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鋼琴教育3

連載12  孩子初學階段用什麼方式上課?  五歲到七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平均只有十五分鐘,年齡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交替輪換,變換教學的內容和上課的形式,並及時休息,才能讓孩子減輕疲勞度,集中精力學習。對於學琴已有一定程度,養成一定學習習慣的孩子,可以上課時間略長,要求他約束自己專心聽講,逐漸鍛煉其毅力和增強意志。但發現孩子確實因疲勞而不集中精力了,則需及時休息,使緊張的大腦鬆弛下來,否則會由於過度疲勞而損傷大腦的細胞,再說,在疲勞的狀態下上課也是徒勞的。  可以採用下面的幾種方式上課:  一、個別課和集體課相結合的方式:  鋼琴教學一般都是個別上課,但對於年幼小的初學的、程度相仿的及彈四首聯彈的學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體課。特別是初學認譜和剛剛開始彈琴的孩子,教師對他們每個人要將的課差別不大,而幾個孩子在一起上課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氣,激發情緒,積極開動腦筋。他們爭著舉手回答問題,輪流上琴彈奏,一起玩音樂遊戲,一起猜音樂謎語,輪換著當「小老師」去幫助別人……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使孩子們去掌握應有的知識。  二、個別課要動靜結合的方式:  「靜」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鋼琴前彈奏,「動」是指離開鋼琴在放大的五線譜表上擺擺音符,跟著教師練練聽音,或聽著音樂聲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擊樂器、唱唱歌等等,這樣既運用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結合,又在一節課中對孩子進行了聽音、節奏、認譜和彈奏的四種訓練。隨著年齡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漸可以增加「靜」而減少「動」,而後過渡到以「靜」代替「動」。  三、 課堂安排要勞逸結合的方式:  教師應當固定下課時間,一般不要超過四十五分鐘為好。年齡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課中間還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廁所或談談心,讓孩子恢復恢復疲勞再接著上課。繼續上課時,就不再說與上課無關的話及做與上課無關的事了。這樣才能使孩子養成注意力集中地好習慣,知道學習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  一般來說,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得住一些。教師要能根據每個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時間去相應地逐步延長,如開始時十分鐘更換一下上課形式或休息,逐漸延至十五分鐘、二十分鐘。即使是少數很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時課也一定要休息並鼓勵他去玩耍,以緩和腦力、視力及肌肉的疲勞。  連載13  教師怎樣安排好每一節課時?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上課的特點及規律,這裡僅提供其中常見的一種。  一般是先過問一下練琴情況,然後彈彈手指練習、音階等有關基本功德練習,這樣有利於把僵冷的手活動開來。復調樂曲比較費腦子,最好先上,輕鬆活潑的小品有利於減輕疲勞,可以後上。同類訓練課題的技術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迴旋曲或小奏鳴曲,可以上重點段落,例如迴旋曲的一次主題及兩個插部、小奏鳴曲上完呈示部之後再現部也可以簡略。  每次上課,在肯定原有基礎上的進步之後,要再重點解決的問題上多花一些時間,反覆強調,讓孩子多在琴上練習,直至家長和孩子搞清楚回家該怎麼練為止。如果教師沒在課上講清楚,家長也沒問個明白,那麼孩子回去的練習肯定是糊裡糊塗的。  教師適當地示範彈奏,可以增加孩子對樂曲的感性認識,更明確地體會到彈奏要點。每次示範時,教師要像孩子一樣認真地去彈,速度不可太快,力求準確、鮮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強,對示範的印象十分深,常常會出現教師無意之中讓孩子把自己的習慣動作學了去,所以示範盡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時也不可過多,曲曲示範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師,失去了自己的個性特點。  給孩子留作業要根據其能力的大小、進度情況、練琴時間有無保證及家長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業時,最好介紹一下這首曲子的彈奏目的及特別要注意的要點。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練習曲的比例是相對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針對性地留一些不同類型的必彈曲目的同時,也要適當彈一些既動聽又淺於程度的瀏覽小樂曲,以開闊孩子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力及學習興趣。  下課之前,最好三言兩語給孩子小結一下,肯定他這節課的進步,指出努力方向。  連載14  在教學中怎樣照顧孩子的生理條件?  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生理條件與成人有很大差異:個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關節及肌肉等比較軟弱,力氣有限。較大年齡的初學者在彈奏中所能做到的,對於孩子並不那麼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幼兒生理條件,可能就會由於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受影響,甚至導致彈奏中的某些毛病。  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彈奏時音域過寬,孩子的手夠不到,比較吃力,就容易邊彈邊在座位上左右挪動,這樣就容易影響彈奏的質量,並且妨礙了上半身對於彈奏的適應性。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彈到較遠距離的琴鍵,身體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覺地把腳抬起來,這樣就失去了人體在彈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撐點。因此彈奏中要照顧幼兒力所能及的音域範圍,比如彈音階,不要一下子彈四個八度,先彈一至兩個不度就夠了,年齡稍大一些,手臂長一些的時候再彈三個八度、四個八度。如果樂曲的音域範圍都在中高音區,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邊一些,反之就稍靠左一些。  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彈起來輕而易舉的某些音程、雙音、和弦等,孩子的一雙小手就顯得比較費力。因此,在彈奏中,最好選擇方便於孩子彈奏的音程、雙音、和弦等,或將不合適的簡化省略,並以手指伸張和收縮的交替彈奏、遠距離和近距離相結合的彈奏來取代於過多的、連續的手指伸張,以免肌肉緊張。  「音階轉指」牽扯到手腕和大指的橫向移動、指法也較多變化,比起五指原位彈奏複雜一些,所以一定要在五指原位彈奏複雜一些,所以一定要再五指原位彈奏較鞏固之後進入。較寬的音程轉位,如琶音轉指,要比音階更遲一些進入,彈奏時也一定要比音階更慢一些,因為孩子的手太小,而琶音的音與音之間距離遠,夠到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些樂譜的指法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如果完全照用,孩子容易發生困難,而產生緊張心理。最好根據孩子手的適應情況,將指法稍作更改,使之既方便彈奏又利於音樂表現。有時,克服彈奏中的一個難點關鍵在於修改指法。  最初彈奏時,不要過於要求孩子的音量。一雙剛剛接觸鋼琴的小手,那樣柔弱,它們還沒有足夠的力氣,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力氣去彈奏,如果總是說:「聲音太小了,大聲點,用勁彈……」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擇手段地去「弄響」琴鍵,不利於形成正確的彈奏姿勢和培養彈奏的舒適感,而且這種不好聽的聲音被孩子的耳朵聽慣了,也容易損害他的聽覺。什麼是恰當的音量呢?即孩子彈奏時不拘謹,手臂自然放鬆,手指下落在琴鍵上基本能站好,聲音不壓不飄,保持通暢,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賴於彈奏方法的逐步掌握、與彈奏有關的生理功能的正確鍛煉以及人體的生長發育等等。  各個孩子由於年齡不一、生理條件又因人而異、學琴時間也有差別,所以對每個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樣,教師需靈活對待。同時,要注意到隨著彈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會產生新問題,需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加強與彈奏有關的生理功能的鍛煉。  連載15  怎樣體會幼兒心理採取啟發式教學法?  用教成人的語言和方法教孩子,費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奏效,只有教師自己也「變」成一個孩子,用幼兒形象思維的方式來啟發和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聽得懂、記得牢,容易做到教師所提出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表達力。  採用形象的比喻來啟發孩子是十分奏效的。比方說,樂曲中的加快和減慢,不妨說「火車開出車站,越來越快……火車快到站了,慢慢停下來。」聲音的漸明亮和漸柔弱,可以比喻為太陽升起來了,天亮了……太陽落山了,天黑了。樂譜上的音樂標記,如「 」(延音記號)可以說「眉毛下邊長了個眼睛,想看彈這個音的手指多站在琴鍵上呆一會兒。」孩子聲音要平均,好像這些小圓圈( )告訴他:「聲音要平均,好像這些小圓球,個個都一樣圓,不能一個大球一個小球( )個個都不一樣。」孩子彈奏的聲音不夠集中,可以拿支鉛筆立在琴上,告訴他手指頭的感覺好像鉛筆尖一樣集中在一個「點」上。如果孩子不會一隻手彈跳音另一隻手彈連音,可以告訴他:「一隻小白兔和一隻小烏龜一起在琴上做遊戲。」如果兩隻手是兩個聲部的對答,可以比喻為:「爸爸和媽媽說話呢。」樂句的上句和下句,有時也可以假設為上問句:「明天你上哪兒去呀?」下句回答:「明天我去動物園玩。」總之,要用兒童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來給孩子講解。  課堂上還可以採用其他一些帶有啟發性的方式,如把樂曲內容變成小故事;按音樂的節奏,做些相應的形體動作來體會正確的律動感;教師和孩子一起歌唱和聯彈以感染和帶動孩子的音樂表現情緒等等。  孩子愛模仿大人的舉動,他雖然是個小小的學生,也愛學著教師的腔調和樣子說話。碰到比他稍小或程度淺些的孩子,也可以讓他噹噹「小老師」,甚至連教師、父母也可以充當「小老師」的「差學生」,請「小老師」來糾正彈奏的缺點。這樣可以讓孩子通過聽辨及觀察達到自己啟發自己,同時也提高了膽量,建立了自信心。  孩子充滿好奇心,愛提問題,一個小小的問號,表現了強烈的求知慾。生活中孩子愛提問,學琴中也應引導孩子想問題,提問題,也鼓勵孩子自己不懂就問,教師再根據其他能理解的方式解答,比方說,孩子問:「幹嘛彈完一句要呼吸呀?」教師可以讓孩子捏住鼻子和嘴,問他難受不?孩子就會明白,哦!彈琴時不呼吸,音樂也會「難受」的。  總之,不斷研究幼兒心理,就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連載16  初步彈好一首樂曲的標準是什麼?  完美的演奏一首樂曲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意味著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把孩子當大人,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他不可能做到,會望而生畏;要求過低,又會使孩子得不到提高。因此,對於孩子只能根據其學琴的不同年齡、程度以及接受力、音樂感、技術條件的差別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總的來說,下面幾個要求是應當力爭達到的:  一、在知道了樂曲的標題、作者和性質之後,要準確地讀譜,完整地彈奏。  二、用良好的姿勢及奏法演奏,聲音基本通暢、均勻。  三、彈出樂曲的情緒,力求有表情,有對比——強弱的對比、旋律和伴奏的對比。  四、用內心歌唱帶動手指彈奏,能夠彈出基本的分句來。  五、節奏準確,速度基本合理。  連載17  彈奏基本練習、練習曲及各類樂曲的目的是什麼?選曲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一、基本練習及練習曲:  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時期,基本功訓練十分重要。基本練習包括短小的手指練習、各種針對性小練習及各類音階、琶音、雙音、和旋、分解和弦等等。練習曲則是比基本練習規模大、曲式結構完整、有一定音樂性的特定技巧性曲目。用一定的時間彈奏這些基本練習及練習曲,作用是明顯的:既能加強大腦對手指的指揮能力,保證彈奏技巧的系統訓練和全面發展,又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某個技術難點,為樂曲彈奏打下基礎。這些特點的技巧練習,其實就是組成樂曲的「小零件」。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看出,西洋許多古典曲目都是巧妙地運用了各種手指音型、音階、琶音、分解和弦等作為表現音樂的手段。傳統的、有價值的基本練習和練習曲,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程度及需要加以選擇,不要無針對性的一條條挨著彈,另外,還應根據孩子各人的特殊問題,再創造性地編寫一些有益的小練習,儘可能好聽一些,以提高孩子練習的興趣,而不當作「和尚念經」。  二、各類樂曲:  小、中型樂曲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每首曲子均有針對性的技術課題和不同的曲式結構,孩子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旋律、節奏、和聲、肢體等塑造音樂形象,並從中提高音樂興趣,豐富想像力和表現力,加強彈奏技術。在選擇樂曲時,要注意題材及風格的多樣化,這樣可以使孩子去感受和想像各種不同音樂形象,增強音樂感。  大型樂曲,一般指小奏鳴曲、奏鳴曲和協奏曲,也可以擴大範圍把組曲、變奏曲、迴旋曲等也列入此類。這類樂曲往往能體現作曲家風格,曲式結構也較大,常有幾個較大的部分,各部分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繫,既有統一性又有對比性。孩子通過學習既可以初步了解作曲家風格,又可以在頭腦中「搭」起音樂結構的「房子」,既學會有條理地進行音樂布局,又能進行較複雜的記憶背奏。小奏鳴曲及奏鳴曲既可讓學生將一首樂曲完整的彈下來,也可以只彈第一樂章或二、三樂章。總之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而定。  復調樂曲的典型代表是巴赫的作品,孩子們接觸的復調雖然較為淺顯,但已有兩個聲部的進行、主題的對答及音樂的發展。由於兩隻手「說不一樣的話」,「唱不同的調子」,對於鍛煉大腦的指揮、思維、記憶,學會傾聽不同聲部中音樂的層次和分句,培養兩手的獨立性、協調性及演奏中的歌唱性都十分有益。由於一般孩子們彈奏復調樂曲比彈奏單旋律樂曲更為困難一些,所以一定要估計準確樂曲的難度,並輔之以練習的方法。  各種曲目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就能使孩子在音樂、技術等諸方面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推薦閱讀:

考CPA有什麼好處?
去教育機構做一個一對一輔導老師之前,首先要準備些什麼?
世界上最難攻克的教育難題——和學教育
蔡笑晚家庭教育八條「秘訣
幼兒園加盟,怎麼能不了解投資費用?

TAG:教育 | 幼兒 | 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