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誠陽道長:一個實證丹道者的悟道證言(後78章)

編者按:田誠陽道長,山東單縣人。自幼隨祖父學習中醫和道學、易學等傳統文化。十八歲高中畢業之後,赴東海嶗山學道,是恢復道教之後第一批入道者,為玄裔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四代傳人。在山中悟道六年,得到道教內外功法的傳授。其間閱讀了大量道教經典,1985年開始雲遊各地,尋訪高真大隱。一九八七年在中國道教協會專修班學習,同年開始撰寫道教文章。一九八九年任嶗山太清宮副監院和山東省青聯委員,同年由中國道教協會調入北京,擔任中國道教協會教務處秘書,參與處理國內道教事務,其間研讀明版《道藏》5485卷

一百一

大道希夷本清靜,清靜之中萬象生,萬象生處天地合,天地合處造化生。道,即宇宙之生命力。

一百二

「活子時」者,關鍵在一「活」字。「活」字之義,即變化不定也。然而不定之中必有定,「定」在時至神知之時。時至神知之「神」,乃為先天元神,非後天識神,可見此活子時亦為先天之「時」,而非後天。明白先天,其時即定,未入先天,仍屬不定。

一百三意凈,至為重要,意凈則道自歸身,而入於先天妙地。倘若煉意不凈,導致念起擾心,墮入後天,則必失道。

一百四

道訣十二字:「掃萬象,求心安,合天地,得自然。」先須掃除萬象,了卻外緣;再求內心安定,淡泊寧靜;於是可以放下一切,諸慮皆空,心如明鏡,瑩徹光華,空空洞洞,合於天地;再去應接萬物,而與自然為一,則大道已歸自身矣。一百五修真有進,忽覺心地大開,一切迷惘頓然消失,好像暗室之燈,照燭昏暗。此時不明白的事情忽然明白,不了解的物象忽然清晰,許許多多的道理,忽然開朗自明。這是一種開慧的境界,絕對不可因此變得張狂,則易入魔。更有種種神通,偶現其間,尤其不宜驚世駭俗,道家之大忌也。一百六道者機也,得其機則昌,失其機則亡。一百七進道之人,最怕心火上升,難以自制,擾動真炁,傷身害命。其危過於常人,不可不慎,故爾性功至要。一百八有時有心靜坐,感覺平常,有時無心靜坐,登然入靜。總以自然為好,但無論結果如何,皆宜多坐,則效驗易得。一百九人能時刻保持不滅元神,退去識神,返歸先天,則隨時隨地皆在道中。蓋道無處不在,德無時不修。不修自修,方為妙境。一百十心清炁自清,炁定心亦定。一百十一處於紛紛擾擾的塵世生活之中,欲求功夫之效驗,歸根結柢決定於靜定之力,以性功帶動命功之進步,又以命功促進性功之拓展,性命一體,相得益彰。一百十二性功之修習,首先在於止妄去念。心中放下一切,然後才能不斷超越。無事之時,應當捨去心念,屏棄萬緣,心地虛空,方得自

在,乃至無處不自在,道自歸身矣。一百十三應當時刻使心性得到滋養、增長和更新,在現實生活之中不斷升華自己的心態,永遠保持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這樣隨時都會有新的境界產生。如此則新「我」不斷出現,而又不失我之本真。永遠是我的新生,又永遠是新生的自我。達到這一境界,則道心漸生而人心漸消,陽漸長而陰漸去,心無所住,自合於道。一百十四道何在?人在道中而不知也。魚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曰:「雖名得道,實無所得。」《莊子》曰:「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悟得此中微奧,可入大道之門。一百十五大道無為,妙在心悟。須知一切語言文字,乃為悟道方便而設,不可有執守或分別之心 ,則偏離大道遠矣。如中、虛、一、炁、意、神、性、心、命、生、機、無、靜、德、玄、真、常、清、先天、無為、無中生有、道法自然等等義諦,均須貫通為一,而又得其意而忘其言,庶乎可明大道本體矣。一百十六修道就是真「我」的不斷新生,道無止境,真「我」亦生生不已,長生久視矣。一百十七徹悟大道之人,內在與道為一。則處處皆道,處處為修,大道無在無不在,吾人無處不自在也。一百十八體合大道,每時每刻都有新「我」之產生,舊「我」之消亡,亦即每時每刻都有「我」之生死。修道之人,明白乎此,守定真「我」,則一時一刻之間,足以了卻生死大事矣。一百十九人之肉體存在新陳代謝,人之心性亦存在新陳代謝。惟須勿失其常,掌握得中,方合自然大道。人體之新陳代謝失去常道,則不健康;心性之新陳代謝失去中道,則不自在。中者,勿墮於太過不及兩端。若人之心性繫於舊境,是有不及之弊;若人之心性繫於妄境,是有太過之患。皆不得中道,而為失道。非得合於中道,心境為一,則可隨心所欲,真常應物。所謂想什麼有什麼,要什麼來什麼,非為無稽之談,功到自然如此。一百二十悟得道妙,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生命在流動、交融、歡暢,體會到生命的真實,獲得真正的自我。一百二一修真之人,理宜胸懷開闊,以無量之心,化盡濁惡之念。除去世間一切恩怨是非,歸於和樂昇平的道德境界。使天無氛穢,地無妖塵。所謂道在萬里天,善在萬人心,美在千江月。一百二二常人之身,非偏於陰即偏於陽。修真之妙,在於能夠調節陰陽。首先收心入靜,即養陰也。陰極而後生陽,即靜默中出現炁之動機。採取之後,復歸於靜,陰極返陽。如此循環,動靜往來,陰陽反覆,直至達到陰陽平衡,歸於中和。中和之體,乃脫胎換骨,由凡軀而入於仙體。此時跳出陰陽圈子,不受造化播弄。一百二三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捨棄陰陽動靜之執著,頓悟直超。其法以「先天地生」為體,自然而然為用,存神養性,與道合真。一百二四心念澄清,炁機順暢,自然胸懷開闊,恢宏坦蕩矣。一百二五炁定心自靜,心靜意自閑,意閑體自安。一百二六炁發神至,神領炁機,神炁相合,乃真道機。此時炁為先天真一之炁,神為先天不神之神,方為人體之真氣候,人身之大自然也。一百二七所謂修道,必須體合自然,順應天地,會得太空中虛無之生炁,以立丹基,則功成而道備矣。一百二八許多人都是在後天之中摸索用功,而對天地自然大道茫然不悟,如盲見日月,致道日晦 。一百二九丹經之中,或有岐義。蓋做功景象,因人而異,悟道境界;各不相同。必須驗之實修,方可明其真義。一百三十內動外靜,是真內動。炁動意靜,是真炁動。一百三一修真之磨性,就是磨去後天識神之性,使其化為先天元神之體,則元神為一身之主,方保丹功精進無差。一百三二感覺陽炁旺盛,即以微意收攝,免其散逸。神與炁合,炁即歸身。一百三三養至虛極靜篤,再看周圍物象,恍如隔世一般,見如不見,此乃「視之不見」之真景象。功夫到處,自然可知。一百三四心合於道,無論入於何境,均可外卻物象,體合虛無,無掛無礙,自在優遊。須把日常生活中之一切煩惱,看作磨鍊性情之良機,不為外物所動,方獲超拔。一百三五道教觀念,是以人與大自然的融合,求得身心的平衡圓滿,以彌補人生之缺憾。因為大自然是最完美的存在,惟有回歸自然,才有可能鑄造完美的人生,大自然是人類真正的歸宿。一百三六修道者,先須淡泊外緣諸象。外面的世界淡化了,內在的心境才會光明。一百三七做功之時,先要達到外在的身體如如不動,形體大忘,則內部之炁機才會真正發動。一百三八心火不起,下元無漏,真炁自然上行。一百三九功夫時刻在於循序漸進,推陳出新,隨著時空發展不斷變化,故曰「道無止境。」一百四十所謂命功,只不過是為了促進性功的證悟,保住自己的軀殼。軀殼早晚是要壞掉。若悟性極高者,即可頓悟直超,不願長生,無需修術延命。一百四一所謂苦與樂,頗可參悟。並非勞動強度大叫做吃苦,真正的苦是對內心深處的磨鍊。修真之士,敢於去做本心不願去做的事情,以磨鍊自己的性子,符合修身立命的要求,這樣才是最苦。比如劉長生真人為了除去欲心,不惜到煙花巷中,就在欲心與道心之間磨鍊自性,可想而知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吃苦。過去的修士外出化緣,也是為了磨鍊自性。所謂:「一瓢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為了性命事,乞化度春秋。」化緣之時,有的人家可能熱心對你,有的人家可能吝嗇對你,有的人可能戲辱於你,有的人可能傷害於你。皆須低聲下氣,恭敬一切,這樣磨鍊,當然很苦。但卻能夠磨去心中的障礙,達到心性圓明的高尚境界,猶如中天寶月,光滿太虛。當然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環境之下,並不提倡一定按照過去祖師的辦法行持,但是他們的吃苦精神,卻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發。故言真金不怕火煉,經得起火煉的才是真金。正是這樣,修真之人才能具備超過常人的能力,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達到修鍊的崇高境界。如此之苦,最後的結果是無極之樂。

一百四二才聞修道,便欲入山,是不符合修鍊的。因為自覺山林之中無牽無掛,能夠了道成仙 ,是為自心仍受環境擺布。既然自心不能自主,如何能夠修鍊自身?想當然地認為一入山林,就可以萬念俱消,一了百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來大修隱士,提倡:「未煉還丹莫入山,山中內外盡非鉛。」故言「大隱居塵」。修真之初,先須和光同塵,磨鍊自性,待到對境無心,功夫自然進步。具備一定基礎,則居塵世可也,入山林亦可也。一百四三少年之時,無所謂認識紅塵。因其對人世間閱歷甚淺,難以得出正確結論。只有中年之後,對於人生有了充分體驗,古雲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才有資格參透紅塵。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認清人生苦短,無常迅速,性命事大,從而趨向修真悟道,以求了結生死。亦有少年篤志修為者,則是前世根基所定。一百四四道教人士,立足現實人生,不講看破紅塵,要在紅塵之中勵志修真,故曰今生現得。一百四五道無時不行,德無處不修。一百四六以俗觀道,道亦是俗;以道觀俗,俗即是道。一百四七日常悟道,先求內心世界的寧靜、平和、踏實、坦然,於是可以屏卻外緣,放下一切,做到一塵不染,獲得內心世界的無比瑩凈明徹,如同凈空澄月,明鏡無塵,此謂真空。再去反照現實,觀察萬象,乃有可能得到開悟。好象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迷惘,一切都是那樣地明確、安詳、自然,而我與萬物皆可溝通,此謂由真空進入妙有。有此體驗,逐漸可以超脫於萬事萬物之上,乃近道矣。一百四八天人合一見玄關,玄關顯象造化生,造化生處識妙有,妙有萬象余心同。一百四九仙道為一,修仙必須合道,否則難至上乘。一百五十「吸舐撮閉」四字訣,來自於房中術。乃恐精走傷身,而強留之。以後流入清修,成為煉精化炁的一種方法。其實後天欲動之精,強留之亦不能成丹;先天無欲之炁,不必采而自可了道。故其法乃屬後天有為之法,並非自然大道。一百五一關竅不通,無以降龍伏虎。一百五二一切氣的變化,都是心的作用,此乃針對後天意識而言。一百五三丹道大患,在於用念。一百五四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於先天。一百五五以丹道層次相比而言,有些氣功之弊病甚多: 1意念太重,擾亂先天。2以意引氣,難以深入。 3精神假想,易入空亡。4自發動功,不養真炁。5局部用功,破壞整體。6認假為真,妄言上層。 7追求功能,誤入岐途。8迷信神秘,想入非非。9以妄為能,失於正常。 10打破正規,轉入羸狂。11過度迷信,神經錯亂。12道德為名,利慾為實。13集體授功,不顧個人。 14功法有弊,咎歸練者。15違背自然,反言偏差。16引邪入正 ,悖於常規。 17妄解丹書,毀謗前賢。18執迷術法,淆亂正道。19做功出偏,正常現象。 20功法學成,原地徘徊。……種種不利,為初學功者所不知。一百五六中黃乃一身關竅之總樞,而非中脈。橐龠不開,任督不開;任督不開,八脈不開;八脈不開,中黃不開;中黃不開,周身關竅不得全開。一百五七陽舉,陽微舉,均非活子時,而不可采。一陽初動,為地雷伏,其炁始發,在內不在外。丹書喻之曰「黃芽」,即在土內初萌之嫩芽,尚未見於太陽。若見太陽,其芽轉綠,而生中有殺,不可用矣。一百五八玄關開,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不離乎身。一百五九非人天之和合,不足得先天之一炁,此在丹道之三元丹法皆然。一百六十後天肉體本屬濁質,先天精炁神乃屬清靈。修道貴乎以清靈之先天,點化肉體之後天,使其化為清靈之質,功成道備,即純陽也。一百六一煉精化炁,即以炁化精;煉炁化神,即以神化炁;煉神還虛,即以虛化神。一百六二譚子云:「虛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修道之功,即從虛無之中奪取生機,而可不死,然後返老還壯,返壯還少,返少還童,返童還嬰,返嬰還形,返形還血,返血還炁,返炁還神,返神還虛。一切修為,皆在返還之功。一百六三「道」之義,在修鍊概有四解: 1天人合一之道,即天與人溝通的一條渠道,亦即吾人返本還源的道路。 2顛倒之「倒」,張三丰祖師云:「順則凡,逆則仙,只在其間顛倒顛。」 3盜取之「盜」,《陰符經》云:「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又云:「天生天殺,盜之理也。」 4宇宙運化之大道,即永恆不變之常道。修道者通過返本還源之手段,把有限的生命溶入無盡的宇宙運化之中,即為得道。一百六四煉精化炁,為有為命功;煉炁化神,為無為命功;煉神還虛,為有為性功;煉虛合道,為無為性功。此乃相對而言。一百六五佛家止修心性,本是走見性之途,捨棄今生之身,以求來世之果。道家以修今生為本,先求人身自在,再求元神解脫,此即性命雙修之理。一百六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後天,可用語言文字表達;人與天之間的交流為先天,只可用信息相互溝通。此信息即無形無相之大道也。一百六七無形之精,不必采而自回;有形之精,即采之亦無用。修道功夫,妙在無為而得之,若有為反失道也。一百六八有所謂煉精化炁之法,先求丹田之炁沖入陽關,生出陽精,而後再用有為之法采煉之歸入丹田。如此勞精勞炁勞神,何如將炁養在丹田,而後和合凝集而封固不失耶!故上乘修道之法,求其不煉精而自化炁。一百六九外腎舉時而采煉之法,用之化欲則可,用之煉丹則不可,止可結幻丹耳。一百七十煉精化炁階段,須開任督乃至中黃,直至閉陽關、結丹為止;煉炁化神階段,後天呼吸接通先天呼吸,以我之陽炁感通天地之陽炁,以為養丹,以上為命功;煉神還虛,純為先天呼吸,息住脈停,陽神出竅,身外有身;煉虛合道,全為性功,修為曠劫不變之元神,天地有壞,這個不壞,即與道合真矣。一百七一修鍊之功,有兩種通經絡之法,一有為法,一無為法。有為法即積精累炁,炁聚丹田,炁足通關,其效速;無為法即清靜養神,神和炁融,漸通關竅,其效緩。其實神炁一元,唯有行功偏正之不同而已。一百七二性功與命功,其實不可分,性命原本為一,所不同者,唯其有為與無為之分而已。一百七三人身之炁機能與天地合,則守道不失,性命自主,可證長生久視;不能與天地合,則日趨衰老,性命無主,徒受生死擺布而已。一百七四做功之人,講究潛修秘煉。一者用功需要沒有干擾的環境,二者功修進步之後更須棲隱以防攪擾,三者免受社會視為怪異,俗言:「真人不露相」是也。一百七五精為人身生命之源,故道家寶之。丹書云:「要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添油之法,非在他求,當修之於自身。所謂:「一度不瀉,一次添油。」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一百七六原始之人,較少後天知識之累,能夠做到渾浩肅穆,因而合乎自然大道,此即人道本一之根源。修鍊之士當由此悟,庶幾可以實際身心體驗,返樸歸真,叩開大道之門。一百七七修道之人,事有前知,猶如雪地鴻爪之象,但是存在先後之異。自然物象,是先有雪地無痕,如有鳥兒飛落,就會留下爪跡;人見其跡,可知已有鳥兒落此。道者前知,與此相反,好似鳥兒降落之前,已經先見爪痕,乃知必有鳥兒降落,其後定有鳥兒飛落地上,此為應驗。這就是道家無形顛倒的力量,得其趣者生死可了。學者悟之,中有深意存焉。一百七八心中有道,腳下有路。


推薦閱讀:

問永寧:《周易參同契註解》與韓國丹道易學
華玄子:《丹道要旨》
道家南宗混元派丹道修持入門闡義函授教材
空谷論丹道

TAG:丹道 | 實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