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是怎麼混到今天的地位的?
今年,《權力的遊戲》第七季開播,繼續席捲全球,站在食物鏈頂點的三頭巨龍也收穫了不少粉絲。
不過,我們中國人一般是不會理會這幾頭巨龍的,因為在我們心中,真正的龍是長這樣的。
▲中國傳統的五爪金龍
或者是這樣的。
▲《大聖歸來》里的小白龍
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威武,霸氣,比西方那些長著翅膀的大蜥蜴,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但是!
仔細研讀過中國史書的人會發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龍的地位並不高,只能算是神獸中的「diao絲」,在神獸界混得是相當凄慘。
那龍又是如何爬到今天的地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讓中國人都成為它的傳人的呢?
| 龍的起源 |
龍的起源,眾說紛紜。
我們最經常聽到的是這樣一種說法:龍源於龍圖騰,龍圖騰是由蛇圖騰與其它多種動物圖騰綜合形成的,蛇圖騰的氏族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終於形成了龍的形象。
這便是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的「龍為蛇說」。
▲龍圖騰
但這種說法漏洞很多。
蛇圖騰部落在消滅一個部落就將其圖騰特徵加到自己的圖騰上,其實是不合情理的,就像羅馬帝國吞併埃及後不會改名叫羅馬埃及帝國一樣。
而且「龍為蛇說」主要是聞一多先生在從少數民族洪水兄妹婚的傳說中得到啟發,結合伏羲、女媧的人首蛇身像,再聯想到古人的圖騰崇拜,最終得出的一個推論,缺乏考古依據。
▲伏羲女媧像,二人皆為人首蛇身,被認為是龍的原型之一。
所以,又有人提出了「鱷魚原型說」、「雷電原型說」、「蜥蜴說」,甚至是「恐龍起源說」。
龍的起源至今在史學界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龍的起源不止一種,應該是在漫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的。
| 龍的逆襲史 |
剛才提到,龍的起源不止一種,所以龍在最初時是擁有許多形象,比如紅山文化的豬頭龍、馬頭龍,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鱷魚龍。
這麼一看說,西班牙的熊爪萌萌龍也不是不科學……
▲熊爪萌萌龍是西班牙馬德里市為祝賀中國新年創造的渾身毛乎乎,長著十六隻熊爪的龍。
到了商周時代,龍的官方形象隨著夔龍紋的誕生正式確立。
▲夔龍紋
在商朝,龍沒什麼存在感,沒有留下什麼重要的記載。商人認為自身源於玄鳥,對鳥加倍崇拜。在當時,玄鳥才是國家的象徵。
周朝時,龍的地位稍稍有點提升,開始出現在各種禮服、大裘冕里。不過,當時和龍一起出現在這些服裝里的,還有猴子、老虎、雞等生物,可見龍此時還是普通神獸。
之後的春秋戰國,開始有龍的大量文字記載。
比如說《左傳》。
《左傳· 昭公十九年》里說:鄭大水,龍斗於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為禜焉,子產弗許,曰:「我斗,龍不我覿也。龍斗,我獨何覿焉?禳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乃止也。
這篇大意是兩條龍在鄭國打架,國人請求祭祀驅逐它們,而子產表示:「兩條龍打架而已,趕不走,就懶得管它。」
龍打架都懶得管,顯然這時候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還很有限。
▲故宮九龍壁(局部)
而在《左傳 · 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旣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濳,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旣而使求之。
這裡的龍根本就是豢養的寵物罷了,死之後還被剁吧剁吧吃了,哪有一點神獸的尊嚴……
不得不感嘆一句,連龍都吃,我們祖先比我們還生猛!
即使春秋戰國時期,龍的記載增多,但依舊是一個不受待見的普通神獸。
但是到了西漢,龍卻開始和皇權聯繫在了一起。
這一切都要感謝一本書——《山海經》。
《山海經》這本書對龍有特別的熱愛之情,在《山海經》中,雖然其中的龍大多為坐騎,但它們都是上古聖王胯下的坐騎,逼格一下就提升了。
《山海經》還創造了一個龍的標杆形象——應龍。
應龍是上古黃帝的坐騎神龍。相傳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當之無愧是龍中之精了,所以長出了其他龍所沒有的雙翼。
▲應龍形象
應龍不僅有雙翅,並且鱗身脊棘、頭大而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比西方長翅膀的啤酒肚龍好看多了!2017年兩會有個題案,建議糾正龍與dragon的翻譯錯誤,將龍的英譯由「dragon」改為「loong」,將dragon漢譯為「拽根」。我覺得這個提案就很有道理!
而應龍有多強呢?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
斬蚩尤,殺夸父,試問還有哪個神獸能達到應龍的水平?
《山海經》後應龍的形象深入人心,從漢朝到魏晉時期,龍的形象多為有翼的應龍。
龍的地位由此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龍開始和鳳凰、龜、麒麟合稱「四靈」,成為正兒八經的頂級神獸。
龍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南北朝後,龍的翅膀開始慢慢退化,身材也慢慢變苗條,一直到了宋朝,現在我們熟知的中國龍形象才最終出現。
▲宋 陳容 《九龍圖》 (局部)
到了元朝,龍終於走向龍生巔峰,完全成為皇家的象徵。
蒙古人出身的元朝皇帝對龍情有獨鍾,開始對龍進行壟斷,不準常人穿用有龍鳳圖案的服裝,市街店鋪也不準再織造、出售有龍鳳圖案的布匹,違者除物品被沒收外,還要把犯禁之人拘捕嚴懲。
之後的明朝,皇帝也對龍紋進行專制統治。
任何對龍的冒犯都被視為對皇權的冒犯。傳說龍頸下有「逆鱗徑尺」,碰了「逆鱗」,龍就會殺人。歷代帝王神化自己為真龍天子,自然地承繼了龍的「逆鱗」。對龍表現出不敬的言行,都有可能遭到嚴懲乃至殺身滅族。明代時,一內廷畫家奉旨為一寺院畫影壁,畫了一幅「水母乘龍背」,結果被朱元璋以「不稱旨」的罪名處死,成為歷史上一大冤案。
▲僅故宮中的太和殿,各種龍紋、龍雕中出現的龍就有13844條,龍的地位可見一斑。
到了清朝,龍還被綉上了當時的國旗,成為了國家的象徵,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殊榮。
▲清朝黃龍旗,中國第一面現代意義上的國旗。
至此,龍徹底從一個神獸中的「diao絲」,逆襲成為了至高無上的象徵。
| 龍在民間 |
雖然龍在官方的地位不斷被抬高,但大家會發現, 中國老百姓好像對龍並不感冒。
在民間的各種傳說故事中,龍的代表——龍王爺活得都比較窩囊——比如《西遊記》中總被欺負的東海龍王,哪吒鬧海里的四海龍王。
▲哪吒鬧海中的龍王形象,猥猥瑣瑣,哪裡有一點王霸之氣。
每年過年,各地都會有舞龍的習俗。
民間還流傳明朝開始的「龍性淫」說法。
其實中國一直沒有形成敬龍的傳統,即使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也沒幾個人真的當回事。
龍的逆襲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啊……
推薦閱讀:
※【實用】新鞋擠腳、磨腳,白鞋洗不幹凈,怎麼辦?這幾個妙招告訴你
※想老了也腿腳利索?還不趕緊學學怎麼保護膝蓋!
※身材的缺陷怎麼穿衣
※男人和花?這意外的反差萌是怎麼回事!
※奶水少怎麼辦?這些經驗麻麻支招讓你變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