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爭電影扛鼎大片兼海戰題材首要經典 奧斯卡六項提名【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1981)8.5電影世界盃:100部載入影史的非英語電影經典雲集直指人性 影史最偉大二戰電影TOP50堪稱潛艇作戰與生存教科書的二戰海戰題材絕對經典大U潛艇的堅不可摧與德國人的忍辱負重,毀滅人性的非常戰爭與耐受戰爭的非常人性。獨特深沉,宏大精細,驚心動魄,淋漓盡致,不覺深陷,令人窒息。《從海底出擊》是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揚威國際影壇的作品,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一舉獲得當年6項奧斯卡提名。作為一名德國人,彼德森對戰爭與人性的反思的具有世界性。影片根據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改編,用狹窄場景,取得了宏大場面都難有的氣氛,是潛艇電影當之無愧的經典。原為六小時的電視片,現在以不同長度的版本流傳。在之後的同類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這部電影中的影子。片段中,全艇官兵如同等待命運的宣判一樣,等待著一顆顆深水炸彈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落下。導演用幾個穩定的長鏡頭營造緊迫感,讓觀眾身臨其境,直到最後一顆爆炸後,黑板上粉筆的計數停止,仍不敢放鬆警惕。該影片為R級片。拉羅歇爾(La Rochelle)為法國西南部比斯開灣東岸港口城市。史載德國海軍U-570潛艇於1941年8月27日在冰島以南約150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被RAF巡邏機發現,隨後因遭到猛烈攻擊而投降。據說該影片所本小說系根據二戰時期兩艘德國海軍U潛艇作戰經歷改編,影片故事亦體現隨行海軍上尉記者視角。其間最精警的一句台詞是——「如果你想學到領導藝術,就必須成為人格完整的人。」這是一部以德國人的觀點去審視和反思二戰的電影,同樣成為了精品之作,但是與之前的《鐵皮鼓》、《摩菲斯特》這樣深刻而尖銳的批判不同之處在於,該片僅僅以戰爭中的一群普通士兵為主角,從人性的角度極其真實地再現了二戰期間一艘巡遊於大西洋的德軍潛艇:狹小的空間,讓觀眾完全進入人物的情景,感受到他們的恐懼。他們奉命出擊英國船隊,經過艱苦的交戰終於完成任務,打算返回的時候,卻想不到再度遭受英軍另一次更大的襲擊。這艘潛艇的前途命運危在旦。殘酷的戰爭不但給被侵略的國家帶來難以估量的創傷,而這些參與戰爭的士兵,同樣成為了陪葬。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編劇:沃爾夫岡·彼德森 /Lothar G. Buchheim主演:尤爾根·普洛斯諾 /赫貝特·格勒內梅厄 /Klaus Wennemann /Jan Fedder /拉爾夫·瑞克特 /古特·拉姆普雷切特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原西德語言: 德語 / 英語 / 法語上映日期: 1981-09-17(西德)片長: 149分鐘(劇場版) / 209分鐘(導演剪輯版) / 293分鐘(未剪輯版)又名: 潛水艇 / 潛艇風暴 / 特種任務 / 特殊任務 / 緊急下潛 / U潛艇96 / 從海底出發 / 船 / The Boat劇情簡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U型深海潛水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一次,這艘潛水艇奉命出擊,執行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 只能聽天由命......影片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榮獲1982年第54屆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 沃爾夫岡·彼得森成為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
奧斯卡金像獎(1983;第55屆)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Wolfgang Petersen·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沃爾夫岡·彼德森 Wolfgang Petersen·奧斯卡獎-最佳攝影約斯特·瓦卡諾 Jost Vacano·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Milan Bor Trevor Pyke Mike Le Mare·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Hannes Nikel·奧斯卡獎-最佳音效剪輯 Mike Le Mare美國金球獎(1982;第39屆)提名·電影類-最佳外語片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1983;第36屆)提名·電影獎-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 Wolfgang Petersen日本電影學院獎(1983;第6屆)提名·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 Wolfgang Petersen德國電影獎(1982;第32屆)獲獎·金質電影獎-最佳聲效 Milan Bor·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影片網友評論Das Boot:看完之後長出一口氣作者:whitemousewww.mtime.com2006-08-19 20:59這是一份為戰爭中死去的戰士獻上的祭禮,一部德國導演沃夫岡·彼得森拍的戰爭片,算是他的成名作。一次短暫的旅程,一段漫長的人生,所有發生在一艘U型潛艇內,封閉,孤獨,恐懼,希望,憤怒,狂歡,折磨,掙扎……一部讓你看完之後長出一口氣,忽然低頭看錶,呀,已經過去了三個多小時的影片。根據作家洛·布赫海姆1973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作者布赫海姆二戰期間曾在潛艇中擔任軍事記者,這種親身經歷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自傳色彩。攝影,聲音,美術方面有很多內容都值得後人借鑒。如果你只打算看五部跟二戰有關的電影,這部應該榜上有名。《從海底出擊》:很奇怪可以一口氣看下來作者:尚茗www.mtime.com2008-02-09 08:32這部片子長達五個小時,佔用將近1G的空間,也只有放假的時候才有興緻慢慢的看。好比黑澤明的作品,狀態不好或者懷著獵奇的心理去看只能是對片子的褻瀆。很奇怪可以一口氣看下來,從七點開始,也不過午夜時分就看完了,用一個晚上欣賞一部經典是值得的。平心而論不喜歡Wolfgang Peterson,就他的《完美風暴》和《特洛伊》來看不過是一般水平,《從海底出擊》就導演技巧來說並不出色,表演配樂什麼的也遠遠比不上我所鍾愛的《教父》,但這真是一部好片,足以為他贏得國際聲譽,也許是他一輩子拍出的最好作品。導演一輩子總是有一部片子可以做得好,然後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清閑,這才是黑澤明和庫布里克偉大的地方,他們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使之能成為大師。再說《從海底出擊》,同《西線無戰事》一樣,獨特的以德國視角看戰爭的片子。因為侵略戰爭的緣故,德國普通士兵和民眾總是難以獲得同情。當一夜狂歡後的水兵在甲板上列隊站好,這些金黃、紅色、亞麻色頭髮的,眼睛同矢車菊一樣藍的雅麗安人,即將執行任務,在那一刻我就感覺,這些精壯的生命並不會全回來,即使他們有著無限的眷戀。餘下的情節可以說是潛艇電影的教科書,觀察、下潛、打擊、說髒話、上浮,在希望與絕望,追捕和被追捕,無聊和恐懼中沉沉浮浮。直布羅陀那一段,以為他們或者真的可以隨海流進入地中海,或者徹底沉沒。結果都不是,歷經艱險後他們回來了,船塢里的軍樂隊和女人們手中的鮮花,甚至連中槍的人都被送上了急救車。最後的這幾分鐘因為敵軍的轟炸而變得急轉直下,他們回來了,沒有死於大海,卻死於船塢;沒有死於水壓和深水炸彈,卻死於飛機和轟炸。死在岸上,對於潛艇兵,不知道是幸運還是悲哀。艦長在看著潛艇沉默後終於倒地,好的船長不會放棄自己的船艦。看著那些湧出水面的氣體,那是曾經存在一艘潛艇的唯一證明。在殘酷的戰爭中,沒有人能僥倖得到不是這樣悲涼的結局。真實的"Das Boot":「這片子能把觀眾完全帶入戲中」作者:清風明月的豆包www.douban.com2007-02-27 11:28:43導演Wolfgang Peterson的二戰影片"Das Boot"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從晚上八點半到十二點,我一口氣看完了長達21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絲毫不覺倦怠。影片結束了,我還是沉浸其中,沒有睡意,儘管第二天就要獻血了。正如小清給我推薦這部電影時所說的:「這片子能把觀眾完全帶入戲中,就好象你是和電影里的人生活在一起。」看之前小清就說,"Das Boot"可以稱為最好的戰爭片,因為拍得特別真實。現在,我不得不再啰唆一遍:「它確實拍得格外真實。」"Das Boot"的真實,不僅在於平實的鏡頭和按部就班的敘事方式,更在於導演讓觀眾體驗到了身處戰爭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影片講述了1942年二戰期間,德國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海,追擊英國的商船隊。途中潛艇官兵們經歷了無數的危難,最終返航時,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災難。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潛水艇中的生活細節。每次出海歸來,士兵們都要爛醉狂歡,慶幸自己得以生還,因為當潛艇兵實在在危險了,二戰時德國海軍覆滅了3/4。狹窄的艙內空間空氣污濁,衛生條件惡劣;沒有敵船目標時,枯燥的海底生活能把人悶死;英國驅逐艦來襲時,一切又變得極其緊張,面對恐怖的深水炸彈,潛艇里的人幾乎是活活等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希冀深水炸彈不會對潛艇造成致命的損傷,那種絕望和無助連我都能感受到。大部分的電影都把戰爭描繪得太壯麗了,但是"Das Boot"里的戰爭完全是另一副面貌:灰暗、殘酷、絕望、沒有意義。戰爭中,不是所有的戰役都激烈漂亮,也不是所有的犧牲都壯烈高尚。有時候,軍人就像螻蟻一樣犧牲了,並沒有換來巨大的戰果,但他們仍會恪守軍人的天職。電影沒有冠冕堂皇的民族信仰,導演只是深入到戰時軍人的內心,挖掘他們真實的心理體驗,這就是Wolfgang Peterson的高明之處。這部影片真德國作者:lowellwww.douban.com2007-10-20 19:27:32看完這部影片,想讓人能夠輕易地平靜下來,似乎是件不太容易辦到的事情。如果豆瓣的評級有六星、七星或更多的話,我一定會給這部影片標上最多的星。影片的真實性是勿庸置疑的,這種真實性不是紀錄性的,也不是美國式的,而是屬於德國的。那是一種原原本本的真實,同時充滿著對基本人性的探討。它撕裂了之前由於高度概念化的歷史觀帶給我的關於德國的認識,讓我能夠在濾除意識形態影響的狀況下,以全新的眼光去認識二戰的德國和戰爭中的德國人。這種認識也回答我自己心中的疑問,是什麼使得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受到戰勝國的種種限制,還承受著國土分裂,在這樣的困難處境中,德國依然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復興。我想,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只能是——德國人。一個嚴謹、務實、自律、堅定的民族,不管會不會令人生畏,但肯定是會讓人肅然起敬的。說到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能夠實現國家復興,就不能不說到日本。日本在經濟上也同樣實現了復興,甚至其成績還優於德國。然而,由於缺乏德國那種悠遠的歷史積澱和人文精神,日本的復興讓人們感到的卻只能是擔心。(藍光風雲)德國商業片之寶雖然說到商業電影工業的影響力,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能與美國的好萊塢相抗衡,但是在這一領域也有一些非好萊塢出品的商業電影擁有傳世的魅力,1981年的影片《從海底出擊》(Das Boot)就是這樣一部讓德國人引以為傲的作品。這部由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拍攝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潛艇戰為背景的商業電影,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出類拔萃的音效成為了影史上最令人有觀賞興趣的作品之一,並一舉殺入美國市場,在198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特效/音效剪輯獎在內的六項大獎的提名。作為德國之光,這部《潛艇》無論是技術流層面還是藝術流層面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因此常常被用作各類影音產品的一個示範節目。面對洶湧而來的藍光大潮,電影公司當然不會讓這寶貴的資源浪費掉,繼去年10月14日,這部《從海底出擊》在德國本土率先藍光化之後,擁有的花旗國發行權的索尼影片公司(Sony)近日宣布,今年6月7日將以雙碟的配置推出這套《潛艇》美A區藍光碟。為了這次藍光碟的發行,電影公司對《從海底出擊》的原始膠片進行了全新的數碼轉化和全面修復,首次以高清解析度呈現一個時長208分鐘的導演剪輯版
推薦閱讀:
※十篇經典美文欣賞
※影單來了|又話嘮,又過癮的10部高分經典
※【經典】41年,七次翻拍!誰才是真正的「靖哥哥」和「蓉兒」?
※張愛玲經典語錄
※日本生產的那些經典相機 你家可能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