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屏蔽掉了父母 他們卻想盡辦法關注
上周和幾個好朋友在群里聊天,說起朋友圈會不會屏蔽父母的話題。
大家紛紛表示:堅決屏蔽!
「剛看完電影,感動的稀里嘩啦,發了條朋友圈感慨一下,馬上就接到了老媽的電話問我下午為什麼不上班,我……」
「和一個好久不見的男閨蜜,一起吃頓飯,曬個自拍,剛發完,父母就致電問候我是不是找男朋友了。」
「得了小感冒,發個朋友圈矯情一下,打滾賣萌求關注,結果我媽以為我出什麼大事了,非要買機票過來,親自帶我去醫院。」
朋友們吐槽起發生在父母和朋友圈之間的糗事來,像開了閘的水龍頭,止都止不住。
直到一直沉默不語的楊楊開口:「你以為你屏蔽掉父母,他們就不能了解你生活的動態了嗎?其實,他們會想盡辦法來關注。」
楊楊說,她的朋友圈以前也把父母給屏蔽了,直到去年12月,深圳光明新區鳳凰社區一個工業園發生山體滑坡。楊楊,正是在深圳上班。
「事故雖然比較嚴重,好多房子都塌了,但我上班的區離光明新區還挺遠的,所以沒什麼影響。怕你們擔心,我還特意發了個朋友圈,在裡面報平安。」
「之後忙著開會、趕稿、整理資料,手機沒電了都沒發現。下班回家後,剛充上電,就彈出了20多條未接簡訊,嚇了我一跳。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爸媽。」
「我回撥過去,電話響了不到一秒鐘,就接通了,想必當時他們一定急壞了,手機就拿在手心呢。接通後,我媽說的第一句話是『情況怎麼樣?事故地點離你近不近呀?你那兒附近有沒有山?』我愣了一下,然後才反應過來。原來,我把他們屏蔽了,他們並沒有看到我那條報平安的朋友圈。」
「我朋友圈裡的所有好友都知道我沒事,除了他們。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有屏蔽這回事,更不會像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們那樣,嚷嚷著我為何對他們設置分組可見。這種單純笨拙的關心,讓我心疼。」
是啊,千方百計非要看你朋友圈的,是變態。想盡辦法關注你,不計較你是否屏蔽他們的,是父母。
這讓我想起我以前在外地念書時的事情。
爸媽能準確預測到我那裡的天氣變化。而我,總能收到各種花式提醒簡訊:
「明天要降溫,記得加衣服,上次給你寄的毛衣正好能用上。」
「霧霾那麼嚴重,出門別忘了戴口罩啊!」
「雖說明天要升溫,但棉衣先別換,春捂秋凍不能忘。」
爸媽怎麼能比我還清楚我那兒的天氣呢?
後來有一次爸爸說出來了。
「自從你去上學,那裡的天氣就變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你爸呀,每次看完新聞聯播後,都要等著看天氣預報才能放心。」「瞎說什麼呢,我那是順便,都看了新聞聯播了,再看個天氣預報不稀奇!」「那每天堅持不懈的給孩子發簡訊也是順便?」 「.……」
聽著爸媽在電話那頭的聲音,我第一次感覺到,曾經以為漸行漸遠的父母,一直在努力向我靠近。他們是想要參與我的整個人生,而不是干預。他們對我的關心,也非窺私。
世界上有無數的父母和子女,也有各式各樣的親子關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凌晨2點還在擼串吃宵夜,會一個電話打過去劈頭蓋臉一頓數落「熬夜的十大後遺症」;也會有家長看到女兒曬食堂的菜色,轉身就給孩子發了個200元的紅包。
我並不認為子女屏蔽掉父母是錯,也不在此鼓吹大家把父母從屏蔽中解放出來。畢竟,關係不是靠朋友圈拉近的,隔閡也不是一個屏蔽就能產生的。親情,都是處出來的。
對父母而言,朋友圈有沒有屏蔽他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把你的生活,與他們分享。
沒事了多往家裡打幾個電話,聊聊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吐槽一下這段時間的霧霾天,說說今天吃了什麼菜,順便誇誇媽媽燒菜的好手藝。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也不用像報備一樣有壓力,只是與他們分享你的生活,讓他們,參與你的生命。
龍應台曾經寫過:「所謂父子母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漸行漸遠的父母,不要越來越遠。
父母不能陪你一輩子,但或許你能陪他們走完一輩子。
我屏蔽了爸媽的朋友圈
1.
我並非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用微信很多年,最初一直處於潛水狀態。後來身邊用的人多了起來,出於工作以及社交需求,漸漸地也開始發一些朋友圈。
有時候是自己的文章,有時候發一些活動信息,但一直甚少提及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是不想,而是因為爸媽在朋友圈。
偶有一次,我和馮同學吵架,半夜發了一條朋友圈,抱怨生活不易,感情蹉跎。當然有發給馮同學看的意思,同時,也因為情緒積壓,需要釋放,所以,就把半夜無人瀏覽的朋友圈,當作了發泄口。
可我以為的無人來看,卻被爸媽看到了。
我爸在第二天給我打電話,說你們小兩口到底怎麼了,你媽昨天後半夜,一直睡不安穩,嘴裡老是念叨,說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倆肯定吵架了,一直掛著心。
我媽睡覺向來很淺,我知道,我的那條朋友圈,讓她徹夜失眠了。
她不會像別人一樣,把我的心情當作無病呻吟,她覺得她的女兒在那一刻,就是不開心的。別人看我的朋友圈,一笑而過,而我卻傷害了最愛我的人。
2.
還有一次,我生病,更新公號里的文章比平時略晚了一些,於是在當天的文章末尾簡單說了一句。非常小的字體,但文章發到朋友圈之後,我媽還是看到了。
她給我發微信:不用太拼,文章寫不寫無所謂,媽媽想看的只是你。
我有點淚目,那一行小小的加了灰的字體,如果不是真的關心你,其實根本不會留意。我那眼睛不好的媽媽,那不太愛看公眾號文章的媽媽,把女兒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讀到了心裡。
那次以後,我就時不時地對爸媽屏蔽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發開心狀態的時候,許可權開放,發一些不好狀態的時候,就暫時屏蔽。因為我知道,有些話,我說出來無心,他們聽了,會一直放在內心最深處,我的一條可有可無的朋友圈,牽動著父母日夜煎熬的心。
對於不愛你的人來說,你的朋友圈不過是個秀場,但對於關心你的人來說,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生活。他不關心你在秀什麼,他只關心你過得好不好。
爸媽當然不知道我屏蔽了他們,更不知道他們看到的朋友圈,是有限的。我認識的一個人說,分組可見是朋友圈最可怕的功能,但我覺得如果你的「別有用心」是為別人好,分組可見其實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功能。
世間萬物,莫不如此,客觀存在的東西,其實沒有感情屬性,全看人如何使用。錢如此,朋友圈亦如此。
他屏蔽你的朋友圈,屏蔽自己糟糕的狀態,屏蔽你的不開心。有些事,他不想讓你看到,不是對你設防,而是對你有心。
分組可見,最重要的不是分組,而是那條可見的信息,在傳達著什麼。
用你的愛,屏蔽掉我的不安。
3.
某天,一個朋友發了條朋友圈。她說:
自從爸媽加了自己的微信,整個朋友圈完全變了。以前能說的話,不再能說,失落的狀態不敢再發。因為知道他們比誰都在意自己,他們不會錯過我一句哪怕嘆息的語氣。朋友圈裡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還真有點不習慣。
有多少人,有著相同的感慨。有多少人,在爸媽加了微信之後,困擾過,更溫暖過。
困擾於他們過於關注自己的狀態,溫暖於你知道有個人不管你身在何方,他的心始終牽念著你。
我問那個朋友:你會對爸媽屏蔽自己的朋友圈嗎?
她說:想過,但不能。
她生活的城市距離爸媽很遠,雖然常常通電話,但朋友圈已經成為爸媽關注她生活狀態的一種方式。如果長時間對他們屏蔽,他們反而會更擔心。
「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我已經滿心愧疚,朋友圈是我的一種補償。」
她始終對爸媽開放朋友圈,當然也有壞心情的時刻,也有因為一條朋友圈而令父母不安的時刻。她的方式是,爭取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很好,給爸媽看到一個元氣滿滿的朋友圈。
經年累月下來,她發現自己的好心情,竟然真的越來越多。一開始有點演給爸媽看的意思,最後卻是爸媽殷切追隨的目光,指引著她把生活越過越好。
她對我說:「也算是一種屏蔽吧,屏蔽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糟糕狀態。」
那一瞬,我有點慚愧。
她屏蔽了朋友圈,不是屏蔽別人,而是屏蔽自己。用最好的狀態屏蔽最壞的心情,用最好的自己,屏蔽他人的擔心。
她屏蔽掉了生活的不順遂,人生的不如意。
她對我說,不要畏懼爸媽的擔心,那不會讓你止步,只會讓你越走越開闊。
我突然就有點想起我媽了。
想起我在她的特別關注里,想起當年還用QQ的時候,她一遍一遍翻看我的相冊,想起她昨天還為我N年以前的一條朋友圈點了贊。
原來,她只是不想錯過女兒的一點一滴,就像小時候,我不能離開她的每分每秒。
她不是希望我掩飾起不好的,只留好的給她看,她只是希望,我真的能像她所看到的「我的朋友圈」那樣,生活安穩,感情妥當。
我點開爸媽的微信,取消了對他們的設限。
既然,我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也屏蔽不了你的愛,不如,就用你的愛,屏蔽掉我的不安。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屏蔽薛之謙?
※為什麼很多非常優秀的社交、通訊App不斷被封殺?
※屏蔽了一個人
※所謂成熟,不過是學會了隱藏,屏蔽了傷心事
※槍聲中的美國:自由民主的人間地獄? [複製鏈接] 帖木兒 頭像被屏蔽 電梯直達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