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ASA 專輯宇宙美圖(8)

金星和三個紫外波段的太陽 影片提供:NASA/SDO& the AIA, EVE, and HMI teams;Digital Composition:Peter L. Dove

這是發生在去年的不尋常日食。通常是月亮造成太陽的食缺,不過在去年六月,很罕見輪到金星伴演此一角色。就如同月亮的日食過程,隨著金星與太陽逐漸重合,金星的相位越來越小,在完美重合時,金星眉狀亮區完全消失 (相位為零),形成一輪橫越母星的暗斑。技術上來說,這可算是金星造成的環食,只不過外圍有一圈龐大無比的火之環。上面這幅攝於掩食階段的影像里中,月盤是由太陽動態觀測衛星所拍攝的三個波段影像所合成,盤面右側的暗區則是日冕洞。數小時之後,隨著金星在軌道上持續前行,纖細的眉相復現。要見到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得等到2117年。

可能會危害地球的小行星之軌道影像提供:NASA,JPL-Caltech

小行星會造成危害嗎?有些會,但一顆危險小行星在特定的某一年會撞擊地球之可能性則很低。在過往,小行星撞擊曾導致生物大滅絕事件,所以,人類把尋找和編錄未來可能會影響地球生命的小行星之工作列為優先。上圖呈現了超過1,000顆具危害性小行星 (PHAs)的軌道。這些被紀錄、在太空翻滾的巨石或冰塊,大小超過140公尺,而通過地球時的間距小於七百五十萬公里,大約是月球距離的20倍。雖然這些小行星在未來百年之中,都不會衝撞地球,但並非所有危害性小行星都已找到,而且一百年後有些小行星的軌道難以預測。如上列小行星之一衝撞地球,危害之一是會引發危險的海嘯。事實上,每天都有許多的細小的石塊和冰塊撞擊地球,通常它們不會帶來危害,偶而會形成火流星或流星雨。

落日時分的雷雨雲影片提供與版權:Alan Dyer(The Amazing Sky)

這是那種雲啊?這是一團消散中的積雨雲 (cumulonimbus cloud),較常見的名稱叫雷雨雲;這團雲的特殊之處在於:近端帶著乳狀雲 (mammatus cloud)特有的凹凸雲底,而同時,遠端則下著雨。這幅影像攝於7月中旬的加拿大.亞伯達省南部,當時相機後方的紅日西沉,而雲則往東退卻遠去。影像中,西天的彩霞,把已經很上相的雲朵渲染上橘和粉紅色,後方則襯著逐漸昏暗的藍天;右側更遠處,半輪漸盈的明月已東升。

麥哲倫流 資訊提供:科學-NASA,ESA,A. Fox, P. Richter et al.影像-D. Nidever et al.,NRAO/AUI/NSF,A. Mellinger,LAB Survey,Parkes,Westerbork, andArecibo Obs.

在天文版的「尋找尼羅河源頭」里,天文學家現在有強烈的證據指證麥哲倫流 (Magellanic Stream)之源頭。這幅組合全天影像里,1970年代在電波波段找到長帶狀氣流,以粉紅色調上色,因此和後方的可見光銀河盤面影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影像右端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二者皆是我們銀河系的矮衛星星系),位處物質流的源頭處。使用哈伯望遠鏡的宇宙起源光譜儀 (COS)探索物質流至截斷流線的類星體間元素之丰度,所得之數據指出,麥哲倫流大部份的物質來自小麥哲倫星系。麥哲倫流可能是二十億年前,這兩個矮星系重力作用所引發的潮汐尾;而小麥哲倫星系質量較小,所以在接觸後失去較多的物質。

扭曲的NGC 3718影像提供與版權:Martin Pugh(Heaven』s Mirror Observatory)

仔細瀏覽這幅彩色宇宙影像,就能見到大熊座內數量意外眾多、遠近不一的各種星系。其中,最醒目的是位在影像中心處的扭曲星系NGC 3718。NGC 3718的螺旋臂看來扭曲且伸展得長長的,上面點綴著許多年藍色的年輕星團,而被扯出的塵埃帶則橫亘在黃色星系核心的前方。在它右方15萬光年處,可見到另一個大型螺旋星系NGC 3729。這對離我們約有5千2百萬光年遠的星系,可能在重力上相互牽扯,因而讓NGC 3718的外觀變得如此奇特。NGC 3718上方靠近影像的上緣處,可見到奇妙的Hickson56星系群,這群星系離我們超過4億光年遠,共擁有5個互相牽扯的成員星系。這幅影像是2013年David Malin天文攝影競賽的優勝作品。

台灣的月落 影像提供與版權:顏鴻選 (Hung-Hsuan Yen)

要三個天體才能畫出影像中的這兩條線。第一個天體很明顯的是地球,它帶來影像中下方分隔海與天的橫線,而黑夜即將蒞臨拍照之地。第二個天體是月亮,它幾乎隱不可見,因為月球夜面受到地球落日紅輝的掩蓋,只留下一道細細彎彎的眉月。第三個天體則是太陽,雖然它並非直接可見,但影像中所有的光都是源自太陽。這幅半秒曝光影像,上星期攝於台灣.台南的安平。這張照片拍攝的數分鐘之後,地球自轉導致月亮追隨太陽西沉海中,使地平線沒入黑夜的懷抱里。

塘鵝星雲內的IC 5067 影像提供與版權:César Blanco González

在這幅動人的星野里,鮮明脊狀發射結構的編錄號是IC 5067。周圍那團更大型的發射星雲,因其特殊形狀而 有塘鵝星雲 (Pelican Nebula)的昵稱;這些脊狀結構則位在這隻宇宙級塘鵝的頭與頸部,長度約為10光年。哈伯望遠鏡在為恆星形成區造像時,用特定的色表呈現所記錄的輻射,而這張假色影像也依照這張廣被採用的色表,展現了無所不在、由原子所發出的窄波段輻射。在這幅半度視野的廣角影像里,奇特的黝黑形物,是被熾熱大質量恆星恆星風和輻射鵰塑出來的低溫雲氣和塵埃雲。為這些雕塑雲所進行的特殊觀測顯示,它們有些內部具有新誕生恆星的徵兆。編錄號為IC 5070的塘鵝星雲離我們約2,000光年遠,可在天鵝座亮星天津四 (Deneb)的東北方找到它。

完美的螺旋星系M74 影像提供:NASA,ESA, and theHubble Heritage(STScI/AURA)-ESA/ Hubble CollaborationAcknowledgment:R. Chandar (Univ. Toledo) and J. Miller (Univ. Michigan)

也許還不夠完美,不過這個螺旋星系至少是最上相者之一。 這個M74 presentsa gorgeous正面對著我們的壯麗M74,是一個位在雙魚座內的宇宙島,距離我們有3千2百萬光年遠,擁有大約一千億顆成員星。被歸類為Sc星系的M74,巨大且優雅的漩渦臂上面鑲著明亮的藍色星團和黝黑的宇宙塵埃帶。 由2003年與2005年哈伯望遠鏡先進巡天相機數據建構出來的這幅清晰影像,涵蓋了M74近三萬光年的區域,影像記錄了來自氫原子的輻射,因此突顯了星系大型恆星形成區的紅色輝光。最近,許多天文學家正在追蹤一顆發生在M74之內的明亮超新星。

希臘.Meteora上空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Babak Tafreshi(TWAN)

8月7日掠過這片夜空的這二顆明亮流星,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成員。流星彩色的流星跡,回指位在影像右上角英仙座的央源,而這群流星雨也因此命名。此外,北極星在影像的左上角,位這些曳出短弧狀流跡的恆星之中心。前景這些建於高聳沙岩懸崖上的修道院,位在希臘中部的Kalabaka鎮,是邁泰奧拉 (Meteora)建築群的一部份,名列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

新星海豚座2013 影像提供與版權:Jimmy Westlake(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

在8月14日用小望遠鏡巡天時,日本業餘天文學家板垣公一 (Koichi Itagaki)在海豚座內找到了一顆新星,現已被正式命名為新星海豚座2013 (Nova Delphini 2013)。上面這幅影像則是8月15日攝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Stagecoach (驛馬車村);其中,天箭座 (Sagitta)直指這顆高懸在夜空中的「新星」,而附近尚有明亮的牛郎星 (Altair)和著名的夏季大三角。這顆新星可輕易用雙筒望遠鏡觀賞,而在無光害地區則裸視幾乎可見。深空星圖指出,海豚座新星所在之處,先前有一顆17星等的暗星,因此這顆星的視亮度遽增了超過25,000倍。為何一顆恆星會經歷這麼劇烈的變化呢?海豚座新星的光譜顯示它是一顆典型新星,也就是說它是雙星系統的成員之一,前身是一顆緻密熾熱的白矮星 ;因為來自較冷龐大伴星的物質,不斷堆積在白矮星的表面,直到觸發了熱核反應事件,導致表層的碎片被拋擲出去,亮度也急遽暴增,但恆星並未被摧毀。典型的新星會複發;落到白矮星表面的物質會再次累積,直到產生另一次爆發。

星系NGC 3370的清晰影像影像提供:NASA,ESA,Hubble Heritage(STScI/AURA);Acknowledgement:A. Reisset al.(JHU)

大小與結構都和我們銀河系相近的螺旋星系NGC 3370,位在獅子座內,離我們約一億光年遠的。由哈伯望遠鏡先進巡天相機所拍攝的這幅細緻影像里,這個正面對著我們的龐大美麗螺旋星系,除了很上相之外,影像的清晰度也讓星系內個別的造父變星可以被探索;而這些會脈動的恆星,可用來精確測定NGC 3370的距離。之所以會選定NGC 3370進行研究,是因為在1994年,有一顆特性確知的第一型超新星爆炸,就發生在這個螺旋星系內。結合了這種標準亮度的超新星所定出之距離、造父變星所定出的距離、以及觀測其他更遙遠的超新星,使 我們得以測量宇宙的大小及擴張速率。

星系NGC 5195:宇宙級問號的點 影像提供:Hubble Legacy Archive,NASA,ESA-影像提交:José Jiménez Priego

矮星系NGC 5195常被稱為是螺旋星系M51 (渦狀星系)的小夥伴。它們兩者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宇宙級問號的曲部和點,在19世紀羅斯伯爵(Lord Rosse)手描的觀測繪圖裡,是其中原始的螺旋狀星雲之一。和亦名為NGC 5194的M51比起來相形見小的NGC 5195,跨幅約有二萬光年;它在和M51近距離遭遇後,很可能觸發大星系的恆星誕生和鮮明螺旋臂之形成。在上面這幅建構自哈伯望遠鏡影像資料庫的壯麗特寫影像里,清楚可見NGC 5195現今位在M51的後方,因為從M51外圍伸出、由黝黑塵埃和年輕藍色星團所構成的潮汐橋,橫亘在矮星系偏黃輝光的前方形成了剪影。這對著名的星系位在獵犬座內,在北斗七星的斗柄附近,離我們則約有三千萬光年遠。

月亮與仙女座大星系,影像提供與版權:Adam BlockandTim Puckett

仙女座大螺旋星系(M31)離我們只有二百五十萬光年遠,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型螺蜁星系。仙女座大星系的表面亮度很低,因此在一般觀星者的肉眼中,它只是個小而黯淡的瀰漫光斑,讓人們難以察覺這個星系在地球天空擁有驚人的跨幅。這幅娛樂性的組合影像,把這個鄰近星系的張角和較亮的常見天體作了比較;其中,仙女座大星系的長曝光影像里,可見到從明亮黃色核心遠遠伸出的螺蜁臂上之美麗藍色星團,其上則疊著常見的一輪明月。在相同的角度尺標上,月亮在天空的跨幅約有半度,而背後星系的大小則有數倍之多。長曝光影像同時也呈現了M32和M110(下方)這二個明亮的衛星星系。

在錐狀星雲附近地區 影像提供:Subaru Telescope(NAOJ) &DSS; Assembly and Processing:Robert Gendler


推薦閱讀:

NASA 專輯宇宙美圖(26)
NASA公布太陽風暴精彩照片
專訪NASA首席科學家
NASA擬2022年造訪這顆小行星 價值1000兆美元
NASA發布「金星凌日」圖像(組圖)

TAG:宇宙 | 美圖 | NA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