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統講究你知道幾條(上)

春節傳統講究你知道幾條(上)文/國際周易

一、貼年畫的講究: 年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各地對年畫的叫法亦不盡相同。老北京管年畫叫「畫片」、「衛畫」;姑蘇叫它「畫張」;浙江叫「花紙」;閩地叫「神符」,巴蜀稱「斗方」,不一而足。漢代民間已有在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逐漸形成並定型為現在的年畫。 民間年畫從早期對自然和神祗的崇拜逐漸發展為驅邪納祥、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裝飾美化環境的節日風俗活動,表達了民眾的思想情感和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每值歲末,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 門神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題材。門神分文武兩種,文門神多為「天官賜福」,武門神多為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兩位盛唐名將,貼門神也有講究。一般在大門口貼的是武門神,進入院子後,在外屋的門上貼的就是文門神。進門後,在屋子裡面的門上,一般都會貼上一對門童,對開的年畫,如劉海戲蟾等等。  

 

現在年畫的品種及其衍生品也很多,如吉祥神靈等。張貼時,要注意,不能將年畫或吉祥神靈貼在東邊和西南邊,最好貼在偶向上,如:東北角、西北角、兩個角呈放射性的貼。

二、貼春聯的講究 春聯俗稱「門對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載: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我國第一副春聯的來歷。至宋,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但春聯其時仍稱為「桃符」。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在《元日》詩中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從中也能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係。 清《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在臘月二十四,掃完房,直到大年三十夜裡十二點之前這段時間,都可以貼春聯,以辭舊迎新。過了正月十五揭掉,最晚不能超過二月二揭。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規矩。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為上首,左手方為下首。貼春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上下聯不可貼反。 讀的時候「從右到左,再是橫批。」 橫批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

三、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 現在一說到新年在大門上貼「福」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大概都會說,這得倒著貼福字,因「倒」和「到」同音,倒貼福就是福到了,這其實是個誤解!「福」字左邊礻字旁表「示」意,右邊「一、口、田」,《說文》中「一」是,「房梁」,「口」是「人口」,「田」是有田有買賣,如果將「福」字倒過來貼在你家大門上,則使房梁倒置,意味著你家把福氣倒在門外,福氣就都跑到人家去了!如此費了半天勁,不是本末倒置了?貼在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著貼,才寓意著開門迎福,福氣臨門! 貼福字本是為了在新一年祈福、迎福、納福,而且大門是全家人、客人出入的必經之處,應是讓人感覺莊重、恭敬的處在,倒貼的福只會讓人覺得滑稽,有失莊重。著名作家馮驥才評說:「像時下這樣,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於中國「門文化」與「年文化」的精神。但有些地方的「福」字是可以倒貼的。垃圾桶和水桶上的「福」字可倒著貼,因為水是財運,由於人從這兩處把東西倒出來。為了避諱將家中福氣倒掉,便可巧用「倒」諧音「到」,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以表達人們對未來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希冀。這樣就能把福永遠留在自己家裡。另外柜子里的「福」字也可倒貼。因為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財氣)一直來到、留在家裡、屋裡、柜子里。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春節飲食需合理搭配 多吃水果
351.與喵共舞182~臘八蒜
你的不將就,是最值得他們驕傲的事!
學我國一起過春節的國家還真不少,還有花樣百出的習俗
春節旅行來這些地方,異國超濃郁年味玩法等著你

TAG:春節 | 傳統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