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心聲
學生的心聲
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同學都有點自戀大人們的世界,在異性之間總有好感,由此形成「早戀」大人和老師對此很擔心,覺得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同學們也常對父母的疑神疑鬼和家長拌嘴,也對老師的不信任感到惱怒。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我自己覺得這很正常,只要不影響學習,正常交往,也可以彼此了解了解,我覺得行!我也是一名學生,我知道以學習為重,但我也有交朋友啊,可我不影響學習啊,在此希望家長、老師站在我們的立場想想!
老師的回復:
當你看到上面的題目時,你是否吃了一驚?是的,惱惱,老師的第一反應是你認為自己正在戀愛,而且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煩惱。注意,是「你認為自己正在戀愛」,而不是「你正在戀愛」!要知道,人類的感情是豐富多彩的。單單某一種情感,比如說同學之間的友誼、對父母的愛,你能輕易的辨別出它的「色彩」。但是,如果把兩種、三種,甚至許多情感同時呈現在你的腦海里時,你不僅很難分辨出它們各自的顏色,而且說不清它們是什麼。我的感受就是如此。我自認為自己是個感情豐富的人,對感情的表達、體會都很細膩。
你說的好,有一個詞叫做「好感」,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感體驗。人對於事物,不論是沉穩的大山、矗立的高樹、巍峨的寶塔、宏偉的建築、艷麗的山水、精彩的墨寶,還是天真的孩童、英俊的小伙、漂亮的姑娘、鶴髮童顏的老人、激情揮灑的演奏者、瀟洒靚麗的藝人……可能會喚醒你內心深處隱藏的好感。因為擁有「好感」,所以我們人類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因為它讓我們不孤獨、不冷漠、不整天板著面孔,它讓我們擁有朋友、知音、知己……惱惱,你知道嗎,對一個人有了好感,並不意味著戀愛的開始。你也許喜歡上了他(她),但喜歡並不等於戀愛。如果萌發的好感都是戀愛,那麼,我們一天要戀愛很多次,又要失戀很多次。好感實際上是一種感情傾向,決定了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的好惡喜憎。它全程地伴隨在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比如說,我一看到你的留言,瞬間就對你產生好感,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文章的開頭,我之所以那樣說,是認為你(或者是你的同學、朋友)對某個人產生了好感,而且這一好感是強烈的,當事者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但這樣還是不能斷定他(她)在戀愛——尤其是你們都是十幾歲的學生。青春期剛剛開始的璀璨年華,任何情感的體驗比起任何年齡階段都來得衝動、強烈,最容易不同性質的感情混淆。而家長、老師、其他長輩,甚至是同學,經常在幫倒忙,使當事者陷入感情的旋渦。
如果你堅持說那是戀愛,那麼我告訴你,幾乎所有的人走過花季時,都曾有過那樣的情感體驗,而且不止一次。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很難擁有朋友——知心朋友;如果不是這樣,我們的心理發育則是不正常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事實上,十幾歲時,當我們對同性產生好感,我們自己、家人、老師很容易接受它,所以他就成為了你的朋友;當我們對異性產生好感,我們更多的是隱藏它,不輕易流露;如果對異性的好感難以捨去,我們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戀愛了——其實你還沒有!你那強烈的感情告訴我:你也許將擁有一位可以傾訴、可以無所不談的異性知己。要知道,人生難得一知己,異性知己更難求。
在成人的世界裡,戀愛與好感之間的區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簡單的理解,好感是社交的基石,而戀愛則是通往婚姻的橋樑,是為了尋找人生互相依靠的伴侶;戀愛始於好感,但好感並不意味著你已經在戀愛了。
社交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組成部分。在學校里,學習不是全部,至少我們還要學習與老師、同學相處。我們不僅需要老師、同學,而且需要朋友、知己;我們不僅需要學會與同性老師、同學和睦相處,結交朋友,還要學會與異性老師、同學交往——如果不是這樣,我們的心理發展將是不健康的,長大後必然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會對婚姻和家庭產生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學校交際是社會交際的一個縮影,我們要在這個純潔的空間里學會生存的本領,為走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為老師的我,鼓勵同學之間交往。但要注意,異性同學、朋友之間的交往要掌握分寸。比如,到他(她)家拜訪,一定要注意掌握時間,服飾、言語之類的我就不用多說了;盡量避免男女同學倆人一塊散步或是出外遊玩、關在房間里交談、頻繁的書信或者發手機簡訊……知道為什麼嗎?人都有好奇心,捕風捉影的事情經過兩三個人後,版本就多樣化了;關心同學成長的老師、愛子(女)心切的父母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他們的關切,恰恰是愛你的表現;愛得越深,處理這類事情時往往會更加「粗暴」。如果雙方衝動的處理這樣的事情,就容易把事情搞僵:你據理力爭,自認為是坦坦蕩蕩的君子;長輩以為證據確鑿,你是執迷不悟、不可救藥。結果是誤會日深,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遇到這樣的事情,解決的辦法是溝通。最好在交往開始就讓父母、老師知道這一回事,告訴你的內心想法。就像我,對於你的留言十分的高興,因為這代表著你對我的信任。信任,這是人世間美妙的東西,會化解一切的磕磕碰碰、疙疙瘩瘩。你要先學會把父母、老師當成知心朋友來交往,選擇你最信任的父母、老師交流感情——我覺得,這樣做會讓我們的成長更健康、更愉快,因為信任是雙向的。
毫無疑問,學生時代不宜談戀愛。道理實在太簡單了:身體、心理都未達到談婚論嫁的時候,經濟上不具備承擔養家糊口能力,學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愛情是多麼純潔、高尚的感情,容不得一丁點的褻瀆。戀愛,你就必須學會承擔責任,對他(她)、對家庭、對兒女承擔責任。責任,你明白嗎?惱惱,戀愛不是兒戲,如果誰把戀愛當成遊戲人生的一項內容,那他(她)收穫的絕對是苦澀,是無盡的痛苦,一輩子受盡道德和良心的譴責。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作出判斷、選擇時,起支配作用的往往是情感,情感的力量總能輕易壓抑理智的力量。成長的過程,是心理成熟過程,我們會逐漸學會慎重地看待感情,對擇偶更是思慮再三。畢竟,那是我們一輩子的大事,沒有人願意結婚後離婚,離婚後再結婚。失敗的婚姻帶給我們、我們的後代的是什麼?那是永遠的痛!
中學生戀愛的現狀及其對策
楊永龍
當前,中學生的戀愛日漸成風,呈上升趨勢。據我們對金昌市710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有48.17%的學生戀愛過,44.09%的學生暗戀過,29.01%的學生失戀過,目前有37.04%的學生正在戀愛,並且他們也正受著異性交往、戀愛及青春期的困擾。同時我們發現初戀年齡7-11歲為9.58%;11-14歲為11.55%; 15-18歲為27.04%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 愛神過早地闖入中小學校園,這確實成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這裡面既有當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的各種刺激在起作用。從少男少女們自身來看,他們投入戀愛的動機一般有以下幾種:異性吸引佔42.08%;安全需要佔37.53%;緩解壓力佔17.14%;獨立意識佔10.63%;自我認定佔8.03%;尋求刺激佔4.99%;長遠打算佔3.04%。這些動機與他們自身的經歷、閱歷、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有著極大的關係,絕大多數我們可以用「過家家」遊戲來概括。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校園戀愛雖然像人們渲染的那樣已呈「燎原之勢」,但絕大多數戀情發生的動機,卻是青春期情感交流的需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戀愛中的青少年思想單純,社會經驗和人生經歷簡單,他們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多數只是把男女之間的異性吸引、安全需要以及青春期特有的性衝動作為愛慕的因素,當作愛情對待。他們容易衝動,往往當異性傳遞過一個多情的眼神,一封情書,一個動作,一種表示,一次偶然的接觸,都會為之而動情,併產生愛的衝動,就會開始談情說愛。
同時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72.31%的高中生認為「戀愛」不存在「對」與「錯」,那是個人的「隱私」,只要掌握分寸不影響學習,就不必大驚小怪;而對戀愛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有55.2%的中學生認為「很難說」;有32.5%的學生認為戀愛對學習成績「影響不大」、「沒影響」、「會促進學習」;僅有12.3%的學生認為戀愛會造成「成績嚴重下降」。這表明中學生對處於青春期異性相互有愛慕之情、關注之心、探究之理的心理規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對戀愛問題的態度也日漸趨向於開明,在中學校園中形成了一定的戀愛小氣候,而在校學生本身則較難形成對戀愛風氣的抵制。
中學生的「戀愛」根據其發展過程,一般分為三種:第一,單純地對異性的傾慕。這種感情可能會發生在與之接觸密切的同學身上,也可能會發生在中學生普遍認同的青春偶像上。第二,對異性一廂情願的單相思。這種情感從發生到結束都僅僅停留在當事者一人的心裡,都是在心裡暗戀對方,而不會主動地去向對方傾吐自己的感情。第三,即是「揭開面紗」的戀愛。他們仿效成人戀愛的方式,交往密切。但同時又逃避家長、老師的「耳目」,一般為「地下」或「半地下」狀態。二人的關係只有非常「貼」的幾個朋友才知道。
為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根據其年齡特點,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循序漸進的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誼、戀愛、家庭觀念的教育和行為指導,引導他們順利渡過「狂風暴雨」的青春期。
1、教育者應當對戀愛問題有一個正確認識。青春期由於生理急劇發育、意識的覺醒,個體對異性的興趣、吸引、嚮往不斷增強,有「戀愛」這種體驗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在對異性健康幻想的基礎上,自然的交往,學會思考、認識和把握自己,恰當處理自己的情感;異性交往用專制的手段是不起作用的,有時甚至會出現「抽刀斷水」的負面效應。所以,我們在教育中既不要壓抑異性交往的慾望,又要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認識和理智控制情感,進而達到「認識和接受自己的情感比否定它們要好」的目的。這種適度的異性交往將會為未來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強青春期教育。教育對於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坦然面對異性交往,強化健康心理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從而為他們正常的異性交往提供知識、技能、道德和心理保障,同時創設寬鬆和諧的異性交往氛圍,進一步形成健康的友誼、戀愛、家庭觀念,使青少年形成抵制色情文化的免疫抗體。
3、引導中學生升華自己的情感。愛的本質是彼此的心靈豐潤、健康成長與成熟、體現人的尊嚴與價值。高中生戀愛發生的基本動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的途徑有許多,這種「談戀愛」的遊戲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達到動機的目的,但不是最佳的選擇。中學階段的特定任務是長身體、學知識、修品德、增本領,使自己走上一條真愛的寬闊的人生之路。若沉浸於狹隘的戀愛之中,則有可能跌進 「美麗的陷阱」之中而自毀真愛的前程;因此,引導學生學會真愛,升華情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4、關懷成長。一般來講沉迷於戀愛的學生往往是父母感情不好、氣氛緊張、單親家庭,他們在家庭中溝通不良、得不到應有的溫暖以及得不到足夠的理解與支持,實質上是尋求一種情感上的一種補償。這就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給予足夠的關懷、理解與溫暖,使他們的情感得以滿足。
5、增多活動、豐富多彩。相當數量的學生「戀愛」的直接原因是學校集體活動少、社交範圍狹窄,如果設法增多集體活動,豐富學生的社交內容,擴大他們的交往的範圍,而不是單獨與某一個異性夥伴獨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許多酸澀的「青蘋果」早熟。教師要充分運用主、客觀因素,讓學生意識並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有效處理情緒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和實踐尋求他人支持與幫助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獨立自主學習與生活的品行。
推薦閱讀: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發聲練習與歌曲演唱
※加拿大的潛規則,讓無數中國留學生為難
※學生家長會發言稿
※華裔學生1.5億購豪宅 中國人炒高溫哥華房價?|溫哥華|豪宅
TAG: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