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煥法師與潘宗光教授對大眾開示:平安是無上的科學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平安是無上的科學
仁煥法師 VS 潘宗光教授
1
佛定位以極樂世界
作為我們回歸的終點
導進極樂世界的法門
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常住三寶,感恩諸位法師,感恩諸位義工菩薩,感恩諸位同修。阿彌陀佛,大家好!
南山寺常規念佛第二十周圓滿結束,非常感恩全國各地的信眾同來集會南山寺,同念一句佛號,為冥陽兩界共同離苦得樂報恩。
本周活動我們迎來一位特殊的嘉賓,就是潘宗光教授。他是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世界級的科學家,對佛教非常有研究,他的「佛教與科學」演講曾經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大家以熱烈掌聲歡迎潘教授!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文化、佛教文化非常重視和關心,現在又開創「一帶一路」,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其間,我們的潘教授作為世界級的愛國科學家,功不可沒。所以我們有今天,非常感恩所有老前輩為文化發展所做的努力、為生命解脫所做的努力!
老教授這是第三次來到南山寺,我是第五次和他見面,每一次我們都圍繞凈土法門互相分享。他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接觸了香港、台灣、大陸很多影響很大的凈土修法,發現我們南山寺有一點不同,不同在哪裡呢?我們不是「念佛往生」,而是「往生念佛」。也就是說,先鎖定極樂不變,再念佛號。這個方法很有效,所以在這裡往生極樂的非常多,已經有數千個案例。和我們同步的愛和生命關懷協會,也達到數千例了。
下面想和大家分享生命的道理:認識生命和理解生命。認識生命,就是要懂得,我們的生命是兩頭死亡,從死亡中來,回到死亡中去。兩頭死亡,活在世間上是果報的流轉過程。當我們生命進入死亡,在佛教不叫做死亡,佛教叫做往生。死亡是我們民間的說法,死亡的意思和往生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死亡等於生命死了永遠不存在了,往生的意思叫做生命的重生,乘願再來。大家認可這個道理嗎?(眾答:認可。)
死亡就是生命永遠不存在的意思。往生依經典來講,時間最長是四十九天,意思是在冥界只能停留四十九天,一般速度快的時候幾天就能往生又乘願再來世界了。很多往生菩薩,有乘願再來的條件,所以叫做「往生重生」。
我們佛教現在流行三個宗派,密宗、禪宗和凈土宗。凈土宗的特點,就是有為的法門,認可有生有死,所以要了脫生死。禪宗的特點,既不求生,也不求死,所以禪宗叫做不生不滅。因為不求生也就是不生了嘛,不求死所以不死了嘛,所以叫不生不滅。一無所求為禪,如如不動為定,這是禪宗的特點。密宗是由上師來定位,上師來把關,所以就是「密」在上師的定位。我們凈土宗「凈」在佛為我們定位。
那佛為我們定什麼樣的位呢?生下來是生命的起點,死是生命的終點,佛就定位以極樂世界作為我們回歸的終點,導進極樂世界的法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雖然佛教的法門很多,但是其它法跟極樂世界關係不大,唯有六字洪名是極樂世界和生命的同步密碼!科學語言叫同步效應。六字洪名就像你們的手機號碼,號碼按不對就打不通。所以希望大家這麼理解佛名號:它是引導生命回歸極樂的作用密碼。
下面和大家分享:極樂和娑婆怎麼理解。娑婆是代表苦難的地方,極樂是代表平安的地方。請問大家,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如果這個房子突然起火,我們要不要往外沖,跑到平安的地方?所以祖師大德講「死離娑婆,生往西方」,意思就是:死離災難,生往平安。
生往西方就是生往平安。怕往生西方的人你永遠跟災難在一起,你用什麼辦法你還是在災難裡面。請問大家,主動離開災難好還是叫平安來救我們好?所以我們要嚮往平安,不要請平安來救我們。如果請平安來救我們,就在這裡等死咯。
下面介紹給大家一個非常殊勝的經驗。本來佛教有「臨終關懷」,南山寺為什麼叫「生命關懷」?介紹給大家以後,你們就更加有信心、有勇氣。我們開始啟動生命關懷是2011年,因為所有的人都沒有經驗,前三年,特別是第一年我們雖然助念幫助,但是大部分想往生的人都沒有往生,想康復的人也沒有康復。後來我感覺不對,經典明明講極樂世界沒有眾苦,極樂世界沒有惡報,極樂世界沒有煩惱。而病人在這裡每天都有痛苦,很難受啊,所以我感覺我們助念的方式不對了。我們就定位:統領大家捨命全交,把命交給佛。後來發現情況不同了,就是2012年開始,助念的對象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康復回家,有的康復速度非常快。所以,後來我們就把「臨終關懷」改為「生命關懷」。這也證明了祖師大德講的,不要在娑婆上求健康求什麼,有沒有命由極樂世界來安排,我們自己安排不了,所以捨命全交給佛。
我們做生命關懷要達到怎麼樣呢?凡是臨終的人主動進往生堂,自己能夠知道什麼時候走,人人預知時至,個個安詳舍報。我們在江蘇大佛寺正在接近這個目標。現在國家對生命關懷非常重視,因為佛教是專門關心生、老、病、死、苦,它跟其它傳統文化有很不一樣的地方。下面就請老教授給我們講一講他的心得。
2
在末法時代
要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才可以幫助我們臨終時
移民到一個好的地方——極樂凈土繼續修行
非常感恩有這個機會來南山寺,再跟仁煥法師見面,了解這個凈土宗法門。我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大學校長,我做了十八年的大學校長,在香港理工大學,所以我經常面對的是很多大學生、知識分子,包括國內的。他們不相信佛教,認為佛是迷信的,不科學的。所以我的理想是從科學角度來跟他分享佛法。
我在去年一個最重要的突破,就是非常權威的中央電視台,播出了2015年10月份舉辦的「佛教與科學」論壇。我跟一個北大的教授對話,四十五分鐘,在中央電視四台播出來,這對於佛教界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這之後,很多大學生對佛教有興趣了。所以去年我在國內跑來跑去講課,主要是講「佛教與科學」,對象是大學生、專業人士、企業家,一年講四十堂課。出發點是希望大學生接受佛法、認同佛法,把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樣,我們培養的不單單是有學問的大學生,同時也是有慈悲心的大學生,這個才是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是不是?如果企業家懂得佛法,對企業、對員工、對社會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現在我很相信凈土法門,因為凈土法門是唯一能夠幫助我們一生了生死的法門。自己修禪也好,修什麼也好,在末法時代,自力絕對是不夠,一定要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才可以幫助我們臨終時候移民到一個好的地方——極樂凈土繼續修行。(掌聲)在那裡修行肯定可以最終成佛的,沒有障礙,因為那裡沒有三惡道。
仁煥法師教導我們,只要我們真的相信念佛,我們這一生已經是凈土的人了,所以不是念佛等死,而是確定往生之後再念佛。感恩佛陀,讓我們現在已經到凈土了。
我有個想法,既然我們是凈土人了,凈土是個最完美的大乘的修佛的道場,我們要承擔凈土人的責任。所以現在在世間要經常修「凈業三福」:第一,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慈心不殺,盡量做善事;第二,一定要守戒,不要犯戒,五戒最基本的;第三點更重要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自度度他。這個才是大乘菩薩應該做的,發菩提心,自度度他。
這樣,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行菩薩道,我們將來就能夠往生凈土,達到更高的品位。往生凈土有九個品位,上品上生是修三福修得非常好的。上品中生是發菩提心,信因果,自度度他;中品上生,中品下生是修戒福非常好,不犯戒;中品下生是修世間福報,做善事等等。所以上品、中品,是修這個凈土三福的。下品是一般凡夫,罪業重的凡夫,假如他們有緣分碰到善知識,臨終教導他們念佛也可以往生。所以,你們是不是希望上品往生,是嗎?所以保證往生之餘,我們也要保證以最高品位往生,這樣你們一定要發菩提心、幫助他人、不要犯戒,這樣就保證你們有更好的品位往生,好不好?(眾答:好!)
剛才法師說我們推崇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我要分享一個故事,你們現在端午、中秋、清明是放假的,是不是?我也有點貢獻,十三年前,我覺得我們年輕人太崇洋了,對西方的教育非常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當時我是全國政協委員,我提出一個方案,就建議中央將中秋、清明、端午定為法定假期,很多政協委員支持我。經過四年的不斷努力,最後在2007年中央決定將中秋、清明、端午列入法定假期。
去年端午節中央電視台新聞廣播就將這個故事講出來,他們訪問我:「為什麼提出這個方案呢?」我說:「放假不是給我們休息那麼簡單,最重要讓我們明白,每個假日背後有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譬如說,清明是慎終追遠,中秋是家庭團聚,端午是紀念一個非常愛國的先人。我們中國有很多重要的歷史故事、思想,不要太盲目的崇洋,就這個意思。
這個對我們未來發展「一帶一路」非常重要。「一帶一路」就是我們國家非常非常智慧的一個發展方向。你看,假如從中國通過這個高鐵到歐洲,歐洲很多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透過那個高鐵,從中國出口產品就快得多了,是不是?所以「一帶一路」就將打破一些西方國家圍堵我們的夢想,讓我們能夠打通到西方、中東、歐洲。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計劃,我看我們中國未來的發展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謝謝。阿彌陀佛!
3
願所有眾生
都隨一句佛號回歸
西方極樂世界的終端
感恩老教授對我們的精彩開示。
今天是南山寺常規念佛第二十周圓滿結束。希望大家念頭想到:願老祖宗隨我一句佛號互相統領,不能漏掉一個六親眷屬,願隨一句佛號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南山寺不是像趕經懺的道場,我們也不僅僅是為你們個人一個家庭的平安而已,我們是願整個宇宙、整個法界都平安!願所有眾生都隨一句佛號回歸西方極樂世界的終端。
好,今天我們也非常感恩老教授作為嘉賓給我們帶來精彩的開示,藉此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恩老教授。願老教授身體健康,多來和大眾結緣分享,大家共同圓滿無量光、無量壽。
一句佛號是為人生的安全、生命的平安,冥陽兩界都離苦得樂,希望大家一定要為平安生命念一句佛號!
謝謝大家!
(素材來源 | 佛法在人間)
推薦閱讀:
※呂聰賢教授SwishMax中文版視頻教程全集2
※何麗教授 | 根據血糖選水果(視頻講座)
※吳一龍教授盤點2017年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研究進展
※樓宇烈教授 : 敦煌本《壇經》、《曹溪大師傳》以及初期禪宗思想
※末木文美士教授與有馬賴底長老的對話|《禪的對話》|有馬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