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確實是止於至善,拿這本經來修正我們思想見解行為的確是第一圓滿。
鈔【法藏以因中四十八願,今成佛道,廣度眾生,則如來無盡功德,皆從願生,故云不可思議。】 這是在大經上,就是《無量壽經》。實在說,整個佛法裡面最精彩、最精華、最殊勝的,無過於四十八願。一切法從心想生,四十八願這個心想念念都是止於至善,他所想的好到極處,善到極處,念念止於至善!所以說它最殊勝、最精彩,也最精華。我們念四十八願,要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心想。彌陀能造極樂世界,我們怎麼不會造極樂世界?我們所造的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所造的極樂世界無二無別,完全相應,這個就決定往生!不但往生,真是上輩往生,決定是上三品往生。 彌陀四十八願,願願普度眾生,我們怎麼能跟眾生作對?怎麼能跟眾生樹敵?不但在行為上不能樹敵,心裏面稍稍有一點隔閡已經是錯了。錯,不是境界上錯,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錯了。為什麼?不是至善。縱然是善,善沒有達到圓滿,不能算是至善。所以,《無量壽經》確實是止於至善,拿這本經來修正我們思想見解行為的確是第一圓滿,這是我們為什麼特別要提倡這部經。釋迦牟尼佛在《法滅盡經》裡面說:將來整個佛法統統滅盡,這一本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無量壽經》上也有這個經文。佛給我們講,將來佛法要滅,第一部消滅的就是《楞嚴經》,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所以,要緊的是要把阿彌陀佛的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念念我們要幫助一切眾生,對於這個法門相信、喜愛,發願求生。如果不能幫助他發願求生,至少也叫他知道有這個法門;知道有這個法門,所謂阿賴耶識裡面種下第一殊勝的種子,將來多生多劫之後,這個種子遇緣起現行,他能成就。這個意思非常深廣,希望我們能細細的去體會。 鈔【臨終往生者,行願品言:是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敗壞,以至親屬威勢,象馬珍寶等,悉皆散滅;惟有願王不相舍離,一切時中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故云不可思議。】 前面是講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也是每一個往生的人願力成就的,佛與眾生同一個心、同一個願、同一個見解、同一個思想成就的。我們今天講六和敬,西方極樂世界六和敬是打一百分的,圓圓滿滿的六和敬,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我們這個世間,拿我們末法來說,六和敬有名無實,兩個人在一起都不和,在家是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出家人是師徒不和、師兄弟不和,這是正常的現象,這是佛法、世法衰到極處的現象。如果自己真正想在這一生往生凈土,應當怎樣做法,這個自己要明了。 往生的時候,《普賢行願品》說,『是人臨命終時』,這是指念佛人。『一切諸根悉皆敗壞』,諸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這是物質,人斷氣之後,二、三天就臭,七、八天就爛,不到半年,肉都沒有了,就變成一堆白骨。「一切諸根悉皆敗壞」,這是講你身體保不住!你的『親屬』,家親眷屬,你的『威勢』,生前你的地位、勢力再高,到這個時候也完了。活的時候做皇帝、做總統,死的時候一樣當小鬼,再不會有人尊重你,鬼也不尊重你。你的財物,『象馬珍寶』,象馬在古時候是交通工具,現在自己家裡有車,有錢人家有私人飛機,珍寶,這些財產沒有一樣你能帶得去,『悉皆散滅』,換句話說,你的身體以及你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樣能帶得去。中國俗話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有些作兒女的,覺得老人死了去作鬼,給他多燒一點紙錢、多燒一點房子,讓他在陰間可以享受。諸位想想,他能不能享受得到?陽世跟陰間差不多的,跟天上也相似,諸位總要明白一個道理,你有福,你總歸有得享受;你沒有福,人家送給你的,你還是享受不到。你燒得再多,他要是沒有福報,恐怕燒多了都被人搶去,被人奪去,甚至作鬼還被人謀殺。為什麼?鬼裡頭也有謀財害命的,也有強盜土匪。你沒有,他不來找你,你有的時候,他專門來找你。不但對他沒有好處,反而對他有害處。你明白這個道理,修福最重要。人一定要有福報!不修福怎麼算,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天算是你命裡頭有沒有,不是一個人自己能計算得到的。一定要知道修福。 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得從《了凡四訓》學起。我們學佛這麼久,愈學愈覺得印光大師了不起。他老人家在世極力提倡《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老法師當年在世,這三本書印三百萬冊以上,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要從這裡學起。學佛要從做人學起,要從修福學起,從斷惡修善學起。諸位要知道,佛是二足尊,福滿足,慧也滿足,福慧兩樣都滿足稱為二足尊。佛的福報,是世出世間第一大!我們要不修福,怎能成佛?修慧固然重要,但是不修福,慧也修不成,為什麼?你不修福,你沒得吃、沒得穿、沒地方住,你怎能修慧?中國佛門俗話說:「法輪未轉,食輪先。」吃飯第一要緊!沒吃飽,怎能修佛法?這就是說明,修福是多麼重要。修福一定要認真依照《了凡四訓》來修學。 勸導社會大眾,實在講,《了凡四訓》的效果決定比一切經殊勝;不是一切經不如《了凡四訓》,這是講契機。在過去,大家念孔子的書,那就好多了,對於倫理道德都有個概念。現在孔子書不念了,人心沒有皈依了,真假邪正、是非利害都不能辨別,這怎麼得了!所以救眼前之急,就是因果。《了凡四訓》講什麼?講因果報應。真正相信因果報應,我們起心動念會自己約束一點。為什麼?想到我這麼做,我將來有什麼果報。為了怕將來惡報,自己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不得不小心,不得不謹慎。這是救急!從這個基礎上再來修學佛法,必定能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所以老法師在民國初年特別提倡這三本書做為我們學佛的根基。這是大智慧,我們決定不能把這三樣東西看輕了。 《普賢行願品》是華藏世界法身大士所修的,這不是普通人所修的,法身大士也不例外,也要發願求生凈土。所以從《華嚴》裡面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這是佛在經論裡面常說的,修小乘,小乘近於阿羅漢。佛給我們說過,阿羅漢不會永遠作阿羅漢。阿羅漢在整個佛法裡面所謂是焦芽敗種,這是佛一種責備的口吻,其實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阿羅漢要兩萬劫以後才會回小向大,修菩薩道,辟支佛要一萬劫之後才能回頭。換句話說,阿羅漢兩萬劫不能前進,停止在這個地方,辟支佛停止在這個地方一萬劫,他功夫不能進步,就跟長壽天的情形一樣,所謂墮涅盤坑,是這個意思。但是兩萬劫之後他還是會回小向大,修學大乘。大乘不管是哪個法門、哪個宗派,它最後的結果都在華藏世界。換句話說,到華藏世界必定遇到文殊、普賢,普賢菩薩一定勸他求生凈土。你們想想看,這是繞圈繞到最後還是繞到凈土法門來。我們才真正知道,極樂凈土是所有修學菩薩們的究竟歸宿,終點站是在這個地方,其餘的都是中途站。 此地說『惟有願王不相舍離』,這個願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說老實話很不好講,也不好懂,更不好做,確確實實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他們修學起來不難,我們修學很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心量太小。十大願王,願願那個心量就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所以他們能做,我們不能做,怎麼學也學不像,道理在此地。他這個願、這個念頭不相舍離。這個願、這個念頭就引導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時中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此地大師是引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一段經文來說明往生是願力,只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 由此可知,我們對於求生西方凈土這個願心一時一刻不能失掉,為什麼?沒有這個願心就不能往生。如果時時刻刻願生凈土,你對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還會認真去計較?你認真去計較,換句話說,你求生西方那個願沒有!念念都想生西方,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好計較的?不計較!心真正清凈了,清凈心就是佛心。清凈心裏面的願,那是真願,那不是胡思亂想。心不清凈,發的那些願也都是胡思亂想,不是真的,剎那剎那在變化,一會兒想這樣,一會兒想那樣,那都不真實!所以要曉得這個道理。【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0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07】
推薦閱讀:
※這麼做會引起民恨 盤點小區停車的缺德行為
※竊取意圖無法證明時,宜僅處罰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為
※養生需要從日常行為做起
※撒潑打滾咋辦?讀懂孩子的6種惱人行為
※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