是自己的問題盡量改之即可,人們對你犯下錯誤不會記憶太久的,有時候比忘記一個單詞還快。你自己就更可以放下了。

【穰子的回答(9票)】:

曾與題主一毛一樣。

我拋棄了鼓勵自己幾天喝幾天心靈雞湯後又萎靡不振的感性的心理治療,我學會了理性思考:

1.很多事,撇開情緒後會好很多,你要想的很簡單:事出必有因,找到原因,通過權衡利弊、換位思考等方式,解決它。害怕、傷心、委屈、憤怒,都不能解決事情,都沒有意義。(例如對他人有戒備或猜忌時,思考自己為何會這麼想,然後主動去跟那個人相處或交談來直接證實你的想法的對錯

2.毛主席說過:先解決主要矛盾。當你因為朋友圈的事情鬱悶時,你應該想想你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高考?考研?英語四六級?職稱?次要矛盾不用管它,因為它不重要,而且主要矛盾其實也是很多的,解決這些已經夠讓人操心的了,朋友圈的事情好像是次要的次要的次要問題吧?

關於獨立:父母會死去,朋友會離開,妻子可能會出軌,沒有人可以比自己更能給自己安全感。物質上的,當然不能奢求或依賴他人。精神上的,比如寂寞、求關注,沒有其他的辦法,幸福是自己找來的,朋友或者同學同事忽視你冷淡你的時候,要換位思考:你有做到對人友善了嗎?別人的說說朋友圈你都去評論過嗎?你主動去對別人好過嗎?對他人有益且不受制於他人,多關注與人相處之外的事物,比如培養愛好、拼搏事業,多想想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並為之努力,我想沒有人會以「與朋友能和諧相處」為終生奮鬥目標,我們的目標,當是星辰大海。

關於自卑:看到優秀的人我們會自卑。自卑給我們進步的動力,不是壞事。自卑的情緒控制不好則會自我否定,與他人相處變得拘謹敏感。所以要解決的不是自卑(也解決不了),而是與他人相處時的心理。相處中表現出自卑時,無論你優秀與否,別人都不會對你好感增加,而當事態發生時你把情緒埋在肚裡,淡定與人繼續相處(不用做到外向健談或者貌似很自信甚至自負的樣子,淡定的樣子就好了),沒有人會對你好感度降低。即在外交場合自信是絕對必須的,絕不能表現出自卑,哪怕和再厲害的人相處,也要不卑不亢。

只想到這幾點,如果能對題主有一點點用我就滿足了。熬夜到5點半也是醉了,還要期末考試呢Orz

【楊不過的回答(7票)】:

題主的問題在於努力的想要活出理想中的自己,不願意麵對現實,當別人指出真相的時候,往往就讓你的幻想破滅,從而傷害到你。

我的看法是要認識你自己,接受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不要以別人的看法來斷定自己的價值,這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Deemo的回答(2票)】:

因為之前一些事情,我從一個有點自卑但基本開朗的胖子變得和題主有類似的心態,先反對@彭先生的答案。

我之前就用的「人格分裂法」做的,導致自己有一種置身事外的錯覺,認為什麼悲觀事情都有一個強大的「我」來扛著,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畸形的多重人格。

現在導致了我對什麼事都是無所謂,置身事外的態度。也就是傳說中的矯枉過正,從之前的敏感多疑到如今連活不活著都無所謂,都是因為這種強大的心理暗示。

我知道這種狀態不好,所以還是想把這種心態改回來,重新變回積極樂觀。

首先分析一下這種心態的成因

1.缺愛

要麼家庭對自己缺失相應的關懷要麼在追求愛情時受到巨大波折或是沒有一個知心朋友能讓自己把所有不愉快與之傾訴。

2.自卑

自卑有多方面,大抵來說能力不足行動不足自尊心卻挺強的話,就容易產生自卑。

3.懶

不解釋

我覺得題主應該是第一種(我是123沒救了已經),那麼就做點什麼吧,做點取悅自己的東西,事情,讓自己有成就感,可以每天給自己一點容易達到的任務,比如今天我要去某公園照一組落葉圖集,明天把它們修改排版列印成冊,後天把它們送給心愛的人,完成它,每天有進階的感覺,充實碎片時間,少關注別人的動態,也少在網上捅自己每天柴米油鹽愛恨情仇那點破事,認真生活學習娛樂,最重要的是要正面面對真實的自己,不要幻想逃避,仔細想想,其實大家都是關注的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

祝安好,共勉。

【藍畫晴的回答(4票)】:

跟題主差不多,幸運的是遇到一個可以稱為導師的人,現在好多了。

不負責任地丟一個方法。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不要有手機作業之類別的玩意兒打擾。

一張紙一支筆。一張大紙,8K或者更大。

然後在紙上寫你想要什麼。想到什麼寫什麼。想賺錢,想出書,想有喜歡的人,想。。。哪怕是想醉酒想什麼玩意的。全寫上。標上序號。但是不排序。

發這個玩意兒那個人說自己寫到200多條的時候看到有一條突然淚崩了。那就是他真正想要的,最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你可以找一下,然後別的管他們呢,我就要這個了,就為這個努力了。

本人沒試過,因為通過別的途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保證有效。

【舒惜的回答(3票)】:

原來有這麼多跟我一樣的人。

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謝謝。

希望我們都能走出陰影。

【大白電尖的回答(2票)】:

我和樓主差不多。現在我就是接受,把他當做一件普通的平常小事,因為它本來就再正常不過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你,而你就是你,唯一的你。做真實的自己,坦然面對。

【程俊龍的回答(2票)】:

這個問題實在是讓我覺得太親切了,題主描述的很清晰,我也就不在贅述。 對於我來說這些感覺不是時常存在,但是偶爾會出來作祟,一般情況下我的選擇是轉移注意力,比如跑步,跳舞,也可以嘗試著做一些其他的運動來緩解,藉助這些來發泄一下真的很管用的。 另外也可以找一些有興趣的方面去學習,簡單說就是讓自己忙起來,如果堅持做以上事情的話時間長了,積累的東西多了,自然會覺得身心充實一些。 充實了之後內心深處不安的感覺就會好多了吧。

【楊超凡的回答(2票)】:

樓主說的:「總的來說就是自卑、自我壓抑、不善表達、容易嫉妒、情緒容易受影響且波動大、對他人戒備心很強」 恰巧我全都有,所以我認真看了每一條評論,以尋求解決方案。

前幾名的答案條條框框頭頭是道,科學卻太過複雜,有的只是論述,並無具體解決方案,

我認真試了試 第六名執銳 的方法:閱讀史鐵生遺著--《直面煩惱,認清孤獨》,談不上脫胎換骨,至少被不那麼神經質的敏感,也不再那麼自我壓抑了。

附上鏈接史鐵生:直面煩惱,認清孤獨

主要講的是史老先生臨終前對侄兒小水寫的三封信:關於「孤獨」,「恐懼」,「最重要的事」

我的具體做法是和感受如下

粗讀一遍:媽的沒看懂

【不是對作者不敬,第一遍是真沒看懂】

研讀一遍:有點道理

【一句話一句話看,揣摩作者的意圖,聯繫自己的種種想法】

抄寫一遍:寫的真好

【有點撥雲見日的感覺,抄了一遍真不過癮】

忍不住又抄了一遍,當練字:茅塞頓開,彷彿以前被人鄙夷,質疑都不是事

最後又粗讀不下兩遍,認真研讀四遍,還第一次在豆瓣寫了書評,微博寫了長篇觀後感,想想還真是為自己感動。

彷彿重生了,第一次在知乎改變這麼大,多虧史鐵生老人家的這三封信,與其說是寫給他的小侄兒,更不如說是寫給咱們這代浮躁,神經質的年輕人。

如上,這招,可以一試。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壓抑自己的壞情緒
男人先道歉沒啥大不了的,停止爭吵控制情緒是關鍵
情緒心理測驗
運用五行生剋法 治療情緒病
基於語音的情緒識別

TAG:情緒 | 世界 | 相處 | 關係 | 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