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描寫愛國憂民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愛國憂民,擔憂,戰爭,悲傷,流淚

【名句】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出處】

唐·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註】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爭,戰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說明】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年)創作的一首五律,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賞析】

  大曆三年(768年),杜甫已五十八歲,年老體衰,凄苦不堪。他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然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又多災多難,不免感慨萬千,寫下這首《登岳陽樓》。

  詩人對洞庭湖是很嚮往的,如今終於得償所願,詩人卻沒有高興愉悅,只簡單敘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這「昔」與「今」之間,是多麼漫長的一段時間,這期間人事自然都在變化。昔日國泰民安,今日國家衰落,人民受盡了苦難,詩人怎能高興起來?可無論如何,洞庭湖是值得觀賞的,它是如此的壯觀:「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水茫茫一片,吳楚兩地似乎被這浩瀚的湖水撕裂為兩塊。整個天地似乎也被湖水浮起來了,日夜在湖面上漂游。這兩句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同時透露處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在如此蒼茫壯闊的洞庭湖旁,他想到了自己的孤獨處境:「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由於詩人心中始終惦念著自己的國家,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施展抱負的痛心。於是,這飄泊無依,老弱多病,親友無消息等等可悲之事都湧上了心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麼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鮮明的對照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更多有關愛國憂民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寫國家的動亂以及自己的擔憂。「戎馬」即戰馬、兵馬,代指戰爭;「關山」在這裡是泛指,「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前一句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戰爭不息的現狀;後一句則寫作者遙望關山,想著戰爭之激烈,人民災難之深重,就忍不住涕淚橫流。詩人從洞庭湖望去,是看不到長安的,當然也望不到關山,但對於親身經歷過戰爭的詩人來說,那悲慘的情景如在眼前,所以他流淚,一為國家人民的擔憂,一為自身不能奔赴沙場報國的無奈。這兩句勾勒出兩幅畫面,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淚流滿面的老人。一個是詩人心中的想像,一個是詩人現實實景,作者打破了空間的距離,將之融入到同一幅畫面中,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末句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

  (責任編輯:夏素箏)


推薦閱讀:

舌頭和牙齒的故事,是只屬於我們民族的智慧
【心靈雞湯】你應該知道的愛國名句(雙語版)
漢武帝號召愛國,少人響應,秋後算賬,此人被一擼到底!
人民日報:生動詮釋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愛國苦行僧菩薩前生後世的傳奇經歷

TAG:愛國 | 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