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較《詩》甚長 甚幻 甚麗 甚明」之一 ——屈原《離騷》詳解

「較《詩》甚長甚幻甚麗甚明」之一——屈原《離騷》詳解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全詩一共有372句,2490個字。從篇幅的宏闊看,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少有的。這篇詩的詩題稱作「離騷」,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這樣解釋過:「《離騷》者,猶離憂也。」意思是說,「離騷」的意思是「離憂」的意思。漢代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序》上也解釋說:「離,別也;騷,愁也。」即「離騷」是「別愁」的意思。這個解釋與司馬遷基本上一致。根據近人考證,「離騷」是「勞商」兩個字的不同的寫法。「勞商」是古代楚地的一種歌曲的名稱。《楚辭》中本來就是有用古代歌曲作為篇名的,像《九歌》、《九辯》等。所以把「離騷」看成是古代楚地的一種歌曲的名稱,也可供參考。

關於《離騷》的寫作年代,過去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篇作品是屈原前期的作品,在楚懷王當朝時寫的;另一種認為是屈原在頃襄王時,也就是再放江南時寫的。我們知道屈原曾兩次流放,後一次流放是在頃襄王時。從《離騷》作品本身考察,詩里提到一些地名,像「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麗陳詞」、「朝發軔於蒼梧」「九疑繽其並迎」。沅水、湘水都在江南;屈原到「重華」(帝舜)去陳詞,到九嶷山求神靈,這些地方也都在江南,並距屈原當時流放地不遠。而他第一次放逐卻是在漢北。這一連串的地名、聯想,可證明《離騷》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點找到證據,詩中有些是屬於嘆老的心情描寫,哀嘆自己老年已經到來。如「老冉冉其將至」,老年漸漸地降落到我身上來了。這應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另外,詩中隨時流露出一種屢屢受到挫折的絕望的心情和決死之詞,像「九死未悔」、「伏清白以死直」、「阽余身而危死」等,這和屈原再放時的心情也是相吻合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離騷》是寫在屈原的晚年。

《離騷》是一篇才氣縱橫、感情起伏的長詩,整個詩傾吐了詩人赤誠的愛國信念和救國無門的極端痛苦和憂傷。主要通過兩方面的具體鬥爭來表達:一是他與腐朽貴族政治集團的鬥爭,一是他自己思想上的波折,也就是寫他在嚴峻環境之下,與自己思想里的脆弱一面進行鬥爭,即思想中的自我鬥爭。因此,就整個詩篇的結構來看,我們必須把它分成兩大部分:

從詩的開端「帝高陽之苗裔兮」,到「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為第一部分。主要寫他在楚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經歷。起初他滿懷信心要在楚國革新政治,並且為革新政治培養人才,他一心要輔佐楚王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中興之王,使國家政治走上正軌,走上富強康樂之路。但是,由於群小從中破壞,懷王的動搖,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遭了挫折。於是,他譴責了楚王的反覆無常,哀傷自己所培養人才的變節,揭露了舊貴族顛倒是非以及對他殘酷的迫害。同時,他也表示,決不與舊貴族勢力妥協,保持自己的潔白之志,至死不變,決不同流合污。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捉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是開首的幾句。「高陽」,指傳說中的顓頊帝的年號。「苗裔」,後代子孫。這是說,傳說中的古帝王顓頊就是我的祖先,我就是他的後代。在歷史上相傳楚國的國君也是顓項的後代,這實際上表明他和楚王共祖。「朕皇考曰伯庸」,「朕」,我,後世一般認為「朕」是皇帝稱自我專用,可在秦始皇以前,「朕」是通用的,老百姓稱自我也可用「朕」字。「皇考」的「皇」,是光大的意思,是一種美稱。「考」,古人稱死去的父親叫「考」。這句說:我死去的父親,名字叫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是詩人自己的生年。「攝提」,指攝提格,古代記年用的一種術語,「攝提格」這一年是寅年。「孟陬」的「陬」是正月,「孟」是開始的意思。「貞」是正當的意思。正當是寅年,又是「孟陬」這一個月(正月,古代也稱作寅月),即他生於寅年寅月。「惟庚寅吾以降」,「惟」是發語詞,沒有什麼實際的含義。「庚寅」,指日子,古代用天干地支來記年記日,「庚寅」這一天屬於寅日。「降」,誕生。一般認為,屈原之所以對自己的生年這樣樂道,因他生在寅年寅月寅日。「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覽」,觀察。「揆」,估量,揣摩。「初度」,初生的樣子。是說,我父親觀察和揣度了我初生的情況(巧合)。「肇錫余以嘉名」,「肇」,開始。「錫」,賜的意思。開始賜給我一個「嘉名」(美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名」和「字」作動詞用,於是給我起了一個名字,名叫「正則」(公平的法則,屈原名字叫平,字叫原,「正則」暗含「平」的意思)。「靈均」,是美好的平原意思,這裡實際上暗含著「原」。一開始,首先敘述了自己的世系,祖考,以及生年,美名等等。說自己與楚王本是同宗之親,之所以這樣,是因他對楚國存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清朝人張德純在《離騷節解》中曾對屈原一開始為什麼這樣寫作了一點解釋,他說:「首溯與楚同源共本,世為宗臣,便有不能傳舍其國,行路其君之意。」是說,他與君國存亡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不能等閑視之,強調了自己的責任。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愛國和忠君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屈原強調他與越王同宗,實際上是表示他必須對君國負起自己職責。在這幾句話中,也說到自己的生年,美名等等,因為這詩本身帶有自傳性質,又對自己的生年、美名作了誇耀性的介紹,這表現自己生來就有美好的素質。

接著寫屈原對自己品德、才能和理想的表白: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日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紛」,眾多,繁多的意思。按照《楚辭》的句例,常常把狀語放在一句之首。「內美」,指內在的美好的品質。這句說,我既有這樣多的內在的好品質。「又重之以修能」,「重」,加上的意思。又加上我還有非常優秀的才能。「扈江離與辟芷兮」,「扈」,楚國的方言,就是披帶的意思,披在身上。「江離」,是一種香草。「芷」是一種香草,「辟芷」,是長在幽僻之處的香草。「紉秋蘭以為佩」,「紉」,編織的意思。「秋蘭」,也是一種香草。「佩」,身上的一種佩飾,裝飾的東西,花環一類的東西。是說我採集了江離,採集了香草、白芷,然後又和秋蘭編在一起作我的佩飾(裝飾品)。這是用佩帶香草來比喻詩人對於德和才的進修。「汨日」,水流的樣子,楚國方言把水流很快稱為汨日」。「將不及」,來不及的意思。光陰就像流水一樣,很快流過去了,好像很快就拋棄我,使我來不及做多少事情了。「恐」,擔心的意思,我擔心的是「年歲之不吾與」。「與」,指和某種東西在一起,引申為「等待」,擔心年歲先我而走,不等待我。「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朝」,早晨。「搴」,用手採摘。「阰」,土坡。「木蘭」,一種香木,木蘭樹,據說這種樹去皮而不死。「攬」,也是用手採的意思。「洲」,水中的小塊陸地。「宿莽」,也是一種植物的名稱,據說這種草是經冬不死。這是早晨采木蘭,晚上又采宿莽。也是一種比喻,比喻詩人不斷修行自己的品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日月」,指光陰,時光。「忽」,很快的樣子。「淹」,淹留、久留的意思。日月、時光很快就流逝過去了,不能久留。「代序」,交替的意思。過了春天不久又到了秋,過了秋不久又回到春天來,就這樣一年一年地輪迴代替,光陰過得很快。「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惟」,思、想的意思。「零落」,凋落。想到草木都不能久葆自己青春,很快就要零落,因此我心中很擔憂。「美人」,過去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是指楚王,一種說是自喻,指詩人自己。「遲暮」,到了老年。我們在這裡就把它當作指楚王,擔憂楚王很快地就會到了老年。我們看,他一方面擔心時光飛馳,自己為國家做不成事業,同時也擔心楚王守舊因循,使政治革新的事業不能很快順利進行,而耽誤了楚國前途。這兩個「恐」字,充分表達了詩人為祖國前途而焦慮,而擔憂的急迫心情,於是他就勸告楚王珍惜好年華,丟棄那種穢惡的行為,改變因循守舊的態度,希望楚王在他和賢臣的輔佐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使楚國得到迅速的振興。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不」,何不的意思。「撫」,仰仗,仗恃。「壯」,壯年,還沒有到老年。「棄穢」,放棄一些不好的行為。這是說楚王,你何不趁著自己還年輕而放棄一些不好的行為。「何不改乎此度」,何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呢?「度」,也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楚王的態度,讓他改變過去那種因循守舊的態度;一種是指法度,革新政治,把過去那種舊法改換成新法度。「乘騏驥以馳騁兮」,「騏驥」,指駿馬,好的馬。「馳騁」,賓士。「來,吾導夫先路」,「來」是一種招呼的語氣。「吾導夫先路」,我在前面引路。「先路」,指作先驅。如果你想使楚國振興,想改變舊的行為、舊的措施,使楚國得到振興,那我就來幫你在前面開路。接著詩中列舉了歷代興亡事例,並表示他決不怕艱難險阻,要幫楚王做一位中興之主: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豈余身之憚殃兮」,「憚」,怕。「殃」,遭殃的意思。難道我害怕自己身子遭殃嗎?我怕的並不是這個。怕什麼呢?「恐皇輿之敗績」,「輿」,車子。「皇輿」,國君乘坐的高大的車子,這是比喻,比喻楚這個國家。我擔心的是楚國這個國家「敗績」,遭受毀滅。「忽」,急急忙忙的樣子。「先後」,跑前跑後的意思。我急急忙忙地跑前跑後,為了什麼呢?「及前王之踵武」,是想趕上前王的腳印。我之所以對國家跑前跑後地效勞,就是為了想讓楚王你能繼承前王的事業,隨著前王的腳步來走。「踵」,是腳後跟的意思。「武」,足跡、腳印的意思。「前王」,過去舊註上也有兩種解釋:一種說「前王」是指「三王」,歷史上所說的「三王五帝」,指夏禹、商湯、周文王,他們分別是夏、商、周三國的開國之君。還有—種是指楚國本身歷史上的三個英明的君主。不管「前王」是指哪一類,總的意思是,他要竭盡全力輔佐楚王,要使日益衰敗的楚國能重新得到振興,能恢復到開國盛世的那種局面。

但詩人這一片為國赤忠之心,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卻因觸犯了守舊的貴族利益,而招來重重的迫害和打擊。貴族群小們妒嫉他,圍攻他,在詩中打比喻說:「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眾女」比喻腐朽的貴族、群小們。「蛾眉」,本來是說美女的意思,古代形容女子的眉毛長得美,像蠶蛾眉一樣,又細又彎。這裡是比喻才德美好。腐朽貴族們卻對他才德美好的品質非常嫉恨。「謠諑」,造謠,誹謗,「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我。「善淫」,善於迷亂。這是一種誣衊,說他遭到舊貴族的誣衊誹謗。詩中又寫楚王聽信讒言,最後也不信任他了,「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荃」,本是香草的名字,這裡指楚王。「中情」,本心的意思。連楚王也不察我的本心,即反而信群小的「讒言」。而我對離別並不感到為難。「齌怒」(大怒)。屈原寫他為了實現理想而苦心培植起來的一些人才也變質了,用培植香草來比喻他為楚國培植人才,「翼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本來希望自己所培植的香草能枝葉長得高大茂盛,等到一定時候來進行收穫(「俟」,等待,「刈」,割取收穫)。「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群眾之蕪穢」,雖然我種的芳草,它們凋落了,也沒有什麼可悲傷的,但最使我悲哀的是「眾芳之蕪穢」,我所培植的香草後來都變質了,變節了,本來是芳草而變成蕪穢了。

《離騷》的前半部分,是詩人對自己大半生鬥爭歷史的回顧。首先敘述了自己的家世,生年、美名以及進德修能的情況,特別是敘述了自己曾經以急迫的心情想幫助楚王刷新政治,以便使祖國走向富強的道路,但卻遭到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腐朽貴族們的嫉恨,楚王相信了小人的讒言,不再信任屈原了。他苦心培養的人才也都變節了……當詩人回顧到這些的時候,便抑止不住滿腔憤怒的感情,向腐朽的反動勢力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痛斥貴族群小們,「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眾」,是指當時上層社會的腐朽貴族說的。「競進",爭著追逐私利。「貪焚」,貪愛財貨,貪圖享受。這是說,當前那些腐朽的貴族們都是爭著來追逐自己的私利,充滿了貪心。「憑不厭乎求索」,「憑」,楚國的方言,滿的意思。「求索」,指對權勢、財貨的追求、索取。是說,他們從不滿足對名利財貨的追求,從不厭足。「羌內恕己以量人兮」,「羌」,發語詞。「恕己」,對自己寬容。「量人」,用尺度去要求別人。是說,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寬容,但卻用很嚴格的尺度去要求別人。「各興心而嫉妒」,「興心」,生心,他們心裡生出很多嫉恨人的念頭。在詩中,他還大膽地指責了楚王的反覆無常,不可依靠,他說:「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初」,當初。「成言」,有所約定。當初楚王曾跟我約定,要進行政治改革的活動。「後悔遁而有他」,「悔」,翻悔。「遁",逃走,這是說心意有所改變。後來你就翻悔,有了其他的打算了。「余既不難夫離別兮」,我並不以為離開你覺得很為難。但使我傷心的是什麼呢?是「靈修之數化"。「靈修」,指楚王。使我感到非常傷心的,是你楚王反覆無常,屢屢變化。最後,詩人就以堅持理想,絕不妥協的誓言,結束了對自己早年這一段政治生活的回憶,寫道: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朱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民生各有所樂兮」,人在生活當中,都是各有各的愛好。「余獨好修以為常」,但是我卻唯獨好修鍊自己的德操。「以為常」、習以為常、恆久不變的意思。「雖體解吾猶來變兮」,「體解」,古代的一種酷刑,肢解的刑罰,所謂「五馬分屍」。是說,我即使遭到酷刑,也不會改變主張。「豈余心之可懲」,「懲」,懲戒,意思是,我的心難道是受到懲戒就可以改變的嗎?這是表達自己一種非常堅決的信念,表示他要永遠堅持自己的道路,忠於自己的理想,雖慘遭不幸,也絕不改變。

在政治上鬥爭失敗,也就是遭到誣陷、排擠以後,他將要到什麼地方去呢?何去何從呢?於是全詩就過渡到第二大部分。詩中假設了女媭、靈氛、巫咸這樣三個人和他對話,這實際上是寫他在嚴酷的鬥爭中,自己一些心理狀態。這人物和對話,不一定實有其人,也不必實有其事,只是為表達思想鬥爭而假設的。詩中寫女媭用親人的身份來關心他,體貼他,勸他放棄那種耿介、剛直的性格,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免遭殺身之禍。但這與屈原的思想操守完全相反。接著寫他到重華那裡去陳詞,並回顧了許多歷史事實,以古鑒今,加以否定,自認其主張沒錯,決不放棄原來的操守。又假設向靈氛問卜,向巫咸求教。靈氛和巫咸都勸他出走,既得不到信任,就離開楚國。最後寫屈原自己下離開之決心,於是寫了一大段出走的情節。在想像中,也就是浪漫主義的幻想中,他構思了駕著飛龍,乘著瑤車,開始遠行的富有戲劇性的情節。當寫他在天空中遨遊時,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祖國,看到了故鄉,趕車的人非常悲傷,為他駕車的馬也扭頭踏足不肯再繼續前行了,詩歌寫到這裡驟然而止。因此我們感到那種無限的愛國深情似乎仍然瀰漫於整個宇宙之間,他對於祖國的衷心的熱愛,不能須臾脫離的誠摯強烈的感情,最後得到了最完滿的表現。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天乎羽之野。汝何博寨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嬋媛」,喘息很急促的樣子,在感情非常激動時,表現出的喘息樣子。「申申」,反覆的意思。「詈」,責罵。是說不斷反覆地責罵我。說什麼呢?「鯀婞直以亡身兮」,「鯀」,大禹的父親。在神話里,鯀因為同情人民遭到洪水的禍患,曾偷天帝的息壤來解救下方的人民,但他卻得罪了天帝而被殺了。女媭用鯀的故事來勸告屈原,就因為過分剛直,才遭到殺身之禍。「終然夭乎羽之野」,最後終於被殺在羽山之下。「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博」,指學識很廣博。「謇」,很忠貞、正直。「好修」,愛好節操、高潔。「紛獨有此姱節」,「紛」,眾多的意思。這是說,為什麼你非要有這麼多美好的節操不可呢?按女媭意,不讓屈原再向腐朽的黑暗勢力鬥了,凡事只要隨大流,明哲保身就可以了。應當說這種思想是很有代表性的,所以屈原自己的心情實在難以被人理解。但他仍不以女媭意見為對,為證實自己是正確的,他就幻想渡過湘水,向葬在九嶷山的大舜去陳詞。當他向帝舜(重華)陳述了歷代興亡的歷史事實和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後,覺得自己的理想、主張得到了重華的肯定,是對的。指出古代國君,凡是昏亂、殘暴,貪圖享樂的都沒有好下場,只有那些兢兢業業、能做到舉賢授能、遵守法度的才能長久地享有天下。屈原對歷史的看法,實際上也是對楚國當時如何才能擺脫敗亡危機的一種看法。他為實現自己理想的強烈願望所鼓舞,幻想仍能找到一條通向「哲王」的道路(所謂「哲王」是指楚王說的)。詩中寫他:上叩帝閽(天門),但閽者(守門人)卻閉門不納,不接待他。他又下求「佚女』(美女)去為他通消息,但最終也沒成功。這天上實際上是人間的象徵,在天上所遇到的冷遇,實際上也是詩人在現實社會所遇到的。他現在明白了,要得到楚王的信任是不可能了。一再遭到挫折、冷遇,他感慨萬端: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溷濁」,污穢,黑暗,意思是,當時社會善惡不分,非常溷濁黑暗。「嫉賢」,嫉賢害能。「好蔽美而稱惡」,「好蔽美」,總是好掩蓋別人的長處,抹煞別人的美德。「而稱惡」,在嫉妒心的驅使下,總是去說別人的壞話。「閨中既以邃遠兮」,「閨」,本指美女住的房子(閨房)。上一段曾寫到去求美女,而不可求。「邃」,深的意思。她住的地方是那樣遠,人是難以追求到的。「哲王又不寤」,「哲王」,賢哲之王,這裡指的是楚王。「寤」,指醒悟,「不寤」,叫、喚都不醒。「懷朕情而不發兮」,「情」,我懷著一片忠貞之情。「而不發」,沒有法子加以傾訴。「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我這樣下去怎麼能夠永久忍受得了呢?他在極度苦悶彷徨中,又去找靈氛占卜,找巫咸降神,並向他們請教出路。「靈氛」,傳說古代一個善於占卜的人;「巫咸」,傳說一個神巫。所謂神巫,他可以使神靈附在他身上,於是他就可以代神說話了。當然這是一種迷信。找靈氛也好,找巫咸也好,都是一種假託,一種比喻。寫靈氛告訴他什麼呢?是說:「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什麼地方沒有香草呢?你何必總記掛你的祖國、故鄉呢?意思是勸他離國出走,另找可以施展自己抱負的地方。巫咸也叫他趁著年青,急去尋求。「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你要努力上天下地去尋找,你要尋找那個和你主張相同的人。「榘」和「矩」是一個字,古代用以畫方的工具。「矱」,是量長度的一種工具。按字面土說,你要去找和你的尺度一樣的人,和你的觀點、主張相同的人。於是他決心想去國遠遊,離開楚國。可當他駕著飛龍,乘著瑤車,在天空翱翔行進的時候,卻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故鄉——楚國。於是,替他趕車的僕夫悲傷地落下淚來,為他駕車的馬也踏足扭頭不肯前行,沒辦法他終於留下來了。這幾句詩是: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陟」,登,往上攀登的意思。「升」,指上升。「皇」,指皇天。「赫戲」,指天空中一片光明的樣子。說,他駕著飛龍上天了,在天空一片光明中,「忽臨睨夫舊鄉」,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故鄉。「睨」,旁視的意思,用眼睛一瞥的意思。「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僕從也感到悲哀了,馬也有懷戀之意,就駐足曲身不願意再往前走了。

詩最後有一段「亂辭」,叫「亂曰」。「亂辭」是說樂章的尾聲的意思。寫他熱愛祖國,但君王卻誤解了他,不用他;楚國的群小又兇狠地迫害他,他想離開楚國,可離開與愛國是不相容的,最後他只能用死來殉理想了。詩人非常痛楚哀嘆說:

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已矣哉!」意思是算了吧,一種很深的感嘆。「國無人莫我知兮」,楚國是沒有賢人能了解我的。「又何懷乎故都」,那我何必還留戀我的故國呢!「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既然與他們這些人不可能在一起合作,實現我美好的政洽理想,那我就要追隨彭咸,彭咸,是傳說中殷朝的大夫,後來投水而死。屈原也要投水而死。


推薦閱讀:

《吊屈原賦》
如何看待《思美人》自播出收視率慘淡下跌?
屈原跳江時候,楚國發生了什麼?
怎樣看待屈原?
因為你們,屈原才真的要去投江呢

TAG:屈原 | 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