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份最全的家庭理財攻略,請查收!

文:劉春麗(全職媽媽,家有倆女寶,一活潑開朗,一安靜溫厚。全職媽媽五年余,分享育兒路上的小故事小技巧小體驗小感悟,嗯,都是些小調調的小事情,至於大事——格局和方向,那是神的安排。推崇母乳餵養、親密育兒、華德福教育,曾投身金融圈,熱愛古典文學。)

我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之後從事財務、審計、投融資工作8年有餘,回歸家庭的頭兩年因為打算在寶寶上幼兒園後還回去干老本行,因此也還一直拿些項目練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家庭理財的那些事兒。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改變理財意識,確定理財目標

不要認為錢少不需要甚至覺得「不夠」拿來做理財用,像我以前就是看慣了客戶的資金量,覺得自己那點連渣渣都算不上的錢實在沒啥可理,可是錢少也有錢少的理財方法,因為少才更需要理;有些人花錢比較隨興,不樂意計算,愛享受,喜歡提前消費,如果已經財務自由那沒關係,可如果還在被經濟所束縛,不計算怎麼辦?我們提倡盡量提前投資,延後消費,把享受的錢用來投資。

理財目標可量化為一個實際的數字,比如我一年要存多少錢之類的。

第二步:記賬

沒有數字怎麼能從財務角度評估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財務健康狀況呢?所以改變觀念確定要理財後,一定要記賬。不要對記賬不屑一顧,只有記賬才能看到真實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情況,才能解答「咦,錢是怎麼沒的?怎麼我都不知道呢?」這樣的疑問。

既然要記賬,主業收入和其他收入都要入賬,支出方面就抓大放小,重點記變動支出。

第三步:開源節流

1、先說節流,因為節流比較容易看見

有了前一步記賬的基礎,就可以把自己的所有支出梳理一遍,其實有時候,只要記了賬,自己就能從賬面上看出哪裡有問題。

如果從賬面看沒問題,那我們再來過一遍哪些項目是不需要的。

也許有時候梳理後還是覺得有些項目是必需的,自己並沒有亂花錢。那麼,這時候,《小狗錢錢》中提到的「夢想儲蓄罐」就該上場了,看著你的夢想(書中推薦夢想一定要有可視的圖片),然後再看看你的支出,當你意識到你必須要省下錢來時,你就會有所取捨,劃掉那些非必需項目。

衝動消費習慣要戒掉。一生氣或一開心就想買買買;一看蘋果出新品就想換手機;一看到關於寶寶的比較可愛的東西不管有用沒用就是邁不動腿;媽媽群一團購,為了面子大家都有我也要有;迷信大牌、什麼都要辦年卡……這些小習慣一點都沒有也不可能,只能告誡自己:理性!理性!理性!方法同上,看看你的夢想吧!

還有一種強制儲蓄的方法,定下每月儲蓄目標,然後倒推支出,支出=收入—儲蓄,沒錢用就想辦法擴大收入,儲蓄不能動。當然,儲蓄額是在對正常收支有了合理預算的情況下制定的,而不是腦子一熱定下後來卻堅持不下去的數字。

2、再來看開源

開源的方法很多很多,也許適合自己的卻一樣也沒有——全職在家的頭一兩年,同學讓我去他工廠幫忙看下賬,那時候我也抽得出時間,但是我接了一些同事的項目,最主要是瑋瑋剛會爬,又處於口的敏感期,全盤整賬需要集中精力,萬一有個疏忽,寶寶吞了什麼東西,那就得不償失了。拒絕同學後,他又打了很多次電話,讓我不好意思到徹底跟類似的開源都絕緣了。後來給寶寶海淘順手開了淘寶店,也是因為沒單又沒時間盯就關閉了。偶爾寫點小文散見於書報,數量也是以年論。一直到開大V店,做得好的媽媽很多,我沒資格說話了。

好多人看到別人做外單一年掙了幾十萬,心一熱也去學,也不管自己有沒有跟單經驗,英文過不過關;還有的看人家炒股炒出房子來,心一熱也跟著入市……說到底,開源是在自己「能力」和 「興趣」中重合的那一小部分里尋找機緣。

人人都能勝任的開源方法就是理財了。

第四步,粗略了解理財產品

根據金融理財對象的不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貨幣市場理財、資本市場理財、金融衍生品市場理財、其他理財市場理財。

貨幣市場理財產品裡面我們經常接觸的有現金、銀行存款、國債、短期融資券、未到期商業票據、外匯、證券回購、央行票據、短期理財產品等;資本市場理財我們經常接觸的有股票(股權)、中長期債券、證券投資基金、權證等;金融衍生品里我們經常聽到的有期貨期權、融資融券(經常接觸這一類的人是不屑看我這種理財小白文的);其他理財市場產品:「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里的古董、書畫藝術品收藏等,這些潛力無限沒有定價的東西。

第五步,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開戶時證券公司或銀行會給客戶一份風險評估表。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投資經驗,自己在心裡也可以做一個評估。

貨幣市場理財產品具有風險小、收益率較低但收益率穩定的特點,適合防守型的投資者。當然,貨幣市場理財產的細分產品中也有些風險高的項目,比如外匯。

資本市場理財產品具有風險較大、收益率較高但收益率波動性較大等特點,適合有一定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同樣,資本市場理財產品里細分也有些風險略低的項目,比如純債基金。

金融衍生品和其他理財市場產品,我有同事在做,但是我不懂不敢亂講。

第六步,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是不是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跟我們俗話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一個意思,簡單來說,就是無風險、低風險、自己能承受的高風險都配置一點。

無風險就是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基金、保本基金;低風險通常就是銀行理財、債劵基金等;高風險就是權益類的基金、股票、外匯、期貨等。

如果之前只是存銀行定活期,可以做下替代性變動。

活期: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理財通,各類寶寶類產品。

短定期:固定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五萬起買,現在的年化收益率跟貨幣基金都差不多了,所以也可以選貨幣基金),債券基金。

長定期:國債(三年比較好搶,五年的一般都搶不到)。

同時,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避開以下誤區。

誤區1:同類型產品買買買

每家P2P都買一點,這不叫投資組合。要分散投資品種,而非產品,投資品種是按風險收益率來分的,而具體產品是按各家公司品牌來分的。

同類型產品選一兩個就好,因為類型相同收益率都差不多,比如:P2P你買個宜X貸或陸X所就行了,別什麼P2P的APP都在手機里下一堆(P2P的年化收益率在7%—10%比較靠譜,超過13%就別考慮了,別得不償失);貨幣基金,你買X盈或是X銀的並沒有多大區別;純債基金,選兩個排名靠前的公司,基本收益率都不會有多大差別;銀行理財產品,只要是保本型或低風險型的,不管是哪個銀行,收益也都相近。

同類型的產品只有權益類的股票需要按公司來區分。

誤區2:只買高風險或低風險的產品

全部都是低風險,收益都跑不過五年期國債,拿什麼來抵禦通脹?全部高風險,熊市來了怎麼辦?投資組合的最大功能是」避險」。

誤區3:只炒股,看不上其他理財方式

我一同事說「基金都是老鼠倉,銀行理財都不夠卡牙縫」,除了股票什麼都不要,這些年賠賠賺賺,總的說來也沒見比穩打穩紮的收益多多少。

關於股票投資,用金融圈行話來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如若不然,切記第一用閑錢,第二設置止盈止損點而且死守。那種為了湊房子首付把手頭現有的錢都拿去投股市的人,即便真的得償所願,也不值得羨慕,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句話是不是有點歹毒?但我看到的實際情況確實是這樣。大神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誤區4:只買股票型基金

只買股票型基金,看不上債券基金、貨幣基金。一般來說,債券漲的時候,股票跌,股票漲的時候,債券跌(參考去年六月的數據)。所以債券基金與股票基金都需要有配置,股票是用高風險去搏賺錢機會,而基金是為了保值增值,雖然一隻基金本身就是一個經過配置的投資組合,但因持倉比例不同,側重領域還是不同的。

誤區5:不買保險

投資組合里必須有保險,把年收入的10%拿來買保險。因為保險公司不會破產(即使萬一破產也有售後),目前算是最安全的金融機構了,別一聽保險就煩,真的需要認真了解一下!推薦線上了解,可以貨比三家,還能避免被人追、被人煩。

誤區6:投資組合一勞永逸,不做變通

市場不同投資組合也要跟著變,去年六月之後的那段時間,原來好多股票基金都變成混合基金。基金經理都會根據市場做相應的組合,咱們有樣學樣也不能太懶。

誤區7:不堅持投資

理財貴在堅持,天長日久堅持下去,即使基數很小,複利也能讓你的時間價值轉變成實實在在的資金價值。複利,就是黃世仁用來盤剝楊白勞的「利滾利」,高大上的說法是: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第七步,做總結: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第六步投資組合寫得有點長,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經過記賬、開源節流、投資組合,一路走下來,總要來個總結,看看階段性成果吧,一般是半年期和年終做總結。

將一個期間的所有收支、現金流去向編製入表,資產負債表(借貸平衡制),現金流量表(收付實現制)。家庭資產比較簡單,所以這些表格的名稱也較容易理解。

第八步,做預算

根據上一期間的報表做下一期間的預算。

把同一期間總結與預算相對照,改進下一期的預算。

預算做完就進入下一步循環:確定理財目標、記賬、開源節流、投資組合、總結,做預算。如此往複循環。

註: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一、股票的基本知識(2)股價為何有漲有跌?(下)
【投資理財】財富管理中必須認知的「五維世界」
什麼是趨勢?
做微商真的能賺到錢嗎?說是騙局真的嗎?
最安全的4個P2P投資理財策略

TAG:理財 | 家庭 | 攻略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