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教案 5 離騷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辭體」的特徵和《離騷》的歷史地位。

2、反覆誦讀,鑒賞重點句子,理解並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背誦名句,感受屈原潔身自好、堅持正道的高尚節操。

【教學難點】

詩中的生字生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題解

1、關於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餘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複雜鬥爭。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2、《楚辭》與《離騷》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上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離騷》《九歌》《天問》、宋玉《九辨》等的作品,西漢劉向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後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前部分追憶往事,表明潔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和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後兩部分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鬥爭。「離」——遭遇,「離騷」即作者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於其中的20-32節。

4、寫作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前者的說法更可信。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kuā zhuó chà chì jí guò miǎn

修姱 謠諑 侘 傺 岌岌 攘詬 偭規矩

2、齊誦

3、自由誦讀

四、鑒賞第一段

1、兩個學生朗誦。

2、重點字詞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眾女,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

忳鬱邑侘傺兮 忳,憂悶。

鬱邑,通「鬱悒」,憂愁苦悶。

侘傺,失意的樣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3、提問:第一節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麼?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內心苦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願同流合污。

4、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剛正不阿,願獻身正道)。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污。 表現「九死未悔」的堅定節操。

4、小結:

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原因(潔身自好,小人誹謗,君王昏庸),

五、鑒賞第二段

1、齊誦

2、字詞

步余馬於蘭皋兮 步,緩行。使動用法。

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通「罹」,遭受。

不吾知其亦已兮 賓語前置 「不知吾」

高余冠……長余佩…… 高、長,用作動詞。

唯昭質其猶未虧 「 唯……猶……」,唯獨(只有)……還……

芳菲菲其彌章 章,通「彰」。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修身潔行,不管別人怎麼看。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以「好修」為樂,至死不變。

4、小結

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表現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六、問題探究:

1、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一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第二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後是否有矛盾?(討論)

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誣陷,君王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遭多方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不退縮。第二節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遠離政壇,並不意味著放棄操守,因此並不矛盾。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②大量使用對偶句。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③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鬱邑」「 侘傺」「陸離」是雙聲詞,「岌岌」「菲菲」是疊音詞。

3、比興手法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蛾眉」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比擬詩人,「鳥」比擬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以衣服佩飾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品德高潔。

七、課堂演練: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句中「悔」字應怎樣理解更貼切?它與「雖九死其猶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為什麼?它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鍊字。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個「悔」是反悔;不矛盾,因為二者意義有差別,前者是表對自己的選擇的堅定,後者是對自己走過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開啟之詞。

2、賞析「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1)「芰荷」「芙蓉」喻指什麼?

(2)詩人為何還要「高余冠」「長余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3)這兩個詩句描繪了詩人什麼樣的自我形象?

解析:此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辭、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點多,注意比較。

答案:(1)高潔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過的路後,詩人沒有畏懼邪惡,而是更堅定了走自己路的決心。「高余冠」「長余佩」更是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悔選擇。(3)德行高潔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中「忽」字在詩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鍊字。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其效果。

答案:轉折;從反省到進一步堅定意志。

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中「未變」的是什麼?

解析:此題考查指代意義,注意從上下文篩選信息。

答案:追求「美政」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

八、作業

1、反覆誦讀,背誦名句。

2、預習《孔雀東南飛》

《離騷》知識點梳理

一、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

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鬱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蕩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於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於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後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七、難句翻譯

1.余雖好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譯: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譯:這也是我心嚮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也不後悔。

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譯:寧願突然死去,隨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醜態。

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納,又遭受指責啊,就退隱了,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譯: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裝。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譯: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佩帶。

8.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譯:世上的清芳和污濁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

9.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譯: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敗的嗎?


推薦閱讀:

楚辭畫圖之作 |《離騷全圖》
蘇教版《離騷》(節選)教案
離騷簡釋
屈原:離騷
《離騷》里的花草

TAG:教材 | 轉載 | 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