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習定的整體性
06-27
佛法習定的整體性林鈺堂一九九三年七月四日講於馬六甲密宗白教中心筆錄:賴源文居士 今天我選了「佛法習定的整體性」這個題目。我為什麼想講這個題目呢?因為,我們一般說要開始學佛,那當然大家說:「要讀經啊,要聽人開示啊」;那麼很多人就鼓勵你常常誦一部經啊,或者念佛啊,持一個咒啊,這樣子。接著很快就有人說:「習定很重要,我們應該習定」。而且,現在習定的風氣也很盛,甚至連修氣功的,不管是佛法的或道教的,風氣都很盛。但是,這樣子做的時候,嚴格的檢討起來,其實我們的準備往往不夠。當我們準備不夠的時候,一時看不到有問題,長遠了就會出問題;到那時候要改,有時就很難。所以,我要提醒說:怎麼樣才是「習定」應該有的準備,以及到什麼時候來怎麼做,才比較安全。 我的題目雖然只講「習定的整體性」,其實,佛法裡面凡是實修的法門,差不多都與我要講的有關。只要你要開始修什麼法,那麼我今天講的差不多都可以用得上。你修的法雖不是習定,但是你需要注意它前面有些什麼準備,還有,等一下我會講到的原則,例如要表裡一致,要警覺無常,都是有關的。所以,換句話講,我們要講的雖然是以「習定」為主,其實也可以說是-所有佛法修行的整體性。你要注意到這個,才能夠得修法的好處,而不會走到錯的地方去。 關於開始習定的原理及步驟,如果要知道得更詳細,請看我流通的書里有一本《一曲十彈》,這裡邊的第二篇叫做〈佛法習定入門〉。我相當詳細的寫了這篇文章。它裡面是把習定的原則,很主要的寫在那裡。如果你是實際上要去修習定的話,需要注意的那些細節,我也都很詳細的寫在這裡邊。所以,你們有空的呢,喜歡就拿去看。如果在這兒流通的冊數不夠的話,就找陳光輝居士去複印,就只複印那一篇看也可以。 這一本書也還蠻重要的。因為裡面還有談到怎麼教小孩子念佛,還有殘障的人要怎麼念佛。我們一向傳統教念佛,說來說去都是假定對方沒有殘障。其實,有很多人是殘障的。你變成殘障時要怎麼念佛?這些問題,我都在那本書里討論到。這一本書第一次是在台灣印的,印完的時候,我爸爸就以航空先寄三本給我。我並不知道書那一天會到,因為我不知道他已先把書寄出來了。書到的那一天早上,還沒有到的時候,清晨我在夢裡就見到韋馱菩薩出現了;出現了差不多是三十秒的時間。所以,現在這本已經是二版了,後面就附加了韋馱菩薩的相。因為這裡面講的這一些都蠻重要的,所以韋馱菩薩出現,表示護持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來講:甚麼是習定的整體性。它的問題在那裡?就是說,我們剛學佛沒多久,人家就說:「我們來學習打坐啊」。這樣子有沒有好處?當然有。因為你以前整天心裡很亂,現在練習收心,定在一點,比起你以前不懂得這樣修養自己,你當然會比較舒服。但是,這樣一來就馬上習定,會有什麼問題呢?我就是遇到一些人,修得比較久的,每天早上一起來,他的功課就是馬上去打坐了。打完坐,他就不想去上班了,可是又非去不可。慢慢的,你這裡面的衝突就明顯了,因為你原來內心的問題沒有先解決掉。這種衝突就是所謂的「世間」跟「出世間」的衝突。你以前沒有習定,這個心是亂的,所以這個衝突就好象打架打不清楚,你不知道跟誰在打。以前你沒練習過,心力分散,所以毛病不大。現在,你練習過了,心力集中,有如變成拳王了,而你拳王又是在內心自己打自己,這以後出毛病就很危險。這就是因為不一致啊! 這就好象那個修氣功的,也是這個問題。這個人本身整個哲理或持戒那些的都還沒調整好,他就開始修氣功。這個身體本來已經因為這一輩子的私心糾纏,慢慢老化,有些地方氣脈不通,有些氣走的路線是錯的。那未修氣功以前氣弱,不成問題;不會泛濫成災。現在修了氣功,氣一強了,呵,糟糕了,出毛病了!有的修道家氣功的,修到氣只能上去,不能下來,整天覺得頭部很脹;那怎麼辦?可見你得要真的去了解這些次第。 佛法常說「聞、思、修」的次第;你要先去學啊!修行不是瞎摸瞎摸就可有結果的;你要先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佛法還說有「戒、定、慧」的次第。為甚麼說是「戒、定、慧」?它是這個樣子的,就是說,你現在要學佛,是想要終究得解脫,你要改原來這個人。那這個人你要知道說有身、語、意,就是你的心裡,還有你外面的行為,這一些要一致啊!如果你外面的言行都還沒有改,你在這個世間的生活里忙得一團糟,每天都應付不過來,又是糾纏一大堆,又有很多人間的恩怨,都還沒有解,你又想處理心裡很微細的問題,這是做不到的。因為,這就好象是在打一場混仗嘛!外面粗的你還沒有解,又想解心裡那個細的,有沒有可能啊?這樣盲修是在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因為沒有這樣想過,一開始學佛就急著學打坐。這樣子,真的有得到東西嗎?開始是覺得好,但是心裡這些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到後來反倒糟了! 所以,我們再來要講的,就是佛法裡面,它都有講次第嘛。像釋迦牟尼佛,他講「八正道」。「八正道」開始是正見、正思維。「正見」:頭一個你要學佛、菩薩教你的這些:世間無常,你不要那麼執著;你要出離,你要放得下世間。放得下,你才沒那麼多煩惱。懂了佛、菩薩這些道理之後,要修「正思維」。只是聽到佛的教導還不夠,還要變成我們想事情是照佛法來想,這樣才是正思維。就是心裏面的那個根本的想法要改正過來。不像以前那麼注意名利啊,注意一點點私人間的糾纏啊,恩怨啊,慢慢的這些要放得開。人生很短啊,不必這麼無聊啊;利用這一點寶貴的時間,做一點有益自己也有益大家的事情。慢慢的心裡有這樣的覺悟,真誠地願意這樣改。 接下來要修「正語」、「正業」、「正命」。「正語」就是說,你慢慢的就注意到,跟人家講話,不要講無聊的話;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批評別人,沒有好處啊!「正業」是什麼?行為要守規距啊!若是去賭博、喝酒,等一下就出麻煩了。那你這些事情一惹上去,還談得上修養自己嗎?連應付都應付不了呢!言行上的一點一滴,從外面較粗的這些都要先收斂。「正命」是什麼意思?就是維生的行業要挑一個有益自己也有益別人的。不要做那種,比方說去那裡夾帶一些海洛英,能夠賺很多錢的,這是會害人的,不行啊!這一些都要照顧到。 然後他就說到「正精勤」。你要改自己,需要很努力啊。不是說你今天去聽一聽佛法,禮拜天去聽一聽,初一、十五去拜一拜,其他的時候你又忘記了;這樣子,你這個人改不過來。你真正有心要改自己,是要很努力的。每天一定到時候就做功課,慢慢靠這個有恆,慢慢靠自己有修養,慢慢的把自己改過來。這樣子一系列修下來,到後面,才修「正念」、「正定」。真正照佛、菩薩講的,習定都是在這麼後面的事情。這樣子講,也不是說你已經開始習定的,就把它放棄吧!沒有關係,你已經做了,你還是照舊習定。但是,你一定要了解到,你要真正安穩的修,這個整套的次第就一定要去考慮了。 你也不可能說,每一樣我都處理完了,我才習定。但是,如果你已經是在習定的人,一定要檢討自己:我的「正見」有沒有?「正思維」、「正語」、「正業」,有沒有做到?一點一滴去檢討,慢慢改。這樣一來,你也不用放棄習定,而將來你才不會有問題。你要是真的拿經書來看,經裡面講那些很基本的修法,一講到有關習定的修法,它都是說:習定的這個人,他已經了解到世間無常,他已經把世間一切都放下,然後才一個人跑到很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開始在那裡數息啊、修觀啊。現在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樣子?經書講到修法的時候,都先講這些。經書不是沒有事做,隨便寫一段。古時候的人,文具、印刷都不便,很少寫東西下來;一向都是很重要的才寫。 經書里假定修行者已經是對世間都看得破,能夠以無常為基本觀念-人命不知道甚麼時候要休,沒有甚麼好留戀的-才來注意修行這件事。那我們現在呢?那些它認為基本的,我們卻都沒做到;有時候甚至連那些基本觀念都沒有,那要怎麼辦?所以,自己在基礎方面要很加強!人家所以能夠修得好,是因為他放得下。你現在說:習定最基本的問題是心太亂了。你想要靠習定來把心定下來。習定的第一步就是要專一嘛,使它能夠在做事情時,沒有甚麼雜念來騷擾你,不會說,話講著講著,就忘記講到那兒了!哎,我現在到底幹甚麼啊?或者,也不會說,在那裡一坐,好象是專一一點的時候,就睡著了。那要免除這些問題啊,你就要先了解到,你一定先要真心愿意放掉那些煩惱。如果你心裡還是喜歡惹這些世間的事情-啊,跟誰怎麼樣啦,誰對我怎麼樣啦,我要怎麼樣啦-你這些都不肯放的話,你有沒有可能專心啊?不可能的嘛!不用說其他的,光是心裡這些亂七八糟的,你都理不完了!所以要了解這些啊! 我們再從陳上師講的「學佛八次第」來看啊。第一步,一定先要有個資本。什麼是你的資本啊?就是你的時間。他說「以無常錢」,你一了解無常,這個時間就變寶貴了。所以你得把時間抓成是你自己的時間。你今天說:「不行啊,我要上工去啊」,可是你一上工,你就把時間給了老闆了。也不是說你不好去上工啊,只是說,你要怎樣盡量把握你的時間啊。你以前覺得除了上班以外,還有應酬,還有什麼、什麼的,這些都很重要。你現在要從修行這一邊來想-不行啊,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我完全都沒有一秒鐘的時間做我認為重要的事情。所以就要把世間的事,這個慢慢放,那個慢慢放,要這樣開始收回時間。不可能叫一個人馬上就改他的生活。但是,對無常的迅速、時間的寶貴,有了了解以後,你就可以檢討自己的生活。看在什麼地方或時間上可以不必要的,例如一些反正做了也沒有什麼意思的事情,就要放了。 如果你一下子放不來呢,你就要設法轉移。怎麼樣轉移呢?比方說做生日啊,生日做了也沒什麼意思啊!今天你做了我的,下次我又得跟你做,這樣都只是在應酬嘛!大家要怎麼轉移啊?遇到生日我們大家去放生,就是把它跟佛法連上去呀!這樣你雖然還是在做生日,但是,你這個心就不只是在私人間應酬-搞來搞去沒什麼意思嘛。你慢慢的就是借這些機會,來培養開闊的心,做一些好的事情。 再來是「買出離土」了。這就是說你如果真的要深入修行佛法的話,就得出離世事,專門修行。你不要以為出離是太難的事-什麼是你的?你反正遲早有一天總得要走啊,到了那一刻,你想不走也不行,總是有那麼一天要完全出離啊!你現在就得練習啊,不然到那時候才要你放,忽然要放,太難過了嘛。你現在知道將來都得放,現在就好先練習這個也可以放,那個也可以放。你現在若已經放慣了,到時候要走,沒有什麼困難的。你現在這個也不能放,那個也不能放,到時一下子千萬件全部要放,那一個人放得下?每一個人都苦得一塌糊塗啊。所以早一點了解終究得放下,現在也是需要學出離了! 他是說:你要是真懂得時間的寶貴,而又肯出離呢,才是真的有一塊修行的地,修行上面的東西才可能建設起來。你要是也沒有時間,這等於一個人沒有資本,也沒有出離,這等於沒有一塊土地,那你要做什麼?什麼都做不來的。所以,你要修任何佛法,先要好好的自我檢討。這一方面有沒有,沒有的話,你做來做去,等於只是一種業餘的嗜好。這種業餘嗜好當然是比不良的嗜好要好多了,但是,怕的就是怕說你沒有地基,很弱,經不起考驗。到你危急時候,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支持你。但是,你要是先有這種了解的話,你就真的有可能一步一步改過來。 那麼,有了這些以後-用「無常錢」買了「出離土」,再來,你這塊地要是沒有一個籬笆圍起來,誰都可以進來搶你的東西啊!你這兒修一陣子,等一下會有什麼人來搶你啊?倒不一定是外面的人,也可能是你家賊難防-你自己要是不守戒的話,修了一點又壞掉了!所以說,要用戒律來作圍牆。就是說,你要守戒啊!佛、菩薩教我們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這些我們都守的話,現在修的才會有一個穩固的保障。而且,就這一點來講,另一邊的意義就是先在行為上要守規距,這樣一來,世間的煩惱就會少了。你不亂去跟人家喝酒,不去做壞事,賭博什麼的,世間煩惱就少了,才有時間改裡面的。如果外邊還要煩惱什麼賭債還沒有還,你怎麼去調心?所以說,這個戒律牆是保護你修行啊! 現在「無常」、「出離」、「守戒」都做好了,那才談得上什麼?我們最後是要得佛陀這個果的話,現在我們才有希望種下這個「種子」了。這個「種子」就是「菩提心」。「下菩提種」的意思就是要改掉這個只是為自己的私心,改成說:了解到大家一樣,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要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一想。我們這樣子做,在我們的立場來講:你應該怎麼樣啊;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啊;我對你又怎麼樣啊,你應該對我怎麼樣。你要想一想說,在他那邊也許只是沒有想到啊!如果我們要這樣子要求,人家也很難啊;就是說,能夠替別人想,能夠放鬆一點。你對別人松一點,他也好過,你也好過。當你要求別人的時候,你自己的心裡也是嘀嘀咕咕的沒個停;你也是受苦的人啊。對方也很難過啊,遇到你怎麼樣都不對,因為你心裡有個要求,你期待他要什麼樣子啊。不合你理想,就是不對-這樣沒完沒了的,兩邊都苦。要減少世間的苦,這一些要放得掉!所以基本上發這個菩提心,就是慢慢學習說,怎樣把心推廣來愛別人,慢慢從人推廣到動物啊,甚至慢慢修久了,修到連幽冥的眾生也可以看得到,那麼推廣你的愛心到他們去,這樣子,叫做「下菩提種」。 再來,要「澆大悲水」;就是說,你光是發了菩提心,也不去做什麼事,它也不會再長大。你要怎麼做啊?就是,你看到大家都有這些問題啊,你就一方面要努力修養自己,在佛法上進修;一方面等到自己修到可以感動別人,那麼把佛法的好處,慢慢去勸化別人。如果還沒修到能夠勸化別人的時候,可以去做義工、去服務啊!到醫院去服務,遇到人家臨終去助念,做這些服務的事情。那麼,慢慢的,從這種同體大悲的服務裡面,你就會慢慢的成熟。菩提種子要長大起來,也要水澆灌;這個時候修習慈悲的服務就好象是給它澆水一樣,使菩提心得到潤澤。如果,你的發心只是一個觀念,就像是一個乾的種子,長不起來。你有實在的行為去服務別人,就好象得到了水,他就可能發芽成長了。你對別人也就自然地會很親切。 再來,這個時候才是「施定力肥」;就是說,這個人已經改變了他的行為,他不再以「自私」為出發點,而是以「服務」為出發點,有服務的人生觀。在這樣的情況下,而且已經是里外都一致了,真誠的從內心發出來的,不是只是希望說,要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佛教徒啊,或者希望人家都跟我是好朋友啊,沒有存那些心去服務!只是說,我認為這是對的,所以,不管人家怎麼想,我是真誠的在修、在服務。那麼,這樣子的時候,才是可以好好習定的時候了。因為這個時候,這個人就單純了;單純而且一致,而且有愛心。這個時候,外面的煩惱已經很少很輕了,那麼你才有機會去處理內心微細的問題。 習定是要處理心裡很微細的,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這麼細的地方,能不能沒有雜念啊,能不能保持清明啊。這種很微細的地方到此時才是調理的時候。這個時候來調呢,又安穩、又得力!不然,以前很難嘛,外面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你雖想處理內心的問題,往往還不能察覺它們的存在呢!你外面的煩惱都夠多了,你怎麼去處理這些問題?你現在外面沒有煩惱了,人也一致了,這個時候來處理微細的內心問題,就很穩當。 要是能夠這樣子做下去,慢慢地,再來就是「開智慧花」;就是說,你的智慧就會成熟;這種無我利他,忘我利他的智慧,慢慢就成熟。然後,將來時機到了,自然就「結佛陀果」。這時候,你就能證入「一切是無限的一體」;這種境界就自然到了。 那麼,以上講的這些,不管你是從「戒定慧」,從「聞思修」,從「八正道」,或者從陳上師講的「學佛八次第」來看,它們都告訴我們說,習定這件事情,須要有很多預備。所以大家習定是很好,但是要仔細的去檢討說,前面的這些預備步驟我們有沒有照著做了。有了,你習定將來很安穩;沒有呢,就要漸漸補足,也不是要你放棄習定。 還有一點我可以順便講的,就是我常常說的「念佛」。念佛比較沒有這麼麻煩。為什麼?它不是一下子就要你做到什麼「一心不亂」-當然它最後還是要你做到一心不亂-可是我們開始修的時候,就好象只是說,試試看、試試看。就像開始學游泳的人,只是到河裡玩玩水、玩玩水;那些小孩子每天玩水,久而久之,將來也會游泳也會潛水。就是說,它是漸進的;它沒有說,一下子就要你把心定於一處。但是,它在不知不覺中,以養成一個新習慣取代舊習慣,慢慢就改過去。這樣子比起我們坐在那裡,想要一下子把心定下來,就好象馬上要面對敵人決鬥了,沒有那麼嚴重啊!這樣子的,慢是比較慢,但是,比較安穩。它就比較沒有說,馬上就提到無常、出離這些事情。念佛這個方法方便的地方就是說,就是都不懂也沒有關係啊!只要願意試試以念佛來清心,如果上癮了,慢慢你就自然會深入了。 當然,念佛你真的要做得好,就像我剛才說過的,任何修行,如果你要真的做得很好,理想的是像習定的前行那樣,也警覺無常,也出離世事,也持戒,也發菩提心,也修習服務,那當然是最好。但是,要是你還不知道這些的時候,比起來,念佛只是嘴上念一念、心中想一想。開始,你還沒有那麼深入嘛,但是,慢慢就進去了。習定怕的就是你一來就每天一個小時在那裡說是要做什麼的,偏偏你又做不到!而且,我們人很複雜啊,習定是說,開始時觀一點啊,心定在一點啊,但是,你在一小時裡面,其實可能有五十五分鐘都是在胡思亂想啊!有時候,你也不能覺察已經在妄想了,這就更難了。你要是自己發現說,我的心又走歪了,要拉回來,有時候,已經十幾分鐘了才發覺也不一定啊。可見這是很不容易的。 念佛當然也是可能念得亂七八糟的,因為雜念都是一直來嘛。雜念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呢?我們規定自己每天要念一個數目-我至少念一千遍佛號啊;有雜念也是一千,沒雜念也是一千,這樣還有一點東西可以把握。至於習定,你說定在一點,又沒有人看得到,你自己也不覺察是否離開那一點了,那怎麼辦呢?豈不是更難了。所以你做不到那個的時候,念佛這樣慢慢來,還比較安穩一點。當然,真要念得好,和習定一樣啊,都是要注意做到剛剛講的這些次第! 那麼,習定還有什麼重要的需要注意呢?這就是-我們佛法的習定跟其他宗教的習定是不一樣的;怎麼樣不一樣呢?話說回來,也有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地方就是說,我們的心要是只在世間的名利上、日常生活的煩惱上糾纏的話,那麼,我們內心的清明就會被這些煩惱給遮蔽了。在這個情況下,一般所謂神通的那些事情,你就完全沒有辦法體會到,因為那些都是很微細的精神現象。所以,即使發生,你也不覺察,就這樣懞懞懂懂過去了。但是,你如果習定,不管是依佛教或其他教的方法,你習定就慢慢練習收心,使它比較靜下來。心靜的時候,這一些比較微細的精神現象,你就能覺察了。所以,所謂神通開發,就是這個意思而已。就好象有很多收音機的頻道,或者電視的頻道,有些是比較微細的,有些是比較明顯的。你本來心比較亂,就只能收那些世間的、很明顯的信號。你現在調心、調心,漸漸變成一個比較精細的收音機了。那麼,雖然是微細的訊息,也都收得到了。神通開發只是這個意思啊!在這一點上,佛法習定跟其他宗教的習定是一樣的。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習定在最根本的地方有甚麼不一樣呢?其他的宗教收到這些微細的訊息,就迷在那裡了。他就是執著於:我又看到什麼光了,我又有什麼境界啦,那一個神又跟我講什麼了;這樣就沒有自由了。只有佛法是教導說,雖然這些神通我們都收得到,卻不要迷滯在這裡;你還是自由啊,你可以轉別的台啊!就是說:教導我們真正徹底解脫的是佛法,因為它基本上從頭到尾一直教我們不要有「我執」。學佛的目的是證入正等正覺,而正等正覺是本有的,並不需要向外尋求。我們不要去追求有什麼神通,有什麼境界,不要這樣。這些東西是本有的,來了也好,沒來也好;自然啊,自然自在。所以說,徹底解脫這一點,是佛法習定跟其他宗教習定在最後的結果上不同之處。 佛法一開始就已經講穿這一些;我們要是真的有這樣的了解,那麼修行的最後結果才會不一樣。要是沒有這種了解,只管盲修瞎練,等到稍有一點神通,就難免迷失在那裡面啰。這種迷執,在某一個意義來講,就像某一些人喜歡擁有漂亮的衣服,或者喜歡打扮自己的外貌,還是一種迷執而已,不能得解脫。這是根本哲理上的不同,所以佛法習定需要對基本原理有徹底的了解。關於這些基本原理、基本原則,我今天不再說明,因為昨天已經講了,又有錄音起來。你們如果沒有聽到的可以跟陳光輝居士要那個錄音帶,好好的去把原理原則搞清楚。 再來,我們要了解,習定也有一些基本原則。習定的基本原則,頭一個就是我們已經提到很多次的「一致」啊!習定的人要徹頭徹尾一致。有些人習定久了,變成很矛盾:打坐的時候很舒服;等一下上工時間到了,心裡不想去,又非去不可。這種矛盾需要克服啰。從佛法這邊講,那當然他的想法是說:人生無常啊,不曉得什麼時候要走啊;一個人只有這麼多力量,你要是說,等我上完工再來習定,你已經累壞了,修行的事還能做得好嗎?不要自己騙自己。你真的想要把這個事做好,你世間的事是早晚要放。你以為說不必放嗎?你將來總有一天要放。那你到將來已經老了,還能修嗎?你還不一定有老年,要是中間就走呢?你要是等到老了,沒有旺盛的精力才修,即使將來真的能修,也比不上年輕有精力好好修,可以得一個好一點的結果。而且,年輕就修的結果不只是個人得益;要是修得好,還可以幫助、指導別人修啊。要往這方面去考慮了,自己要作一個抉擇。 第一個原則就是「身心表裡一致」;這一點很重要。你真正習定要習得好,而且佛法里凡是證量的東西都一定是建立在定功的基礎上;就是說,你這個人一定要真誠的在做基礎上面的修行,才會有後面的證德。證德的第一關就是要先得到定力。定其實是我們本有的能力。小孩子看一本他喜歡的漫畫,一本小說,你叫他吃飯,他都不來呢。他很自然的在那裡,這是我們的本能啊!現在是因為我們在世間久了,煩惱多了,心雜亂了,所以就失掉這個力量。那麼,回復這種本能有什麼困難呢?難的地方就是你沒有看清楚,你放不下;你要是放得下,才有可能改好。所以第一點就要做到這個「一致」。 此外習定還有什麼原則呢?一個就是,身跟心是互相影向的。所以,習定也不是說我每天就坐在那裡調心,不用注意身體的保健衛生;這是不對的。習定的一樣要注意說,每天要有適當的運動。因為你不運動,身體等一下這裡痛、那裡痛,你能習定嗎?呵,我都去遊玩什麼的,等到很累了,等沒有事情做我才來習定;很累的時候習定能好嗎?不可能嘛。身跟心是連在一起的,你要調心,你這個身也要調。 第三個原則是什麼?心跟氣是一致的。因此習定的時候,有的為調心他就注意呼吸啊!為什麼?因為,氣調的時候,心容易細下來、靜下來。心能夠從煩惱解脫的時候,氣也自然不會那麼粗;氣也會調勻、調細。所以,這些基本的要知道。 這些基本的關係你都知道了,那麼,習定的時候就容易自己觀察,我那一邊有問題了!你不要說,覺得很累,還勉強要習定;這是行不通的。你應該做的是,注意看自己每天的生活中,什麼時候精神很好,身體很好,又沒有人來吵,然後排定那個時候專心的來習定!要利用這種基本原則上的了解,來調理你的習定,才能做得很好。 在〈佛法習定入門〉那一篇文章講的其他事項,比較是細節了,不是今晚我想講的。我主要就是提醒你這一點:習定有這種整體性,你要去了解它,並且照著做,那麼,你以後才不會出毛病。習定是非常重要,這一點沒有錯,但是一定要這樣各方面都注意到了,才會有好結果。講就講到這裡;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 --------------------------------------------------------------------------------問 答一、問:學佛是不是一定要拜一個師傅? 答:學法這件事,你看經書裡面講,其實最好是由有經驗的人來指導你;這個是當然的了,最好是這樣子。那麼,要是你現在還沒有遇到一位很有經驗的師傅可以指導你,怎麼辦呢?那麼,佛法講「聞、思、修」嘛,你就先從理論上的了解去看清楚,修行的步驟應該是怎麼樣的。佛法也講說「戒、定、慧」的次第。所以,你可以先學習怎麼做個好人,怎樣做個好佛教徒,在這一方面先來努力。 那麼,你要是到了說,你真的把佛法看得那麼重要,你要好好進修的時候呢,那你得去找師傅了!這個說起來也好象是很難啊!天涯茫茫我去那裡找個好師傅呢?但是,事實上,佛、菩薩的事情,我們一般的程度看不出來;若依我自己修行的經驗來說,你只要真的有一個心說不是只是求你自己得好處,而是發菩提心,為了大家得徹底解脫的問題在修的話,你只要先把最基礎的修好,後面佛、菩薩自有安排。最基礎的是什麼?是念誦,就是說念個佛號啊,或者持一個咒啊,或者專門念一部經,這樣也可以。這個你先好好做,不要急啊!那麼,你要是對密宗有信心,就把四加行先好好的做。這樣子做久了,你的際遇自然就會改變,你就會有機緣去見到你的師傅。你看我什麼時候見到陳上師,我自己念佛念到四百多萬,這是真的例子啊。所以,你自己要努力修啊。當然,找到是最好;但是你努力的話,將來就會有那個機緣。 二、問:我已經念慣准提咒,有位師兄跟我說要加念阿彌陀佛的佛號,我到底要不要加念佛號呢? 答:頭一個問題是需不需要加念?可以加念;但是,要分主修跟副修。為什麼要主修一個,你知道嗎?因為我們不知道最後什麼情況要依靠它。比方說,現在忽然有車從對面直撞過來,又不是我要撞它,它撞過來你有什麼辦法,對不對?那個時候,我們也沒有時間去選擇念甚麼才好,所以,我們主修的就是要做到根本不用去想,一起念就是這一個。 這樣並不是說,我們看重這一尊,不看重那一尊啊。所有的佛,道理是一樣的。你專修一尊只是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並不是他是有限的!我們有限,我們只能抓住一個。但是,我們要了解說,這一尊就是所有佛的代表。 那麼你加念有什麼不可以?當然可以。每天做早、晚課的時候,除了主修的以外,如果對那幾尊有親切感,加念三聲或十聲他們的聖號或咒子就可以了。你主修、副修要分清楚。要怎麼樣決定主修、副修?你已經念慣了的就是你的主修;不用改了。功夫是靠念久的力量啊;換來換去就糟糕了,換來換去反倒就猶豫了。不要猶豫啊,我是念什麼的就是什麼了,不用管其他的了。只念一尊就可以,從頭念到尾啊,這是一輩子的事啊! 三、問:他們說年老了,要加念「阿彌陀佛」。 答:准提佛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頭上就是阿彌陀佛,不要擔心! 四、問:我自己念准提佛母,也有過兩次感應。 答:可見只修一尊就可以,不要懷疑啊!以前有一個人來皈依釋迦牟尼佛,可是這個人什麼都記不住的。你剛講這一句話,講到後面,他前面那幾個字已經忘記了。這個人怎麼辦啊?釋迦牟尼佛就教他拿個掃把在那裡掃地,一邊掃地,嘴裡就念「掃地」。他這樣修,後來還是開悟啊!功夫是在深刻,而不是在於念甚麼。 五、問:我們修念佛是不是要對著阿彌陀佛的聖像念才比較好? 答:佛說:「不要著相」,所以其實連相都不一定要有。但是,他也不是說就不能有相。因為,堅持沒有,又是著於「沒有」啊。他是一個活的啦!但是,活潑潑的佛我們又不知道怎樣去跟他溝通,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個人有一個樣子,所以佛就以不同的形式出來了。不同的形式是為什麼呢?因為有的呢,他要你很慈悲的樣子,他才敢親近你啊。有的很壞的孩子,你不凶呢,他又不聽話。那你要釋迦牟尼佛怎麼辦?他就只好對這一個呢,顯一個觀世音菩薩,很慈悲啊,對那個,就顯一個很兇的樣子,然而愛心是一樣的。孩子不一樣,只好顯不一樣的臉出來了;他背後那個慈悲是一樣的-那個慈悲根本是不可以形象去捕捉的嘛! 那我們修來修去啊,為什麼這一尊比較有感應啊,那一尊比較沒有感應啊?那是因為我們不是只有這一生,我們在沒有證悟以前,都一直在輪迴,不曉得那一輩子做過些什麼事。有的人以前修過這一尊,由於過去的習慣,他這次修就感應來得快。只是這個道理而已啊! 你要是被一尊綁住,還不是究竟解脫!但是,你在修的時候呢,一定要有點好象是執著,老是修一尊。這其實不是執著;這是因為功夫深是要靠著老是修一尊,才會有習慣的力量,但是,將來你這一門通了,你才有希望談到別的門也通。比方說念佛,念佛是從意念這一門來修。你要是真的將來在佛號這一念上通達了的話,你就不會只停留在意念上得解脫,慢慢的你在色聲香味觸上面也都會得解脫-那才是究竟!但是,你連這一門都還沒摸熟的時候,跟你講太多,你心又亂了,所以古德就把後面的層次都不講了,而只講念佛、念佛!後面的境界都是功夫做久了,自然知道。自己得到了,就不用講了。 六、問:您在《凈業朝暮課誦讀本》內教的法界觀法,我們平常念佛是不是一定要先這樣觀想? 答:不管修什麼法,最好在開始以前先想:右邊是爸爸,左邊是媽媽,前面是冤、親、債主,後面是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天都來啦,前面空中又十方諸佛及聖眾都來了。你要是有時間,當然這樣子修。慢慢修久了,你的心會開闊到像法界一樣大,那當然是最好。 但是,你要知道,真真正正在修的人,比方說,你專門念佛號,修到後來,有時候你並沒有想念,佛號自己在心中起來了。那種時候你何必計較說,它怎麼可以起來,你還沒有先觀想:「右邊爸爸,左邊媽媽……」;不要那樣執著! 任何修法只是給一個模式,我們照著做,慢慢可以體會它後面深刻的意義。修全法界同修的觀想,漸漸可以使心開闊。所以,我們照規矩做。就像人家學字、學畫的,開始都是臨摹嘛;對不對?把大師的作品臨摹一番,學這些規矩,學這些好的。但是,真正學到將來自己成畫家而不是畫匠的話,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出來。同理啊,學佛也是這樣子,我們開始要規規矩矩;做久通達了,卻不要泥執於形式。 七、問:可不可以在露天打坐習定? 答:即使在室內習定,如果不預防而使風對著頭部吹,也可能頭痛,所以最好是讓風在你面前橫過。要是在露天打坐,當然是可以,但是要避免括大風的時候。還有,要是你能坐久的話,在大太陽下,等一下中暑怎麼辦呢?要考慮這些氣候問題啊!當然可在露天習坐,因為你真正得定的話,不管什麼情況下,都有定啊;那有什麼說,什麼地方不能習呢?但是要注意上述的這些,還要避免有野獸的干擾。 八、問:靜坐的時候要怎樣才能排除心中的雜念? 答:這裡就要講到念佛這個方法是怎麼巧妙。因為我們的心是這樣子,你想說,我不希望有雜念,可是現在雜念一來,你如果管它的時候,卻又多一個雜念了。所以,你如果要用這樣子去對治,沒有出路。說「我不理它」的時候,還是在理它,因為還是有個「理它」在心裡的時候,才會有「不理它」,那就變成兩個雜念了。那你就說,這兩個雜念都不要,又變成三個了。你越搞,雜念越多,真的是沒有出路啊!「佛號」就是不理它,換句話講,就是不理它,但是這回的不理它,跟你那個「不理它」不一樣。他是有個生路。原來那個繞來繞去還是在「它」上面,這回是生路-「阿彌陀佛」。 開始,當然做不到啊-你才一念「阿彌陀佛」,第二念就是雜念又來了。那自己就要說:「哎,這樣實在太苦了;心中連一點休息的時刻都沒有。」但是,所以會落到今天的地步,就是當年走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已經走岔路走太遠了。現在開始走正路啊,就要努力走啊!每天練習,今天走不來,只走成一步,沒有關係;明天,我又再走一步啊!每天定時定課,就是念「阿彌陀佛」,至於其他時間,比方說在路上要等車子,在銀行要排隊,任何時候能利用就念佛。洗碗的時候又沒有人叫你說心裡不能念佛;洗澡的時候,誰說你不能念?你就不管什麼時候都念。上廁所,也可以念;你還想成說,因為念佛號,大、小便都變成甘露,餓鬼就可以吃了。你什麼時候都來念呵。那麼,這個新習慣養成的時候,就是你得到新生的時候-雜念跑掉的時候。有雜念時,你不能去理它,你理它你就完了。其他的,你都藉念佛不理了。 現在問題就是要看你靜坐是在修什麼嘛?如果你是修「止」,就是說,你心要定在那一點,那個時候,你就不要做別的事。但是,那個你如果真的做不到,你又不曉得怎麼樣做才好呢,你不如坐在那裡,也是念佛。這樣一來,你要注意的,只是說,這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接著一念又是「阿彌陀佛」。這念,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呢,你也不管,你只要再來一念是「阿彌陀佛」就好了!所以,念念我只管說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已經怎麼樣,管他的,那個不干我的事,就這樣子,一句、一句接上去。 九、問:生病的時候不能念佛,怎麼辦? 答:病的時候,要看你的情況,比方說,你發高燒,一點都沒辦法念了,那有什麼辦法?沒辦法就不念。但是,你如果還能記得,你就叫別人放佛號錄音帶給你聽啊,或者你能念一點,你默念就可以了。就算我們平常做功課,也不可能一直出聲念嘛,主要是心裡維持佛號啊。那些唱的,像五會念佛,這種唱的很重要。因為你要維持平平淡淡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比較難一點。它那種唱歌一樣的,比較容易呵! 十、問:我們只管念佛,怎能知道最後會不會得解脫? 答:那樣子你才能得解脫啊!你現在還沒有到最後的時刻你卻要問起最後;可是一問的時候,心念便不是「阿彌陀佛」,就離開這個法門了,所以煩惱就又起來了。而最後的結果,應該是自然的;它是沒有辦法講的,自然的進入解脫。但是,這並不是亂講,這並不是憑空懸想,隨便開一張空頭支票,保證將來怎麼樣。這是基於我們實修的過程,自己慢慢體會念佛的好處。你會覺得身體的輕鬆,還有心裡的平安,都是一層一層的解脫,那你就知道後面當然是不斷的開展;對不對?不用去擔心,一擔心就又是岔出念佛法門外面了。 十一、問: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時會念著、念著變成念別的東西了;這是為甚麼? 答:這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種就是散亂。就是說,這等於雜念一樣。因為你心是要念「阿彌陀佛」,結果卻變成念別的去了。另一種情況是什麼?比方說,我已經選定,就是要念「阿彌陀佛」;可是有一天忽然不知不覺中,自己念起「觀世音菩薩」來。那個時候,就不是前一種情況。那個時候,就不要去打斷它;為什麼?因為佛、菩薩是連在一起的。有時候,在專念「阿彌陀佛」的人心中,觀音聖號會自己升起來;那個時候就要順著它念。念著念著,它自己又會停住了。這種時候是自然的感應,這是好的,不要去打擾它。 但是,除了這種感應外,你既然決定念「阿彌陀佛」,你的功課就是「阿彌陀佛」。你也不要因為有那樣的感應就改變您專持的聖號。然而我們也需要知道會有這種事情,因為是佛佛相通啊!這是自然發生的。 至於頭一種,想念「阿彌陀佛」,忽然念頭轉去別的,當然是不對的。但是,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不要介意;你一發現了,就立刻把念頭換回「阿彌陀佛」就對了。就是說,不要再加煩惱給自己啊!不要說,哎呀,我又錯了!我好後悔!那些都是多餘的,就讓它過去,那麼就單純化,這樣修就容易進步。 您們問這些問題是很重要的啊。這些問題你如果不提出來,我也不一定會記得說要跟你講什麼;那有可能樣樣都提到呢!可是這些都是實際修的人經歷過的,所以你一講,我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所以,這類實修上的問題你們要踴躍發問;很重要! 十二、問:我們平常念「阿彌陀佛」,也念「觀世音菩薩」;這樣可以嗎? 答:我們每天念「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爸爸也不會怪我,媽媽也不會怪我;對不對?可以,當然可以。 十三、問:有師兄告訴我密宗憤怒相的本尊要在中午以後才可以修,這是為甚麼? 答:他所謂說憤怒相,要在下午修,那背後的含意是這樣:他所以顯憤怒相是要降服魔的意思。那麼,黑暗的時候是魔猖獗的時候,所以在那個時候修就比較相應,只是那樣的意思啊。 接問:那可不可以在早上修呢? 答:當然可以。佛法修行是基於空性,而空性無時空之限制。而且,搞來搞去最大的魔是心魔。自己心裡有私,那才是最大的魔。私心隨時起來,隨時要降服它。沒有說,早上起了妄念,沒有關係,等下午才降服它;哈哈;對不對?佛法是活的;不要被不合理的規則綁死。 十四、問:學習禪定會發生甚麼問題,請您說一些給我們聽。 答:修習禪定會發生什麼問題,這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這樣很抽象的問的話,我的答案便是今天已經講的,這些你應該準備,準備得不好,處處都會出問題。比方說,心亂掉的也有可能,比方我講的那個衝突,世間跟出世間的衝突厲害的話,那麼發瘋都可能。還有別的問題是說,氣也可以走岔。你不要以為你只在修心,心要是偏執,氣就會走岔。 還有一種問題是修到比較後面的,心調細了,神通開發的時候,也就是魔擾更厲害的時候。因為以前的程度不成魔擾,現在能看到了,魔就越可能擾你。整個來講就是說,有很多類的問題,所以前面的這些準備和自己的一致,這些很重要。因為這樣子,就顯出來,有一位有經驗的師傅的教導很重要。這是為什麼?師傅要是他自己修的功德夠,一方面可以針對你發生的問題指導你怎麼解決,另一方面,魔擾的現象可以消除,因為他的護法就可以幫你摒擋,你就比較少魔障。 十五、問:超覺靜坐的念誦和念阿彌陀佛有甚麼不同?修超覺靜坐也有很多好處。可不可以兩種並修? 答:這是這樣子啦,最基本上來講,就是在哲理上,他們只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而不像佛法有一整套的教導-無常、苦、無我-這些觀念的教導。他們偏重的只是一個方法,一個技巧。結果可能發生的問題就是,我剛剛講過的,大家一下子就衝進去習定,而心裡頭的不一致並沒有得到解決。將來越是調過的越可能因為心力加強而衝突也就越明顯,並且最後不能得解脫。這些是基本的哲理上不同的地方,以及導致的不同的結果。 你如果兩種並修有沒有什麼衝突呢?也是有啊!因為念佛這個方法它就靠說念到一心不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那麼,那個時候才有可能證入沒有主、客對立,什麼都沒有,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樣才是趨入佛法講的正等正覺的情況。如果你兩個修法並重,那麼你就比較難達到一心不亂。 另外還有一種衝突就是:各種不同的宗教,各有護法神鬼,不通達「無我」的真理的護法,會討厭兩面都修的人。佛法這邊的護法受空性真理的熏陶,不見得會阻擋您修別的法;但是別的宗教的護法可能不喜歡你修其他宗教的法,那麼他們就可能來阻擋你。 我的建議是,你仔細考慮一下,佛的這些教導有基本的哲理-我們人所以「苦」啊,是因為「我執」啊,而一切其實是「無常」的,所以我們要放掉「我執」,做一個好人,服務別人,然後可以得徹底解脫。仔細思考這整套的道理。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雖然不想這些道理,但是,我們所以修念佛,是因為在基本上有這種了解。因此念佛不只是一個精神上修養的方法,而是基於一個人要怎樣過一生的覺醒所做的抉擇。 我當然是希望你能選擇念阿彌陀佛;這倒不是因為我排斥其他宗教,對其他宗教有偏見說就一定是不好。這只是因為我看到佛法有整套的徹底解脫的理論,那麼你就除了念佛以外,生活裡面也有指導的方針,只要照著實行,將來可以得一個完整的好處。而不只是知道有一個方法調節心情,雖能得到一種暫時的舒解,但是沒有徹底的解決問題,終非長久之計。 十六、問:修超覺靜坐,可以達到一種超越的境界。那我們修念佛會不會達到習定的境界? 答:會。功夫深的,只要念幾句佛號,自然的習定的境界就會出現。 十七、問:泰國的四面佛是佛還是神? 答:我不曉得。我聽人家說泰國的四面佛就是他們當地的神。我沒有說他不是,我只聽到說他是神。因為你要真正懂佛法的話,一切都是佛。佛是無限的;他沒有畫一道線說:「這邊是佛,那邊不是佛」;都是佛啊!所以說:「眾生本來是佛;有情無情都是一體」;他那個境界已經沒有分你是不是! 十八、問:我們累的時候,躺下來休息,那時候可不可以念佛? 答:可以啊,念佛主要是心在念,沒有說什麼姿勢不可以。如果有那樣的規定,目的只是教人要敬重這件事。在實際應用上,如果有這類的限制,那豈不是叫人病倒了就不能念佛,豈有此理! 十九、問:有人說念佛如果不用念珠,不洗手,將來會變蛇,這是真的嗎? 答:沒有那回事。依照經裡面講的,念佛會得到什麼結果?就是阿彌陀佛會來接你,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怎麼會變蛇?變蛇就是再輪迴啰。不會啦,不會!有的人這樣子講,他的意思是要你對法有一個尊重。所以就說,最好你要用念珠,並且先把手洗好啊。藉這些行為來培養你的恭敬心。但是佛本身是像父母愛自己的小孩,不會說,「哎呀,你今天髒了就不是我的小孩;你今天髒了就不要給我進家門來」;沒有這回事嘛!何況你又不是故意表示不敬。要是真的不幹凈就不行,那些出事故的,或者生病的,髒得一遢糊塗,就都不能被佛接引了嗎?不會的。在開始修的時候,很多祖師給你定規矩是說,這些初修者太皮了,沒把念佛當一回事,非這樣調教不可,所以加很多規矩啊。可是念佛的法門主要不在於這些規矩,我們也需要認清這一點。 二十、問:如果有一個人成佛,他會不會說他是「佛」?「佛」會這樣說嗎,說他成佛了? 答:成佛的也會說自己是佛呵。因為佛不被這個名稱綁住。他不會說,我成了佛就一定不能說:「我是佛」;那也不對啊。經書裡面也有說:「我釋迦牟尼佛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他那樣講並不是執著「佛」的名號,而是因為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了解什麼是他的證悟,所以要利用語言來引導我們。「佛」其實只是回到我們原來的樣子,並沒有什麼希奇。因為一般人只懂得抓話,釋迦牟尼就講一套話給大家聽,就說有個情況叫作「不是佛」,有個情況叫作「佛」。其實,進入佛的狀況的話,沒有什麼佛、不佛的分別。他要是還分什麼佛、不佛,他就不是佛,他就是根本不徹底,還是有限,還有主客對立。但是,他是真正活的呢,他也不會說我就不能講話了,我就只能坐在那裡讓人家拜了;不是這樣子。他就硬是能利用這種平常有對立的觀念跟你講,慢慢引導你到他那個沒有對立的情況去。所以,他跟我們講一些道理,又給我們一些修法,讓我們的心能慢慢的從狹窄解脫出來。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會遇到有些人跟你講說,「我是佛」,那麼,這正是你自修的時候了。你何必被他的話帶著跑呢?他說佛就佛,他說不是佛就不是佛,又干我們什麼事情?重點是,我們自己心裡有沒有煩惱?自己心裡有沒有解脫啊?何必說這個人講一句話,你就又跟著他跑了,你又糾纏半天了;沒有關係嘛。說是「佛」,又怎麼樣?沒有事嘛。他喜歡做佛,讓他去做佛;我們老實做我們自己啊! 廿一、問:可是這樣他誤導很多人喔! 答:這些事情不是說,我據理跟你爭就爭得出一個結果的。比方說,這個人現在正在迷一個人,你跟他講不要迷,他就會聽你的嗎?沒有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說,我們把真正道理是怎麼樣的,能說個清楚。我們也沒有說,你非給我錢,非給我磕頭,我才給你,而是把佛書就丟在這裡,隨便你拿。唯一能做的只是這樣。我們自己就要好好修行。他將來在那邊碰壁的時候,摔筋斗的時候,他要是有機會得到這些佛理的教化,他就能再站起來了。這不是我們不慈悲、不想立刻幫他,而是現在白花力氣沒有用啊。不但喚不醒他,連你自己都拖下去了,你自己「阿彌陀佛」都忘記念了。結果你也修不好,他也沒得修,那個人的禍害就更大了!你要減少他的禍害就要修你自己-多一個覺悟的,就少一個受害的;就是這樣子而已! 廿二、問:那就要等人家自己覺醒才有辦法了? 答:對啊,那是佛的自在。佛的自在就是說,對誰都是這樣子應機施教。所以,從這樣看來,你也可以說,他那個也是社會大學裡的一課。他那一關,講的都是:「你信我,你就發財」。那些貪財的,自然就去了!世間這個社會大學,有很多層次。等到他那一關過了,才談得到學佛。 廿三、問:可是他都說他是開悟了,在騙人。 答:他開悟是他的事啊。我們要管的是我們自己開悟不開悟,對不對?你不用去跟他計較說,他開悟了沒有。那我們怎麼知道呢?我們又沒有神通,我們何必一定說他不開悟?不必被他的話帶著跑啊。你這樣完全被他帶著跑了;整天就想說:他對不對啊?不管了,生命寶貴啊,沒有時間管那麼多。 廿四、問:我們可不可以說他是佛以某一種身來渡某種人? 答:以什麼身度什麼種人,那是佛的自在啊!他對每個人可以傳不同的法啊。但是並不是說,任何人出來假冒的就是佛的化身了。 廿五、問:他說他是佛,可是我們看他又不像。 答:但是,你怎麼決定他是不是佛呢?你要知道,我們都受自己的見解限制。我們最多只能就法理來說,某些行為似乎於法不合。 廿六、問:假如他說是一個佛來渡我們,我們會不會被他騙了? 答:那個時候,問題是出在,你對整個理論還沒有真的很徹底了解。《金剛經》裡面說:「若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這就講明了不要著相啊。所以只能怪您被他自稱甚麼所迷惑了。 廿七、問:如果他是佛,那他就不應該說他是佛啊! 答:剛才已經講過了,如果真的是佛呢,他也可以講他是佛,他也可以不講;他是看情況方便行教化的。所以現在這個問題,你要真的得解脫,先要自己站穩了。你不要這邊喊一個「佛」,那邊喊一個「佛」,你就心變兩個,再一個又講「佛」,你又變成三個心,你整天就忙著評估誰是佛、誰不是佛,自己的修行都管不了了。不必跟著人家跑嘛!你就是要把佛經的道理研究透徹,實修篤行,才能弘揚佛法。先要了解佛經的道理,但是,難就難在,怎麼樣才是徹底了解?徹底了解以後;主要的,還是先修自己啊! 廿八、問:但是基於慈悲心,又怕很多人被他誤導,所以不得不講! 答:對啊!但是慈悲心怕別人被誤導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如何才是真正救人。你花力量去爭執的時候,不一定能幫他;但是你的時間已經花掉了-特別是一般我們的情況,就是我們本身都還修得不夠啊。這個時候,明智的做法就是說,他有他的因緣時節,我先努力修自己。那麼,正法要是在,他們才有得渡的機會。要是正法也沒有,正修的人也沒有,證果的也沒有,那大家都沒有希望了。 廿九、問:《金剛經》說真的阿羅漢不會說自己是阿羅漢,那麼為甚麼真的佛會說自己是佛呢? 答:真正的佛他如果跟你講說,「我是佛」,他那個也只是一種方便,一種權宜的說法。因為我們一般人只知道對立的,所以他得設立一個名目叫「佛」,好給你一個努力的目標。等到你慢慢在修行改變你自己,這樣的情況下才再細講其實本來沒有佛、不佛的分別。昨天講「智悲的會通」的時候,我就講到〈心經〉里講「無智」啊,「無智亦無得」啊。我作的〈大悲心要〉就講說:「無慈亦無失」啊。真正回到本來,是很純粹的境界,連慈悲、智慧的觀念都沒有掉,只是自然的。他怎麼還會去抓著一個念頭說:「我是佛」?真正他本身是不會這樣執著,但是為了說法渡人,他不得已只好這樣子講。 三十、問:我們念佛為甚麼要每天定時、定課來念?隨時念可不可以? 答:基本上只要你肯念,就「阿彌陀佛」了!但是我們強調要養成定時、定課的習慣,因為成了習慣,力量就大了。所以教你要定時、定課念的,只是希望你早點得好成績,早點及格。但是,話說回來,肯念就對了;隨時念就對了;念久了自己就會體會其中的益處。 卅一、問:如果一個修行人在想說:「我已經證了正等正覺」,那麼就是說,他還是有一個主客對立的觀念,因為,「我」就分出一個主體和客體! 答:對,如果他本身真的在那裡想說:「我是成佛了」,那都是還沒有到家,並且這種問題很嚴重。這樣的問題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幫他解,因為這就等於說,鑽在一個死胡同里,除非他自己回頭走出來,誰有辦法呢?他自己說:「我是佛」,在他本身要是心裡真的這樣想,那就糟糕了,那等於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 接問:我的問題就是,有這樣子講的話,他應該是還沒有證入? 答:不對,不對!這裡有兩個層次。某一個人這樣講的時候-因為真正成「佛」,他是活的,所以他可以有這樣的行為。但是,他的動機是為了方便渡人。因為眾生不了解他的證悟,他只好用眾生習慣的方式來表達。所以,這是他的行為跟他的動機有兩層。你現在是把行為跟動機混在一起而談。他嘴上講「我是佛」的人,不一定心裡有想說,有什麼佛不佛;知不知道?他可以只是一個行為上的方便。如果是這樣的時候,佛是會講說:「我是佛」。在經書里,釋迦牟尼佛就講說:「我是佛」啊,但是他那樣也沒有錯,因為他心裡沒有被「佛」的念頭綁住啊!他心裡沒有天天跟你在計較說,你現在有沒有把我當做「佛」啊;他沒有那個煩惱。而我剛剛先在跟你講的是說,要是他心裡有那樣想,那就糟糕了!那是在動機方面。一般來說,我們不能從外面的行為判斷別人心裡的動機,除非是已經有他心通的人,可以知道別人心裡怎麼想。要是他心裡那樣想,那你可以說他錯了。但是,你要是不知道他心裡,你不能從外面說他裡面是怎麼樣。 卅二、問:《楞嚴經》裡面有說,如果某人說:「我已經證了阿羅漢果」,那麼他就不是阿羅漢果;這一點想請林博士解釋一下。 答:呵,那是當然啊!因為經里講這個的時候,是指那個人還被果位的觀念限制住,他是在那裡執著說:「我怎麼樣,我怎麼樣。」但是,你要知道,我在講的意思是什麼?是說,一般而言,不可以就行為來判斷動機。如果你拿《楞嚴經》這一句的字面意思來做標準的話,那麼,你也可以講說佛經都錯了。因為佛經都建築在說,釋迦牟尼是佛。那釋迦牟尼,誰知道他是佛?還不是他跟人家講的?那怎麼辦呢?難道釋迦牟尼還不是佛嗎?所以,你要了解說,還是要分清動機跟行為上的分別。《楞嚴經》上這樣講說,如果說阿羅漢果就不是阿羅漢果,那是跟你講說徹底的,徹底的就是說,真正的阿羅漢是不會被這個果位的觀念綁住的。這是在講絕對那一邊的。但是,佛法在方便接引人的時候,也有「不了義」的部份,不了義的部份,當然還是要講有果位、有層次,所以經里講說有「預流」,「入流」啊,「再來」、「不再來」一大堆,這些也是《金剛經》里有的,難道《金剛經》又錯了嗎? 一個教化的設施,不得已,一定有這種對立,有層次,有什麼什麼的。但是,從佛法究竟的道理上講的時候,這些又得砍掉啊!所以,〈心經〉又講說,「無苦集滅道」,「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又講一大堆自己抹煞自己的話。你如果不懂他這個究竟跟不究竟、了義跟不了義,不同層次的分別的話,那你當然覺得,佛經就是一直矛盾而已嘛。其實不是他矛盾啊!而是,這個難就難在,其實佛法的內涵不是可以講得出來的東西。所以,真正要講又要講得沒有毛病的話,就只能這樣子,一邊講,一邊又把它推翻了。 像我在講「無限的一體」,你要是懂邏輯的,你也可以說我有毛病,為什麼?什麼叫「一體」啊?就是說,你要能講得出來有個東西是「一」。但是,你要是講得出來的時候,他一定有個邊際啊,怎麼又叫作「無限的一體」?這明明是個矛盾啊!可是,雖然是矛盾呢,這樣一講,噫,大家容易懂了!頭一點呢,無限啊;第二點呢,都連在一起,是一體啊,你還是得個認識啊。矛盾是矛盾,你卻是得到了東西。我要是連這個矛盾都不敢講了,那你什麼都得不到,那你怎麼辦呢?沒辦法,真正的東西是不可以言傳;言傳要沒有毛病就只好自己打自己,就是這樣子。 現在這裡你整個仔細想一想,你還是被這些東西都綁住了,你也被佛講的話綁住了,你也被某某人說他是什麼綁住了;干你什麼事啊?我這樣講不是叫您不要有慈悲啊,而是提醒您說,你本身不能解脫的話,那你怎麼樣幫別人解脫啊?你就是要看得開,不被這個綁住了,什麼他講什麼,他講什麼,干你什麼事?你需要這樣子徹底覺悟。禪宗就是這樣子,所以喝佛罵祖,硬是把這些執著都掃掉;不要這樣子,本來沒有這些東西啊。難道禪宗是狂妄,是錯嗎?不是啊。就是因為遇到像你這樣子糾纏不清的困境,所以怎麼辦?乾脆算了,從新來過,不要再糾纏下去。你要是有這種魄力,能夠解脫了,那麼你才能幫別人。不然,你自己也是整天在那裡,那一個叫一聲,你就又被他煩住了,那還得了,這個沒有了日啊,這你就不能解脫啊! 卅三、問:我念大悲咒的時候,就一直哭,哭得很傷心;這是為甚麼? 答:並不是所有的事我們都能夠理智的去找出那個原因來說:我這樣就是因為什麼。不是這樣子。你父母要走,你那個哭,你能說得出,這是因為什麼,因為什麼?根本就說不出來嘛,它是自然的。你修大悲咒的時候,因為你已來到了實修的階段,已經聽聞佛法,有些覺悟,要開始改你自己了,所以你那個哭啊,就是懺悔啦!就是了解自己以前的錯誤啊,可憐啊,眾生同樣的錯誤、同樣的可憐啊,這一切的悲憫都在心中講不出來。念咒念著念著就把心裡這一切都帶出來了!這樣舒解之後,心中會得寧靜,而且菩提心會漸漸茁壯。 卅四、問:我念咒的時候,是不是要同時觀想? 答:這些修法都是有次第的;怎麼講呢?就是說,你心要是能夠定了,那麼在定功的基礎上,再去修觀想,就比較有把握。你現在心如果還沒有修到這樣單純,還是比較多雜念的時候念,你不要急著要修觀啦,因為還談不到。而且,佛法裡面講觀想有兩層意思:一種就是說,你照著佛所教的,無常啊,無我啊,這些教理去想事情,那也叫做修觀想啊;另外一種修觀呢,是指觀落日、觀阿彌陀佛、觀本尊、觀壇城,等等;那是更難的。但是,你想一想,不管是前面那一種,還是後面那一種,兩種修觀,你如果心還沒有能夠單純,保持清明,那都還很難嘛,所以不用急啊! 卅五、問:我們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先經過皈依的儀式? 答:佛不會說你有這個形式,或者沒有那個形式就排斥你啊;不會的。但是,這個地方的問題是這樣子,所謂皈依的意思呵,真正的皈依還不是在於那個形式,而是在說,你了解了佛教的這些道理與修法真正會幫助你啊!而且你了解說,真的有這種超越時空,超越我們感官知覺的佛、菩薩的存在。那麼,你在了解這樣的時候,你向他祈禱說,請你幫我,我靠我自己的力量不夠;你教的很對,我願意照你教的做了。有這樣的真誠的信心與依賴的時候,才是真皈依。那樣的真誠的時候,雖沒有皈依的形式,也是皈依啊! 而且皈依有好處啊。你要是真的這種正確的認識的皈依的話,他會幫助你。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分別心,有門戶的見解,你皈依了,是佛弟子我才照顧你,不是這樣。而是因為所謂佛法,他講無我,講緣起,就是說什麼?事情都是由各種條件組合而成的,條件夠了就自然會成功。就好象說,你要種一個東西,缺太陽也不可以,缺雨水也不可以,不拔草也不可以;對不對?有種種條件呵!種子也得等多久,他才會發芽、長大啊;開花、結果都有一定的時節因緣在裡面啊。現在皈依的問題就是說,你這個人根本連聽都不聽他的,那他怎麼幫你呢?他再有心也是很難啊!佛、菩薩是智悲平衡的,他不會白花那個冤枉力。然而他的悲心是無限的,他永遠在那裡等你啊!等什麼?等到你自己吃夠苦了,又碰到有人跟你講佛法的道理,這個因緣成熟了,你要找佛的時候,他隨時門開著等你啊。皈依要這樣才有內容啊。 卅六、問:念「阿彌陀佛」是不是一定要加上「南無」兩個字? 答:「南無」為什麼那麼重要?「南無」的意思是說,敬禮啊,皈命啊,只是加了這個意思。就好象說,我們對這個佛號比較尊重。但是,作為一個方法來修的話,你念四個字或者六個字,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肯念佛的人,不會說因為少念兩個字「南無」就對佛少尊敬一點。 依照我自己修的經驗,其實六個字呵,比較容易變成好象兩個觀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如果只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直覺上是只有一念。我自己修念佛,兩種都念過。我是比較偏於只念「阿彌陀佛」。因為直覺上這是一念,修一念就夠了。 這個裡面的微細處都變成修行的關了。我們念「阿彌陀佛」以為只是一念,其實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我們還有一個潛意識的心理作用,把它當作一個單位-我們心中不只是純粹「阿彌陀佛」一個觀念在,還有「這是一個單位」那個觀念在。你要念到什麼時候才能消去這個「一個單位」的觀念,那又是一關啰!要念很久才能消掉這種潛意識的作用。念著佛號頂佛號,頂到不是一顆顆珠子而是一條線啊! 卅七、問:念佛的迴向是不是一定要做?是在開始時做,還是在念完時做? 答:迴向以及我講的那個開始修法時的法界觀想,這一些都是幫助你開闊心胸的!大部份的人沒有說整天在念佛,大部份的人要是有做早、晚課就算頗為精進了,那麼就要提醒他說,你做佛課,不是為自己啊,所以就要做法界觀及迴向啰。但是,你要是能夠功夫做得深的話,那麼你的心就自然純了。那麼那時候你的心也不會被綁住說,只是為自己了!所以,在做功夫的,可以不管什麼先觀法界,後念迴向,就是一路不斷念下去「阿彌陀佛……」。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所流通的「五會念佛」錄音帶,省去了通常流行的前面的贊佛偈,以及後面的迴向頌。那種有開始的贊佛以及結束的迴向是適合做早、晚課的;但是要做起不斷的功夫,或者有人臨終佛友們正要助念,你念著念著,呵,又迴向一次,又贊佛去了,就把佛號都打斷了,這樣也是有點可惜啊!這並不是說那些偈頌沒有功德啊,只是說,就培養功夫來想,念佛甚至等於說在參禪一樣了。你就是只要這樣一念接一念,不斷念下去。所以,我製作那捲錄音帶的時候,就是把這一些都省掉,而只有「五會念佛」的佛號部份一直重複啊。就是使你變成也可以在這裡面做功夫,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路:睡覺與布施
※佛法門徑 | 序言
※關於持戒
※為什麼這個佛法板塊 問題99.9999%都是形而上的 真正修持的沒有多少呢???
※下一個佛(未來佛)是彌勒佛,現在修行的人又如何成佛?眾生皆有佛性,不也白搭么?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