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腸道是治療自身免疫力疾病的關鍵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和乳糜瀉等等的全球發病率在最近幾十年里迅速上升。這些類型的疾病不再罕見,它們開始變得相當普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統對自身機體的成份發生免疫反應,造成損害而引發的疾病。本來,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只會對侵入機體的外來物產生反應,消滅或排斥這些異物。在某些因素影響下,機體的組織成份或免疫系統本身出現某些異常,致使免疫系統誤將自身成份當成外來物進行攻擊。這好比一支軍隊誤將它本該保護的主人當成了敵人,自己人打自己人。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呢?

我們的現代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使我們的免疫系統陷入混亂?

有些人似乎認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的發生是「壞基因」的結果。但是,這一想法並不能得到足夠的支持……

毫無疑問,遺傳確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遺傳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因為,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但是我們的基因卻改變很少。此外,在狩獵民族和生活在與舊石器時代環境十分相似的原始群居部落,自身免疫性疾病十分罕見。這些都支持遺傳並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那些靠四處覓食為生的人很少得自身免疫性疾病一點也不奇怪,因為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在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繁殖的能力。這些疾病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體能和生活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些都清楚地表明,我們現代生活環境中的一些事物導致了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紊亂。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一切歸咎於「壞基因」。這不是我們的基因不好,而是我們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基因工作得好好的,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祖先的時代,它們不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只有暴露在現代生活條件下時,它們才會表達對我們的不滿,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失控並開始攻擊我們自身。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現代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麼?過去幾年的許多科學研究讓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們的共生微生物,菌群失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絕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來,我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看來,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得1型糖尿病和牛皮癬。在最近的一個世紀里,各種各樣的破壞微生物的事物,比如抗生素和其它藥物以及高度加工的食品等等,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另外,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脫離自然,嬰兒剖腹產和配方奶餵養變得非常普遍。結合這些,你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現代人的微生物會處於這樣一種糟糕的狀態。

腸道微生物調節宿主的免疫系統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非常強大的,非常複雜而且適應性強。不過,它也並不能自給自足。如果放任自流,任其自行其是,它則不能好好工作。免疫系統的正常工作還取決於來自微生物的信號。

人體的大部分免疫細胞位於胃腸道及其周圍。大腸是與人體相關的大多數微生物駐留的地方,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對於人體的免疫功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腸道微生物很糟糕,那麼宿主的免疫系統也將很糟糕。如果腸道中各種各樣的免疫細胞不能正確的接受它們所要求的信號,免疫系統就可能變得困惑,就會認為那些本來友好的健康的細胞有危害而去攻擊它們。這可能會導致胰腺β細胞或其它免疫攻擊的友好和有用的組織的破壞,其中胰腺β細胞的破壞就發生在1型糖尿病中。

如果這些類型的免疫反應發生在生命早期,那麼對健康的影響可能特別具有破壞性,因為許多表觀遺傳過程發生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或幾年。許多情況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炎症性腸病)的發生可能部分是由於異常的微生物刺激導致免疫系統在產前和產後的異常發育和啟動造成的。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甚至不太可能完全扭轉。

雖然我們的社會只有少數人已經被診斷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大多數的人免疫系統是功能完善的。毫無疑問,由於現代生活環境中大量破壞微生物的事物的存在,現代社會的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統都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我們中的某些人,或許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正在通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路上。

關於腸道菌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科學研究

最近這些年,大量研究調查了自身免疫性疾病與腸道菌群之間的聯繫,這些研究充分證明了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些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 乾燥綜合征

  • 乾燥綜合征是一種與共生微生物總的相對丰度降低和潛在的病原微生物丰度升高導致的菌群失衡相關的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以口、眼乾燥為常見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許多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一些經常暴露於細菌的黏膜位點,包括牙周組織、肺和腸道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病發生的最初位點。

  • 牛皮癬

  • 腸道菌群通過增強Th17免疫反應促進牛皮癬樣的皮膚炎症。

  •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清轉陽和疾病確診之間的時間段內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顯著下降,同時伴隨著促炎症的細菌數量的增加以及基因功能、血清和糞便代謝譜的改變。

  • 炎症性腸病

  • 許多研究分析了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與炎症性腸病發病之間的相關性,表明炎症性腸病是腸道菌群和黏膜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改變導致的。

  • 橋本氏甲狀腺炎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包括感染在內的環境因素是引發遺傳易感的人群患橋本氏甲狀腺炎的關鍵。不僅僅是病原菌,腸道共生微生物也能影響腸道外的免疫反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能導致機體失去對包括甲狀腺球蛋白在內的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的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發生。

  • 乳糜瀉

  • 乳糜瀉是對麥膠(俗稱麵筋)不耐受而引起的慢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最近的關於乳糜瀉的研究證據表明先天免疫在通過刺激適應性免疫反應和黏膜損傷引起的免疫應答中發揮作用。腸道微生物和黏膜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受到那些能夠激活先天免疫的相似受體的調節。因此,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導致炎症通路的激活。

    關於腸道微生物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關係的科學研究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這些研究清晰地表明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腸道微生物在宿主免疫調節中的作用。

    以上提到的關於自身免疫性疾病與腸道菌群的研究,以及腸道微生物在調節人類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我們認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可能起源於腸道,腸道菌群失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根源所在。當然,這也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一些其它的因素也在發揮作用。但是,我們始終相信腸道菌群的失衡時引發免疫相關的疾病的主要原因。

    了解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體哪些類型的腸道細菌消失了、減少了或者增多了,或許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以及這一切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腸道菌群功能紊亂的中心是菌群多樣性的降低和菌群失衡,這可能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也可能是疾病所導致的結果。

    許多疾病都能導致腸道菌群多樣性的降低和促炎細菌的生長,然而也可能相反,菌群多樣性的降低和促炎細菌的生長也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許多研究表明菌群多樣性的喪失和菌群失衡會導致一系列免疫功能的紊亂,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奠定基礎。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發展成一個惡性循環,菌群多樣性的喪失和/或菌群失衡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可能進一步加劇腸道菌群的紊亂。例如,在炎症性腸病患者中,遺傳易感性以及特定的不恰當的微生物環境導致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為腸道組織慢性炎症的發生做好了準備。毫無疑問,一個人患了某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更容易發生更多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大多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一個相似的根源。

    修復腸道,重啟免疫系統

    通常認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確實,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已經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要完全治癒確實很難或不可能。然而,這種情況可能只是少數。一些研究表明調節腸道菌群可以有效的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糞菌移植能夠有效的緩解炎症性腸病。這種類型的干預對於其它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會更有效。例如,我們可能可以通過修復1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來恢復他們胰腺β細胞的大部分功能。修復腸道菌群應該成為常規預防和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Autoimmunity Originates in the Gut

    用功能醫學的眼睛看「腸漏症」

    腸道細菌或可改變腸道和大腦的功能

    腸道細菌,掌控你健康的「幕後老闆」之一

    腸道細菌,掌控你健康的「幕後老闆」之二

    推薦閱讀:

    腸道菌群代謝中藥多糖的分子機制
    六招腸道瑜伽擁有平坦小腹(圖)
    腸道菌群失調如何糾正?
    什麼?腸道細菌竟影響著我的智慧與美貌!

    TAG:疾病 | 治療 | 免疫 | 免疫力 | 腸道 | 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