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為何推崇南朝詩人鮑照?

鮑照(約415年~470年)字明遠,祖籍東海,久居建康。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著有《鮑參軍集》,為南朝宋著名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

與顏延之、謝靈運相比,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 但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大詩人杜甫曾用「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來讚美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俊逸鮑參軍」說明大詩人李白深受鮑照詩歌影響,得鮑照詩歌精髓特點。當然,鮑照的詩除「俊逸」外,還有「峻健」,「深秀」,「雄渾」,「沉摯」,「奇警」,「生峭」的特點,不論是從李白的學習鮑照的詩歌特點上還是杜甫的讚譽上,都足以看出鮑照在兩位大詩人的眼裡都是很有分量的一位詩人,遠勝過同時代的顏謝兩人對他們的影響。那麼,為什麼這兩位大詩人這麼推崇鮑照?本文試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鮑照的才學與不得志的現實命運與兩位大詩人相似,贏得大詩人的共鳴。出身寒微的鮑照,是一位極有抱負的才士。他不甘於自己低下的地位,迫切地想憑藉自己的才智,在上層社會找到一席之地。但在豪門士族的壓抑下,他蹀躞垂翼、有志難伸。自步入仕途後,就一直沉淪下僚,常常是在貧病交迫之中艱難度日,於是,他將滿腔的悲愁苦悶之情與怨憤不平之氣發而為詩,因而其詩歌的內容,就是將其建功立業的願望和抒發寒門之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充分表現出來,充滿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與抗爭精神,代表著寒士的強烈呼聲。如《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外,像《代放歌行》、《山行見孤桐》、《賣玉器者詩》、《詠史》、《學劉公幹體》其五、《擬古》其二等,也都表現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和詩人懷才不遇的慷慨之情。 與盛唐的兩位大詩人相比,李白的詩也有謳歌理想,抒發悲憤的內容,他曾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希望能「直掛雲帆濟滄海」,但是現實的黑暗使他 理想破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以詩歌來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他的心聲和對社會的抗爭。而杜甫年輕時也有「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後世稱為「詩聖」,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與鮑照相比,對社會下層的生活有更廣泛的接觸和更深刻的感受使他們有共同的感情震蕩。這在他們揭露現實的黑暗的詩歌中有深刻的反映。相同的命運,相同的情懷,是最容易激起感情的共鳴,在秦漢以來直至隋唐初期的八百多年的詩壇上像鮑照這樣的一位詩人還是很少的,這大概是兩位大詩人看重鮑照的一個原因。二,鮑照詩歌深受樂府民歌影響,題材較為廣泛,既密切關注現實又充滿豪放之情。與同時代的詩人相比,出身貧寒而又沉淪下僚的鮑照,對社會下層的生活有更廣泛的接觸和更深刻的感受。飽嘗了晉未宋初戰亂之苦與安定之甜,新興的政治與一度繁榮的經濟,使他不安於寂寞,不忘人民的疾苦,這在他的詩歌中有深刻的反映。如描寫邊塞戰爭、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行京口至竹里》: 「高柯危且竦,峰石橫復仄。復澗隱松聲,重崖伏雲色。冰閉寒方壯,風動鳥傾翼。斯志逢凋嚴,孤游值曛逼。兼途無憩鞍,半菽不遑食。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不見長河水,清濁俱不息。」 行役的艱辛困苦,使詩人倍感夙志的凋零和社會的不公,士族「君子」與寒門「細人」的地位如此懸殊,詩人也只能忍氣吞聲,承受著內心的煎熬。有的詩歌的思想內容與情調,總是表現出一種昂揚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氣和難以抑制的怨憤。如《擬行路難》其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新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詩人情緒慷慨,激憤難抑。他時而拔劍擊柱,仰天長嘆,悲憤滿懷,因為有志難伸;時而以輕鬆的口吻表現罷官後的天倫之樂,在輕鬆的背後,隱含著失志後無可奈何的悲哀;時而又故作曠達之語,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隱痛,也有諷刺權貴的意味。鮑照還以深婉含蓄的手法將這種難以抑制的激憤之情傳達出來。。而描寫遊子、思婦和棄婦的詩,則表現得哀怨凄愴,細緻感人,如《擬行路難》其十三。在反映統治者橫徵暴斂和百姓的疾苦上,在鮑照的詩中也佔有突出的地位。如《擬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詩中既揭露了統治者的橫徵暴斂,也表達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詩風上,它繼承了《古詩十九首》,曹操《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詩》,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等佳作的現實主義傳統,再現了漢魏風骨。它對於後世詩人,尤其是杜甫,有著深刻的影響。杜甫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中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都可視為脫胎與此。在整個六朝的詩壇上,鮑照這首直接揭露虐政的詩可謂絕無僅有,不啻是劃破漫漫長夜的一道閃電。

三,鮑照的詩讀來親切感人,沒有「隔」的毛病。與謝延貴族式的脫離現實生活的雕章琢句不同,鮑照善於向像通俗的民間歌曲吸取營養,不像謝靈運,顏延之那樣崇尚典雅過於追求「形式」而產生的「隔」的流弊,使思想感情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而鮑照善於向樂府民歌吸取營養,因而深受樂府民歌影響,詩作感情真摯流暢,平易近人而為人們所喜歡。他也寫了不少樂府詩:如《吳歌》三首、《采菱歌》七首、《幽蘭》五首、《中興歌》十首等。學習民歌,在當時曾被文壇盟主顏延之等人輕視,鮑詩也被視為「俗」。然而鮑照在這些俗體調的詩中,又以跳蕩雄肆、酣暢淋漓的筆力,「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劉熙載《藝概?詩概》),盡情發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憤之情,因而被視為「險」或「險急」。然而文學史的事實證明,鮑照詩歌的成就,遠遠超出了以顏延之為代表的「錯采鏤金」式的「士大夫之雅緻」。所以從詩歌的藝術形式、表現技巧以及風格特徵等方面來看,鮑照的詩歌尤其是樂府詩,多得益於漢魏樂府和南朝民歌的藝術經驗。他現存的200首詩中樂府佔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有的是學習漢魏樂府,這些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有的是學習南朝民歌,。他的詩以凌厲之勢和「發唱驚挺」的獨特魅力,不僅在當時標舉獨出,征服了同時代的許多讀者和詩人,而且也深得後代詩人與詩論家的讚許。自唐代詩人杜甫以「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來稱美李白以來,宋代敖器之說「鮑照遠如飢鷹獨出,奇矯無前」(《詩評》);明代陸時雍說「鮑照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人世之所未有。當其得意時,直前揮霍,目無堅壁矣。駿馬輕貂,雕弓短劍,秋風落日,馳騁平岡,可以想此君意氣所在」(《詩鏡總論》);清代劉熙載說「『孤蓬自振,驚沙坐飛』,此鮑明遠賦句也,若移以評明遠詩,頗復相似」,又說「明遠驚遒絕人」(《藝概?詩概》),這些都足以說明鮑照詩歌俊逸豪放的藝術風格在中國詩史上的突出地位。


推薦閱讀:

【詩人風采】朱偉經詩選欣賞
唐代詩人著名的有那些?詩分為哪幾大類?
田園詩派創始人、真正的酒仙詩人:陶淵明
隱失的詩人和詩派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的詠史詩創作

TAG:詩人 | 杜甫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