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覺得睡不夠 你可能陷入7個誤區
據中國6城市的市場調研顯示,成年人一年內的失眠患病率高達57%。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就是旨在喚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睡眠這二者密切相關,休戚與共。
比如當我們的睡眠出現問題時很容易伴有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不好,是否有一個優質的睡眠,直接關係到我們第二天的工作狀態。再如或許因為我們前一天沒有睡好,第二天情緒就很容易急躁,在和周圍的人相處,尤其是和家裡的親人相處時表現得特別沒有耐心。
再或者,如果一個人有長期的睡眠障礙,會引發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等軀體問題。可見,睡眠與精神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睡眠問題。
常見的睡眠認知行為誤區
有的患者雖然因為失眠來就診,但經過醫生的詢問,發現他們對睡眠的認知是有誤區的。
常見的誤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忍受失眠,諱疾忌醫
很多人聽說治療失眠的葯很可怕,長期服用會有依賴性,對大腦有損害,寧可忍著也不去看醫生。長此以往,患者的體力、精力和情緒的穩定都會下降。原本只是簡單的失眠症,但慢慢的有可能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
2.日思夜想,把睡覺當任務
睡眠像吃飯喝水一樣,本來是常人一個簡單的習慣,但是失眠的病人會把睡眠當成一個任務。從早上就會想,今天晚上幾點睡,用什麼樣的睡姿,睡前吃什麼葯,一整天都會被睡眠問題所困擾,不停地去思考。可以想像,當他的意識被這種不良思想佔據的時候,睡眠質量更不會好。最可怕的不是失眠而是怕失眠,如果一個人特別害怕失眠,他一定有失眠問題。
3.呼嚕響,睡得香
打呼嚕是已經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但患者還不太注意的問題。有人說自己有失眠問題,但家屬發現他晚上呼嚕很響、睡得很香。這種現象不是很奇怪嗎?
實際上對於這些打呼嚕的人來講,這個問題一點都不奇怪。呼嚕比較響是由於病人氣道比較肥厚,如比較肥胖、脖子比較短粗的患者,在醫學上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大腦會缺氧。如果一個人晚上長期處在這種睡眠呼吸暫停的情況,大腦頻繁缺氧,患者會覺得自己根本沒睡著,或者是在做夢,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他都知道,長期處在大腦缺氧睡眠障礙的情況下,腦細胞也會受損傷。
對於這類失眠患者,建議同時去呼吸科就診,進行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因為單純的安眠藥會加重他的睡眠,睡眠呼吸暫停症會更加嚴重。
4.玩電腦玩手機,困了再睡
準備睡覺時,大腦皮層應該慢慢安靜下來。看電腦玩手機,這種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會使人的大腦皮層部分興奮起來,這與進入睡眠的狀態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不敢用藥,覺得藥物都有依賴性
很多人認為安眠藥具有依賴性,吃了就停不下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現在醫藥發展很快,很多藥物對身體沒有依賴性,可以很安全地使用。不能否認,如果沒有合理的使用可能會造成依賴,但如果病人定期來看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合理、適量的用藥,是不會成癮的,更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6.隨意用藥,只要睡著就行
有的患者,隨便吃藥,看不同的醫生,去不同的醫院就診,把不同的藥物疊加起來使用,目的是只要能睡著就行,這種方法是萬萬不可取的。隨意用藥比不用藥的問題還可怕。很多安定類的藥物從藥理機制上來講是非常接近的,合理使用一種藥物的時候是在使用劑量的區間內,但合併使用相當於超量使用,會給肝臟、腎臟造成負擔,長期使用會嚴重影響大腦記憶力。
7.不找原因,只求方法
有人失眠了不找原因,只求方法。失眠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有人因為環境的原因,有人因為身體的原因,還有人因為抑鬱症、焦慮症引起失眠。針對不同類型的失眠患者,醫生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首先要找原因才能去求方法。
失眠了該怎麼辦
失眠之後,第一步就是要找原因,找原因之後就開始找方法,找到方法,失眠問題得到解決後,還要防止失眠的反覆。
1.找失眠的原因
環境因素:環境的變化很容易引起失眠的問題,如環境變化、倒時差等。
心理因素:常見的心理因素包括由焦慮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導致失眠,或是和人吵架生氣等導致晚上睡不著。
身體因素:睡眠呼吸暫停、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不好或者長期卧床體質較弱而導致失眠。身體因素導致的失眠,建議病人首先治療疾病,病情得到了控制,失眠可能就會很大程度得到緩解。
藥物因素:類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這些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失眠。如果影響特別明顯的話,建議首先和醫生協商是否可以換藥。
咖啡、茶:建議失眠患者戒掉咖啡、茶等導致失眠的飲品,如果實在戒不掉可少用,尤其在下午三點以後就不要再飲用。
2.找治療的方法
行為調整:睡眠是要講究方式和方法的。人需要有一個健康的睡眠習慣,當睡眠習慣不健康的時候,自然而然產生失眠問題。因此調整睡眠的行為習慣很重要。
相關疾病治療:如果病人身體上有相關的疾病導致失眠,需要先治療這些疾病。
藥物治療:如果病人已經被確診為抑鬱症、焦慮症伴有的失眠,或者確實有失眠症,需要找醫生就診,通過科學地用藥,治療起效快、穩定,可以很好地緩解失眠問題。
心理治療:對於焦慮症、抑鬱症患者,不能簡單的靠藥物進行治療,還可以進行心理治療,找到影響他的心理因素,進行相應的心理治療,打開其心結。患者心情放鬆了,睡眠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最後還要通過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穩定相關疾病、合理用藥來防止失眠的複發。
安眠藥的合理使用
1.遵從醫囑,合理用藥
(1)安眠藥幾乎都是處方葯。不要隨意自行嘗試,更不可疊加使用。
(2)無需過度緊張藥物的副作用。新型的安眠類藥物不斷上市和使用,這些藥物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性,無需過度擔心其副作用。
(3)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失眠症有些不是由於失眠本身導致的,可能是由於長期的抑鬱症、焦慮症等病症所致,所以要找醫生評估,警惕失眠是不是抑鬱症、焦慮症的前期表現。如果只是單純的失眠症就按失眠症治療,如果發現呈現的問題雖然是失眠,但是根源是輕度的焦慮症或抑鬱症,治療是不一樣的。
(4)不可同時飲酒。安眠類藥物不能和酒同時使用。共同使用的話會造成嚴重的肝損害以及藥物的過量。例如,如果只吃了一片安眠藥,但又喝了一杯酒,藥物作用甚至會有十倍的發揮,非常危險,影響肝腎功能和大腦。
(5)某些體質不宜使用。顯著的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要慎用安眠類藥物。有些老年人的心臟、肝腎功能不好,安眠藥的用量和用法也不一樣,要遵醫囑。
(6)某些藥物不宜合用。有些藥物合用會有劑量的疊加,造成成倍的副反應,還會導致成癮、依賴等問題。
(7)避免駕駛、高空作業。服藥後要避免駕駛、高空危險工作等。
2.針對具體睡眠問題選擇用藥
失眠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有的人晚上入睡困難;有的人雖然入睡快,但噩夢、醒來反覆交替;還有的早醒,凌晨醒來就再也睡不著。這三種類型,用藥是有所不同的。
3.間斷用藥,交替使用
不要長期用藥,必要時要交替用藥。失眠早期造成生物鐘的紊亂,治療的早期階段,安眠藥有必要天天使用,讓生物鐘儘快恢復正常,周期快的2—3個星期,長的1—2個月恢復正常的生物鐘;治療中後期,建議藥物逐漸減停。慢性的、要長期使用安眠藥物的病人,建議4—6周更換一種同類型的藥物,這樣可以持續保持藥物的有效性,不會發生效果減退的問題。
4.逐步減停,不可急功近利
藥物減停情況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1—2個星期就能減停,但大多數人要用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來減停。要根據病情和所使用藥物進行判斷,最快的減藥方式也不建議快於一周。
推薦閱讀:
※誤區 | 我們吃錯藥了嗎?
※天氣轉熱,糖友們要注意這3個小誤區避免大風險
※【愛自己·愛健康】那些有關腫瘤的健康誤區,你了解嗎?
※偏癱訓練誤區
※糖尿病老人的8個飲食誤區
TAG: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