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按兩穴
除濕按兩穴
發表者:王世傑
多濕,一不小心濕邪就會入侵,特別是身體肥胖並患有關節病的人,更要防病於未然。每年夏天,我都堅持按摩兩個穴位,按摩後胃口很好,從不苦夏,也沒有關節肌肉酸重的現象。1. 湧泉穴:位於足心前1/3凹陷中。中醫認為,濕氣多從腳底的湧泉穴侵入人體,所以夏天多按摩湧泉穴,可防止濕氣入侵。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2.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此穴是脾經之合穴,濕氣通於脾,祛濕要從健脾補脾入手。此穴每天早晚按揉2~3分鐘即可。 山東淄博 孫凝淦專家點評自我按摩穴位,對長夏養生保健很有益處。讀者在長夏之際按摩湧泉穴和陰陵泉穴,是長夏除濕一個不錯的方法,有比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位於足心前三分之一處凹陷中的湧泉穴,是一個對全身有重要影響的大穴。《靈樞·本輸》篇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其保健治療作用早被古人所認識。古人言「清濕地氣之傷人也,必從足治」,按摩此穴能除腳氣,防濕氣從腳心入。現代研究也認為,按摩湧泉穴有增強抗病能力、強健體質、養生防老、延年益壽的作用。按摩時既可用拇指順時針按揉,也可用手指持續按壓2~3分鐘,或者用細小圓鈍的物體用力按壓,力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陰陵泉穴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五行屬水,意指流經脾經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是個除濕大穴,可清利濕熱,培補氣血,健脾理氣,治療脾虛濕重之消化不良、胃痛、肩周炎、膝痛以及暈眩、腳氣、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婦女附件炎等病症。此穴位於小腿內側,取穴時正坐屈膝,用拇指沿著小腿內側骨的內緣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關節下的脛骨向上彎曲凹陷處即是。用拇指的指腹由輕及重地按壓,以能忍受為度。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認識到寒暑交替所引起陰陽消長的周期變化和四時之更替。古代醫家在長期觀察和臨床實踐中將四時劃為五季,也就是春夏秋冬和長夏。所謂長夏,比較被認可的說法是指在夏至至立秋這段時間,白晝很長的夏天。中醫理論將風、暑、濕、燥、寒等氣候要素分屬春、夏、長夏、秋、冬五季所生,形成春溫、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的氣候特徵,發展過程是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在一年中長夏濕氣最盛,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故長夏的濕氣正常與否,對脾臟影響尤為明顯。此時,有些人會吃不下,睡不好,情緒抑鬱,心煩口乾,頭昏腦脹,全身疲勞無力,日見消瘦,如患大病一般,到醫院檢查卻一切正常,中醫稱之為「疰夏」,與傷暑、冒暑、輕度中暑相似;有些人則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腸道傳染病。長夏養生保健,重在健脾祛暑防濕,在飲食和生活起居方面都應多加註意。飲食方面 盡量清淡,少吃油膩或者過甜的食物,以免產生噁心嘔吐等反應;宜食用大米、小麥、綠豆、薏苡仁、赤小豆、瓜果等;多喝水,少飲多次,禁止暴飲;可飲用一些功能性的飲料,以12℃~18℃為宜,低於12℃對胃腸不利,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也可以葯膳養生,如烏梅(帶核)18克,西洋參3克,水煎代茶飲,有消暑、生津、益氣、安神之效;要控制喝酒,因為酒主濕,如果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必定滋生濕熱,使脾胃受傷,肝膽受罪,血脂異常。生活起居方面 日常起居要謹防著涼。現在家中、辦公室、汽車裡,空調無處不在,雖然空調能防暑降溫,但如果不注意防涼,卻可能導致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等產生身體不適。此外,有些地方一天之中溫差大,中午熱早晚涼,暑濕隱藏在身體里易產生伏暑,表現為發熱、腹瀉,也須預防著涼,尤其是在晚上。陝西省第二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王世傑---《家庭醫學》2012年8期56
推薦閱讀:
※最宜灸除濕寒的穴位
※大暑養生重在 養心 健脾 除濕
※穀雨,春天將去,除濕防病
※夏季養生,重在健脾除濕!
※4月20「穀雨」來 養生健脾除濕是首選
TAG:除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