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代茶器(三)技壓群芳的景德鎮窯

明代的沖泡法飲茶的方式成為主流之後,茶具也隨之改變,人們再也不願意使用點茶鬥茶的厚重碩大的茶盞飲茶了,因此,唐宋時期繁雜眾多的老窯窯口開始沒落,甚至終結。明代宮廷在江西東北部的景德鎮設立御窯廠之後,加速了這個過程的演變,殘存的一些名窯也只能生產一些百姓生活中使用的比較粗糙的實用器,比如醬罐、油罐、鹽罐、醋罈子、酒罈子等,偏遠一些的縣城的古玩市場有很大的存量,大都市中也常見到,很多時尚的茶空間都是用這樣的廉價粗製器物作為花器陳設的,畢竟實用完美的宋代花器插花陳設確實需要強大的實力和深耕的功力,之於當下實乃奢侈之事。

從明代開始,適宜沖泡飲茶法的茶壺和茶杯逐漸成為茶席主角。首先是在皇室需求、御窯設立的背景下,景德鎮迅速壯大起來,成為全國陶瓷生產的唯一重鎮而屹立六百餘年不倒。

其次,是明代文人大規模參與茶事活動的結果,文人騷客不但喜歡飲茶,還通過各的藝術表現將飲茶轉變為文化現象,提升了茶生活的品味和境界。

再次就是全社會消費能力的提升。明季一朝生產力得到巨大的釋放,物產豐富、生活舒適,經濟繁榮、消費提升都為工藝品在製作的數量和質量上,打下了堅實的需求基礎。錢泳在他的《履園叢話》寫道:「不論富貴貧賤,在鄉在城,男人皆是輕裘,女人皆為錦繡,貨物愈貴而服飾者愈多」。這是那個時代富甲一方的蘇州市民的消費觀念。江南地區所形成的這種對工藝品,既求良材,又期精工的消費訴求,正是因應於那個時代背景而產生的。

王問的《煮茶圖》

王問《煮茶圖》有關茶器的局部畫面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圖冊

仇英《東林圖》

仇英《東林圖》有關茶器的局部畫面

唐寅《品茶圖》

唐寅《品茶圖》有關茶器的局部畫面

唐寅《品茶圖》有關茶器的局部畫面

文徵明《品茶圖》

景德鎮窯的茶器生產基本歸為兩大類,瓷質茶壺和瓷製茶碗,也正符合明初以來逐漸成為茶事主流的沖泡飲茶法。明代的甜白釉茶具,釉質如玉,色澤如脂;青花茶具淡雅清新;各類彩瓷爭奇鬥豔。與高古茶具中的單色釉茶盞不同的是,各類景德鎮製造的茶具,內部均為白釉,這就最有利於觀察沖泡出來的茶湯湯色,在品茶之時比宋代觀看單一的白色茶湯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視覺感受。景德鎮窯口生產的各類茶杯由於高嶺土的磁化程度比較高,最適宜品飲烏龍系的高香型茗茶,飲後輕嗅杯底,杯內掛香沁人心脾。

明代飲茶器具因為不再需要鬥茶式攪動打出湯花的過程,而僅僅是用於手持品飲,故而其口徑也比前朝動則十一二厘米、十四五厘米口徑、甚至二十厘米口徑的茶盞縮小了不少。我們常見的飲茶用途的茶碗(也有稱為小碗、小茶碗、茶杯),大多是口徑在八厘米到十二厘米之間,這種規制一直延續到清代。小於這個口徑的或者大於這個口徑的杯、碗通常都不是飲茶用具,而是飲酒、飲食或其他用途。

明代永樂青花鳳凰紋三系茶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隆慶青花雲龍紋提梁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萬曆五彩花鳥紋提梁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萬曆青花高士圖瓜棱提梁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自左至右:明代永樂青花折枝靈芝紋菱花式茶盞,明代永樂甜白釉菱花式茶盞。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永樂甜白暗花雙龍紋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永樂青花蓮瓣紋蓮子茶盅,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宣德寶石紅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宣德青花三友高足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成化鬥彩團花果紋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成化青花紅彩花卉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嘉靖甜白釉八方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嘉靖霽藍釉斗笠型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萬曆青花白地玲瓏銀內襯茶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老的茶杯和茶盞對於茶湯口感的改變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沒有實際使用經驗,很難相信它的實際效果,正所謂不入園中怎知春色如許。但是對於古物今用說,卻不是所有的古物,都可以登上茶台為茶人所能使用的。釉面的質量、品相的完整、窯燒的溫度、環境條件都是老茶杯老茶盞能否重新使用並達到效果的諸多衡量標準,比如被海水侵蝕失光的茶杯、出土前釉面有嚴重土沁的茶杯,都失去了實用的意義。那麼就算是一隻釉面光亮、釉水肥厚、燒結充分、土沁輕微的合格茶杯和茶盞,使用前仍然需要一定的養護技巧和養護時間才能使用。簡單清洗的老杯盞品飲時會感到嚴重的口腔刺激、舌面刺激,這都是老杯盞遭受土沁後,釉面開片中所沁入的污垢所致。如何清理杯盞,待後續專門介紹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明代初期山西介休窯黑釉鐵鏽花茶盞,形制、釉質都已顯笨拙

明代初期河北磁州窯黑釉鐵鏽花茶盞,形制、釉質都已顯笨拙



茶器山房秉承傳統、堅持原創。

讓我們一起走進茶生活、體驗茶文化。


推薦閱讀:

聖空法師要在景德鎮祝聖寺講課啦!
被譽為「瓷都」的景德鎮
景德鎮與影青瓷
盛銘逸品:「瓷都」——景德鎮

TAG:景德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