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森林 -中國人的輸液迷信

發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後給藥方式」;而在中國,輸液簡直成為一種就醫文化,好像不輸液就治不了病。醫藥一家的體制導致民眾的醫療觀念長期受錯誤引導,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輸液病」。輸液起效快滿足患者急功近利的心理1991年7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國求醫」故事,一位在美國中國人因流感發燒就診,醫生只開了一個處方讓他自己買了一瓶布洛芬;該病人找醫生辯論要求醫院給予退燒針和輸液處理,醫生說「中國才作這樣處理,美國沒有退燒針」。處理髮熱的關鍵在於診斷而不是急於輸液退熱,但一些人過於迷戀消炎藥抗生素,這是對西方文化的無知和崇拜。

輸液成為中國獨有的醫療文化,在於輸液作為一種持續的靜脈注射,和口服藥及皮下注射相比確實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

兒童臀肌發育不成熟,如果打針次數越多就越導致肌纖維壞死,攣縮嚴重,嚴重者將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輸液看上去相對安全。輸液作用強見效快,滿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輸液成為中國獨有的醫療文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由於輸液作為一種持續的靜脈注射,和口服藥及皮下注射相比確實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口服藥物進入胃部後,有一個人體吸收接納的過程,最安全;打針則是將藥水打針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產生藥效;而用輸液方式,進入體內的葯沒有接收過程口服藥物起效緩慢。此外,由於肌肉針又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例如對青少年來說其臀肌發育不成熟,如果打針次數越多就越導致肌纖維壞死,攣縮嚴重,嚴重者將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在考慮治療方案的時候醫生會選擇輸液這種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對安全的療法。輸液之所以快,就是在於藥物可以直接進入人體血液,但也就是這種優勢成了病人並不知道的風險。抗生素藥物的泛濫,成為輸液興盛的推手而且跟注射的藥物多為抗生素有關,可以說,輸液在中國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濫用分不開的。在中國購買和使用抗生素的門檻非常低,長時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把抗生素當做家庭的常備葯,以至於稍有頭疼腦熱人們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醫院內使用率是30%。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院內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我國醫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間。抗生素加輸液帶來了一時的快速和少痛苦,讓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吃藥、肌肉注射等治療手段,甚至在醫院就醫時會直接指定醫生開抗生素輸液用藥,這往往讓醫生陷入容易被誤解的處境。輸液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風險很大人們一方面無休止地輸液,另一方面卻對輸液的風險知之甚少。輸液方式會導致進入體內的葯沒有接收過程,省略了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環節,藥液直接經由血液進入心臟。要是有傷害,會當即暴發並且十分兇險。據國家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國每年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高達250萬。而長期輸液更會導致一些健康隱患,嚴重者還會導致癌症。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甚至有些輸液葯中發現絮狀物。

上圖為在一個患者的輸液用藥中發現蚊子,作為直接進入血液的輸液葯其危害將會非常直接。注射劑微粒會在體內積蓄,常輸液體內會長"肉芽腫"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由於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藥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症、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於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常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輸液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易將病毒細菌帶入體內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污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輸液藥物的不良反應強烈,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為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口服藥物可以先通過腸胃進行吸收,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給藥物的劑量較小,也不太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美國沒有「退燒針」不得已才用輸液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但這在國內應該並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即使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

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非常重視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美國嚴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輸液」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非常重視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輸液比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二是交叉感染;三是為了減少病人在用藥時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產生抗藥性。其中,第四點是考慮最多的。對於普通的感冒發燒等疾病,美國醫生也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能口服的葯盡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國醫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緊急搶救,都不主張患者打針或打點滴。即使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設備必須徹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針具等。美國甚至沒有「退燒針」,一般提倡非藥物療法,像休息,加強營養。很多美國人得知中國人感冒發燒動輒就要輸液之後表示相當驚訝,因為當他們病了的時候,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當病人的體溫在38.5℃以下,才服用藥物或者使用冰袋冰袋物理退熱;當體溫超過38.5℃高燒不退或者病患嚴重脫水導致體液電解質紊亂時,靜脈點滴退熱才是不得已的選擇。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不應該依賴輸液來快速解決,對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實是建立在一種中國特色的就醫文化的背景下。這種「過度用藥」的情況只是短時間內的飲鴆止渴。普通感冒發熱是否採用輸液的治療方式,應由醫生應依病情而定,並且要嚴格遵循世衛組織的「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輸液」的原則。
推薦閱讀:

如何解釋神秘學?豆瓣的這些小組是不是存在即合理?
如何評價《玉曆寶鈔》和《陰律無情》?
為什麼占星學(可以在沒有被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在知乎上被黑的一塌糊塗?
《魯班書》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TAG:中國 | 中國人 | 迷信 | 森林 | 輸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