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爸媽的二寶計劃
在產科醫生眼裡,高齡人群的備孕不宜過長,可以短期嘗試懷孕兩至三個月,若是沒有成功,那需儘快就醫。準備懷二胎的夫婦將身體調整到正常狀態,並去醫院進行孕前檢查。另外,三十五歲以上的產婦,一般的唐篩檢查恐怕已經不能解決問題,羊水穿刺則是值得推薦的產前診斷方法。
身體周刊記者 羅燕倩
二孩時代全面來臨,直接受益人群是70後家庭,然而這些符合條件的家庭卻都喜憂參半,二寶的夢想彷彿觸手可及,但面對生理上的局限,夢想卻又顯得有些遙遠。
擺在這批年齡在35歲至45歲70後再生育夫婦面前的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隨著女性年齡增長,卵子質量逐漸下降,身體機能和代謝能力也呈下降趨勢,使得懷孕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同樣對於男性而言,不良生活習慣、年齡的增長以及環境污染等都會成為精子「殺手」,高齡父親的精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也都在不斷下滑。
2016年之後的兩三年間,將是這批70後家庭實現二孩夢想的最後機會。在專業產科醫生眼裡,高齡人群的備孕不宜過長,可以短期嘗試懷孕2-3個月,若是沒有成功,那需儘快就醫,即使在醫生的指導下,高齡生二胎還得過四關:懷孕難、流產易、出生缺陷多、大出血風險高。身為中國婦產科學界首屈一指的專家,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段濤提醒,有計劃生二胎的高齡媽媽們得趁早,且要有面對壞消息的準備。
當然,二胎的道路上也未必只有艱難和險阻,有研究顯示,35歲甚至是40歲以後的女性生下的寶寶可能更聰明。段濤認為可從兩方面分析其原因,從生物學的角度說,許多高齡母親在懷孕期間營養狀況更好,從社會學角度看,她們可能擁有一個更適宜嬰兒學習的穩定的家庭環境。對於母親而言,再次懷孕更有改善身體整體機能,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風險等額外的好處。
備孕不宜過久
隨著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時代行將遠去,一些家庭除了「生與不生」的糾結外,「能不能生」也困擾著70後的女性。很多想要二孩的女性年齡都已年過40歲,對於她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段濤清楚地記得,放開二孩政策宣布的當日,自己接到了好幾個好友的來電,「大家急切地想要懷孕,他們基本40多歲,甚至有超過45歲的,對他們而言,這已是最後的機會。」
千百年來,女性懷孕生子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從產科醫生的專業角度而言,35歲以上女性要想懷孕的話,會面臨很多問題。由於卵子的持續老化,生育能力與年齡的增長成反比,「這種衰老是自然界不可逆轉,目前沒有藥物和辦法可以延緩這種趨勢。」段濤補充道。
42歲的何夕已有一個15歲的兒子,伴隨政策春風,她和先生思量著要個女兒。看著自己血HCG的結果提示未孕,何夕有些沮喪,她已經備孕三個多月了,可依然沒有動靜。記得自己懷大兒時還不到30歲,結婚1個多月就意外懷上了,而這次雖然做了精心準備,可三個月來卻連連失敗,所以分外著急。
在宮內時期,女性胎兒所有的卵子就已經完成第一次減數分裂,因而在出生時就帶有她一生中全部的卵細胞。她的出生日就是她所有卵子的「生產日期」,像食品一樣,卵子也是有保質期的,「出廠」20年和「出廠」35年的卵子質量是不一樣的,段濤打趣稱,「出廠」45年的卵子基本是過了保質期了。女性在進入青春期以後開始有排卵,隨著年齡的增長,總的卵子數量逐漸減少。
二十幾歲的女性的卵巢功能正常,內有更多的健康卵細胞,因此更容易懷孕,她們每月懷孕的幾率約為20%~25%,35歲以上女性每月懷孕幾率開始下降,約為10%左右,一年的累積受孕幾率大概為75%。段濤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在經過6個月的積極嘗試沒有懷孕的話,就應該諮詢生殖專家。
而40歲以上的女性懷孕能力則會急劇下降,每月懷孕幾率只有5%左右,即使是做試管嬰兒(IVF),每次嘗試的懷孕率也只有10%,40歲女性一年的累積受孕幾率大概為40%~50%。「這是由於40歲以上女人的卵巢內正常卵細胞數量大大減少的緣故。」
而超過45歲懷孕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准媽媽們自己懷孕的幾率不到1%,這是因為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剩餘卵子都是基因異常的。因此,段濤並不建議40歲以上希望懷孕的高齡女性用太長的時間去做孕前準備,「無論準備的時間多長,風險還是一樣存在的,因此在嘗試3個月沒有懷孕的話,就儘早尋求生殖專家的幫助。」
用段濤的話來說,「高齡人士真的等不起了。」理論上,上海女性平均絕經年齡是50歲左右,又有一大部分人不到50歲就已絕經,若是先備孕1年,懷不上再去檢查,發現疾病還需治療,那很可能就錯過了最後的懷孕時機。
控制已有疾病
懷孕是一段充滿了未知的旅程,是一種期待,也是一種挑戰。然而對於籌備再次妊娠的高齡婦女和第一胎剖宮產的婦女而言,再次懷孕將面臨更多的風險因素。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徐煥解釋道,一個是年齡問題,高齡孕婦的妊娠併發症如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妊娠糖尿病以及胎兒畸形等相關的風險都會增加;二是第一胎是剖宮產的人群,可能存在二次妊娠再次剖宮產的風險,以及兇險型前置胎盤和產後出血的風險。
因此,徐煥認為,高齡媽媽在準備生二孩時,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在懷孕前多一份積極有效的預防和干預,就會對「二孩」多一份健康的保障。徐煥表示,若是準備懷孕的高齡媽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的心臟病、腎臟病等身體疾病,千萬別急著受孕,而必須在孕前,在相關疾病內科醫生的指導下,將各項指標控制穩定了,再開始備孕。
多年的行醫經驗讓徐煥體會到,一些隱匿性疾病若是孕前沒有及時發現或引起重視,在孕期中爆發出來將難以控制,無論對胎兒還是產婦都增加了很大的風險。
很多孕婦並不自知患有高血壓,特別是如今懷二胎的孕婦年齡偏大,很容易患高血壓,如果孕前沒有控制好血壓,在孕期表現為妊娠高血壓還是比較危險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時,全身小動脈痙攣,腦、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缺血可導致心、肝及腎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甚至腦出血,胎盤功能下降,胎兒生長受限及胎兒宮內缺氧,嚴重時母兒死亡。
在近幾年的臨床中,徐煥發現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孕前就已患有糖尿病,這些胎兒發生畸形概率很高,同時也更容易引發一些血管病變。
身為產科醫生,徐煥見多了因為疏忽大意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她總是更希望能防患於未然。「母親的各種慢性病應該在孕前控制在一個平穩的狀態,這樣可以預防孕期這些疾病的進展,同時將用藥的劑量降到最低。切不要因為年齡大了急著懷孕,那將面臨很大的風險。」徐煥同時建議,這類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齡媽媽一旦懷孕,8周左右只要出現胎心,就可到正規醫院建卡,並縮短產檢頻次,這樣產科醫生便能給予更密切的孕期指導。
在二孩喧囂的議論聲中,人們似乎沒有注意到,臨床上,每10名孕婦中有1人患妊娠期甲狀腺疾病,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治療率在中國還不到2%。30歲以上女性是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10%至20%的人群患病。用醫生的話說,從大樣本調查採集的信息看,越高齡孕產婦,胎兒畸形率等風險性成正比例上升。
在徐煥看來,甲狀腺疾病篩查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女性沒有任何癥狀,屬於亞臨床,但查出來的指標卻顯示激素水平較低。妊娠期婦女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引起不孕,妊娠期內胎兒的流產、早產、圍產期胎兒死亡等不良妊娠結局,甚至影響後代的智力發育。
2012年,中國《妊娠和產後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2012)》(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出台,《指南》建議:根據我國國情,支持國內有條件的醫院和婦幼保健部門對妊娠早期婦女開展甲狀腺疾病篩查,篩查時機應選擇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懷孕前就進行甲狀腺指標篩查,一旦確診患病,可在懷孕前經有效治療後再擇機懷孕,最大限度確保母嬰健康。
孕前準備少不了
將身體調整到正常狀態,準備懷二胎的夫婦去醫院進行一次全面的孕前檢查十分有必要,「普通的體檢並不會著重生育方面的檢查,而孕前檢查則更有針對性,當然這也並不單單是指婦科方面,而是雙方都要身體健康、無疾病。」徐煥表示。
據介紹,女性的孕前檢查包括卵巢功能檢測,如果發現有卵巢功能低下等問題,需要提前採取醫學手段進行干預治療。備孕女性甚至還要進行牙齒檢查,齲齒等要在孕前補好,牙齒一旦發炎或有齲齒,容易引起流產、早產。同時還需要進行生殖道炎症的檢查,黴菌、支原體、衣原體感染都容易致使懷孕後胎膜早破、流產。來自臨床的數據顯示,早產70%以上都因為炎症引起的,孕前治療好炎症也可以減少孕期早產、胎膜早破的概率。
同時,徐煥也非常推薦高齡媽媽們再做一下TORCH檢查,這是一組病原微生物(即弓形蟲、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的抗體檢查,這組病原體在早孕期的原發性感染可能會引起圍產期感染,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礙等各種異常結果。孕前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女性的感染和免疫狀態並進行相應的指導。
此外,孕前3個月開始直至孕後3個月服用含有葉酸的多種維生素十分重要。據徐煥介紹,葉酸是胎兒快速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孕婦缺乏葉酸可影響胎兒細胞分裂,使胎兒發生出生缺陷,其中以神經管缺陷最為嚴重。神經管缺陷是一組嚴重影響胎兒大腦和脊索發育的先天畸形,患兒常有下肢癱瘓,大小便不能控制,生活不能自理等嚴重殘疾。營養因素尤其是葉酸缺乏已經被公認為神經管缺陷發生的危險因素,孕前和孕早期補充小劑量葉酸,可以預防50%~70%的神經管缺陷發生。
相對於女性,男性孕前檢查的項目比較簡單,只需要做精液檢查及肝炎指標的檢查。
除了眾多的檢查作為保障,身為產科專家,段濤的建議是,迫切想要懷上二胎的高齡夫婦們一定要擺正心態,「懷孕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別太把懷孕當回事,反應過於激烈並不利於懷上孩子。反而要保持正常心態,有問題找醫生,沒問題別自找麻煩。」
在指導准媽媽們備孕的過程中,段濤總會提醒準備懷孕的過程要順其自然,別喪失做人的樂趣。他曾分享過一個極端的案例:在醫生的指導下,太太嚴格規定性生活的時間和次數,經過很久的折騰,雖然終於懷孕了,但是最後丈夫還是提出了離婚,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自己淪為「性工具」,把性生活當成任務來完成。
「其實完全可以享受這個製造新生命的過程,在排卵期,太太不要去提這件事,事先吃一頓燭光晚餐或看一場浪漫的電影,XXOO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幹嗎要整成『雙規』(規定時間、規定次數)呢?」段濤的幽默背後總隱藏著發人深省的道理。
有經驗也不能馬虎
古語有云:「一回生,二回熟。」不少二胎媽媽也都抱著這樣的心理,但在徐煥看來,懷孕這件事上恐怕並非全都能「一胎生,二胎熟」。
「目前門診很集中的一個問題是二胎媽媽過於馬虎。」徐煥感嘆,這也將為母胎雙方的健康埋下隱患。一些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覺得自己很有經驗,一胎都生得很順利,二胎即使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也不注意控制飲食,「這樣醫生很難幫助到她們,風險也將隨之而來。」
徐煥坦言,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巨大兒的發生率增高,同時胎兒身體上也會呈現肚子和肩膀特別大的特點,這樣的體形致使分娩時肩難產的幾率增大。而且由於宮內的高糖環境會對子代的糖代謝產生不良影響,子代成年後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38歲的林玲(化名)本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可一個月前腹中的胎兒卻永遠地停止了心跳。林玲的大女兒今年已經4歲了,去年3月全家人欣喜獲知十個月後家裡還將迎來一個新的小生命。由於第一胎懷孕和生產都十分順利,整整9個多月的孕育,林玲並沒有太在意,照樣操持家務、接送孩子並努力工作。
眼看著十個月的孕育將「瓜熟蒂落」,懷孕39周的林玲趕在臨產前,在家中宴請親友,哪知送走客人,忙完家務後,深紅的鮮血從兩腿間流出,急匆匆趕到醫院的林玲卻得到了一個巨大的噩耗:「胎兒胎盤早剝,胎心停止了跳動。」
臨床中太多血淋淋的事實讓徐煥痛心疾首,因此她總不忘提醒二胎媽媽切不可太掉以輕心,「在菜場,我們總能看到已懷孕九到十個月的孕婦頂著大肚子還在大採購,這些多是經產婦。」林玲也說事發當天她不但買菜做飯,客人走了還拖地收拾家裡。
徐煥說,很多二胎產婦覺得自己很有經驗,所以孕期會比較大意,但她們本身年齡偏大,妊娠中就存在更多的風險。醫生即使提倡孕前運動,但也指的是適量運動,而不是去人多的地方擠,也不是做很多家務過度活動,尤其是高齡產婦,只是建議天氣好時去公園散步便可。
羊水穿刺是否必要
眾多安然懷上第二胎的媽媽們,對於二胎的健康也總信心滿滿,「你看我第一個孩子身體多壯,第二個孩子肯定也差不了。」然而在產科專家眼中,這樣的推論並不合理,頭胎健康未必等於二胎也一定健康。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卵子質量也在下降,受精卵出問題的概率也明顯上升,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
當母親在25歲以下,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只有1/1490,到35歲時,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則增加為1/378,所有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為1/192,而在40歲懷孕時,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則提高到1/106,所有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為1/66,到了45歲,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為1/30,所有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為1/21。「這僅僅是染色體異常的概率,還沒有包括發生率更高的胎兒結構缺陷,患病風險和母親年齡增長直接相關。」徐煥表示。
因此,在徐煥看來,35歲以上的產婦,無論是初產還是經產,一般的唐篩檢查恐怕已經不能解決問題,羊水穿刺則是值得推薦的產前診斷方法。但通常徐煥要說服一些二胎媽媽做羊水穿刺檢測卻要費一番口舌,「她們並不能理解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出生缺陷的風險,卻盲目地懼怕羊水穿刺這種有創的檢測手段。」
徐煥進一步解釋道,雖然目前有無創DNA、母血清學檢查(唐氏篩查)等其他產前診斷手段,但無創DNA只查三對染色體,而唐氏篩查的準確率也只是給出一個嬰兒唐氏綜合征的發生率的概率,早孕期篩查染色體異常的檢出率約為70%~80%,中孕期篩查的檢出率約為65%~70%,對於一些年輕的產婦,可以先做其他篩查,如果低風險便可不做羊水穿刺,但也有漏診的可能性,若是高風險就需要再進行羊水穿刺檢查。
對於超過3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而言,徐煥認為,羊水穿刺檢查就是染色體檢查的唯一金標準,準確率能夠達到100%。「羊水穿刺可以直接獲得胎兒的細胞,根據檢查結果,我們可以知道胎兒染色體數目和結構是否有異常。」
徐煥坦承,臨床上,不少人對羊水穿刺有心理恐懼。所謂羊水穿刺,醫生在確定胎盤位置之後,通過極細的針頭穿入子宮內羊膜腔並抽取羊水,進行細胞培養後進行染色體檢查。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很成熟,流產、羊膜腔感染等併發症風險較低,已經在國內外的產前診斷中心廣泛開展。徐煥表示,進行羊水穿刺最佳的時間是18-22周,這個時期子宮敏感性比較低,引起的流產概率會比較低。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紐西蘭春節計劃
※全國政協通過免去令計劃副主席職務決定草案
※手臂二頭肌訓練參考計劃!
※奇襲日本本土:甲午戰爭前未被採納的軍事計劃【中國 歷史 人物】
※學詩計劃|《憶東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