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百大名將排行榜·下(100—66位)

所謂將,不在勇,而在於用兵之道。武將與謀臣若可帶兵,且常勝,是為將才!綜合排名中國古代那些名垂千史之名將,一為回顧,二為傾敬仰之情!(排名因個人所見而各異,不合勿怪。因爭議,蒙古將領未入列)100 李長庚(清):經典之戰——驅定海海盜

李長庚(1751—1808)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為浙江衢州營都司,累遷樂清協副將。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壇鎮總兵。清朝中期將領,為數不多的海戰將領,平定為禍二十餘年的艇盜之亂,驅定海海盜,和許松年連敗鎮海王蔡牽,海賊中語「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在1808年,追捕蔡牽時,不幸中炮壯烈犧牲!嘉慶帝加恩追封三等壯烈伯,著子孫後代世襲伯爵十六次,完後給予恩騎尉罔替,欽賜祭葬,賜溢"忠毅",後人稱之「忠毅公」。99 麴義(東漢):經典之戰——界橋之戰

(?—200年),麴義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曾在涼州與羌人交戰,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從韓馥為部將。初平二年(191),麴義叛韓馥,並敗之,因與袁紹相結,協迫韓馥,遂使袁紹領冀州牧。南匈奴單于劫張楊以叛,袁紹使麴義追於鄴南,擊破之。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孫瓚屯兵磐河,袁紹在界橋應戰,麴義先登與瓚戰,生擒嚴綱,拔其牙門,瓚軍敗走勃海。後來由於自恃功高而驕縱,被袁紹所殺。98 李愬(唐):經典之戰——雪夜襲蔡州

(773年—820年),唐臨潭人,字元直。唐朝中後期大將,萬人敵李晟之子,教科書般的夜襲蔡州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奇襲戰的最高境界,一舉殲滅吳元濟,藩鎮割據的局面暫告結束,唐朝獲得短暫的統一和平時代。於元和十五年(820年)因患重病死於洛陽,享年四十九歲。死後贈太尉,謚曰武。97 張世傑(南宋):經典之戰——崖山之役

(?——1279年)南宋名將,張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蒙古滅金後,張世傑投奔南宋,成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統帥。南宋末年將領,在崖山率北方軍人和元大將張弘范在海中大戰並且用火攻大勝之,但是寡不敵眾加上遇到暴風,舟覆世傑遂溺,宋滅,十萬士大夫以身殉國。後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三忠」。96 陳湯(西漢):經典之戰——西域斬首郅支單于

(?—約前6年)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陳湯與甘延壽征戰西域,奔襲三千里滅北匈奴,斬首郅支單于,結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穩定了漢朝的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他給漢元帝的奏章里的話,也成為傳世名言。陳湯的功績為後世所讚頌,但其父死不奔喪,愛財,並因此幾次大起大落,假傳聖旨等污點也反映了他缺乏為官的圓融。瑕不掩瑜,陳湯在漢代歷史上還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死後幾年,王莽執政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封其子陳馮為破胡侯,陳勛為討狄侯。95 冉閔(五胡十六國):經典之戰——昌黎大戰

(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國時期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也作「染閔」。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冉閔在昌黎大戰一戰成名,338年,14歲的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史稱昌黎大戰。史書記載:「季龍以桃豹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統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統步騎十萬為前鋒,以伐段遼。」因為慕容皝出爾反爾,所以石虎並未回師,直接攻昌黎,並攻至其老巢棘城,強攻十幾日,兵如蟻附,不果,於是撤兵,慕容恪率兩千騎軍追擊,殲滅三萬餘,冉閔所部獨全。350年,冉閔率軍於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期間頒布史上著名的「殺胡令」。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燕王慕容儁所執,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94 杜預(西晉):經典之戰——西晉滅吳

(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三國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公元279年,杜預幾次上書,勸晉武帝伐吳時機已經成熟,遂晉武帝調集大軍二十多萬,兵分六路,水陸齊進,大舉進攻東吳。杜預被任命為西線指揮,具體任務是取江陵、占荊州。杜預從江陵入手,大破吳軍,最終滅掉了吳國。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它也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一成功的一次統一戰爭。杜預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公元285年,杜預病故,終年63歲。93 張遼(三國·魏):經典之戰——威震逍遙津

(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挫其銳氣,後孫權軍感染瘟疫,敵軍十萬退卻,張遼觀察後令軍斷橋,追擊,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揚天下,拜為征東將軍。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名嚇之,孩童即無再啼,更致孫權在張遼重病期間仍忌憚其威名。張遼於公元222年病逝於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92 鄭吉(西漢):經典之戰——破車師、拒匈奴

(?~前49年)西漢會稽(今江蘇吳縣)人,以卒伍從軍,數出西域。是在前漢對外戰爭中活躍的典型武將。鄭吉被任命為西域第一任都護,故《漢書·鄭吉傳》說:「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漢宣帝時,車師國勾結匈奴,劫殺漢使,鄭吉乃發屯田 區和城郭諸國兵攻破車師,並把車師一分為二劃成兩國,即車師前國(今吐魯番地區)和車師後國(今昌吉州東四縣一帶),後迎降匈奴王日逐王,為西漢的安定做出突出貢獻,由他領護的絲綢之路更成為中國古代與西方貿易的通道。91 孫承宗(明):經典之戰——拒守遼東

(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漢族,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明末軍事戰略家、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孫承宗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遼東修築了拒努爾哈赤的關寧錦防線。明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升任為禮部右侍郎。後因明朝丟失廣寧,遼東經略熊廷弼去職,天啟帝以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努爾哈赤攻佔瀋陽、遼陽以後,明軍實際上就面臨著一個如何進行軍事防禦的戰略選擇問題,即是主守關防,作積極的防禦;還是固守關門,作消極防禦。孫承宗向熹宗明確闡述了其堅守寧遠,以與覺華島守軍互為犄角、遙相呼應的戰略計劃,正式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方針,熹宗應允。孫承宗積極整頓防務,築寧遠城,部署「寧錦防線」力拒清軍與關外,此後大明四年無戰事。後清兵攻破高陽城,孫承宗被俘,多爾袞勸降失敗,准孫承宗自縊,時年76歲。90鄧羌(五胡十六國):經典之戰——石門之戰

(?~379?),安定人,并州牧、建節將軍、尚書左僕射等,前秦名將。隨苻黃眉等進擊姚襄,獻計激怒敵軍,偽裝撤退,誘敵深入,擊斬姚襄。從苻堅平張平,與猛將張蚝交鋒,以計擒之。尋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執法,斬豪強、貴戚二十餘人,長安整肅。參與擊劉衛辰,平苻柳、苻廋之亂。後於石門大破燕軍十萬,復從王猛攻燕,潞川之戰,與張蚝、徐成等策馬持矛,突入燕軍,大破慕容評,俘斬燕軍十餘萬。後平蜀亂,並擊敗代王拓跋什翼犍等,被稱為「萬人敵」。376年12月,鄧羌被封為并州刺史,從此在史書上就找不到有關他的記載,前秦圍攻襄陽的戰役和淝水之戰他都沒有參與,而379年二月張蚝被封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鄧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89 張須陀(隋):經典之戰——大海寺之戰

(565年—616年12月1日),弘農閿鄉(今河南省靈寶市)人,隋末名將,隋朝最後一根稻草,多次擊敗楊諒、王薄等叛軍。公元616年,與瓦崗軍作戰,遭遇埋伏,被翟讓、李密、徐世績、王伯當等包圍,雖然其力戰得脫,但見部下仍然被圍,反身衝進包圍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馬戰死,時年52歲。死後,隋軍號哭數日不止。88 于謙(明):經典之戰——北京保衛戰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後加封少保,總督軍務。土木之變後沉著冷靜,擁立景泰帝。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于謙和主戰派官員領導和組織了京師保衛戰,集結北京周圍附近的老弱殘兵,將蒙古瓦剌首領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軍擊退,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為安。後英宗復辟,于謙被誣陷處斬,年僅59歲,後被追加謚號忠肅。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並留下包括《石灰吟》等大量頌揚清廉和正氣的詩篇。87 福康安(清):經典之戰——大小金川之戰

(1754-1796),字瑤林,富察氏,清滿洲鑲黃旗人。清高宗孝賢皇后侄,大學士傅恆子。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封貝子。乾隆時以勛戚由侍衛授戶部尚書、軍機大臣,襲父封三等公,任封疆大吏,封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寵,民間傳為乾隆私生子。平定大小金川,鎮壓呆灣林爽文起義、擊潰廓爾喀等,都有他的功勞。但奢侈成性,為人乖戾。因積勞成疾,於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病逝軍中。他戎馬一生,為國效力,特別是擊退廓爾喀族的入侵,安定邊疆的功績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86 完顏陳和尚(金):經典之戰——大昌原之戰

(1192-1232),金末名將。他嚴於治軍,信賞明罰,使令行禁止。1228年,蒙古軍大舉進攻大昌原(今甘肅寧縣東南),總帥平章政事完顏合達問誰可為前鋒,陳和尚應聲而出。他已沐浴易衣,誓決一死戰,率忠孝軍四百騎力戰,破蒙古兵八千之眾,三軍將士奮勇參戰,取得了大昌原之捷,這是金蒙戰爭以來金朝打的第一次大勝仗。陳和尚論功第一,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一時名震朝野。後相繼在衛州(今河南衛輝)、倒回谷(今陝西藍田東南)等地擊敗蒙古軍,以功遷禦侮中郎將。1232年(開興元年)正月,與蒙古軍戰於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兵敗,退守鈞州(今禹州),縱兵巷戰,城破被殺。85 周德威(五代·後唐):經典之戰——柏鄉大捷

(?~918) 中國後唐名將。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區)人。勇而多謀,唐乾寧中,隨晉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鐵林軍使升檢校左僕射、衙內指揮使。唐光化二年,梁軍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聞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陽五者為刺史,而挑戰者卻被周德威擒獲。天佑三年(906),與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長治),遷檢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梁開平二年(908),救李嗣昭,隨晉王李存勖擊敗梁軍,解潞州之圍,授振武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用兵持重,常出奇制勝,解潞州之圍,柏鄉大捷,都完全體現了周德威的智謀和膽識,特別是後者,一萬兵力完勝朱全忠八萬人。後來與後梁在爭奪黃河沿岸的戰爭中,晉王李存勖不聽周德威勸阻,冒進戰敗,周德威戰死。84 祖逖(東晉):經典之戰——北伐後趙

(266-321),東晉名將,字士稚,漢族,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聞雞起舞就是他與司空劉琨的故事。當上將領之後發動了北伐,集結了兩千人左右就往北方出發,在渡長江是,他以船槳擊水,說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這就是著名的「中流擊楫」的故事。過江之後,以其用兵之巧妙,收復豫州,河北。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83 尉遲恭(隋末唐初):經典之戰——玄武門之變

鄂國忠武公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平魯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并州都督,謚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曾刺落單雄信力救李世民,大戰竇建德並將其俘獲,唐朝統一後又擊敗突厥的侵擾,玄武門之變更是一箭擊落李元吉,助李世民奪取帝位。但居功自負,迷信方士術延年。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唐高宗為此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同時冊贈尉遲敬德為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賜東園秘器。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是「門神」的原型。

82 秦瓊(隋末唐初):經典之戰——決戰黎陽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張須陀兵敗戰死後,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未參與玄武門之變,但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青年時期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創。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秦瓊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秦瓊翼國公改封為護國公。貞觀十七年(643),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81 趙雲(三國·蜀):經典之戰——當陽長坂坡之戰

(?-229年),東漢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後主劉禪於景耀四年追謚趙云為順平侯。他曾在漢中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戎馬一生,出生入死,且老當益壯,為劉備及後主劉禪立下汗馬功勞。80 李文忠(明):經典之戰——攻克杭州

(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兒,漢族,江蘇盱眙人。明朝開國著名將領,朱元璋外甥。功勞僅次於徐達、常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時候,統共只封了六名公爵,李文忠為曹國公。李文忠死後,被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破張士誠,進杭州,後討伐北元,深入漠北,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均取得重大勝利。不過其兒子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連續犯下大錯誤導致朱棣篡位成功。79曹彬(北宋):經典之戰——金陵之戰

(931年-999年),字國華,北宋初大將,真定靈壽人,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曹彬是郭威張貴妃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復任樞密使。死後謚「武惠」。

78 劉方(隋):經典之戰——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亂

劉方(?—605年),京兆長安(今陝西省長安縣)人,隋朝名將。家世不詳,為人秉性剛烈果決,膽氣頗壯。周世,已為承御上士,官位甚低,亦無名。劉方是歷史上有名的平叛亂高手,不管是尉遲炯,還是突厥,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當然,他的最大功績還是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亂,在這次戰爭中,他恩威並施,在北方將士毫不熟悉的南方取得了不易的勝利。77 蕭摩訶(南朝·陳):經典之戰——飲酒斬胡

(532~604年),字元胤,蘭陵(今山東嶧縣)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以勇猛稱著。被封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加左光祿大夫。隋滅陳後,隨陳後主降隋,隋文帝授蕭摩訶開府儀同三司。仁壽四年(604年),蕭摩訶與漢王楊諒起兵,反對楊廣稱帝。八月,蕭摩訶在於清源(今山西省清徐)敗於楊素之手,被俘殺。蕭摩訶為人不善言辭,恂恂如長者,臨陣對敵,所向無前。隨侯安都在京口時,喜歡狩獵,每天都要出去。後隨侯安都重征戰,蕭摩訶戰功實居多。飲酒斬胡,手奪北齊大旗更被傳為佳話。

76 楊大眼(北朝·北魏):經典之戰——窮追梁軍

世居仇池(今甘肅西和縣西南),生卒不詳。北魏名將。少有膽氣,驍捷異常,跳走如飛,為滅南齊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其夫人潘氏也是女中豪傑,但其喜怒無常,捶撻士兵為他的形象減分不少。後來在鍾離之戰中敗給了韋睿。鍾離之戰是北魏建國以來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利,宣武帝大為震怒。將主帥元英貶為庶民,楊大眼貶為營州士兵,後被重新起用。當時小兒啼哭,只要說一聲「楊大眼至」,無不聲止。楊大眼任荊州刺史時嗜殺成性,但同時,也確實震懾了同樣以燒殺搶掠為好的蠻人首領蠻人不敢再為盜寇。楊大眼在任兩年後去世。75 魏無忌(戰國·魏):經典之戰——竊符救趙

(?—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竊符救趙」更是充分體現了信陵君不顧個人安危救之與危難之中,急人之困的義勇。魏王畏秦而不敢出兵救趙,信陵君則「欲以客往赴秦軍」,就算是自不量力,他的精神也不能不令人讚賞,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74 韓世忠(南宋):經典之戰——黃天盪之戰

(1089~1151年),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兩宋之際的名將,漢族,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多次上演以少勝多奇蹟,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是和夫人梁紅玉在黃天盪之戰中以8000人抵敵10萬,雖敗猶榮。韓世忠在平定方臘等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死後被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謚號忠武,配饗高宗廟廷。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73 狄青(北宋):經典之戰——夜襲崑崙關

(1008年-1057年),字漢臣。漢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市)人。面有刺字,善騎射。是兩宋個人武力最高同時也是最帥的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史書說是因為太帥),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他討平儂智高,穩定了大宋的南方,又在宋夏和宋遼戰事中身先士卒,四年間參加了25次大型戰役,尤其夜襲崑崙關打破遼軍,保證了仁宗時期西北邊疆的安定。但他被眾文臣排擠,被宋仁宗猜疑,悲憤而終。72 王守仁(明):經典之戰——平定寧王宸濠之亂

(1472年-1529年),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心學學派創始人,人稱王陽明。漢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率軍平定江西內亂和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71 裴行儉(唐):經典之戰——破西突厥

(619年-682年5月20日),漢族,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隋將裴仁基之子。唐高宗時官至禮部尚書,兼右衛大將軍,封聞喜縣公。跟蘇定方學習兵法,儒將典範,用兵如神,征討突厥叛亂,護送波斯王子回國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是神乎其神。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裴行儉「曉陰陽算術,兼有人倫之鑒」的奇術。每次上陣都能預先定下勝利的日子而且準確的令人咋舌。70 呂布(東漢):經典之戰——大破張燕

(?-199年2月7日),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曾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人們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優秀的人才,可見呂布在當時的傑出,不過,由於呂布幾易其主,人們也把不忠心的人稱作「呂布」。69 虞詡(東漢):經典之戰——平定羌人叛亂

(? —137),字升卿,陳國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東漢名將。安帝時,始為朝歌(今河南省湯陰西南)長,後任懷縣縣令、武都太守。順帝時,官至司隸校尉、尚書僕射、尚書令等職。虞詡一生剛正、忠直,主要功績就是平定羌人叛亂,他被鄧綏認為有將帥之略,東漢時期兵不厭詐最好詮釋者,率領三千人屢用奇謀鎮壓羌人叛亂,增灶,以弱弓誘敵深入,換衣服疑惑對手等等,最終成功平定叛亂。68 岑彭(東漢):經典之戰——荊門之戰

(?—35年)字君然,漢族,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第六。王莽時為本縣長,後歸劉秀,任刺奸大將軍,劉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將軍事,封舞陰侯,守益州牧。岑彭常勝不敗,所向無敵,軍規嚴正,從不做危害民眾之事。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東漢滅蜀之戰中,將軍岑彭率軍攻克荊門、虎牙天險,進軍三峽,迂迴廣都(今四川雙流),奔襲成都,後被公孫述派刺客暗殺。後東漢將領吳漢攻破成都之後,屠城以向岑彭報仇。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就是學的他攻破荊門的戰役。
推薦閱讀:

三個離過婚的男人舌戰中國式離婚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
中國前駐非洲大使:謹防非洲出現「排華風潮」
中國靠什麼可以世界無敵?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的四種家教

TAG:中國 | 古代 | 名將 | 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