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洪災有了直播、VR、無人機,但是有哪篇報道你記得住?
文 | 張耀升
連日豪雨造成的洪災,不只重創了武漢,也揪住了國內民眾的心。
網友在網上分享一手消息外,媒體也試圖用各種新技術,讓災難實況呈現在社會面前。這次洪災的報道中,有宏觀的政策梳理,有視覺化的圖表新聞,有身歷其境的網上直播,如此多新技術投入這次武漢洪災的報道,卻讓許多人覺得這些新技術的洪災報道少了些什麼,許多人更有種信息雜亂的錯覺。
災難也許並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但是隨著報道技術變得更加豐富,媒體如何用這些新工具說好災難背後的故事,似乎沒那麼簡單。
直播、VR、無人機、H5這次都上場了隨著報道技術的精進,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變成了媒體運用新技術的練兵場。H5、直播、VR這些新的傳播方式,在這次武漢洪災都用上了,而且用的還不少。
某門戶用這段時間最火的直播帶來武漢的最新情況,推出了所謂的「拍客小組」。在武漢通信網路正常的情況下,騰訊把暴雨的實況推送給全國關注災情的民眾,洪水令許多人震驚,但是這些拍客小組礙於拍攝設備上的限制,大多只能用手機拍攝,劇烈晃動的畫面與零碎的信息令人難以消化。雖然網站藉由熱心民眾在網上帶來了最新畫面,讓許多有救助需求的災民得到關注,站在媒體的角度上卻缺乏了系統性的報道。
除了拍客小組外,《新京報》也與門戶展開直播上的合作,相較於追洪小組較為碎片的直播信息,《新京報》採訪團隊展現了其媒體專業性,運用實地採訪與數據分析讓觀眾更加理解武漢民眾避難、救援的狀況,報道相當有條理,在使用直播的媒體中是評價較好的。
除了門戶、《新京報》的直播,財新傳媒也在直播上發力。財新傳媒的四位記者甚至用手機的4G來進行直播,「財新共派出了4位記者在武漢進行報道,拍攝這段直播的記者崔先康是第一次用直播方式進行報道,用手機刷4G流量,拍了幾段10分鐘到40分鐘左右不等的視頻直播。」
各路媒體消耗4G流量也要搞直播,但是大部分的直播仍然停留在插旗時代,也就是先求有,再求好的階段,在部分媒體人眼中看來,許多直播新聞的內容、方向卻還沒完全成熟。安徽官媒就是知名例子,中安在線利用直播來報道養殖場六千多頭豬遭遇洪災的慘況,是災情直播報道中較為另類的。這則直播引起許多人議論,甚至有網友戲謔地說,「這六千頭豬已經被救出來了,最終還是要送屠宰場。」
除了直播之外,網易、界面新聞也紛紛採用H5來呈現暴雨的受災狀況,有趣的是,相較於直播,VR,H5可能算是比較比較老的技術了。
這些結合新技術帶來的報道,雖然能吸引許多觀眾的眼球,有助於理解災難現場狀況,但是相較於過去媒體在大型災難的系統報道,新技術目前所能呈現的信息依舊過於破碎,甚至原始,觀眾較難用現有的信息去拼湊出洪災的全貌。
沒有最新科技 汶川地震的報道依舊影響今日汶川地震的報道,可能是傳統媒體在大型災難報道中的代表。
2008年,媒體的型態並不如現在多元,甚至連觀眾能自由選擇的媒體都不多,但是當時媒體對於大型災難的報道帶給我們的衝擊卻是相當巨大的。
時任《南方周末》記者的張悅,是當時最早前往四川地震現場的記者之一。在缺乏技術支持,甚至通信全部中斷的情況下,張悅還是撰寫《孤島汶川的人性百態》、《共和國史上最悲壯的空降》、《倖存北川的表情》、《北川,悲傷成川》等相關報道,讓一度成為孤島的震區信息為更多人所知。
善於撰寫特稿的《南方周末》記者李海鵬,也在汶川地震的報道中留下了他的經典作品。張悅在傳媒狐的採訪中就曾稱讚他,「之後我們還有很多《南方周末》的同事相繼到過北川採訪,包括那能在中國新聞史上留名的一篇報道,就是海鵬和陳江寫的那篇《災後北川殘酷一面》。」
張悅曾告訴傳媒狐,不用太多新技術,有電、有網路這些原始設施他就可以報道了,「我要找個有電、有網路的地方發稿,我當時在綿陽電視台的一個機房裡頭完成了稿件,那個機房是平房,在餘震中也相對比較安全,是綿陽朋友特意給我安置的,我寫了一個通宵。」
2008年沒有新技術的加持,過去災難報道就只有文字、圖片,也許對於習慣影音報道的新型讀者來說過於平淡,在技術上遠遠比不上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直播、H5、VR等新銳技術,但報道的影響力卻持續到了今天。
目前媒體還是缺乏用新技術說好故事的技巧
災難報道是考驗媒體機構的機會,也同時是媒體們展現技術的時機。在武漢洪災報道上,文字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乎沒有,另外在新技術展現方面,也還停留在先求有的階段。VR、直播、H5、無人機這些新技術雖然讓我們更靠近災難現場,甚至可以親身經歷,卻也讓我們在靠近的過程中,看不到災難背後這些人的故事。
知乎上曾經多次出現過關於災難報道的問答,網友步維風就相當看重災難報道必須以人為本,「新聞記者的職責是什麼,大概非從業者就以為是簡單的揭露現實,這個普通人都能做到,新聞從業者也是要有職業操守的,就災難報道來說,如果說報道裡面的具體事件還不是以人為本的話,我很好奇什麼樣才是以人為本?」
在技術繁榮的今天,許多媒體還是欠缺將這些新技術巧妙結合故事的技巧,直接的原因就是,這些新技術傳遞的信息還是太過原始了,有時可能只是個淹水的畫面,有時可能只是個救災的畫面。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直播才能製造最真實的體驗,「網路視頻直播是現在媒體的最高端形態。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文字可以捏造,圖片可以PS,就連視頻也能剪輯製作,唯獨直播,它可以讓用戶與現場進行實時連接,具備最真實最直接的體驗。」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即使媒體、個人紛紛投入這波技術繁榮,《新京報》、財新傳媒和許多地方媒體,還是在傳統的圖文報道中堅持講故事。
在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技術已經讓每個人都具備報道的能力,像是利用智能手機發布災難信息。所以不只是媒體,每個人都嘗試用新技術進行傳播。曾經在媒體工作過的姚品就和某傳媒的夥伴們合作,利用無人機和VR等新型設備,製作武漢災情的全景視角,是媒體機構外用新技術報道的亮點。
尼葛洛龐帝曾說,「後信息時代的根本特徵是真正的個人化,大眾傳媒將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受個人系統。」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媒體與個人在信息傳播上會更加破碎,有些甚至顯得原始,但如何運用這些新型態信息來說好新聞故事,成了許多媒體的課題。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反覆論述了把故事說好的重要性,但是對新形態的讀者來說,也許能透過新技術去體驗現場就足夠了,故事什麼的,有空再點開看看吧。
傳媒狐微信:media-fox
新聞背後的新聞熱點背後的熱點
推薦閱讀:
※【獨家報道】台灣大學:老師魅力關乎MOOC成敗
※【樂貝爾現代幼兒園】「防拐騙」演練報道——對誘惑說「不」
※嘻哈「起義」|長報道
※【報道】「慧貿通」拿什麼去PK ?
※出現這些癥狀意味著尿道結石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