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常見肘關節骨折的基礎總結
▲長按識別二維碼,優惠報名
本文由作者整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肱骨內上髁骨折
損傷機制撕脫骨折發生於上肢伸直時的高處墜落傷,但更多的往往是由於慢性肘關節高負荷、過度外翻所致,尤其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中常見
墜落傷通常伴有肘關節脫位
可自發性複位
通常發生在青少年,因為內上髁尚未與肱骨遠端融合。
臨床表現
肘內側或瀰漫性疼痛。
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導致內上髁壓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腫脹。
神經損害:因為尺神經距離內上髁很近。
(1)感覺異常或局部感覺障礙。
(2)運動功能障礙,伴或不伴感覺喪失,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因為疼痛,活動度降低。
肱骨內上髁外翻骨折的損傷機制。前臂屈曲肌群的牽拉和肘關節正常外翻的解剖結構導致外上髁突起骨折
影像學評估拍攝正位、側位和斜位X線片。
骨骼未發育成熟的運動員,為了診斷輕度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比較正常側肘關節平片。
骨折通常只累及內上髁,但也會累及干骺端的一部分
(1)上髁遠端移位
(2)骨折通常發生在髁隆起處,但可能會通過骨骺。
X線片現實內上髁骨折
骨折片可能殘留在肘關節內。
(1)如果在關節水平,骨折片不能再X片上看見
(2)內測關節間隙增寬可能預示骨折片存在於關節內。
關節造影可證實骨折片殘留
應力試驗下攝片可以確定是否存在外翻不穩
(1)患者取仰卧位,肩外旋,屈肘15°~20°
(2)明顯的內側開口,提示內側不穩定。
治療
取決於骨折的移位程度、外翻不穩定、骨折片是否嵌入關節,以及是否存在尺神經損傷。
無移位的和輕度移位的骨折(2~3mm)。
(1)後方夾板固定
(2)受傷後4~5天即開始主動活動度練習
(3)一旦腫脹和壓痛基本消失即可去除夾板。當活動度和肌力恢復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4)當活動度和肌力恢復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移位骨折不伴外翻不穩、殘留的骨折片或尺神經損傷。
(1)保守治療等於或優於切開複位內固定。
(2)治療如同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骨折,不同的是需要佩戴後甲板更久,直至恢復完全的活動度。
外科治療
(1)去除嵌入關節的骨折片並固定內髁
(2)如果尺神經卡在關節內或骨折端,可重新固定內側髁,行尺神經移位松解術。
(3)如果運動員不修復內側不穩定。
a.比較患側應力X線片與正常側應力X線片
b.如果骨折片移位,行切開複位內固定
c.殘疾運動員不修復內側不穩定
(4)術後康復
a.疼痛允許的情況下早期進行活動訓練度(術後1周)
b.3周去除夾板。
c.活動度正常後開始力量練習
d.6~8周內逐漸恢復投擲運動
尺骨冠狀突骨折
損傷機制肱肌的強力收縮
外力使肘關節伸直時,肱肌強力收縮抵抗甚至,導致尺骨冠狀突骨折。
分型
根據冠狀突累及的百分比分型
Ⅰ型≤25%
Ⅱ型=25%~50%
Ⅲ型≥50%
臨床表現
伸直時肘關節前方腫脹和壓痛
常伴有肘關節脫位、橈骨小頭骨折和內側韌帶撕裂
體格檢查:對肘關節脫位者行完整的神經血管和穩定性檢查。
影響學評估
拍攝正位、側位和斜位片
如果沒有發現骨折,可以拍攝肱橈位片
治療
Ⅰ型骨折:非手術治療
(1)固定軸3~4天,然後行關節活動度練習
(2)治療的進度和恢復運動可由癥狀決定
(3)運動中不需要護具
Ⅱ型和Ⅲ型骨摺合並肘關節脫位或多發性骨折:需切開複位內固定
大冠突骨折:解剖複位以防止肘關節不穩。
尺骨鷹嘴骨折
損傷機制由於鷹嘴位於皮下,特別容易收到直接外傷
損傷的三種機制
(1)直接創傷(跌落時直接作用於肘尖)
(2)間接創傷(跌落時手腕過伸,肘關節屈曲,肱三頭肌強烈收縮)
(3)同時有直接和間接的創傷
分型
無移位的骨折
(1)小與2mm的位移
(2)無位移但屈肘90°有分離
(3)能積極抗阻力伸肘
移位的骨折
臨床表現
滲出引起腫脹和鷹嘴疼痛
最重要的體征:不能抗阻力伸肘,表明肱三頭肌動力結構破壞
影像學評估
側位片可明確骨折
正位片在矢狀面可見骨折線
治療
無位移的骨折
(1)長臂石膏固定,肘關節屈曲45°~90°位
(2)3周後開始運動,但6~8周骨折完全癒合之前避免屈肘超過90°
移位的骨折:切開複位內固定或切除術。
橈骨小頭骨折
損傷機制直接暴力或者摔倒時肘關節伸直位,手掌著地。
在肘關節脫位過程中。
分型(圖13-3)
Ⅰ型:骨折端無移位。
Ⅱ型:骨折端有移位
Ⅲ型:整個橈骨小頭粉碎性骨折
Ⅳ型:任何肘關節脫位的橈骨小頭骨折
臨床表現
關節積血導致瀰漫性腫脹
橈骨小頭壓痛,初診疼痛
橈骨小頭骨折分型:Ⅰ型骨折端無移位;Ⅱ型骨折端有移位;Ⅲ型整個橈骨小頭粉碎性骨折
疼痛、腫脹或存在遊離體導致關節活動度下降。
體格檢查
局部麻醉,穿刺血腫。
如果局麻注射後,仍不能充分活動,考慮遊離體形成
Ⅱ型、Ⅲ型或Ⅳ型骨折,檢查腕部橈尺關節有無分離,如果存在骨折,則分離程度增加。
影像學評估
正位和側位攝片
如果沒有發現骨折,但出現後方脂肪墊征,應行肱橈位攝片
如果腕關節疼痛,需行腕關節攝片。
CT能進一步明確骨折。
治療
Ⅰ型
(1)對症治療和早期的關節活動度練習。
(2)穿刺血腫和注射局部麻醉劑
(3)前臂懸吊2~3天。
(4)首先開始屈伸練習,然後做旋前旋後活動。
(5)早期獲得完全關節活動度
(6)當屈伸活動沒有疼痛時,允許恢復活動(通常是2~3個月內)
(7)無需護具
Ⅱ型:治療取決於骨折類型
(1)Ⅱ型<2mm或更小的位移:治療類似Ⅰ型
(2)Ⅱ型無粉碎性骨折,但大於2mm的位移:需切開複位內固定。
Ⅲ型:需切開複位內固定。
如果骨折塊小於橈骨頭的25%~30%,並且出現機械阻擋,應去除骨折塊。
如果出現機械阻擋,前臂夾板旋後位固定2~3周,以利於前臂間膜癒合。
Ⅰ型、Ⅱ型和部分Ⅲ型骨折,可在關節鏡下切除骨折塊;如果合併其他損傷(例如,肘關節脫位或內側不穩定),不建議行關節鏡檢查。
功能解剖學
急性肘關節不穩在一些強大的上肢應力性運動中非常常見。如果主動和被動的肘關節約束受到限制,可能會出現不穩定。外翻不穩定(急性或慢性過程)常因為內側副韌帶複合體(MCL)全部或部分損傷所致。這個複合體基本功能單元就是前斜部。
征
稿
啟
示
推薦閱讀:
※自我拯救肩周炎給關節"解凍"
※膝關節殺手排行榜!
※常見的關節炎分幾大類?
※膝關節要省著用,三招教你珍」膝「到底
※關於骨關節炎,你得告訴患者這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