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冕:朦朧詩誕生於變態的文革時代|顧城|朦朧詩
2013年12月27日 15:03 來源:鳳凰網文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人參與 1評論
導語:詩人顧城逝世20周年之際,由鳳凰網文化頻道出品的紀錄片《流亡的故城》正式上線。《流亡的故城》歷經鳳凰網文化頻道近半年的籌劃、考證、拍攝、製作,是目前國內首部有關顧城的紀錄片。顧城生前多位好友,包括詩人楊煉、芒克、西川,朋友文昕,詩歌理論家謝冕、唐曉渡,小說家友友,攝影家肖全,策展人宋新郁,《顧城海外遺集》主編榮挺進等接受對話,20年後再憶顧城。
其中謝冕表示:在很單調,在詩歌一律化的時代裡面,他們有獨特,充滿個性的一個聲音。顧城的人生經歷是一個悲劇。因為他牽扯到個人感情,他自己的追求,他自己的人生態度,應該說是有局限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談論顧城應該把他的人和他的詩分開來談。今天,顧城人沒有了,但是他的詩還在。(文:呂美靜)
以下為對話實錄:
詩歌理論家謝冕
朦朧詩出現之前中國詩歌是與世隔絕的世界
鳳凰網文化:朦朧詩在當時具有怎樣的時代意義?
謝冕:在朦朧詩出現以前,我們中國的詩歌是一個封閉的詩歌,與世隔絕的一個世界,與世隔絕的一個詩歌,詩歌越來越單調,越來越貧乏。由於朦朧詩這一代人的出現,開始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這就是他們出現的一個意義。
鳳凰網文化:具體到顧城個人,他的詩作特點在哪?
謝冕:顧城,他開始寫詩時年紀很小,應該說他具有詩歌的天才,而且他的語言非常獨特,意向非常獨特,所以當他們朦朧詩出現的時候,顧城又在其中,他非常古怪。但是正因為古怪給我們詩歌帶來新的東西,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發,也是開始詩歌的新寫作的一個歷程。
鳳凰網文化:為什麼言之「古怪」?
謝冕:這個「古怪」應該帶有引號的。實際上是在很單調,在詩歌一律化的時代裡面,他們有獨特,充滿個性的一個聲音,使大家感覺非常不適應。因為當時整個時代都是一樣的聲音,說的是一個問題。但是由於這一批詩人的出現,各具個性。用自己獨特的意向,獨特詩歌的形式,使得大家感覺非常不適應,所以非常古怪,其實是不古怪的,很正常的一個現象。但是我們把這個不正常看做正常,把正常看作不正常,這就是那個變態的時代。
顧城人沒有了但是他的詩還在
鳳凰網文化:顧城已經去世20周年,他對於我們今天來說還有著怎樣的意義?
謝冕:顧城的人生經歷是一個悲劇。因為他牽扯到個人感情,他自己的追求,他自己的人生態度,應該說是有局限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談論顧城應該把他的人和他的詩分開來談,人和作品很多時候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時候也是不一致的。作為人他是有缺陷,特別是個人情感世界方面,他缺陷很大,一直到他最後悲劇性的結果,很多地方我們不認同。這個放在一邊,只談作品的話,他的詩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東西,他的詩歌做了很多的貢獻。今天,顧城人沒有了,但是他的詩還在。
推薦閱讀:
※一座「顧」城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紅學觀點」芻議
※也談顧城兼中國的詩人命運(6)
※顧城的名字
※顧城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