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一門高級的心理學
佛學一門高級的心理學
佛教的教義幾乎都在談心,在諸多經論中隨處可見,其中以「唯識學」對人類精神的分析,最具現代心理學色彩。唯識學是佛教心理學的教科書,將人的心識分為八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稱為「心法」。 佛教講心含八識,表示心並非單一元素,而是各種因的聚集,這些因來自眼、耳、鼻、舌、身、意人體六根的作為,又以末那識緊持「我」的意識,須臾不斷,因此收集各種心識種子的阿賴耶識,便伴隨著眾生生死輪迴不已。所以佛教說此刻的「我」是從過去累積至今而成的,而「我」未來的發展,就決定於此刻的所作所為了,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在我們的心裡不過是八識所變現的假相而已。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分別、執著外在環境的色、聲、香、味、觸、法,依個人的判斷力差別,而有真假認識,並逐漸建構出自我理解的宇宙人生。其實,萬物成、住、壞、空不斷異動,心念生、住、異、滅剎那生死,那有常住不變的宇宙人生呢?世界都在我們的心裡呀! 這個聚集我們多生累劫善惡種子的阿賴耶識,如同大倉庫,收藏今生已不復記憶的愛恨恩怨種種,不時左右我們現世一切行為的抉擇,佛教稱之為「無明煩惱」。由於無明煩惱的業力因緣,我們投胎轉世;當過去所種的惡因種子現行時,我們心煩意亂,六神無主,更造惡業,又成惡因種子;當過去所種的善因種子現行時,我們心明智朗,良心不昧,多做善業,善因種子回熏阿賴耶識。這是佛教唯識學理論的「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藉以闡釋人類一切行為的心理動機。 由於過去無明煩惱的影響,造成我們情緒與判斷力的偏差,更因為貪、瞋念頭的興起,使我們生出妄識妄心,錯看世間的一切。如同植物種子的生長,沒有陽光、雨水的因緣,也不會開花結果。因此,人類心靈深處雖然存在著各種愛恨恩怨的潛意識,在遇到外在環境的人事物而欲起現行時,還可以靠現前的真心智能來防範惡緣,增加善緣。 真心與智能的強大,要靠我們勤修戒、定、慧來達成,如此真心與妄識的心理交戰過程,佛教稱為「轉識成智」。「識」是過去經驗的心理包袱,真心智能則是人類超越今生苦厄,解決內心衝突,避免來世輪迴的針砭。 唯識學又將人的心理反應分析成五十一種,稱為「心所有法」,其內容如下: 五種隨時存在的心理行為(遍行):作意、觸、受、想、思。 五種特別營造的心理行為(別境):欲、勝解、念、定、慧。 十一種良善的心理狀態: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六種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 二十種煩惱心態: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四種未定善惡的心理:悔、眠、尋、伺。 佛法廣博精深,將人的心理反應分析得如此周密微細,研究心理學的人如果再來研究佛學,必然會有大開眼界的收穫。 心的譬喻 佛教認為人類的問題、煩惱,根本源頭在於「心」,因此主張開發人們心中無量的寶藏,將噁心改為善心,教導眾生如何用心、安心、找心。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無論是講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攝等種種法門,都離開不了心。因為心主宰人的一切行為,一個內心清凈的人,所行所言所思必定是清凈的;若心雜染,所見所聞必然是污穢的。所以經上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凈故,有情清凈。」 世間上種種的痛苦煩惱,皆由心造,我們的心在五趣六道里流浪,多生多劫以來不聽從指揮,貪求五花八門的外境,對名利、金錢、權勢、愛情,汲汲營營追求、計較、分別。其實我們的心原本也與佛陀一般,能夠包容一切;如太陽、月亮,可以照破黑暗;如田地,可以滋長善根,種植福德;如明鏡,可以洞察萬物,映現一切;如大海,蘊藏無限能源寶藏。在佛經里,佛陀以種種法譬喻心,今列舉十種譬喻來說明心: 心如猿猴難控制:古人以「心猿意馬」形容心,說心就像猿猴,生性好動,活蹦亂跳於林木之間,片刻無法靜止。 心如電光剎那間:心如電光石火,迅速無比,動念之間,馳騁宇宙,毫無障礙。譬如動念想去歐美遊覽,心中馬上浮現歐美的景緻,彷彿身歷其境一般。其速度之快,就是電光也趕不上。 心如野鹿逐聲色: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四處追逐,尋找草原。我們的心就像野鹿一樣,難以抵抗五欲六塵的誘惑,終日汲汲營營於聲色犬馬。 心如盜賊劫功德: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座村莊,五根是門戶,而心是這個村莊的盜賊,竊取我們辛辛苦苦積聚的善事功德,使我們身敗名裂。王陽明先生曾說:「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我們如果能馴服心中的盜賊,使其歸化柔順,就能做心的主人,長養無上的功德。 心如冤家身受苦:心是我們的冤家仇敵,專門替我們製造煩惱,使我們受種種的痛苦煎熬。經上說:「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無。」我們的心本具佛性,清凈自在,卻因種種妄念,使我們的軀體受苦受難。如果能夠泯除我們的妄心雜念,這個冤家便能與我們化敵為友。 心如僮僕諸惱使:心像僮僕,受到客塵的驅使,向外攀緣,產生種種的煩惱。經上說我們的心有三毒、五蓋、十結、八十八使,乃至八萬四千煩惱,這些覆、蓋、結、使,都能蒙蔽我們的智能,束縛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不得自在。如何轉心的僕役為主人,就看我們如何對心下功夫了。 心如國王能行令:心是身體的國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能夠統帥行權,指揮一切,指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產生感官、認知的種種作用。 心如泉水流不盡:我們的心就像活水,汨汨地流淌著,具有無限的潛能,蘊藏無盡的寶藏,如果能有效地運用我們的智能泉源,將可免除匱乏的憂懼。 心如畫師描彩畫:《華嚴經》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我們的心如善畫的畫家,能夠描畫出種種的圖畫來。心中希聖求賢,自然能浮現聖賢的風貌;心如凶神惡煞,面容便如魔鬼羅剎一般的猙獰,所謂「相隨心轉」,就是此意。 心如虛空大無邊:心的本體猶如虛空一般廣大無邊,能夠涵容天地萬物。經上說:「若人慾識佛境界,當凈其意如虛空。」虛空至大至廣,無有涯岸,虛空成就萬物而毫無執取。我們要了解諸佛的境界,便應該將心擴充如虛空那幺無邊無際,無牽無掛,才能包容宇宙萬有,覆蔭一切眾生。 心靈凈化之道 現代的醫藥發達,各式各樣的藥品無奇不有,表示現代人所患的毛病之多,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狀況。我們生理上有所謂的癌症,心理上何嘗沒有不治的絕症呢?貪、瞋、痴、慢、疑就是不可等閑視之的病患。身體上有了疾病,不僅要打針吃藥加以治療,還要吃補藥滋養。中國有一句老話說:「藥石醫假病,真病無葯醫。」所謂的真病,指的就是心病。事實上許多的疾病是導因於心理作用,最淺顯如腸胃病,百分之八十以上和情緒脫離不了關係,如果我們能夠常常保持心平氣和,許多的疾病自然能夠不藥而癒。 心理上有了毛病,要用什幺心藥來醫治呢?佛陀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就是為了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種頑強的心病,譬如貪病若不持戒律以去除,心必定隨著貪慾四處紛飛奔逐;瞋病若不修禪定以根治,心則生活在焚烈的火焰之中,很難做到「如如不動」的境界;痴病也唯有智能才能治療,因為智能能夠照破痴暗的無明,讓我們的心恢復光風霽月的本來面目。 我們的心除了貪瞋痴三毒的重病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需要去凈化、改造、征服。佛法告訴我們治心的方法有: 以靜心對治動心:現代生活緊張快速,大多數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須有幾分鐘的靜心時間,來做滌清塵慮,自我寧靜的訓練工夫,讓心湖的污垢沉澱,生定發慧。 以好心對治壞心:我們的心時而聖賢,時而惡魔,浮浮沉沉,好好壞壞。好心一起,萬事一切如意,惡念一生,百萬障門就開啟,因此我們要摒除壞心,護持正念,培養慈悲仁愛的心。 以信心對治疑心:世間上有不少悲劇是導因於猜疑,懷疑朋友不義、伴侶不忠、親人不睦。疑念一起,如繩縛身,寸步難行。《大智度論》云:「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建立信心不僅讓我們與佛法真理相應,也讓我們更能包容、接納世間的一切,堅定我們的信仰。 以真心對治妄心:眾生因為人我計較分別,個人喜惡差異,而生出種種虛情妄心。我們必須以泯除差別、平等一如的真心,誠懇踏實地生活,才能創造真善美的人生。 以包容心對治狹隘心:我們的心要如同大海,彙集百川而不改原味;要如虛空,榮譽毀辱都不隨境轉。唯有尊重與包容的寬大心胸才能救度我們忌妒、狹隘的心。 以無心對治有心:人的生命中如果只有金錢,一旦沒有了錢,生活就會痛苦不堪;如果以愛情為生活的重心,一旦愛情變質了,就會很苦惱。有所執著,就有所對待、牽繫,如何自在?不如以無心對治世間假有、虛有的妄執,這樣一來,便能享受隨緣放曠,任運不系舟的逍遙。 以永恆心對治無常心:佛教說諸行無常,世間固然無常多變,心念縱使生滅不已,只要我們發心立願,自利利人,則虛空有盡,願力無窮。《華嚴經》云:「初發心便成正覺。」初發心菩薩的心等同佛心一般清凈,但要更進一步發恆常心,保持初心不退,才能圓滿菩提。 以平常心對治好奇心:現代人喜歡標新立異,事事好奇,更有不肖份子以光怪陸離的招術迷惑人心,污染社會。禪宗說:「平常心是道。」用平常心來生活,必能體會到「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除了以上八點,我們還要培養耐心、虛心、細心、孝心、直心、誠心、赤子心、清凈心、慈悲心、寬恕心、歡喜心、布施心、供養心、平等心、忍辱心、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般若心、菩薩心、佛心,發揮心的不可思議妙用。
推薦閱讀:
※新手駕駛汽車出車禍,如何消除心理陰影?
※如果經常評論別人,說明你太安於現狀了……
※200條「微心理」你懂多少?
※為什麼有些女生喜歡耽美?
※5U媽媽說:二胎時代聊聊大寶兒的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