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吉他使用固定調好?還是首調好?
要學好吉他,就必須知道兩者之間的關係,而且都要學好會用。
用五線譜學吉他 肯定要用固定唱名法的。簡譜一定是首調。五線譜就是用固定調,首調是簡譜才用的。
首調對於確定調性和旋律感有很大幫助,固定音高方便你把音符和琴鍵對應起來,各有各的用處,不過即興演奏很依賴於首調概念。
固定調和首調結合起來,固定調用於讀譜,首調用於調性調式的感覺和明確,西洋大小調系統比較容易,五聲音階系統要注意調性調式的區別。在一些簡單的音樂中用首調方法和簡譜比較直觀方便,但具體用在樂器中,特別是學習鋼琴時,或者大型的總譜中,簡譜就廢了。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通過大量的練習,做到以上兩者皆精通,針對音樂反映到大腦中的是準確的音程關係,而不是習慣中的音名或唱名!
如果你是業餘玩家,不知道固定調也無妨——用處不大。其實你對首調的理解已經很正確了,就按首調練吧——很實用。正如前面幾位所說:首調的缺點是需要記好多種指法。其實這也不難,練多了練久了就熟悉了。但它的優點就多了:即興演奏、即興伴奏馬上就來,你唱啥調我彈啥調,一點不含糊。這是固定調所望塵莫及的哦。
固定調與首調的基本概念 首調唱名,是指以調里的主音為DO而依次排列後的音分別唱做:RE,MI FA SOL LA SI 的唱名法。在我國最為流行的簡譜一般都採用這種唱名法。它的特點是DO是隨著不同的調的變化而音高隨之改變的一種唱名法 。
固定調唱名法,是指無論調怎麼變化,DO的音高都是標準的音高C,其他音依次排列的一種唱名。在五線譜中,可以採用首調唱名也可以採用固定調唱名,但對於一部分吉他演奏家來說固定調唱名似乎更為方便。與首調唱名法相比,固定調唱名的學習比首調唱名法似乎具有更大的難度。
1、所謂固定調就是一切從C調看起,其他調都只是再它基礎上變化音,要是練得很熟也可以靈活運用.
2、五線譜固定調記譜法均以C調為基本調,各種調性的轉換採用升、降等變音記號表示,五線、四間以及上加線和下加線,還有各種譜號的運用,極其準確地表明各音高相對位置。
3、「固定唱名」方式,1=C,即在「固定唱名」方式中,1永遠等於C,我們唱的每一個音符都是與鍵盤上的「固定」了的音符完全一致的。在「固定唱名」方式中,調式的傾向性不是通過象1 2 3 4 5 6 7 這種音階的方式體現出來的,而是以內涵的深層形式出現的,在這裡我們暫不去管它。如果用「首調唱名法」的話,則需寫成1=F.
4、有的人聽到C調 6 #4 3 2 (就是固定調)就會覺得明明是 5 3 2 1 (D調)(就是首調),而有的人則正好相反。
5、視奏的時候,我心裡是完全採用固定調的,也就是看到音符在那個位置,我就按好哪個音,照彈就是了。不過,當第一遍的視奏完畢,我已經聽到了曲子了,這時候我的聽寫部份,是首調居上風的,所以第二次視奏的時候,我可能就改為一半首調一半固定調了。也就是說音程的關係採用首調安排,部份樂譜也是轉為首調了。
古典吉他教學都是使用固定調,這不僅表現在讀譜的方法上,而且體現在古典吉他的把位上,音名與把位名都是相對應固定,直觀一點的比喻就好象是鋼琴上的白鍵、黑鍵與五線譜固定音名的對應。使用固定調能使我們快速讀譜,特別是雙音、和弦,並能同時反應到左手的固定指位。如果我們在讀五線譜時使用首調唱法的話,那你讀一些歌曲曲譜、簡單的民歌曲譜還可以對付,對那些雙音、和弦比較多、調性變化比較多的古典吉他曲,你就無法讀,也無法確定指位了。所以學古典吉他的人都應該用固定調,至於固定音高難掌握、聽覺不習慣,那是一個過程,只要能堅持,學習的方法對頭,就逐漸能適應。 所謂用首調,實質就是用簡譜彈琴。它主要彈一些純旋律的、一首樂曲調性變化不大的作品。初學視奏、演奏、記憶,用固定調當然方便許多啦。但高深的,兩種(固定或首調)都要掌握,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的話。
掌握首調唱名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簡直就是要學會古典作曲法。要會和聲分析,明白頻繁轉調的段落里瞬間轉到什麼調了,每次都嚴格按照轉到了的調的首調唱名唱譜,那要很強的和聲分析工夫才行!
以前世界流行過固定唱名法。現代又經過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柯達依等人的提倡,首調唱名法得以在美國和歐洲復興。首調唱名法有助於理解古典作曲家的作品。
即使不作曲,只演奏,首調唱名法也有助於很好地、恰當地發揮歌唱性樂感。
古典吉他村上專業的討論 問題1:古典吉他作曲到底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的概念來寫? 我想(也根據我和許多作曲家交往的經驗而理解到):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作曲家會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在西洋音樂中,調性的意義並非是指一個符號(ABCD…)、一種音高(A=440…)或是做為測驗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視唱練耳)以決定他是否能夠成為音樂家。事實上、調性的發展是基於音樂上的必然需要(包括聲樂和器樂),而調性真正的內涵,實際上代表的是一種感覺、感情、甚或是一種情緒。做為一位作曲家,他必然非常熟悉每一種調性在他內心的感應,譬如C大調是快樂、D大調是活潑、A小調是憂傷、B小調是絕望……。所以當他在下筆前,腦海中所浮現的肯定是音樂的【意像】、而不是【音調】。此外關於調性本身代表的情緒,你可以試試看將任何一首曲子換一個調性再彈看看,相信就能明白。舉例來說:如果當初耶佩斯把《愛的羅曼史》編成A小調,那麼我相信他絕對不可能因為此曲而成名,同樣的道理,如果貝多芬不是以C小調來創作《命運交響曲》,說不定我們還會以為他的【命運】聽起來很幸福呢!附帶一提,吉他的作曲受限於指板上的和聲結構,所以對大多數的作曲家而言,為吉他作曲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過它仍然不牽涉所謂首調和固定調的問題。
問題2:看譜視奏我們到底是用首調還是固定調好一些? 在視奏的過程中,我們所採用的是兩個部份的記憶:一個是【視】、也就是眼睛對樂譜的記憶,另外一個是【奏】、亦即是左手對指板的記憶和右手對彈弦的記憶。在這種記憶中,我們將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逐漸進化成一種非自律神經所能控制的【反射動作】,一旦一個演奏者有了這種反射動作的能力,也就沒有首調和固定調的問題了。而且一般所謂固定調大都指的是C大調,我想大概只有初學者才會有面臨升降記號時手足無措的緊張感吧,但是只要認真克服、勤加練習,相信這方面的問題不是太大。
問題3:記憶樂譜是記首調還是固定調? 必須坦承的說,90%以上的學生是記指法,另外10%(水平較高的學生或演奏家)既不是記首調、也不是記固定調,而是記音樂~從音符的流動中去記憶音樂的形式和情感,至於調性在記憶中,事實上既不存在、也沒有意義。
問題4:分析曲譜的和聲結構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 基本上和聲都是以首調來推算的,所以才有主和弦、屬和弦、下屬和弦、屬七和弦……,上述三個問題因為都是偏向【音樂】為導向的問題,所以無法以【理論】的方式去解釋,但是和聲學屬於音樂上的【理論】,所以簡單回答如上。
為彈古典的雖然都是用固定調視奏,但腦海里更多的應該從首調的概念出發,光做一個吉他匠不是什麼太好的事,如果玩古典吉他也能象玩爵士那樣能有更多的即興色彩,我想古典吉他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爭論問題1:古典吉他作曲到底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的概念來寫?答:最好是問作曲家。創作的過程中是不是有這個框框只有他們有權利說。問題2:看譜視奏我們到底是用首調還是固定調好一些?答:個人喜好,就是音樂學院的教授們看法都不相同。前些年國內的音樂名家們有過大篇幅的爭論,不過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問題3:記憶樂譜是記首調還是固定調?答:同上問題4:分析曲譜的和聲結構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答:和聲的結構有首調與固定調之區別嘛?
龍哥爭論問題1:古典吉他作曲到底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的概念來寫?大多數應該是首調問題2:看譜視奏我們到底是用首調還是固定調好一些?彈吉他還是用固定調方便問題3:記憶樂譜是記首調還是固定調?用耳朵和手指,和調性沒什麼關係如果記住了也是首調的旋律。問題4:分晰曲譜的和聲結構是按首調還是按固定調?這個用首調,和聲比較容易分析
如果是一個彈民謠吉他的那麼他看著卡爾卡西的教材連最簡單的音階都彈不出來,但他用吉他可以彈歌,(其實就是簡單的單音加和弦)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彈卡爾卡西這些東西出來彈歌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寧可把這個時間用在彈音階上。這個就是區別不是比較的理由。
jianbinxu:照此說來,彈古典的不能即興演奏是理所當然的???我很佩服巴里奧斯,據說他能把同一個旋律即興演奏出不同的和聲色彩。我也很奇怪羅素說的,記譜不要只記左手的指法,那它到底的按首調記譜,還是按固定調(如果安首調,可我們視奏時大多是按固定調,如果是按固定調,那太困難了,)這兩者如何才能協調好呢?
xgtl:這是一個境界、階段和目標的問題。 首先,今天在中國一般彈古典的愛好者都是年歲較大才開始學琴的,音樂底子薄弱,很多人的目標就是彈下幾個大麴子撐撐門面。他們苦練技巧,其它的東西並不關心,由於自己本身在音樂方面也沒有什麼想法,能否即興顯得並不重要。再看學民謠的人,大多數也不會即興,能彈唱幾首也已能掙來不少仰慕。稍有些追求的,去學習自己編配和弦,由此慢慢走向即興之路。更有追求的,也能夠在獨奏方面達到古典或是指彈的境界。而其實我們所指的「彈古典的」大多說的是第一種情況,而非國外的演奏家,這在目前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那些稱得上演奏家的人一般在音樂上受過良好訓練,在音樂上很有想法。而且從小接受正規培養,樂器就如同身體的一部分。即興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吉他的曲目需要大量的改編來擴充,在「彈古典的」人當中,敢於去嘗試改編的,要比「彈民謠的」去自己編配和弦的肯定要少很多。吉他本身的曲目對於大多數「彈古典的」來說,已經足夠多了,不需要再去即興和改編了。
龍哥:兩位可以考慮去彈爵士和弗拉門格,可以用古典吉他彈。本來不想說了,看看說的有點離譜了,再說兩句。如果兩位現在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曲子,我們大家也洗耳恭聽。如果把人家辛辛苦苦彈下來的曲子叫炫耀的話,只是覺得不公平。如果沒有,我也能理解。幻想和現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為吉他作曲本身就很困難,怎麼那些大師就沒有想到開一個即興的古典吉他演奏會那,可能智商有點問題吧。多聽點曲子(包括吉他以外的)多看點譜子多彈點琴,可能會讓你對古典吉他有更深的正確的理解。也正是這些年齡大的沒有多少音樂知識的人對吉他的熱愛,才使得中國的古典吉他能有現在的今天。(看看周圍的已經在國內稱為教育家和演奏家的人,他們全是這樣,也都是很大才接觸吉他)作曲和演奏是兩個不同的職業,聽聽巴里奧斯自己彈的大教堂吧,沒有人認為那是一個最好的版本。塞戈維亞也自己寫過吉他曲,各位愛好者有人用心的彈過嗎?
jianbinxu:你這樣說我覺得太片面,貝多芬的《月光》、肖邦的很多夜曲都是即興之作。 巴哈更是即興演奏復調音樂的高手。古典吉他的發展目前來說是比較局限,但是之前的人不能作到這一點,不能說以後也不可能,樂器的演奏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今天我覺得這點很困惑,同樣也會有其它的演奏者體會到這一點,那麼就以後可能就有人會從理論上去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能說古典吉他本身就是這樣的,從索爾到現在它不是一直都在改變嘛·眼光放遠一點,也許它的發展就更快一些。我彈吉他彈了差不多十年,雖說能彈《大教堂》《華麗迴旋曲》《魔笛》等曲,然而我所說的這個困惑仍然存在,有時獨自一人心境好或壞的時候,拿起吉他想用自己心中的旋律即興演奏一首能表達自己心境的「古典曲」,那怕簡單的一些也好,可是我卻無從下手。我不認為這應該是理所當然是,如果龍哥認為我說的太離譜,那我真是沒辦法!
xgtl:我所指的是中國普通彈吉他者的一種傾向,並不針對所有個體。你抬頭,可能看到了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熱愛音樂、熱愛吉他、辛勤耕耘,經常嘗試改編或作曲,也已有一定名氣。可是你低頭看看四周,大量的所謂「彈古典的」不是這樣對待這一藝術形式的。
JIANBINXU的觀點也很有道理,或者更有意義!這位老師所說的作曲家創作的問題,我有一些地方不敢苟同。我認為,一個作曲家頭腦中產生音樂動機的時候一定首先是首調和調式的感覺,而不是調性或者固定音高的概念,否則,JAZZ作曲家就不能夠稱為作曲家了嗎?不具備固定音高的人就不是作曲家嗎?調性的確立我認為多數情況下是第二位的,主要是根據作品的情緒和音域來確立。至於《愛的羅曼斯》的魅力,我認為更多的不在於它的調性,而在於吉他不同調性之間的音色差別,因為,吉他不同調性之間的音色差別要遠遠高於鋼琴,這是吉他的一大缺點,但有時恰恰成了其最大的魅力。視奏當然用固定調,但是當你彈出幾個小節後馬上就會產生首調的感覺,我認為這對廣大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基礎的基礎,是必須應該具備的素質,否則,將是悲哀的一件事,旋律和和聲是重要的音樂語言,如果不藉助首調的概念,如何分析作品?如何透徹地分析和聲結構?如何搞清楚作品的和聲是如何進行的呢?表現音樂更是奢談了。 當然,一些現代派的無調性音樂開拓了另一種視野,但是,以吉他為例,古巴著名吉他作曲家布羅威一首膾炙人口的練習曲(吉他村的網友演奏中有下載),並無升降記號,不是C大調也不是A小調,但是該曲也是有調性中心的,這個中心就是E,同時以GB為拌奏音,而旋律主要建立在五度之上,這也就是說,所謂的無調性在一些情況也並非無「調」可尋。說起記譜,我是按照首調的感覺來記憶作品的。這是我的習慣因為這樣我可以很快地把它們記住。我仍然認為彈古典的雖然都是用固定調視奏,但腦海里更多的應該從首調的概念出發,光做一個吉他匠不是什麼太好的事,如果玩古典吉他也能象玩爵士那樣能有更多的即興色彩,我想古典吉他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一點我非常贊同!!
這位老師,我只想問您一個簡單的問題:您是用固定調進行音樂思維,還是用首調進行思維?如果您回答說是固定調,那我覺得您是世界上最最偉大的音樂天才:)
canarios:從視唱練耳的角度看 無論固定唱名法還是首調唱名法都只是手段。但音樂基礎好的人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固定音高的概念,比如:一看五線譜視唱就知道音的絕對音高並哼唱出來,一聽一段音樂就能在譜上標註正確音高的音符。這是固定唱名法的好處,能迅速解決調性問題。但調式概念則是靠一種熟練形成的感覺,從一段旋律和和聲的色彩感覺出調式,而並非通過找到哪幾個音有升降號來判斷。因此固定唱名法適合音樂底子打得很好的專業人士。而首調唱名法更利於業餘愛好者,很容易明確調式概念,但找到準確的音高則很困難。從試奏的角度看,用固定唱名法能迅速找准位置安排指法,但和聲、旋律色彩則是一種調式感覺,同樣是A音,不同的樂曲讓我們的感覺是不同的有的給我們主音的感覺,有的給我們屬音的感覺等等。從作曲、指揮、音樂分析角度看,只要能夠找到正確的旋律調性、和聲色彩,無論哪種唱名法都可以,甚至不用唱名,能哼唱出正確的旋律,找到正確的和聲調式感覺就達到目的了。比如看譜,不唱DO。RE。MI。唱達拉拉,嘣嘣嘣,唱准了,感覺找對了,就行。
對缺乏音樂理論水平的大部分非專業的愛好者來說,建立首調的概念是必要的。很實用而且有效。就專業的作曲者而言,擺脫樂器的純音樂思維也是建立在首調感覺之上,(即使不唱DO RE MI,其實也是DO RE MI)。
canarios:其實唱名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音樂思維是一種調性、調式的感覺,比如在F大調中,C音我唱DO或唱FA,甚至只哼哼出來都可以,只要找到了下屬音的感覺就行。但重要的是能否在腦海中找到C音的絕對音高,這也是音樂功底是否深厚的標誌。
調性調式的感覺其實就是首調的感覺,對,唱名並不重要,因為他是人為的,如果當初定的是另外的名稱也可以唱成另外的。固定音高的感覺需要早期的訓練獲得,但並不是檢驗音樂宮底蘊深厚的標準,兒童經過訓練很容易形成固定音高的感覺,而且會維持一生,即使他將來不學習音樂。但是卻有很多的音樂家是沒有固定音高能力的。
音樂思維歸根到底是調性和調式的感覺,首調唱名法只是其最直觀的一個表達方式,而固定調則是最客觀的表達方式。兩者殊途同歸。我之所以強調首調的概念是因為:吉他愛好者當中,很大一部分人,不說絕對音高的感覺沒有,就連相對音高的概念都十分缺乏,更談不上調性和調式的感覺了,所以對這一部分的愛好者而言,從頭在琴上學習視唱練耳並不現實,而掌握基礎的首調概念或許更為實際一些。而且在一些專業的演奏者當中,即興能力並不盡人意,尤其是一些管樂的演奏者,在有功能譜的情況下,似乎很難與他們作即興的合作,哪怕是一首和聲並不複雜的樂曲。我有時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他們也是經過10幾年專業訓練的演奏員啊!所以,在我看來,能否唱出固定音高並不是最重要的。
canarios:同意哈哈兄的觀點,說到即興,旋律樂器中可能管樂移調比較困難吧,小提琴和吉他的旋律移調都比較方便,只要跟著和聲感覺走,有無樂思及技巧性的運用就只能看演奏熟練程度和天賦了。但和聲的移調鍵盤則是最容易的了,比如:同樣的一首編配好的獨奏曲(和聲較為複雜),吉他要移調可能得重新編曲,而鍵盤則容易得多了。即興亦然,鍵盤即興(尤其是和聲的即興)在演奏上的障礙最小,樂思更易發揮,而其他樂器,演奏障礙較大,即興的難度也較大了。吉他做旋律即興較容易,而做和聲的即興則較難(包含所有調性調式,聲部進行,和聲解決等要合理,在吉他上太難了)。
hycd:講得很好,事實也是如此。我看過很多現場排練,多數指揮家都是用哼的,很少看到唱出唱名的。看卡拉揚或者伯恩斯坦等大師排練的現場,你也不可能看到他們用唱名唱出旋律。固定調和首調只是習慣問題,我的朋友當中(當然是專業院校的學生或者老師)可以用固定調視唱,你要他用首調他還不習慣。關於作曲用什麼思維,也完全是習慣的問題,只是在專業院校更多看到的是固定調。總而言之,在真正的專業音樂家看來,音和音之間的關係是音程的關係,分析和聲也是如此,好像說大和弦,大三度上面迭加一個小三度就是了,都是音程關係。正因為是習慣的問題,沒有哪一種方法更好的區分,因此爭論總是會長期存在下去的,但是音樂的存在和發展漠視這種無聊的爭論,儘管爭論總是存在,這幾百年來音樂還是蓬勃發展。
我為首調辯護,個人認為演奏現成的一些東西用固定調就好了!但是一些即興場合,還是首調好!首調在你理解和聲,分析音樂上,都是一個不錯的朋友!(本文章不面向剛學習的小朋友。) 和聲中包括和弦(和弦對你即興彈奏音樂的重要性,我想我就不用再解釋了吧!),和弦又有其調式功能,如有:主功能的和弦,屬功能的和弦等等,這些和弦都是構建在音級上的,音級其本質就是首調,如果你非要用固定調,也是可以的,但是每個調式的和弦你都要記一遍,如C大調主和弦是135,D大調的主和弦是2#46,依此類推,記憶倒並不是一件麻煩的事,主要是你在以後的分析中,如果使用的是固定調的話,問題就來了,例如總譜中會有許多移調樂器,如兩組譜表的調不一樣,一個音符是在五線譜的二線上,另一個是在五線譜上的一線上,你就不大好看他們是構成的一個什麼和弦了!又例如給你一個2#46,並問它連接什麼功能的和弦更好一些,連接什麼和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首先看旋律,這裡沒有給出,那就再看他本身是個什麼功能的和弦,問題在於2#46的功能有多種可能,它可能是D大調的主和弦,也有可能是G大調的屬和弦,你可能會說連接572不久就可以了嗎!是的,連接572是可以的,但是你並不會知道這個連接的意義是什麼!你也不會知道572是個什麼功能的和弦,如果這個題目進一步的提問572後面連接什麼呢?這裡的答案就又不一定了!如果用首調的概念來解答這道題就簡單多了!如請問再D大調中的主和弦135(首調中的2#46)因該連接什麼比較好!這裡的答案雖然也是多種多樣,但其功能作用就很明顯了!你可以回答說:主和弦可以連接屬和弦、下屬和弦等等!雖然這個題後面的答案也是不為一的,但是你知道了他的功能了!這也說明了用首調概念來理解音樂是事半功倍的! 接下來我談談個人對兩種調式的認識。(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固定調和首調就像是兜了一個大圈子,最終其本質就是在解釋本調式所構成的音樂,但首調兜的圈子要少一些,甚至可以說沒有!當然了,有人一直在說首調在遇到一些調式變換複雜的情況下就很麻煩了!其實說到底,還是你對本調的指法和在譜子上的位置不熟悉,在視唱方面也是,當然了,你有絕對的音準就無所謂了!但是唱了半天其本質還是在解釋本調所構成的首調! 到底音樂的本質是首調還是固定調呢?我們先單從音律的數學角度上來構造一個任意調式,我們設置一個變數來做本調式的主音,先設置他的物理頻率,然後再根據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純律等)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可以構成一個調式!這就是一個明顯的公式啊!如果想改變這個調式的高度,只需要將變數的初始值改變即可。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說,不管是固定還是首調,都是在描述一種固定規律下,改變系統中的一個變數後發生的的宏觀變化(宏觀指的是調式變調後的音高變化),但微觀並沒有改變(微觀指的是定律法)!微觀世界是我們了解世界本質的鑰匙,定律法也就是我們各調式所遵守的法則,這個不變的法則,還是用其本質意義沒有改變過的首調的概念來理解更為合理!(大家一直認為首調是移動的調式,其實這個移動只是說在指法和讀譜子上的移動,演奏中指法的改變,個人認為對音樂的微觀表現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為你用12345指彈奏12345和用13245指彈奏12345,對於音樂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改變)這個問題還應該上升到哲學的角度來看,就像時間,世界本來沒有時間,只不過是人們模擬出來的描述一種宇宙過程單位的工具,就像二十四小時計時法和十二小時法,你說哪一個更好呢?對於宇宙來說並沒有意義,時間這個概念始終是人們自己虛構的東西,其實宇宙的過程又怎能單單的用時間來表示呢!在這裡並沒有詆毀固定調的意思,只是想說明我開頭的意思,演奏現成的一些東西用固定調就好了!但是一些即興場合,還是首調好!轉調方便啊!因為你在彈奏一個曲子的時候如果要按照原來的功能和弦轉調的話,更本就沒有時間讓你去捉摸這是個什麼功能的和弦,轉到新調後是哪幾個音組成的! 大家不要再為什麼所謂的首調不專業的流言困惑了!那只是個面子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更好的學好音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