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洪君:中東的裂變與動蕩衝擊了整個國際關係格局【連載二】
作者|於洪君,全國政協外委會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前駐烏茲別克大使、原中聯部副部長、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於洪君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
導讀:本文為於洪君教授對全球地緣政治大裂變進行深度分析的第二篇文章。
就在國際社會密切關注蘇東劇變的時,另一場範圍更大更為慘烈的地緣政治裂變也在迅速展開,就是持續至今的中東地區的大裂變。
「中東」這個概念大家耳熟能詳,但「中東」到底包括哪些國家,國際上眾說紛紜。20世紀中期,蘇聯和中國都不使用「中東」這個概念,而是稱西亞北非地區為「近東」。現在我們所說的「中東」,不僅包括西亞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也包括以色列、塞普勒斯,甚至也包括阿富汗。近年來,有人把外高加索地區新獨立的三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即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也包括進去,所以,總體來說,中東地區共有20多個國家。
在傳統意義上的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形勢歷來非常複雜。除以色列以外,該地區所有國家都是穆斯林國家,都屬於伊斯蘭世界,都是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但土耳其人屬於突厥民族,伊朗人屬於波斯民族,沙烏地阿拉伯等10多個國家屬於阿拉伯民族,他們在歷史、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社會基本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另外還有數千萬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庫爾德人。這些同屬於穆斯林世界的不同民族,在宗教上分屬於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同的教派。即使同是阿拉伯人,也有許多不同的族群和教派。
在當代意義上的中東地區,外高加索地區3國的國情差異更大。其中,亞塞拜然為突厥語國家,與土耳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政治關係極為密切。亞美尼亞是基督教國家,居民絕大部分信仰格麗高里教,與土耳其歷史積怨極深。喬治亞與俄羅斯一樣,絕大多數居民信仰東正教,但格俄關係極為緊張,目前非但沒有外交關係,而且處於敵對狀態。現在所談的「中東」,就是這麼一灘渾水,就是這樣一個亂麻團,甚至可以說是可怕的「馬蜂窩群」。
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裂變,實際上始於1991年,始於美國老布希總統發動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即軍事打擊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當時,西方消化冷戰所謂「勝利」成果的過程還沒有完結,所以,美國首次打擊伊拉克沒有推翻薩達姆政權,而是淺嘗輒止,鳴金收兵在巴格達城下。
美國為什麼要打薩達姆?首先是因為伊拉克長期實行阿拉伯社會主義,與當時的蘇聯關係較好,長期堅持反美立場。當時,西亞地區最大的政黨就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這個政黨有兩個分支,也稱地區組織,一個是伊拉克複興社會黨,由薩達姆領導;另一個是敘利亞復興社會黨,以前由阿薩德總統領導,目前由巴沙爾總統領導。
其實,薩達姆這個人比較反共,西亞地區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左翼政黨伊拉克共產黨,就是被他斬盡殺絕的。但這並不影響他與蘇聯的關係,因為他一直高舉反帝反殖甚至反對阿拉伯國家王權專制的旗幟,所以同蘇聯關係比較好。薩達姆本人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他所建立的世俗化的領導體制,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差別很大,矛盾也很深。
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矛盾尤其尖銳,並且由來已久,其中包括領土之爭、出海口之爭、水資源之爭、石油政策之爭、伊方所欠債務之爭,等等。1990年7月,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科方認為無法滿足的要求,諸如免除伊方150億美元債務等等,遭到科威特拒絕。當年8月2日,薩達姆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出兵攻佔了科威特,隨後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斷然宣布在科威特建立伊拉克第十八省。
西亞地區各國之間的相互關係本來就極其敏感和複雜,歷史遺留的民族矛盾、教派衝突、領土糾紛、資源之爭,再加上外部勢力插手,危機早有一觸即發之勢。伊拉克吞併科威特,製造海灣危機,第一個「捅開了馬蜂窩」,引來外部軍事打擊。在這個問題上,薩達姆是咎由自取,因為任何國家利用武力解決與鄰國的糾紛,出兵吞併另一國家,從國際法角度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阿拉伯世界很多國家本來就對薩達姆的地區霸權政策心懷恐懼,於是聯合請求西方國家制裁伊拉克,迫使薩達姆撤軍,以恢復科威特主權。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策動下,聯合國安理會當年11月做出相關決議,敦促伊拉克1991年1月15日前必須撤出科威特,否則後果自負。中國與伊拉克關係很好,但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袒護伊拉克,而是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包含對伊動武內容的相關決議時,投了棄權票,實際上不反對國際社會以軍事手段恢復科威特主權。那時蘇聯還沒有解體,採取的也是這樣一種立場。然而,薩達姆利令智昏,看不清形勢,頑固拒絕安理會決議。1月17日,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根據聯合國授權,對伊拉克發起軍事進攻。2月17日,不堪一擊的伊拉克宣布接受聯合國關於海灣危機的決議,第一次戰爭宣告結束。
「沙漠風暴」行動結束後,伊拉克與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關係沒有重大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仍相當緊張。這是因為,在中東地區,伊拉克算是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其首都巴格達為西亞大都市,既是古巴比倫名城,又是阿拉伯文明重要發祥地,以中東強人著稱的薩達姆,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自豪感、優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他的阿拉伯鄰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捅開馬蜂窩」的薩達姆仍不放心,處心積慮地尋找理由,要對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進行第二次打擊。
2003年3月20日,小布希領導的美國政府與布萊爾領導的英國政府,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繞開聯合國,組織聯合部隊發動了打擊伊拉克的第二次海灣戰爭。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耐心勸說薩達姆政權接受美國主導的所謂檢查,以避免戰禍的發生。薩達姆政權此時也很清楚本國的危險處境,改變了以往的對抗態度,連總統府都允許西方人進行檢查。美英方面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依然攻進了伊拉克,抓捕並處死了薩達姆。後來,小布希和布萊爾都承認,他們對伊拉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是以虛假情報為依據的。當時擔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後來也承認,他在聯合國為美國出兵伊拉克做辯護,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因為他說了假話。
美英共同發動的第二次海灣戰爭,是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其目的就是為了剷除中東地區這個強悍的反美政權。這場戰爭實際上持續了將近9年時間,直到2011年12月美軍才最終撤出伊拉克。戰爭的結果是,薩達姆政權被徹底搗毀了,這個相對穩定並且發展較好的國家也完全破碎了。伊拉克不僅陷入永無寧日的衝突和戰亂之中,而且成了當今世界最大的恐怖主義勢力「伊斯蘭國」即IS的主要發源地,成了全世界各類恐怖勢力集結合流的大本營。可以說,美英兩國發動的第二次海灣戰爭,捅開了中東地區更多的「馬蜂窩」。
中東地區更大範圍的動亂和衝突,更大範圍也更加可怕的地緣政治裂變,起始於2010至2011年間發生在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和埃及的所謂「茉莉花 革命」。這場所謂的「革命」首先是在突尼西亞爆發的。2010年12月17日,一個研究生畢業的無業青年在街頭賣花,受到警察羞辱後自焚身亡,引起整個社會公憤,29天後,統治突尼西亞23年的北非強人本·阿里總統倉惶出逃。在此之前,國際上一直認為突尼西亞是政治最穩定、社會最和睦、發展前景最好、外交政策最平和的國家。我國研究治國理政經驗時,也經常把突尼西亞作為可資借鑒的正面典型來看待。
但是,強人統治的背後往往是矛盾的積累。本·阿里就是這樣一個強人。在這個國家,一切由他一人說了算,作為執政黨的憲政民主聯盟,實際上成了他個人的工具。結果,一個火星引發燎原大火,他控制不了局勢,落荒而逃。在西方國家的大力推動下,突尼西亞動亂很快蔓延到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蘇丹、約旦、敘利亞、葉門、阿聯酋、阿曼等許多國家。以自焚方式表達不滿和抗議,一時成為該地區最可怕的社會風潮,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經濟社會狀況與突尼西亞相差無幾的埃及。2011年2月11日,經歷了15天大規模的社會抗議浪潮衝擊之後,統治埃及30多年的穆巴拉克被迫交權,選擇逃亡之路。中東地區第二個強人政權也轟然倒塌了。
此前,國際社會一直以為,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埃及是中東穩定的壓艙石,因為穆巴拉克在外交上很務實。他當政期間,埃及和以色列的關係得到改善,雙方不再依賴戰爭解決阿以衝突。埃及與西方的矛盾有所緩和,與蘇聯、中國都保持了友好關係。我們訪問這個國家時,也明顯感到穆巴拉克個人作用太大。他利用軍隊牢牢控制國家,地位居高不下,權威不可動搖。可當突尼西亞事變影響到埃及時,老百姓突然要求他下台,聲勢十分浩大。軍隊關鍵時刻拋棄了他,逼他交權,以平息社會不滿。後來,穆巴拉克被抓了起來,新政權對他進行資產清算,指控他和家人嚴重腐敗。聲名赫赫的穆巴拉克,和他的兒子一起被關在鐵籠子里,接受審判,飽受人生屈辱。
埃及政權此後幾經變換,現在落到新強人塞西手裡。中間有一小段時間,穆斯林兄弟會領導人穆爾西通過大選成為國家總統。該組織曾因宣揚極端主義受到鎮壓,穆爾西本人 亦多年流亡在外。他上台後,推行民粹主義政治,把國家搞得更加混亂。他沒有想到,由他任命並授銜元帥的國防部長塞西很快發動政變,上台執政,迅速結束了亂象叢生的穆爾西時代,並將他投入監獄。此後,塞西通過大選成為合法總統,埃及政局重新恢復了穩定。但這場動亂使埃及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民眾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塞西上台後,大力推動新蘇伊士運河建設以發展經濟,同時開源節流,穩定社會,緩解矛盾,調整對外關係。但穆斯林兄弟會被打壓後,埃及內部存在很大隱患。埃及當局能否長期穩住穆斯林兄弟會,關鍵要看經濟發展和民生狀況。不過,穆斯林世界的問題比較複雜,並非經濟穩定就不出問題,任何領導者還必須考慮民眾的政治訴求和宗教情感等因素。
突尼西亞、埃及的局勢逐漸穩定之後,所謂的「茉莉花 革命」餘波未平,其影響繼續擴散和發酵。其中,尤以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受到的衝擊最大,社會分裂、政治動蕩、暴力衝突和血腥的戰爭交互作用,由此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觸目驚心。
利比亞國土面積很大,但人口只有600萬左右。其領導人卡扎菲是納賽爾信徒,信奉阿拉伯社會主義,20世紀60年代後期靠軍事政變上台後,大搞革命輸出。與薩達姆、阿薩德不同的是,卡扎菲的想法和主張更為奇特,曾到處派發「綠皮書」,宣傳其理想和信念。由於利比亞盛產石油,國家資金雄厚,卡扎菲曾派人到中國購買原子彈,被周恩來總理拒絕後,自己搞研發,失敗後轉向恐怖主義。1988年發生在蘇格蘭的「洛克比空難」,造成270人死亡,實際上就與利比亞有關。卡扎菲雖然沒有明確承認,但賠了美國和英國27億美元。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世界非常不喜歡卡扎菲。這位很有個性而且十分狂妄的人,雖然也講社會主義,實際上搞的是平民主義,是濃墨重彩的民粹主義。
受突尼西亞、埃及影響,利比亞政局生變後,國內很快形成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卡扎菲控制下的首都的黎波里,另一個是武裝反對派聚集的班加西。英法兩國當時公開支持利比亞反對派,公然出動戰機參與利比亞戰事。利比亞畢竟是個小國,和西方發生正面戰爭是打不過的。卡扎菲眾叛親離,被迫逃亡,最後還是被反對派抓獲,當場處死,死得很慘。經過這場動亂和衝突,利比亞陷入嚴重分裂和深刻對立,至今沒有實現完全和解與統一。國家亂成如此局面,與卡扎菲強權統治積累許多矛盾固然有關,但西方插手干預,英法兩國直接參戰,則是卡扎菲政權迅速垮台、利比亞四分五裂的外部原因之一。
葉門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阿拉伯國家,但由於歷史原因,南北方之間和不同部族之間存在深刻隔閡。再加上「基地組織」長期在葉門活動,薩利赫總統支持美國到葉門打擊恐怖組織,葉門成為中東地區最貧窮最混亂的一個國家。突尼西亞、埃及等國發生「茉莉花 革命」後,葉門民眾開始上街遊行,反對派也在外部勢力支持下,開始公開活動,要求統治葉門33年的另一個中東強人薩利赫下台。
此時,原本支持薩利赫的各種外部力量,全部改變了立場,薩利赫困獸猶鬥,差點被反對派炸死,最後不得不接受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海合會建議,以不受國家司法審判和追究為條件,將權力交給了副總統哈迪。但薩利赫並沒有真正隱退,暗中支持他當年極力鎮壓的胡塞人武裝反抗哈迪政府。2015年初,哈迪政權被趕出首都,葉門的實際控制權落在了薩利赫支持者即胡塞武裝手裡。為防止薩利赫捲土重來,沙烏地阿拉伯在西方支持下,與卡達等國共同建立多國部隊,對胡塞武裝控制區進行轟炸。目前,葉門仍處於內戰狀態,沙特等國的軍事干預仍在繼續。
中東地區最亂的國家目前是敘利亞。敘利亞國家不大,但影響和控制周邊國家的能力很強,曾出兵佔領過黎巴嫩。原領導人阿薩德,也是20世紀70年代靠軍事政變上台的,也曾藉助復興社會黨實行阿拉伯社會主義。阿薩德去世時,本應接管權力的大兒子已在車禍中身亡,政權落在了小兒子巴沙爾手中。現在的敘利亞,可以說是中東地區各種矛盾的集合點,不知道有多少股力量在那裡作戰。以巴沙爾為代表的執政當局,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反對巴沙爾政權的,不僅有伊斯蘭遜尼派武裝力量,還有所謂的獨立反對派,也有西方和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還有庫爾德人以及當今世界最強悍的極端組織IS。
敘利亞內戰發展到現在這種局面,有著多重歷史原因,尤其是土耳其這個因素不能不提。2016年我在土耳其開會,一位教授對我說:「我年紀這麼大了,不說假話,如果土耳其把邊界封了,敘利亞不會發生戰爭。」他指的是,土耳其與敘利亞接壤,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激進分子、支持反對派的武器裝備,都是通過土耳其進入敘利亞的。這些人進入敘利亞,有的是為了打擊巴沙爾政權,有的是為了解放庫爾德人,還有的純粹是為了參與IS的「聖戰」。
庫爾德人是一個擁有3千多萬人口,但沒有單獨建國的民族,分布在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土耳其以及外高加索的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多個國家。這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跨界而居的民族,一直想成為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因而受到各國政府,尤其是土耳其的嚴厲打壓。現在,庫爾德人趁中東大亂揭竿而起,借反對巴沙爾政權之名,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庫爾德人聚居的土耳其南部地區,實際上也陷入了戰爭狀態。
所謂「伊斯蘭國」,即IS,是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後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領導人是巴格達迪。其核心力量是薩達姆的殘餘勢力,後來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極端分子,比拉登的「基地組織」還恐怖。在美英法俄各大國直接對其進行軍事打擊前,他們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許多地區。現在,伊拉克正在籌劃摩蘇爾收復戰,不知這場戰爭結局會怎樣。
目前,全世界都要打擊IS,因為他們已經威脅到整個世界。在歐洲,可以說到處都是IS,他們以難民身份進入歐洲,同樣是從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跑出來的。敘利亞共有2000多萬人口,難民多達500萬,占人口總數的1/4左右。這些難民和過去的難民不一樣,他們可能是大學教授、工程師,也可能是大學生,甚至是博士生。他們舉家出走,有組織,有目的,甚至有國際力量幫助,因而很難阻攔。估計現在進入歐洲的難民已有300萬左右,但土耳其境內滯留的還有300萬以上。如果按每人每天生活費10歐元計算,難民給土耳其和歐洲帶來了多大的財政壓力,可想而知。
土耳其參與敘利亞戰爭引火燒身,再加上國內本身就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野心勃勃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此人曾在伊斯坦布爾當過市長,後來因宣傳宗教資本主義思想被判刑,但由於他的支持者勢力很大,大部分黨羽通過選舉進入議會,他自己也被選為議員,土耳其法院後來臨時撤銷了對他的判決。後來他創立了正義與發展黨,依靠這個伊斯蘭色彩很重的黨,當選為總統。執政後,他更加集權、專斷、霸道,表現出一個很傳統、很典型的伊斯蘭君主形象,引起了許多人的反感。自20世紀20年代凱末爾革命以來,雖然土耳其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但這裡畢竟不是阿拉伯國家。要想宗教立國,或者回到宗教極端立場,軍人就不允許。於是發生了不久前那場流產的軍人政變。
在亂成一團的中東戰場, 還有一股重要武裝,這就是土庫曼旅。土庫曼人是地處中亞的土庫曼的主體民族,在伊朗、敘利亞、土耳其等西亞國家也有不少散居者。近年來,他們在敘利亞和土耳其邊界組建了自己的作戰部隊,土耳其當局想利用這股力量打擊庫爾德人和敘利亞政府武裝,但土庫曼人有時不聽招呼,自行其是,經常給土耳其當局惹簍子。俄羅斯那架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飛機,就是被土庫曼旅擊落的,結果導致土俄關係驟然激化,焦頭爛額的土耳其政權,雪上加霜。
土耳其國內問題非常嚴重。如果埃爾多安控制不住局面,不粉碎那場政變,將近9000萬人口的土耳其天下大亂,後果不堪設想。俄羅斯出於對自身安全和整個歐亞結合部的安全考慮,在土耳其政變發生時,暗中幫了土耳其總統一把,土俄關係有了明顯改善。土耳其有個重要鄰國是保加利亞,保加利亞被夾在北約、土耳其、俄羅斯中間,地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如果保加利亞受土耳其影響發生大動亂,那歐洲就非常危險了。所以,中東大裂變還會帶來什麼結果,是不可想像的。
在中東地緣政治大裂變中,還有一個阿富汗問題。阿富汗的崩潰實際上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蘇聯1980年出兵干涉阿富汗內政,大大加速了這個國家的苦難進程。由於阿富汗和中國是鄰國,和我們有93公里共同邊界,所以當年蘇聯出兵阿富汗,中國是堅決反對的。
蘇聯出兵阿富汗,是勃列日涅夫等領導人做的決策。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出兵?因為阿富汗有一部分居民是波斯人,與伊朗主體民族同宗同源。當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發生後,馬上就影響到了阿富汗。考慮到阿富汗與蘇聯的中亞地區有幾千公里共同邊界,而中亞地區全是穆斯林,蘇聯擔心阿富汗政權落到伊斯蘭極端勢力手裡,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於是先下手為強,派遣軍隊遠征阿富汗。但蘇聯扶持的人民民主黨政權內訌不斷,阿富汗愈加混亂和動蕩,全世界的伊斯蘭極端分子都跑到阿富汗參加反對蘇聯侵略的「聖戰」。蘇聯在阿富汗打了十年,最後以犧牲十萬士兵的代價宣告失敗,狼狽撤出阿富汗。它扶持的傀儡領導人納吉布拉兄弟,很快被伊斯蘭反對派抓住,一個被拖死,一個被弔死。緊接著上台的就是塔利班。塔利班上台後,原本反對蘇軍的國際恐怖勢力,開始把矛頭對準西方。他們以拉登為代表,自認為反對蘇聯共產主義的鬥爭已經取勝,現在要剷除的是另一異己力量,這就是基督教文明。2001年的「9·11」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中東的裂變牽動了整個世界格局,牽動著美國、歐洲和俄羅斯。中國也在逐漸加大對敘利亞問題的關注,宣布要加強跟阿薩德的軍事合作。雖然當前阿薩德這個政權沒有垮,但也已經風雨飄搖。敘利亞要恢復以前的穩定局面,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中國跟俄羅斯把寶押在了巴沙爾身上,中國逐漸捲入了這場裂變中。所以說,中東大裂變導致了世界力量對比的變化,導致世界格局重組,導致國際關係持續的深度調整。
推薦閱讀:
※朴槿惠政府真的妨礙「世越號」事故調查嗎?這豈不是草菅人命?
※美國提高鋼鋁產品進口關稅,不能乞求豁免而應嚴厲反制
※毛開云:普京「要價」特朗普給不起,美俄關係難改善
※印網友評印度入常:窮光蛋是沒有選擇的
※「獨狼式」襲擊日益威脅歐洲安全(國際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