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人的萬卷書—中國史研究的主流與支流—魏晉篇

引言:三國已經完結,馬上進入魏晉,照例應該寫一篇魏晉的學術史研究回顧。我們需要明白此期歷史的主要問題,然後再來看各種研究著作是接近還是偏離這些問題?本文是承接前文一個人的萬卷書-中國史研究的主流與支流-秦漢篇而寫。這個系列回顧,以問題為主,不涉及學術流派及人物。筆者閱讀有限,掛一漏萬,不足錯誤之處,歡迎補充指正。

一個人的萬卷書,一個人的取經路

按照雷海宗的兩周論,魏晉南北朝史結束了第一周,開啟了第二周,這是從文明著眼。籠統地稱魏晉南北朝,也是給人一種認識上的錯位,以為南北對峙是本期歷史的常態。此外,關於這段歷史的起點與終點,也是眾說紛紜。起點是有好幾種說法,184,196,220,終點比較一致,認為589。我個人認為,不妨把隋朝也算入北朝。這樣,南方四朝,宋齊梁陳,與北方四朝,北魏北齊北周隋,正好對應。細分的話,有前三國後三國的說法,前三國是魏蜀吳對峙,後三國是北周北齊梁以及後來的陳對峙。

本期歷史的主流如下:

1、承接兩漢以來地域集團的發展,區域由關中三河地區擴大到巴蜀以及江南,劉備在蜀地建國,以及孫吳在江南建國,便是表徵。區域的擴大就面臨著分裂與整合的矛盾,其中荊州便是南北對抗的焦點。

2、氣候變遷導致五胡南下,胡族武裝帶來的胡漢衝突以及人口流動,繼而帶來胡族的漢化、衣冠南渡以及僑制州縣等一些列問題,這些都是當時的主要問題。

3、兩漢以來的豪族蛻變為士族,出現了門閥政治,以及社會上講究門第重視族譜郡望的風氣,注門風的風尚。還有就是莊園經濟,以及山水詩,政治上,九品官人法等制度的安排,都是因為此階層的存在。皇權與士族的矛盾和鬥爭是此期的重點。

4、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兩漢經學的讖緯化,意識形態的崩塌帶來思想的解放,出現了魏晉風度、玄學等思潮。道教從民間信仰上升為抗擊佛教的宗教並與佛教一起成為僧官。佛教的傳播以及一系列高僧的求法、石窟的建造,佛寺的興盛,都是思想領域的現象。由於燦爛的文化,又可以稱為第二次百家爭鳴時期。然而,儒家卻被視為衰微,在我看來這是不對的,因為支撐門閥階層以及魏晉以來的再造封建等措施,表明儒家思想仍然支配著當時的主流。說到衰微,也只是學術研究的薄弱。三教的融合又是此期歷史的一個主流。

這些問題,有點老生常談了,因為魏晉南北朝史,確實是中國各個斷代史中研究的最為深入的領域,出了很多大家。在這四個前提之下,無論是魏晉封建論還是六朝貴族說,還是共同體說,都是力求融合這四個問題而做出一個完美的解釋。

如果把此期歷史放在世界史的角度看,就有一個突出的問題:為什麼中華文明遭遇異族入侵之後沒有出現神權統治、沒有分裂為若干小國,如歐洲那樣,反而是皇權重新崛起,形成了隋唐帝國。這一點是儒家文明在起作用?還是別的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

分流:

1、文心雕龍的研究,所謂龍學。

2、世說新語的研究,所謂世說學。

3、昭明文選的研究,所謂文選學。

4、魏晉玄學的研究,所謂玄學。

5、士族的研究,有個案的研究,有整體的研究,有區域的研究。有結合政治的研究,有結合社會的研究,可以成為士族學。

6、水經注的研究,所謂水經學,陳橋驛無疑是大家。

7、江南經濟的研究,經濟史領域。

8、均田制、府兵制的研究。

9、陳寅恪學說的研究。

10、高句麗的研究,這一點多說幾句,就是對高句麗政權的認識,是我國古代的邊疆政權還是韓國的政權。高句麗的存在影響著契丹、慕容鮮卑以及後來的隋唐兩朝征高麗的問題,朝鮮半島的統一和渤海國的建立。由於漢帝國的崩潰,漢郡時代的朝鮮半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脫離中國。這和唐帝國崩潰以後,交趾脫離中國一樣,對於我們的版圖有很大影響。

11、敦煌學,這個應在隋唐史說,但是已經延伸到魏晉領域了。

我的一些看法。士族作為一個階層,有政治的一面,也有社會的一面,也有文化的一面。目前的研究,割裂開來,田餘慶的《東晉門閥政治》,強調政治的一面,而忽略社會的一面。應該放在一塊研究。士族還有鄉里的一面,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們強調隋唐的中國是建立在胡漢融合的基礎上,但是胡漢融合到底怎麼融合的?這種融合完成的標誌是什麼?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回答。唐朝的開放又帶來了新的胡漢融合問題,新的問題與老的問題如何區別和鏈接?我覺得需要整合在一塊看。


附錄:進一步閱讀參考論文:

1、李培棟: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認識價值

2、周一良:怎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

3、何茲全:漢魏之際封建說

4、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結論部分

5、閻步克:《波峰與波谷》序言

6、閻步克:《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推薦序

7、仇鹿鳴:陳寅恪範式及其挑戰

8、曹文柱:二十世紀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推薦閱讀:

呂嘉健:中國需要公共理性嗎
二孩政策下看中國女性的出路
「中國大陸」突變「中國」 蔡英文對大陸攤牌了?
俞可平在求是刊文:無高度發達的民主政治難圓中國夢|俞可平|求是
不應該讓年輕人閉目塞聽,而是要讓他們去辨別是非

TAG:中國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