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中國到底給了越南多少援助】

一、毛澤東時代中國到底給了越南多少援助?1、1950-1978年中國共援越200多億美元,約合當前人民幣五萬多億元

從1950年胡志明向中方求助開始,到1978年兩國交惡中方完全撤出援助止,中國對越南的援助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950-1954年援越抗法,期間以軍事援助為主;1954-1964年援助越南獨立後的建設;1965-1973年援越抗美,提供全面而巨額的援助;1973-1978年助其戰後重建。在這近30年中,中方對越南的援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A、外交承認和支持:1950年1月18日,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率先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為此,中方不惜得罪法國,據劉少奇在北京接見黃文歡時說:「中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相信法國會延緩承認中國,但我們不怕。」而在1964年美越進入全面戰爭前後,中方支持越南的態度更加堅決,比如1964年6月24日,毛澤東在接見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長文進勇時明確表態說:「用不著怕美國干涉,無非就是再來一次朝鮮戰爭。中國軍隊己經做好了準備,如果美國冒險打到北越,中國軍隊就開過去。我們的軍隊想打仗了。美國人要想想,中國人不是沒有腿的,美國人能出兵,中國就不會出嗎?我們去你們那裡,跨一步就到了。我們應該無條件地加入到反對共同敵人的戰鬥中去。」也正是在這種思路下,中國明確表示「中國人民將給南越人民以一切必要的物質支援,包括武器和一切作戰物資。」援助的原則是「你們不請,我們不去。你們請我們哪一部分,我們哪一部分去。這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你們手裡」。

B、物資上的援助。從1950-1978年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和幫助其重建,中國共向越南提供的各種援助總額為203.6845億元(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援助金額為100.6742億元,約佔援助總額的50%,包括糧食500萬噸、石油200萬噸、汽車3.5萬輛、船隻600多艘;軍事援助金額為49.6679億元,占援助總額的24%,包括槍213.8萬支(挺),炮7萬餘門,槍彈12.4億發,炮彈180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艘,飛機170餘架,炸藥1.824萬噸,有線電機6.5萬部,無線電機3.5萬部,軍服1117萬套……可以裝備200萬人,約合人民幣42.6億元。成套項目援助為36.2619億元,占援助總額的18%,建設項目為450項,己完成339項,包括輕重工業工廠、醫院、研究所的成套設備;援助美元現匯6.35億元,佔總額的8%。特別是,中國在外匯緊缺的情況下還援助了幾億美元外匯供越南機動使用。

C、派兵入越參與後勤保障和作戰。1965年5月16日,胡志明與毛澤東在長沙進行會談,胡志明告訴毛澤東越南政府已經決定從後方抽調更多的兵力到前線,這樣一來,後方後勤保障工作就要受到影響。他向毛澤東提出請求:中國方面能不能把越南後方一些地區的後勤保障工作包下來,這樣越南就可以調動兵力上前線。毛澤東當即表示同意。1965年6月9日,根據越方的要求,中國陸續派出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等部隊入越執行軍事任務,至1968年3月止,先後入越的部隊共23個支隊、95個大隊另83個小隊,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為17萬餘人。中國支援部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其中防空作戰部隊共對空作戰2150餘次,擊落敵機1707架,擊傷敵機1608架。工程保障部隊修築坑道2.56萬餘米、各種工事300餘個;新建、改建公路7條,長1206公里;新建鐵路117公里,改建鐵路362公里,搶建便線便橋98公里;修建機場1個,修建飛機洞庫2個,架設陸地通信線路330桿公里;鋪設海底通信電纜90餘公里。

D、免費幫越南運輸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援助。越南抗美戰爭期間,通過中國鐵路轉運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援越物資達179列火車5750個車皮,共63萬噸,中方免收運費(過境)8300萬元人民幣。

據統計核算,中國向越南直接提供的物資和中國部隊赴越的軍費開支,總額在200億美元以上,合當前人民幣約5萬多億元(編者註:按黃金折算,80年代之前美元兌黃金價格為35美元/盎司黃金,現在的價格是1600美元/盎司黃金。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1美元=6.2人民幣元。)。在上述援助總額中,除無息貸款約14億元人民幣外,其他均為無償援助。即便是有償的援助和貸款,中方也是能減免的就減免,以減輕越方的負擔。比如1965年7月中越簽訂《中國給予越南經濟技術援助的協定》時,中國將1963年借給越南糧食10萬噸和1963-1965年為越南代購糧食19萬6500噸、化肥88600噸,除己歸還糧食3400噸、化肥18600噸以外的其餘部分,全部贈送給越南,金額為人民幣1.06億元。…[詳細]

2、中國還把夜鶯島秘密「移交」給了越南,成了越南的白龍尾島

中國不僅對越南進行物資和軍事援助,還將作為物資中轉站和雷達站的中國領土夜鶯島「秘密移交」給了北越,成了後來的白龍尾島。據當時作為中方代表,前往夜鶯島(浮水洲島)與越南代表履行了「移交」手續的原海南軍分區副司令馬白山將軍回憶說:「1955年解放軍解放了浮水洲島(即夜鶯島)。解放軍駐此島上,島上有工事。部隊一個連隊駐守島上,也管理老百姓。……1957年3月,上級指派我為代表,把浮水洲島移交給越南……移交時,部隊撤,老百姓不動。有的老百姓不高興。說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變成越南人。……移交給越南,主要是當時兩國關係好,我們與胡志明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反正是兄弟嘛,該島又稍近越南一點,就通過一個儀式移交給它。」

「夜鶯島」成為「白龍尾島」歸入越南後,中國利益損失嚴重。比如李德潮在《白龍尾正名》中談到:「越南在北部灣依託白龍尾島,對北部灣大面積海域和大陸架,提出主權要求,抓扣我漁民,破壞我數十萬漁民的生計。」葛劍雄說的更明白:「對北部灣的漁業糾紛,我國的態度似乎不軟不硬,越南人還在那裡巡邏,我們好像一點辦法都沒有……白龍尾島離海南島遠,離越南近,本來我們跟它劃界,可以劃在白龍尾島和越南大陸之間。但現在這個島是它的,界線要劃在白龍尾島與海南島之間,北部灣歷史上傳統的中國的漁場就要歸越南,數十萬漁民都將失業;談判劃界時雙方是有默契的,傳統的漁場如何劃分,應該另外通過淡判來解決,但現在越南方面就要按新的海界來控制這些漁場了。」

白龍尾島原名夜鶯島,歷史上屬於中國,1955年解放,隸屬廣東省

「白龍尾島」面積約5平方公里,坐落於北部灣的中心位置,北緯20°1′,東經107°42′。歷史上,它曾有許多名稱。明、清以來,乃至民國、新中國初期,官方一般叫做夜鶯島,廣西、廣東、海南的漁民和沿海居民又稱浮水州島。白龍尾島是前法國印支殖民當局,於上世紀30年代侵略該島時的所謂命名。越語名稱漢字寫做「白龍尾岐」「岐」即法語島嶼「ile」的讀音。

歷史上,廣東潮州、海南澹州和文昌縣(現文昌市)的漁民,長期把夜鶯島作為鮑魚生產基地。有據可考,近代中國人在島定居已百餘年。據李德潮《白龍尾正名》一文記載:「1955年解放時,有居民64戶,249人(男127人,女122人)。居民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講澹州(海南澹縣)話。老年島民多是本世紀初從海南澹縣遷來的。……1955年解放時,據當時島上有廟宇一座,奉祀天妃娘娘和伏波將軍。天妃娘娘是中國漁民海上保平安的神祗。伏波將軍即是漢王朝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廟內有鐵鐘一口,系光緒三年(1877年)所鑄,首事人是海南文昌人符連明、符懷積等。」(李德潮《白龍尾正名)

中國島民分住在島上的兩個村莊里,大村名「浮水洲村」,小村名「公司村」。「公司村」得名源自1931年儋縣蒲公才、蒲文江、陳有德等熱心實業人士,集資成立開發公司,在島內大規模種植西瓜。上世紀30年代初,夜鶯島被法國以越南宗主國名義佔領;1943年,又落入日本手中。「1955年7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夜鶯島,該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儋縣,設立區級行政單位儋縣人民政府浮水洲辦事處,同時設立黨的基層組織中共儋縣委員會浮水洲工作委員會和駐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分區浮水洲守備大隊。銀行、供銷社、小學、漁業生產合作社等,均使用浮水洲名稱。」(李德潮《白龍尾正名》)

1957年被秘密「移交」越南,具體協議內容不詳

何以本屬中國的「夜鶯島」,會變成今天越南的「白龍尾島」?事情要追溯到1957年。

具體過程,一種說法是:1957年越戰前夕,「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戰爭,周恩來和越南總理范文同簽署協議,將我國北部灣里的白龍尾島,出借給越南政府,讓其在上面修建雷達基地,作為預警轟炸河內的美國飛機,同時作為中國援越物資的轉運站。」(《南海!南海!》,伊始、姚中才、陳貞國等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另一種說法則稱:周恩來是「借島協議」的簽署者,毛澤東則是「借島」的拍板者:「越共中央委員會主席胡志明來到中國,通過周恩來總理向毛澤東請求,讓我們把位於北部灣海域的夜鶯島,『借』給越南『用』一下,建一個前沿雷達站,用以監視美帝飛機的行蹤,那時的中國,有點像慷慨漢子,幾乎沒費什麼周折,胡志明的請求就得到了應允。」(《叩醒中國海》、P133,曹保健,河北人民出版社)

上述兩種說法,都是「借島說」,還有一種「移交說」。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科研部1992年出版的《我國與鄰國邊界和海洋權益爭議問題資料選編》記載:「北部灣劃界涉及一個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個島嶼,原屬於我國,稱為浮水洲或夜鶯島,1957年我移交給越南,越改稱為白龍尾島。」

總而言之,無論是「借島」還是「移交」,在當時乃至日後都沒有公開。而是採取了一種「秘密移交方式」。根據高健軍著的《中國與國際海洋法》一書稱,「白龍尾島……在歷史上曾屬中國領土,1957年3月通過『秘密移交方式』將該島移交越南」。所以,當年具體的協議條款有些什麼內容,迄今是謎。

至於為什麼要把中國的夜鶯島「借」給越南,成為「白龍尾島」,又為何要採取「秘密移交方式」,一種可供參考的解釋是:一方面,中國作為亞洲共產主運動領袖,必須支持胡志明的越共與美國支持下的南越之間的戰爭;另一方面,中國當時並不希望直接捲入戰爭,成為「參戰國」,進而直接與美軍對峙。於是,作為援助越共的關鍵中間站——現有資料顯示,中國確實在夜鶯島上幫助越南建造了雷達站,大量的援越物資,也正是通過該島輸送給了越共——「夜鶯島」就被「秘密移交」給了北越。

負責具體「移交」工作的老將軍回憶:「看來我是做錯了一件事」

「送島」決議的具體過程——決策究竟是誰作出的、出於何種考慮、簽訂了什麼協議,筆者尚未找到相關資料。但具體的「移交」過程,則有當事人的一段寶貴口述回憶。馬白山將軍是原海南軍分區副司令,當時作為中方代表,前往浮水洲島與越南代表履行了「移交」手續。據老將軍講述:

「1950年海南解放,1955年解放軍解放了浮水洲島。解放軍駐此島上,島上有工事。部隊一個連隊駐守島上,也管理老百姓。1955年實行軍銜制,我授銜為少將,任海南軍分區副司令員。……1957年3月,上級指派我為代表,把浮水洲島移交給越南,越南來的代表,也是一個軍分區的副司令。當時有文件,說委任馬白山作為移交浮水洲島的全權代表,同去的還有當時的海南區黨委的一位副書記。……移交時,部隊撤,老百姓不動。有的老百姓不高興。說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變成越南人。其他設施,如商店等都移交。移交前,我去過這個島。島上漁民主要是捕撈近海的鮑魚。他們捕來的魚,賣給大陸,也販運到越南去賣。……移交儀式在島上舉行,文件都準備好,履行簽字手續就成。移交的一切準備工作都是上面安排的,移交儀式:開茶會,桌上擺水果、點心,都是越方帶來的,晚上還設宴請客,越南還派了一個文工團演出。文工團員不少是在越的華僑。……移交給越南,主要是當時兩國關係好,我們與胡志明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反正是兄弟嘛,該島又稍近越南一點,就通過一個儀式移交給它。」(《海角尋古今》,P42,馬大正,新疆人民出版社)

雖然只是執行命令,但對於「送島」這事,據該書作者稱,馬老將軍在接受採訪時「不止一次沉重地說,看來我是做錯了一件事。」

「夜鶯島」成為「白龍尾島」歸入越南後,中國利益損失嚴重

1957年的秘密協議之後,白龍尾島成為越南領土,島上的中國居民成為「越南華僑」,後續的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李德潮在《白龍尾正名》一文結尾談到:「越南得隴望蜀,得寸進尺,在大肆侵佔我國南沙群島的同時,在北部灣,它依託白龍尾島,對北部灣大面積海域和大陸架,提出主權要求,抓扣我漁民,破壞我數十萬漁民的生計。」

學者葛劍雄說得更為清晰:「對北部灣的漁業糾紛,我國的態度似乎不軟不硬,越南人還在那裡巡邏,我們好像一點辦法都沒有……白龍尾島離海南島遠,離越南近,本來我們跟它劃界,可以劃在白龍尾島和越南大陸之間。但現在這個島是它的,界線要劃在白龍尾島與海南島之間,北部灣歷史上傳統的中國的漁場就要歸越南,數十萬漁民都將失業;談判劃界時雙方是有默契的,傳統的漁場如何劃分,應該另外通過淡判來解決,但現在越南方面就要按新的海界來控制這些漁場了。」

二、毛澤東周恩來為援助越南操碎了心

中國對越南援助的物資之多、種類之廣、力度之大,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可謂已經盡心竭力了。而為了保證援越工作的正常進行,中方將工作做到了細緻入微。

1、軍事上:把中國最先進的武器給越南,甚至抽調現役裝備轉給越南

在軍事援助方面優先保證越南的需要,中方可謂是竭盡全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軍隊的裝備。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A、很多大型武器,供應給越南的比補充給中國軍隊自己的還多,比如中國共向越南提供了122毫米榴彈炮280門,57毫米高射炮960門,各型迫擊炮2.02萬門。而1961-1972年的11年間,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幾種裝備僅分別增加了約200門、2000餘門和1.7萬門。B、許多新型裝備研製成功後中國軍隊沒有配備使用,就優先大量向越南提供,比如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63式電台3000餘部,其中絕大多數支援越南南方,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試用。C、對於越南繼續的物資,中方哪怕自己停止使用,也要優先供應越南。比如當越南急需鋪設輸油管道時,中國政府決定推遲國內在建的輸油管工程,把油管優先供給越南使用,保證了越南近千公里輸油管道系統在1971年安裝完畢。以前越南的油料運輸主要是用油罐車,「而美國飛機在1970年至1971年旱季的轟炸,使越南運輸車損失多達4000輛。由於使用了輸油管道,同期運往南方的汽油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比上年度增加了10倍。」

而當越南提出的援助需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比如1968年越方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當時中國已停止生產老型號的這種火箭炮,但為了滿足越南的要求,人中方將庫存的該型火箭炮全部給了越南。1972年底中國軍隊的戰略儲備為炮2萬餘門,車輛3000餘台,工程機械260部,而在這一年中國援助越南火炮9166門,車輛8558台,工程機械380部。類似這種情況移交的裝備還有:飛機1百架,紅旗2號地空導彈3個營的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

而對於中方沒有研製也沒有裝備的武器,一旦越方提出要求,中國就馬上投入研製,成功後便大批供應越南。比如援越防彈衣,當時中國從未研製過,也沒有裝備過,越方提出這類要求後,中國有關軍事部門和科研單位立即組織研製,經過20多個軍用和民用工廠試製後,製造了10萬件提供給越南。再如磁性水雷,中國過去從未生產和使用過,為了保證越方的需要,中國有關部門迅速調集專家攻關,並指定專人負責,定人定時定廠研製,在很短時間內,研製出了體積小、分量輕、攜帶安全方便的磁性水雷,提供給越南,為越南南方解放陣線游擊隊特工人員生產一種武器,叫燃燒手榴彈、鋼珠手榴彈,每生產一枚彈,從取材到製造成功、出廠,要經過300多道工序。…[詳細]

2、生活上,毛澤東親自指示為越南戰士研製專門的壓縮乾糧、蚊帳、吊床和軍鞋

對於越南士兵的生活所需,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可謂操碎了心。比如1966年8月,毛澤東在會見越南黨政代表團時談道:「南越解放軍在森林裡頭沒有帳子,睡不好覺,雨衣缺少,食品不夠,藥品不夠,我看了那個情報很著急。」他要求說:「越南南方凡是提出需要,我們有可能辦到,就一定滿足。有些我們有的,也能辦到,越方沒有想到,我們要主動提出。」同時,毛澤東指示食品部門要給越南戰士研製壓縮乾糧,他強調壓縮乾糧分量要輕,營養要豐富。食品部門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很快研製出「壓縮乾糧」,這種壓縮乾糧比蛋糕薄,比餅乾厚,營養豐富,輕便耐飢。為了保質保量供應,商業部專門把上海一家民用食品廠改為壓縮乾糧工廠。毛澤東還對周恩來說,越南南方氣候炎熱潮濕,蛟子、蟲蟻多,囑咐他一定要為越南戰士研製攜帶和使用方便的蚊帳。軍需部門根據指示很快研製出了輕便柔軟、結實的吊床和蚊帳,吊床和紋帳輕軟的都可一把抓口戰士在樹林宿營,只要在兩棵樹上把吊床一綁,吊上蚊帳就可睡覺。另外,輕工部門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研製出一種高幫膠底輕便軍鞋。周恩來在召集援越供應部門的負責人開會時說,要想方設法減輕越南戰士的負荷,戰士背包的重量不能超過20公斤。周恩來還說,越南擔負運輸任務的主要是婦女,她們習慣用頭頂或肩扛,為便於婦女搬運,援越物資的包裝,每件重量不得超過20公斤。

在中方竭盡全力的援助下,越南士兵的待遇如何呢?以昆明軍分區的援助任務為例。根據1967年6月11日兩軍總參謀部簽署的物資供應問題會談紀要,中國在1967年內要向越軍某部2200名戰士提供的裝備物資達687項,保證每個戰士每年有3套衣服3雙鞋,每天800克大米、30克鹽、80克肉、30克魚、30克豆子、30克芝麻花生、30克豬油、10克醬油、30克白糖等。此外還應提供的日用品為:牙刷8000把,留蘭香牙膏11100瓶,長條肥皂24700條,香皂10600塊,金沙江牌香煙74000包,春城牌香煙35000包,以及乒乓球、排球、口琴、撲克、大頭針、鋼筆水、縫衣針、青菜蘿蔔種籽等。這些遠遠超過了當時一般中國人的生活標準。不僅如此,中方提供的物資中甚至還出現了珠子項鏈、鍍銀手鐲、小孩穿的涼鞋、婦女用的花邊等項目。在中國援助的關照下,越南士兵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中方提供的生活物資之多,甚至出現了這種情況:「某些設備堆放在北越公路旁,有的蓋上油布,有的連油布都沒蓋,任憑風吹雨淋,生鏽變質……中國供給越軍大量的壓縮餅乾和大米,越軍根本吃不完,便拿到市場上賣。」…[詳細]

3、生產上,優先保證援越物資,不惜停止犧牲國內的正常生產生活

而為了保證援越物資按時定量運達,中方在一切程序上都開綠燈,首先保證這一任務的完成。1965年中共領導層認為援助越南在戰略上具有極大重要性,為此甚至讓國內的經濟建設為援越任務讓路。比如為了給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婦女生產一種她們最喜愛穿的花布,中國江南好幾家工廠,奉命停止生產國內需要的紡織品,改為生產各種款式的花布,提供越南。還有上海等食品廠生產的壓縮乾糧一直源源不斷,越方要多少就結多少,平均每年都要供給上千萬公斤,最多的一年為2000萬公斤,從來是不誤一天,不少一兩。

文革中,國內生產建設幾乎陷入停頓,大量增加的援越任務使國內各種原材料極為緊缺。為了保證對越供應,中央要求各生產企業「主要靠努力降低消耗,開展清倉查庫,互相調劑利用來解決」,對於生產能力不足「要採取技術革新、增加班次、提高生產效率等辦法加以解決」,同時明確要求援越產品必須優先安排,「援越任務生產用電,要求給地區在計劃用電、節約用電的原則下,保證優先用電」。不僅如此,如果國內生產不足,中方還會從國外進口以供應越南,比如1975年中國向越南提供的一百多萬噸援助物資中,就有從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買來的小麥、玉米,還有從日本買來的化肥和從西德買來的機器設備。

4、貿易上,故意吃虧以支持越南

此外,中國還「寓援助於貿易之中」,在中越貿易中對越南予以適當照顧。1950年12月16日,劉少奇在為中央起草致雲南省委並告西南局的電文中明確指出,中越貿易應「以解決越方經濟困難為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某些貿易行為中自覺地賠一點錢,也是應該作的。」中方在貿易中「能得利若干更好,不能得利的生意亦應作,以便藉此援助他們。」1966年雲南省給中央的一份報告中也顯示了這種狀況,越南供應雲南的磷礦石為每噸36元,而國內21.11元,水泥每噸90元,比雲南省內價格高出80%左右。

歷時最長的對外援助:不惜血本援助越南

[導讀]胡志明秘密訪華,毛澤東選擇了在他的家鄉湖南長沙會見胡志明。毛澤東知道此時越南局勢,開口便說:胡主席,你來自越南,我在湖南,咱們一家子嘛!有什麼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說。

1965年毛澤東熱情接見胡志明(資料圖)

中國曆時最長、投入最大的對外援助:漫漫援越抗美路原載於《文史參考》2010年第17期

2010年8月,美國與越南兩國海軍在南海舉行了為期一周的海上聯合演練。雖美方強調這次聯合演練是「非戰鬥性的」,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試圖重返東南亞的重要一步,與美韓軍演一樣,其目的是遏制中國。

越美這兩個曾打得你死我活的冤家近年來越走越近,最終羞答答地站在了一起,這個反差令人驚愕。越南,在歷史上與中國的淵源極深,兩千多年來它或是中國屬國,或與中國構成朝貢關係。上世紀中期越南遭受美國「入侵」以來,中國不惜血本對其援助十多年,兩國的「同志加兄弟」情感進入歷史最高潮。

毛澤東第一時間仗義執言

1885年的《中法新約》使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其後,越南人民通過殊死鬥爭,直到1954年才把法國軍隊趕出越南。當年7月21日,有關結束越南、寮國、柬埔寨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協議》簽署。它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領導,南越由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統治。暫時被分割的越南南、北兩方應在1956年舉行普選,完成國家統一。

這對越南人民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但事情並沒有按意願發展。法國之後,插進一腳干預越南事務的換成了美國,它竭力扶植西貢傀儡政權。

1959年,南越頒布法令,對持不同政見者和起來反抗吳庭艷的人民格殺勿論。所謂的「不同政見」,即指共產主義。吳庭艷,1901年出生於越南阮朝的首都順化,受家族影響,他從小就皈依了天主教。此後他在法國的殖民政府任職,反共的政治傾向日漸明顯。上世紀30年代保大皇帝回國即位後,吳庭艷進入了傀儡政府的內閣。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越南的反殖民鬥爭風起雲湧,吳庭艷過起了隱居生活並一度流亡國外,法軍撤走後再度復出。

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解散,吳庭艷的南越代表團得到美國的撐腰沒有在協定上簽字,以此拒絕承認半個國家在共產黨統治之下。北越據此提出了在南方進行武裝自衛鬥爭的主張,經過多年的敵後鬥爭,1963年8月28日,胡志明發表關於越南形勢的聲明,要求美帝勢力撤出越南南方,南越的問題必須由越南南方人民自己解決。

遠在北京的毛澤東一直關注著南越的鬥爭情況,就在胡志明表態的第二天,他以朝鮮戰爭和南韓李承晚政府結局的經驗之談,發表了《反對美國——吳庭艷集團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殺越南南方人民的聲明》:「吳庭艷是美帝國主義的一條忠實走狗。但是,如果這一條走狗已經喪失了它的作用,甚至成為美帝推行侵略政策的累贅,美帝是不惜換用另一條走狗的,南朝鮮李承晚的下場,就是一個先例。死心塌地讓美帝牽著鼻子走的奴才,到頭來只能為美帝殉葬。」

吳庭艷的下場果然被毛澤東言中,他在當年11月1日的軍事政變中被殺,此後幾年,美國安排在南越的傀儡又走馬燈似地換了好幾個,不過它想要遏制的北方共產黨力量並未減損,和1950年的朝鮮半島局勢一樣,南北越的戰爭一觸即發。胡志明一張紙條調動8萬部隊

新中國成立後,越南與中國的關係被稱為「同志加兄弟」,此時的北越,即越南民主共和國領導人是胡志明。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出生在越南義安省南壇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親身體會到生活在法國殖民統治下的苦難。上世紀20年代初,胡志明在法國巴黎結識了周恩來,自此建立起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逾半世紀親如兄弟的情誼。

胡志明立志把越南人民從帝國主義者手中解放出來,他革命生涯的早期,先後在廣州、武昌以及毗鄰越南的廣西地區參與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運動,他領導下的越南共產黨,也是在廣州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等一系列的反帝反侵略鬥爭中熏陶成長起來的,可以說,胡志明的革命生涯與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緊緊聯繫在一起。1949年後,中國政府又派出以陳賡為代表的軍事顧問班子支援胡志明的抗法戰爭,進一步鞏固了兩國間的友誼。

越南南北分治以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仍然關心胡志明的革命鬥爭事業,因美國和南越吳庭艷當局的嚴密控制與封鎖,他們對那裡的形勢不十分清楚。胡志明發表驅逐美國勢力聲明前半個月,即1963年8月15日,他派長期在南方工作的越南黨中央南方局書記阮文靈作為特使,秘密到中國向中共領導人詳細介紹越南南方鬥爭的形勢。毛澤東了解基本情況後,對越南抗美戰爭形勢進行了分析研究,堅信越南人民終將取得勝利。

這以後,越南國內的鬥爭形勢進一步升級。1964年秋,美國策划了「北部灣事件」,開始往南越增兵,同時對北越進行大規模的轟炸。1965年2月7日,美國總統約翰遜下令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向越南民主共和國發動了全面攻擊……印度支那戰火重燃。

面對這一局面,2月10日,北京舉行了150萬人集會示威。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北京軍民一道憤怒聲討美國的侵略罪行,堅決支援越南人民的反美鬥爭。天安門城樓前面,一幅長達幾十米的標語牌上寫著: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帝國主義從越南南方滾出去!從印度支那滾出去!從亞洲滾出去!從非洲滾出去!從拉丁美洲滾出去!從它侵佔的一切地方滾出去!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笑吟吟地與大家握手。他的笑容飽含著對美國人的不在乎。過去他揮手打敗了由美國支持和武裝的國民黨軍隊,在朝鮮直接與美國人交鋒,美國人不得不承認在一個錯誤的地點,與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你美國人還來,無非是再打一場朝鮮戰爭。

1965年春,胡志明秘密訪華,正好外出視察的毛澤東選擇了在他的家鄉湖南長沙會見胡志明。見面後兩位老朋友握手擁抱,胡志明還是穿著那身米黃色咔嘰中山裝,已經灰白的鬍鬚留得很長,身體依舊那樣消瘦。

毛澤東已經知道了越南局勢,開口便說:「胡主席,你來自越南,我在湖南,咱們一家子嘛!有什麼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說。」

毛澤東鄉音很重,但胡志明聽得懂。胡志明會漢語,會廣東話,還會一點上海話。他向毛澤東敘說了一些越南的情況,就從口袋裡摸出一張條子。這是一張越南河內以北要搶修搶建12條公路的示意圖。原來,美國擴大侵略越南戰爭後,越共政府決定從後方抽調更多的兵力到前線。胡志明帶著這個問題來找毛澤東,想讓中國方面把越南後方大部分後勤保障工作包下來,這樣他就可以調動兵力上南方前線。

毛澤東爽快地答應了胡志明的要求,並讓周恩來落實這件事。周恩來接到毛澤東的電話,立即找來總參謀部羅瑞卿、楊成武等人,商量由軍隊承擔這項工程。

周恩來簡捷地交代道:「這次胡志明主席帶來一張公路圖,要我們幫他修12條公路。這些公路肯定不能同時並舉,應以作戰需要為主,按輕重、難易、快慢、粗固八字方針考慮安排。由總參謀部挂帥。」坐在一旁的楊成武攤開越南北部搶修搶建公路的示意圖,提出他們傾向的方案:先派兵8萬,以後視進展情況酌定增減兵力。

胡志明從口袋裡摸出的這張條子,調動了中國的8萬大軍!

1965年4月17日,中央軍委命令組建中國援越部隊一、二、三支隊,待命南下。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約翰遜無視中國軍隊的舉動,繼續增兵越南,至6月8日公然宣布美軍直接參戰,戰爭再度升級。為越海岸線構築防禦體系

戰勢刻不容緩,中國援越部隊比原計劃提前開拔。

6月9日晚8時半,中國西南邊境廣西憑祥市至友誼關(原鎮南關)的大路上,停著經過嚴密偽裝的漫長車隊和各種火炮。車上端坐著一排排頭戴盔形帽、身穿綠色帆布裝、腳蹬用輪胎剪就的斜插兩條膠帶的「抗戰鞋」的士兵,他們懷抱新式衝鋒槍、高平兩用機槍,一條薄被和一套換洗軍裝打成的小背包墊在屁股底下。援越先頭部隊二支隊在深夜裡冒著滂沱大雨向菇蘇、杜拉、吉婆等島嶼開進,任務是為越南構築沿海防禦體系。

大批登陸艦、登陸艇在大海中冒雨顛簸。菇蘇島沒有登陸碼頭,登陸艇在幾十米、幾百米外擱淺,裝有較多重型裝備船隻,更是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進。團長劉志高、政委葉叢華急得頭上直冒汗,在數次上攤失敗後,劉志高命令「部隊下海,天亮前必須上島就位」!

頃刻,甲板上的官兵下餃子般地跳入齊胸深的波濤中。部隊涉水前進,以最快的機動登上菇蘇島。為了適應援越工作,登島工程部隊特意實行了一種特殊編製。一個團下屬3個工兵營、1個機械營、1個高炮營,還有85加農炮連、82迫擊炮連、警通連、運輸連、加工修理連。這樣的編製序列在我軍歷史上從沒有過,都是為了適應越南沿海島嶼的作戰要求。

部隊剛安下帳篷,就投入緊張的施工,構築指揮所、炮工事、機槍工事、屯兵坑道。為了作好長期對付敵人的準備,按越南的要求,大都構築戰備工事。施工用的水泥、鋼材、木材全由汽車運輸團和海運大隊從中國口岸運送到各個島上。許多島上缺少砂、石,有的島沒有淡水,得從陸地或其他島上轉運。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得運送,這對海運大隊是莫大的壓力,他們為保證部隊施工,不分晝夜,風雨無阻。

在全方位防禦的指導下,面對海洋一側的工事更是重中之重。有的島四周懸崖峭壁,部隊就將繩系在幹部戰士腰際,懸掛在峭壁上,手把鋼釺打錘。頭上海鷗盤旋,腳下海浪滔滔,硬是在絕壁上打出能隱藏大炮和屯兵的坑道。

大部隊由集結到開進,從登島到施工作業,連續幾個月沒休息一天,風餐露宿,陽光暴晒,幹部戰士個個臉上黑黝黝的,甚至連理髮刮鬍子的時間都難擠出來,20歲左右的年輕人看上去像30多歲的模樣。越南居民傳說,毛主席派來的都是不怕死的老兵,個個有實戰經驗,天上來飛賊,海上來「水鬼」,咱都不愁了。

這也迷惑了南越當局,西貢電台廣播:「中國共產黨的志願軍開進越南北方,進駐東北群島,接管了北越各島嶼和沿海的防禦。中國軍隊皆是老兵。島上高炮成林……」

中國高炮部隊拋灑熱血生命

為進一步打擊美國對北越空襲的囂張氣焰,1965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63支隊609團奉命入越,成為第一批進入越南的中國防空部隊。他們擔負克夫至友誼關鐵路線的防空作戰任務,並掩護中國援越工程部隊的施工。

8月23日,609團在克夫首遇美國飛機轟炸。後方指揮部分析轟炸可能升級,可能要步步向中國邊境靠近,當即命令團長程玉山率領該團二營向河友線宋化橋開進。程玉山率部當晚從諒山出發,一夜沒合眼,趕到宋化附近構築陣地。

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隊堅決做到不打則已,一打就力爭給敵人以有力的打擊,一定要以勝利的戰鬥,表現中國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鬥爭的英雄氣概,體現毛主席締造的人民軍隊的戰鬥威力。」

一個月後,戰鬥打響。滿天的美國飛機穿梭往來,炸彈隆隆地在原野上炸響。程玉山觀察著,頭上偽裝的枝葉在強烈的陽光燎灼下,已經蜷縮萎蔫。他屹立在高地上,看到美機投彈七零八落無目標,心想:「你再狡猾,也逃不出咱的眼睛。」他判斷著美機的主攻方向。

轉眼,空中一批美機俯衝下來,接著第二批敵機也呼嘯著俯衝下來。程玉山判明敵機主攻方向是西南角的宋化橋,當機立斷:「傳達命令,調轉火力,瞄準第三批第一架,全營集火!」

「轟!」「轟!」「轟!」一陣集火射擊,美機即刻空中開花,粉碎的機身從半空中墜落下來。609團首戰告捷。

10月5日,美機又一次襲擊宋化橋。第一批F-4飛機從西南方向低空臨近,程玉山及時抓住時機全營集火射擊,將它們擊落。這時,4架美機F-105又狡猾地從東北方向轉入攻擊。程玉山立即命令部隊轉移火力,集中打第一架、第三架,又擊落1架。整個戰鬥集火射擊8次,6次取得戰果,擊落美機5架,擊傷1架,活捉1名美軍飛行員,宋化鐵路橋安然無恙。

程玉山所在團受命在諒山至北寧沿線機動作戰,數月內先後轉移13次,行程31000多公里,作戰9次,取得了擊落美機17架、擊傷4架、俘一美飛行員的輝煌戰果。可惜,這位英勇機智的高炮團長在10月7日宋化戰鬥中不幸犧牲。

除了程玉山,赴越高炮部隊還有不少的英雄事迹:1967年5月27日,我高炮2師5團在越南寨高地區抗擊美軍6批20架F-105、F-4型飛機的猛烈攻擊,其中有8箱子母彈在陣地上爆炸,連長張宛度頭部、左腿、胳膊多處負傷,指揮室被炸毀,無法實施指揮,他用一隻腳蹦跳780多米,越過兩道交通溝,站在陣地中央繼續指揮戰鬥,打擊敵機。

1967年7月5日,我高炮5師15團8連2排炮手李金才在對空作戰時,一顆子母彈落在他兩腿之間,在即將爆炸的時刻,他為了掩護戰友和保護火炮,就堅定地夾緊雙腿,結果雙腿被炸斷,炮盤上染滿了他的鮮血,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挺坐在炮位上繼續戰鬥,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從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先後赴越參戰的中國高炮部隊和配屬的防空部隊共有16個支隊轄63個團,總計約15萬人。我高炮部隊廣大指戰員針對美機活動特點,研究了多種機動靈活的戰法,充分發揮老式裝備的威力,打擊美軍優勢裝備的飛機。在3年零7個月的時間裡,他們與美機作戰558次,取得擊落美機597架、擊傷479架的光輝戰績。在作戰中有280人英勇犧牲、1166人光榮負傷。

「胡志明小道」承載中越情誼

在美軍和南越傀儡政權掃蕩搜捕下,北越在南方的民族解放陣線游擊隊給養供應愈加困難,中國援助的大批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只好通過海上輸送到游擊營地。大米用三層特製塑料包裝充氣,在大海上漂浮不沉,隨著海潮漂向海岸,早已得到通報的游擊武裝力量就趕到海濱,將一批批大米運回根據地。大批的武器裝備通過分散的漁船運到南方各海灣,轉運到根據地。

中國在海南島還提供兩個港口作為從北越運送物資到南越的中轉站。但美國偵察到這一情況,它派船在海岸巡邏,有時派直升機在空中盤旋。通過北緯17度線附近的邊海河順漂南方的米袋,許多被美國直升機上的機槍掃射,雪白的大米嘩嘩地傾入河中,米袋沉沒。

隨著侵越美軍的劇增,南方的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民族解放陣線游擊隊也擴充為正規軍,部隊擴充需要更多重型裝備,加之整團整營的運動戰迅速發展,消耗很大。這一切,單靠海上的運輸,已無法解決。

為解決這一問題,越南共產黨、北越政府和越南軍民,開闢了一條通過寮國狹長地區的崇山峻岭,抵達越南南方各根據地和柬埔寨鸚鵡嘴的羊腸小道——胡志明小道。在這條小道上,開始只能人背肩扛,逐步擴大到能通過自行車、牛車、板車和大象運輸。1965年以後,10多萬中國援越部隊抵達越南北方,使北方能抽調大批部隊和青壯年有組織地開赴寮國和越南南方,拓寬胡志明小道。大批中國援越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的「解放牌」大卡車,賓士在胡志明小道上。

1968年3月,美國迫於國內外的壓力,對越南北方的轟炸「逐步降級」,把轟炸範圍限制在北緯20度線以南地區,並於5月10日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巴黎開始進行和平談判。10月31日,美國總統約翰遜宣布,完全停止對北越的轟炸、炮擊和海上襲擊。越南戰爭進入「邊打邊談」的時期。第一階段出國執行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在完成既定任務後,於1970年7月全部撤離回國。

在5年多的艱苦作戰與施工中,中國支援部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工程保障部隊修築坑道25600餘米,各種工事300餘個,新建、改建公路7條,長1230餘公里;新建鐵路117公里,改建鐵路363公里,搶建便線便橋98公里;修建機場1個,修建飛機洞庫2個;架設陸地通信線路560餘公里;鋪設海底通信電纜90餘公里。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去世,其時中蘇關係破裂,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越共部分領導人開始親蘇排華,中越關係逐漸出現裂痕。但直到1975年越戰真正結束,中方援助的人員、物資都沒有打過折扣。可誰也沒料到,曾經親如一家的中越兩國竟然在幾年後就反目成仇,大打出手。1979年中越之戰留給歷史的是一連串的謎團。

時間又過去了三十多年,中越關係再度面臨洗牌調整。今天,曾經兩極對立的冷戰形勢,以及領導人的個人意志,都已化作歷史塵埃,在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現代國防關係中,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中越之間惟一不變的,應該是中國在如此長時間內,無私、執著地援助越南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及無數中國軍民為此獻出的青春、鮮血,甚至生命。(參考資料:曲愛國等編,《援越抗美》;王賢根著,《中國軍隊援越抗美紀實》;郭謹良著,《親歷越戰:一個中國電影記者眼中的南越戰場》;李晨訪談並整理,《中國援越抗美歷史訪談錄》等)

鏈接:中國到底援助越南多少物資?

越南是我國對外援助時間最長、投入最大的國家。從1950年起,中國開始對越南北方進行實際援助。1956年前,限於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的薄弱,中國力所能及地向越南提供舊雜式裝備,未計數。

援越物資統計

1956-1961年:各種槍27萬支(挺),炮1萬餘門,槍彈2億餘發,炮彈202萬發,有線電機1.5萬部,無線電機約5000部,汽車1000餘輛,飛機15架,艦船28艘,單軍服118萬套。

1962-1964年:各種槍9萬餘支(挺),炮466門,槍彈2103萬發,炮彈7.64萬發。

1965-1975年(越戰期間):各種槍177.8萬支(挺),炮6萬餘門,槍彈10億餘發,炮彈159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艘,飛機170餘架,汽車1.6萬輛,炸藥18240噸,有線電機6.5萬部,無線電機3.5萬部,軍服1117萬套。

中國對越軍援助還表現在: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63式電台3000餘部,其中絕大多數支援越南南方,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試用。當越南提出的要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中國曾對越南援助了3個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營的地面設備。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以後,蘇聯開始援越。在越南抗美戰爭的十年中,中國轉運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軍事物資63萬噸,免收運費(過境)8300萬元人民幣。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員會書記黎筍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主席情至義盡的講話: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

三、為什麼如此慷慨的援助仍無法避免中越衝突?

中方下這麼大的力氣出這麼多的物資來支援越南,為什麼中越關係會在70年代末走向分裂甚至軍事對抗呢?說越南背信棄義沒良心只是一種道義上的譴責,應該看到,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源還在於中方在處理中越兩國國家利益的博弈中有不當之處。

1、中國想利用援助對越南的內外政策施加影響,讓越南心生反感

中方之所以大力援助越南,固然有意識形態和推動世界革命的因素在其中,但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所需。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A、地緣政治上越南不安全就直接威脅中國的安全和穩定。1949年11月初周恩來就說「一旦越南全部陷於法國之手,會威脅新中國的安全。有人把越南比喻為中國的下領,現在下領有危險,頭部就不完全。」1950年劉少奇也說:「如果我們不去幫助越南,讓敵人呆在那裡,我們的困難就會更大,麻煩也就更大。」這一決策邏輯與朝鮮戰爭時的決策邏輯相同。B、中國援助越南這一時間段,正是中國左傾的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發展到極致的時候,通過經濟援助外交這個槓桿和工具,中國試圖對越南內外政策施加影響。特別是中蘇關係破裂後毛澤東希望得到越南的支持,來制衡蘇聯。也正是由於同樣的原因,中國才會冒著得罪越南的危險與美國和解。

這兩個方面因素導致中國大力援助越南的同時又埋下了開罪越南的禍根:

A、中方將對越援助當作制衡越南的工具,要求其贊成自己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服從自己對越戰進程的安排。比如中國一直希望越方接受「反帝必反修(即蘇聯)」的路線,甚至有人在大使館舉行的宴會上也問越方:「敢不敢反修?要反修,咱就乾杯。」弄得氣氛極為緊張。越南既需要來自中國,也需要來自蘇聯更先進技術裝備的援助,因此多數時候越方都是左右逢源,態度模糊。而一旦中方發現越南與蘇聯走近,就會在援助方面對越方有所「懲戒」,比如1968年蘇聯對越南開始大力援助,蘇越關係親密,這就引起了中方的不滿,因此在10月初越南為要求派代表團來華時,周恩來答覆說「中國黨政負責人在10月因國內事忙,不可能接待越南黨政代表團」,1969年中國更是向越南強調不能過分依賴其他國家的軍事援助,應當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看來你們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供給部隊武器也不困難,而與此同時中國卻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希望你們考慮如何更好地、更適當地使用你們自己的人力資源。」同期,蘇聯情報部門報告說:「中共九大以後,越南試圖獲得中國更為有效的援助,但未獲成功。越中籤訂的1969年援助協議,中國人在半年裡僅完成了31.4%。他們還建議越南的船隻離開中國的港口。」…[詳細]

B、中美和解讓越南則覺得被「出賣了」,並覺得中方與美國談越南問題是對越南主權的侵犯。比如1971年,周恩來在會見越南南方外長阮氏萍時說:「基辛格訪華剛走,我就立即去河內,把情況告訴親近的兄弟黨,等於我把心都掏出來了。新中國成立22年來,美國仍不承認中國,中美談判16年也沒成果,現在基辛格、尼克松主動到中國來談判,就等於他們承認了錯誤。赫魯曉夫可以去美國談判,但我周恩來並未去華盛頓,你們可以去巴黎同美國談判,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在北京同美國談判,我們僅要求美國儘快撤軍,我們並未出賣朋友。」但是,當時的越南領導人不相信周恩來的解釋,堅決反對中國與美國改善關係。在《黎筍談越中關係的報告》中顯示,當周恩來告訴越南領導人尼克松將要訪華並且也要是討論越南問題時,黎筍的回答聽來聲色俱厲:「同志,你願意說什麼都可以,但是我仍然不會跟從,同志,你是中國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自己的國家;決不是你的,你沒有權力談論我們越南的事務。」而正是為了平息越南方面的怨氣,1971-1973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了更多的援助,援助協定金額達90億人民幣,單就軍事援助來說,近兩年的援助物資即超過以往20年的總和。但越南此時已不再相信中國,這就促使越南決心親蘇制華。…[詳細]

2、中方援助過多過快超出了自身的技術和經濟能力,援助中問題不斷,讓越南有些失望

受制於整體經濟實力偏弱、技術落後、援助過分追求速度等因素,中國對越援助存在諸多問題。這些超出了自身能力技術和經濟水平的援助不但無益於鞏固中越關係,反而導致了兩國齟齬不斷。

首先,中國援助越南的材料和設備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這並不是個別情況。1961年,廣西在對越南省份進行對口支援時就提出,援建諒山回朝水電站兩台發電機質量甚差,水輪機出力不足(製造工藝也差),估計發電機壽命最多可使用兩年左右;援建的高平伏和糖廠是半手工操作半機械化的工廠,使用勞動力多,體力勞動過重,廢氣未能利用,木柴消耗大(一噸甘蔗半噸柴),成本高(據1963年了解,每噸糖虧本250元);送給越方的拖拉機性能、質量缺陷較多,主要部件高壓油泵、軸瓦質量未過關。自送給越方以來,零件經常磨損,經常替換,甚至有的成台拖拉機零件都已拆散,不能使用。中國援建的太原鋼鐵廠在1962年安裝的設備共1806台件,有質量問題的有226台件,「不僅拖延了工期,增加了越南修理費用,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同時,中國援助的設備在設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太原高爐煤氣管理室由於設計錯誤,在竣工後不得不返工;河內紡織廠印染車間由於設計錯誤太多,一改再改,影響施工並造成大量浪費。

其次,由於國內運動不斷,導致援越物資延遲或無法交付。比如大躍進令國內基礎建設攤子過大,以致本國生產和建設都無法正常進行,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對越援助的生產和交付工作,以至「對某些項目的材料、設備和設計的交付不夠及時;還有少數設備沒有訂貨,個別設備解決不了,還要求越南向其他國家進口解決」,這個問題「引起越南同志不少的議論。」

再者,由於中國對越援助承諾過多,超除了自身的建設能力,導致中國援建項目的完成情況並不算好。比如1968年李強在同越方商談援越成套設備問題時曾說到:「回顧一下從1950年以來所承擔的項目為273項之多,但一般地說完成的不多,現已移交和即將移交的約100項多點,尚未完成的占多數。」也就是說,中國援越項目還未完成過半,這種工程進度很難滿足越方需求。

此外,對於技術含量高的設備,中方無法提供,引起了越南的失望。比如1973年黎筍在和周恩來的會談中提出,「越南非常需要年產量為300萬噸的多功能精鍊設備,這樣就能生產汽油、光纖、塑料等的基礎材料,希望中國提供」。但周恩來拒絕了這一要求,因為「中國由於技術原因無法提供此套設備」,讓越南甚為失望。

最後,國力不濟也讓中國的援助後續乏力。比如1975年周恩來在重病中曾對越南領導人說:「在戰爭期間,你們最困難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從部隊中抽調給你們的。為了支援你們,我們盡了很大努力。現在在援外方面,援越總金額仍占第一位。你們應該讓我們緩一口氣,養一養。」1976年11月越南總理范文同致信中國,提交了一份對越援助的巨額清單。中方無力滿足越方的要求。對此,1977年2月李先念向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阮箏解釋說:過去我們已答應向越南提供的援助,至今還有20多億人民幣的金額尚未使用,有100多個成套項目尚待建設,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們還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這些任務,所以實在無力向越南提供新的援助。

而正是中國的援助和技術乏力和不足,才導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有很強的可替代性,一旦蘇聯提供更多援助和更先進技術設備,則越南自然向蘇聯靠攏。

3、越方本來對中國就心存芥蒂,中方熱衷輸出革命讓越南更加警惕

儘管在援助越南時中方已經非常注意避免給越南留下干涉其內政操縱其外交的印象,比如毛澤東要求援越軍事人員「只當顧問,不當指揮員」「不要有大國的思想,不要看不起人家,不要以勝利者自居,不要盛氣凌人」,但由於歷史、地緣等因素,越方對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相當敏感。比如1965年中國部隊進入越南後發現越南對他們的行動十分敏感,想法設法限制他們和老百姓接觸;當中國醫療隊要幫助越南老百姓治病時,越方設置障礙;越方阻攔中國部隊向村民散發宣傳中國經濟建設成就的材料,禁止越南人民接受和佩帶毛主席像章。同時,越南的《歷史研究》等刊物連續刊登關於歷史上中國入侵越南、越南反抗中國的文章。中方對此很十分不滿。1966年鄧小平質問黎筍:「由於我們如此的熱心,越南懷疑中國了吧?中國人是不是想要控制越南?我們願意坦率地告訴你們,我們根本沒有這種意圖。」

但隨後中方在國內發起了文革並試圖將這種「革命熱情」和「鬥爭經驗」傳到其他國家,這與正在全力進行抗美鬥爭的越南格格不入,因此引起了越方的高度警惕,據中國駐越南大使李家忠回憶:「當時越南需要中國提供大量援助,不便公開反對文化大革命,但又十分擔心文化大革命波及越南,故只能在內部嚴加防範和抵制。如規定所有訪華的越南代表團,一律不得接受關於『文革』的宣傳品。有的越南人一時礙於情面,不便回絕,便暫時收下,乘無人注意時,再悄悄將其丟棄。中國大使館有時一天能發放上千本《人民畫報》,但物質條件極度困難的越南人,大都拿去墊抽屜,包書皮。在越南海防市舉行中國國慶電影周時,有一次放映『鋼琴伴唱紅燈記』專場,結果到場的觀眾只有5個人。……當時中國媒體整天宣傳『形勢一片大好』、『到處鶯歌燕舞』,但越南人清楚地看到中國的形勢是每況愈下,因此越南領導人自始至終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支持或肯定文化大革命的話。」…[詳細]

而文革也讓中國元氣大傷,以致越南在中國和蘇聯之間進行選擇時,中國在實力上已處下風,喪失了吸引力。隨著越南迫害華僑、在南沙尋釁、入侵柬埔寨等,中越開始由合作走向衝突。1978年,越南加入蘇聯的經互會,同年11月,蘇聯和越南簽署《越蘇友好合作條約》,雙方建立軍事同盟關係。中國隨即結束對越援助,而兩國也在不久之後便發生了軍事衝突。

結語

正如學者翟強所說:「不僅是美國輸掉了越南戰爭,在越南,中國也同樣失敗了。中國人在越南拋灑熱血,花費了大量物資,但沒有得到越南的感激……沒有加強南部邊境的安全。」可見,對外援助若缺乏雄厚國家實力支撐,便很難滿足受援國的需求,也很難實現既定目標,有時還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這些書,開啟了一個題材的巔峰,一個時代的到來
拚爹時代 4大名爹暴紅(圖)
瘋狂時代——看看女人們的花花世界
「康熙再活五百年」是什麼時代
《我願意I?DO》:盛女全盛時代

TAG:中國 | 越南 | 時代 | 毛澤東時代 | 援助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