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一個大國競爭即將白熱化的地區
來來去去的美國總統,一如既往的明槍暗箭。
2009年11月,奧巴馬亞洲之行後,「亞太再平衡」計劃正式形成,但推進得並不順利,TPP費了好大勸說服了越南加入,結果新總統把TPP給廢了。
廢除TPP不等於白宮就廢棄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只是將戰略重點進行了大幅調整,不再遵循重日韓,拉東盟,冷對印度的路線。而是將印太地區劃成一個新的戰略部分,突出了印度重要性。
印度在遏制中國,對抗中國方面,頗得美國歡心,但印度並不是像日韓那種關係,更多是取決於人民黨的對外政策,特別是莫迪本人態度。一旦印度政局有變,很難說還能繼續它的抗華親美政策。
三哥處於高燒之中,有點神志不清,美國違背了奧巴馬撤兵阿富汗承諾,將撤兵計劃變成長期駐軍政策,而印度正在美國慫恿下一步一步邁向阿富汗這個深坑。
、
這次美國新總統亞洲首秀,除了安撫兩個傳統盟友,親身了解中國這個戰略對手+貿易夥伴之外,主要看點就是在越南和菲律賓,美國要對南海地區,特別是東盟集團國家進行分化與拉攏。
湄公河流域國家又是東盟重中之重,越南在美國心中的地位會有很大提高。處理得好,對越南來說是個極好的發展機會,處理不好,會被中美夾成重傷。
坐標湄公河
美國將印太地區作為戰略新重點後,東南亞作為整個布局銜接點,中美都會努力加強對該地區影響力。
中國與湄公河流域諸國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有著密切的貿易,文化,政治聯繫,有的國家還曾是中國的藩屬國。
二戰之時,日本認為它在中南半島有著極其重大的戰略利益,並通過戰爭手段侵略該地區,六十年代開始,日本又以經濟援助等手段繼續保持在該地區存在。
美國對東南亞政策,在越南戰爭失敗之後,調整為借日本之手來保持自己的影響力。
然而隨著中國快速崛起,在經濟和軍事上都大大提高了對東南亞地區輻射能力,在南海地區給美國的感覺就是咄咄逼人。
按照之前借日本人之手來實施調控東南亞的政策,非但日本力不從心,而有盟友菲律賓都開始轉向。
奧巴馬那八年,盡費周折將昂山素季推上權力寶座,結果緬甸還是保持與中國極其密切的政經關係,這令美國大失所望,於是,昂山素季的光環由美國親手戴上,又親手打落。
六七十年代,美國致力於湄公河流域開發,約翰遜總統在1965年4月宣布對這一地區援助10億美元,他同時引用《聖經》上的話來警告中國:
「不可越雷池一步,你只能到這裡了。」
中美建交之後,兩國最大對手是蘇聯,七十年代後期美國放緩了對中南半島的爭奪,等2009年奧巴華「亞太再平衡」戰略出台時,美國已經沒有什麼優勢。
白宮接下來的手法,決不是奧巴馬政策的延續,而是有重返六十年代中期的味道,也就是林登.約翰遜的湄公河政策。
約翰遜總統大力支持湄公河計劃,除了要遏制共產主義蔓延之外,更想用勾勒出來的美好前景來引誘北越加入這一區域合作之中。
1995年美國與越南,1992年美國與寮國的關係實現正常化,這為美國重新介入鋪平了道路。但隨後幾任美國總統對湄公河流域國家並不積極,在東盟內部想以泰國為支點,在外部又想利用日本影響力。
911之後,美國與湄公河國家合作以反恐為主,奧巴馬對該地區施加影響的力度有所加重。將密西西比河與湄公河結成姐妹河,並發起了「湄公河下游倡儀」。美國整個東南亞政策之中,湄公河流域為優先地區。
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都保持著健康的外交關係,目前爭取的重點國家是越南和寮國,美國也是這麼想的。
然面中美兩國對該地區的期望各不相同。中國致力於提升經濟活力,提高民生水平,使它們融於中國經濟圈。美國則想在這裡構築一道防火牆,以利相誘,企圖使中國前進腳步受到阻擋。
美國想在湄公河流域做什麼?
每個歷史階段,美國對該地區政策不盡相同,但根本目的不變有大的變化:
一,遏制中國的影響力
二,以經濟,外交手段實現美國在該地區利益,避免使用軍事手段。
三,打造由美國領導地區政治生態
為遏制中國影響力,美國必須找到挑撥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關係的借口,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有一個長期矛盾,就是水資源問題。
中國只要在瀾滄江上修建水電工程,美國肯定會第一個跳出來造輿論,美國能源部也會出面要求中方停止這些工程。理由都是高大上的--保護生態環境。
這樣既能破壞中國的水利計劃,又能扮演小國保護神的角色。
另外,南海問題又是一個極好的挑撥離間手段,2010年7月23日,越南發起召開東盟11國河內會議,主要討論地區安全問題。
然而會議召開時,主角不是越南人,卻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她的出現令人費解,事先並沒有公開過。於是,這場會議就變成了美國在指導東盟國家如何抱團應對外部威脅?這個威脅來自何方,大家心知肚明。
越南戰爭,使美國打消了在該地區以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的選項,美軍可以在中東打,在巴爾幹半島打,但在東南亞這麼干是極其愚蠢的。
既不能打,又無法集體結盟,美國只能採取多邊外交手段,各個擊破。像湄公河流域合作委員會這種區域性組織,是美國最喜歡介入的。
新總統河內之行後,還要與東盟各國舉行一場見面會,而且在菲律賓的時間要延長一天,他肯定會給東盟與美國關係定調。
奧巴馬喜歡「民主改造」,新總統倒未必,湄公河流域有四個不「民主」國家,分別是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想拿到「民主」牌照,必須由美國說了算。
美國在全世界套路很清楚,如果你不「民主」,等待你的就是制裁和打壓,「民主牌照」對小國來說很重要。越南想「民主」,加入了TPP,結果被美國給耍了,這次新總統再來越南,是不是能重新建立信任,也是個很大的問號。
美國在2012年就制定了「2020湄公河下遊行動計劃」,這個計劃重點就是要將緬甸給「民主」了,2020年是個節點,對中國來說也是一樣。
明年柬埔寨大選,美國扶持的反對派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劃奪權,洪森本人態度鮮明,堅決反對美國干涉柬國內政。然而洪森之後呢?
美國為了其戰略利益實現,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新總統這次來到東南亞,決不是為了握個手,很可能要逼各國表態,中國現在肯定在防著有針地中國的《共同宣言》這類東西。
越南是風向標
越南人稱中南半島小霸王,雖然被中國教訓過,但它對柬埔寨與寮國的影響力仍然巨大。
美國只要搞定越南,就能進一步搞定其它兩國,然而越南是個共產黨國家,意識形態上跟美國格格不入。
於是美國湄公河流域的政策上出現一個悖論,拉一個共產黨國家去對抗另一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美國一向堅持「反共」宣傳,奧巴馬時代,曾經對是否推進越南「顏色革命」猶豫不決。
一方面,美國需要越南來給中國製造點麻煩,一方面,又想搞掉越共政權。奧巴馬將越南拉進TPP時,很多人質疑既然TPP帶著意識形態色彩,那麼越南是「民主國家」嗎?
可以看出,在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之間,美國是將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
湄公河流域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通往印度洋的捷徑,按理說這裡是印度最關心的地區,但印度缺乏實力去影響這裡的政治,經濟。
80年代,美國放棄拉攏越南的想法,淡出了湄公河流域,這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停止了對湄公河委員會的捐助。
然而,日本卻不離不棄,繼續援助越南,寮國,柬埔寨,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提出一整套的參與湄公河開發合作計劃,重點放在越南。
1995,日本拉進泰國,成立了泰,老,柬,越四國湄公河委員會,日本內閣對應成立「大湄公河開發委員會」進行對接。
日本跟這些國家舉行的定期首腦或外長會議,都將中國排除在外,日本很擔心中國會來摘桃子。
2012-2015,日本給湄公河流域援助是74億美元,共計57個項目,其中越南拿了大頭,有26個,緬甸12個,這些項目包括高速公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跟競標合同不一樣的是,日本在越南的付出遠遠大於回報,日本算的不是經濟帳,而是政治帳。
有的人被網路忽悠傻以後,會形成一種很古怪的言論:中國對外援助,就是撒錢的傻子,同樣的事情,日本做了幾十年,日本就是精明能幹,高瞻遠矚。
有這種傻子,NGO才可以在國內四處煽動人心。日本傻不傻?那得看算什麼帳,政治帳上來說,日本並不傻,像菲律賓老杜,可以對美國破口大罵,對日本關係還是相當良好,日本也一直保持對東南亞的影響力。
美國想利用日本來替它操控東南亞,花日本人的錢,辦美國人的事。在緬甸,昂山素季有望掌權時,2012年,美國為了將緬甸拉攏過來,必須得給一些甜頭,但美國這甜頭是要日本免除緬甸37億美元債務。
日本沒話說,只好忍痛免除,所以日本也提防著美國在東南亞動作過大,會破壞自己多年來苦心經營的局面。
這位美國新總統風格可不像奧巴馬那麼「和藹可親」,搞不好他會在東京逼著安倍晉三答應加大對湄公河流域的援助,而人情卻是美國得了。
美國總統亞洲行之後,中國領導人將馬上對越南和寮國進行訪問。
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重大調整,中美兩國在湄公河流域爭鬥必將進入白熱化階段,甚至要預防比湄公河慘案更壞的事情出現。
一個北美國家,跑到湄公河折騰這麼多年,累不累?
有時間把密西西河管管好,東南亞的事就不勞您操心了,請不走,以後被趕走,就沒意思了。
推薦閱讀:
※【獨家】民族地區為何要實施民漢雙語教育
※亞洲第一個「彎」掉的地區?台灣同性婚姻有望合法化
※個人赴港澳地區旅遊簽注首次申請、換髮、補發須知
※稱霸潮汕地區的鹵鵝,從食材到製作都堪稱完美
※營口地區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