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 惲壽平的繪畫藝術
[清]惲壽平 東籬圖軸
114.7cm×65cm 絹本設色 約1684年 天津博物館藏
款 識: 霜氣生毫端,香光繞研北。紅紫間金英,居然萬花谷。東籬圖。白雲溪漁壽平。
鈐 印:壽平之印(白) 正叔(朱) 寄岳雲(朱)
鑑藏印:豹岑寓印(朱) 徐栩生審定真跡(朱)
一、花鳥畫
惲壽平是「清初六家」中唯一以花卉畫聞名於畫壇的畫家。他幼承家學,繪畫從山水入手,從小就跟隨伯父惲向(1586—1655)學畫。惲向字本初,又字道生,號香山,為惲南田之堂伯父。惲向以元朝的大畫家黃公望(1269—1354)為學習的對象,用筆古拙,氣厚力沉,畫風沉雄而疏逸。受到惲向啟迪及清初摹古風氣的影響,惲壽平也喜愛臨摹黃公望、倪瓚(1301—1374)等大畫家的畫作,因此他的畫構圖簡單,水墨淋漓暢快,別有一種蒼茫秀潤之感。所以,惲壽平早期的山水畫可說是受了惲本初極大的影響。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和文藝風氣下,一個靠賣畫為生的畫家要跳出社會上流行的審美風尚,獨創一格,他的畫就不容易賣出去,他就有餓死的危險。惲壽平賣畫,以一支畫筆為生存而掙扎奮鬥至死,然而他卻絕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庸工俗匠。他的出身、教養、經歷、氣質和個性與此是絕不兼容的。雖然迫於生計,不得不「多買胭脂畫牡丹」,並且確實亦被當時人稱為「惲牡丹」,但他是絕不會放棄自己的藝術主張,降低自己的畫格去迎合庸俗的口味的。
他對繪畫的功能是這樣看的:「自古以筆墨稱者,類皆有所寄寓,而以毫素騁發其激宕(盪)鬱積不平之氣。故勝國諸賢,往往以墨林為桃花源,沉湎其中,乃不知世界,安問治亂?蓋所謂有所託而逃焉者也!」指斥:「今之號為畫者亦夥矣,營營焉,攘攘焉,屑屑焉,如蚩氓貿絲,視以前古法物,目眩五色,舌橋而不能下矣,矧可與知古人深心所在也耶?」他的這些觀點都是典型的文人畫的傳統觀點。這種畫格的追求和爭取更廣大的欣賞者的需要是有矛盾的,但矛盾也是可以統一的。
[清]惲壽平 刻露清秀圖軸
90cm×43cm 紙本墨筆 1663年 無錫博物院藏
款 識: 離筆墨無畫,離天機無筆墨。當其興至展穎,心忘於手,手忘於心;心腕相忘,神趣冥會。未臻斯境,莫得其解。取示賞音,聊共怡悅。癸卯三月,東園壽平畫。
鈐 印:正叔(朱) 壽平子(白)
題 跋: 昔歐陽永叔作《豐樂亭記》,以「刻露清秀」四字寫景。子瞻謂:想見其妙,莫可名狀。蓋觀書者,貴求神於字句之外,與觀畫者,在喻意於筆墨之先,無異道也。吾友正叔,少負奇才,詩名滿江左,復心師古人,五日一山,十日一水,隨筆寫胸中逸氣,而一種幽深淡遠之趣,直堪與倪、黃伯仲,近世畫史所不能夢見也!虞山王翚題。
鈐 印:王石谷(朱白文)
鑒藏印:曰藻(朱) 野雪軒(朱) 古止禺心(朱)
在題材上,為了求售,花卉不可能盡畫些荒寒、蕭索的東西,畫的必須是世俗習見的事物,惲壽平花卉畫的題材的廣泛是令人驚訝的。他畫這些世俗習見的東西,而又要抒發「胸中蕭寥不平之氣」,於是往往藉助畫上的跋或題詩來表達,賦予這些題材以某種寓意,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含義都很深刻。另外,他在畫這些花卉時,在形象的刻畫上亦是獨具匠心,儘力把畫中的寓意、自己主觀的態度曲折地表達出來。
惲壽平沒骨花的根本特點在於能以元人幽淡、逸宕、秀雅之筆來作宋院體工整、典麗之畫,以其典型文人畫家的素養、氣質和審美理想溶融、變革了院體花鳥畫的拘謹、板刻、纖巧和過於綺艷華靡的缺點。他說:「宋畫刻畫無變化,然變化本由於刻畫,妙在相參而無礙,習之者視為歧而二之,此世人迷境,如程、李用兵,寬嚴異格,然李將軍何難於刁斗,程不妨於野戰,顧神明變化何如耳。
及至惲壽平57歲時創作的十二開《花鳥冊》(故宮博物院藏),對於沒骨技法的運用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應該說是對惲壽平繪畫風格的一個總結。其中的《荷花圖》用筆恣意,自題:「元人有藕花香雨,六如居士有蒲塘真趣,此景畫師其意。」《寒塘白鷺圖》並模元人錢選、明人沈周二人筆意,「相參而無礙」。惲壽平在最後的落款中題道:「己巳初夏,在白雲溪館戲模宋元明諸跡十二種。願同賞音相參證也。」
[清]惲壽平 魚藻圖軸
133.7cm×65.5cm 絹本設色 約1662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款 識: 魚藻圖。南田壽平臨劉宷本。紫茸垂組綬,寶帳飄纓絡。南田客惲壽平寫生。
鈐 印:園客(白) 壽平(白) 正叔(朱)
鑒藏印:嘉慶御覽之寶(朱)
二、山水畫
惲壽平的山水畫,最初是學習他的堂伯父惲向的。惲向的畫先學董、巨,用濕筆,懸腕中鋒,骨力圓勁,用墨揮灑淋漓,氣魄雄厚。他是根據自己所走過的藝術道路來指導惲壽平學畫的,所以南田在學畫之初即從董、巨法入手。
惲壽平的山水畫雖然常常按當時流行的習慣題上「仿某家」「摹某某」「擬某法」等題識,但他卻並不是只在古人稿本中討生活的人。他自己在題跋中說過:「出入風雨,卷舒蒼翠,走造化於毫端,可以哂洪谷,笑范寬,醉罵馬遠諸人矣。」
[清]惲壽平 茂林崇山圖軸
129cm×59cm 紙本設色 1671年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 識:辛亥春夜,偶戲拈大痴茂林崇山,有《暖翠圖》意。南田客壽平。
題 跋: 此南田翁擬子久之作也,有款識而無圖印,蒼渾秀潤,乃其經意筆墨,因為記數語於幀首。時丙戌新秋七日。茶山外史城。
鈐 印:茶山(朱)
鑒藏印:孫煜峰鑒定記(朱) 湖帆鑒賞(白) 休陽汪彥宣小梅珍藏(朱)
王月軒珍藏印(白) 弘一齋書畫記(朱) 古青齋鑒藏(朱)
紫陽珍藏(朱) 竹初真賞(白)
惲壽平的山水畫,從境界上看,最顯著的特點是荒寒、寂靜、幽冷、曠淡。他較少畫重巒疊嶂、長河巨川、城池宮苑、村墟漁市。他的畫,大半是「半壑松風」「一灘流水」,或「老松危崖、淙淙瀑泉」,或「千頃琅玕、三間草屋」,或「寒柯叢竹、小山激湍」,或「煙柳蘆汀、風雨江干」,或「荒崖澗路、悄無行人」,或「殘葉亂泉」「幽澗寒松」……這些荒荒寂寞、蕭散歷歷的「無可奈何之境」,最能寄託他的情懷、意緒。他那「激宕鬱積、蕭寥不平之氣」,他的故國之思、身世之感,遺世獨立、離塵絕俗的人生態度,在山水畫上能表現得較直接、較痛快。聯繫起他所處的時代和他個人的經歷、思想、情懷,可以清楚地窺見他的山水畫創作是深有寓意的。
惲壽平的山水畫中,有許多紀游之作。他畫過無錫錫山的山水林屋、舟輿橋樑,畫過毗陵北郭平岡一帶的霜林紅葉,畫過真州(今江蘇儀征)的帆檣沽船,畫過長山(浙江金華山)的荒寒之色,畫過荊溪(江蘇宜興)的夜色……泛舟蘇州的鄧尉山看梅,歸而畫《雪溪看梅圖》;游山陰禹穴,歸而畫《禹穴古柏》;與石谷游虞山劍門,長嘯遨遊,歸而畫《劍門圖》扇面(故宮博物院藏);游無錫「善卷洞」,歸而畫《善卷洞圖》;夜渡陽湖,則有《陽湖晚渡》;閑步陽山老圃中,見數百年的古藤,則畫《舊圃古藤》……這許多的紀游之作,往往還題上文辭優美的紀游詩作或跋語。他的紀游圖,絕不是地理方位的如實記錄,也不是和真山水對不上號的空中樓閣。他具有高度的概括提煉的能力,能把登臨所至、杖履所經,囊括於胸中,以藝術的刀剪去剪裁、刪削、加工,因而畫出來就既存形亦得神。
惲壽平的山水畫,特重水墨。他在用墨上有很突出的成就。在用墨上,他最推崇三個人:米芾父子、董其昌。因此,惲壽平在山水畫的用墨上,主要在這三個人上面下功夫,此外,還從高克恭和倪瓚處吸取養分。惲壽平傳世的作品中許多仿米、仿倪、仿董的作品,都堪稱用墨的典範,特別是仿米,尤為精絕。可以說,在董其昌之外,很少有人能與他匹敵。
[清]惲壽平 五清圖軸
86.1cm×38.4cm 紙本墨筆 1681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款 識: 五清圖。辛酉初秋南田壽平制。畫有高逸一種,用筆之妙,如蟲書鳥跡,無意為佳,所謂遺筌舍筏,離塵境而與天游,清暉憺(淡)忘,不可以言傳矣。壽平識。
鈐 印:惲正叔(白) 壽平(朱) 南田草衣(白)
鑒藏印: 乾隆御覽之寶(朱) 乾隆鑒賞(白) 宣統御覽之寶(朱) 嘉慶御覽之寶(朱) 石渠寶笈(朱) 重華宮鑒藏寶(朱) 樂善堂圖書記(朱)
三希堂精鑒璽(朱) 宜子孫(白)
在畫山水的同時,惲壽平還愛畫枯木竹石一類題材。他畫竹,絕大多數是新篁,竹葉挺拔上揚,很少畫下垂的,估計應是很有寓意的他這類題材的畫,不少是立軸,都畫得生氣勃勃,挺拔高潔。他34歲(康熙五年,1666)畫的《松柏靈芝圖》(天津博物館藏),高190厘米,寬79厘米,畫尋丈古松,下襯以柏樹,樹根坡上長著靈芝,用筆極勁健,但又很秀氣。這樣的巨幅大畫,氣魄雄偉卻絕無火氣,生氣勃勃而又靈秀清雅,是為南田早年之精品。
惲壽平的山水畫在明末清初的畫壇上是獨樹一幟的,他既不只求筆墨形式的美而泥古、仿古,也不苟同於奇僻縱恣的片面創新。他是以自然天真、淡雅靈秀為宗旨,學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標奇立異,值得今人借鑒。
【節選自《中國書畫》2016年7期】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繪畫大全(五)
※師生一起看名作(之李可染繪畫)
※【繪畫素材】黃山賀春-玉屏峰
※中國歷代繪畫作品欣賞
※素描丨線條就是素描的基礎功,你曉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