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的觀念」譯叢

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的觀念」譯叢

  • 回憶空間: 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

    (德) 阿萊達·阿斯曼 / 潘璐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6-3 / 70

  • 何謂「記憶」?它的機制、媒介、功能是怎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近年來已經引起歷史、生物科學、信息科學、政治學、哲學、宗教和藝術學等諸多學科的關注。阿萊達·阿斯曼在本書中運用各種研究工具,以文學經典、裝置藝術等具有象徵形式的傳承的全部內容為研究對象,細緻考索了文化記憶的種種功能和媒介的形式及變遷,為「文化記憶」搭建了豐富、深刻而又頗具解釋力的理論框。

  • 近代史家批判

    [德] 利奧波德·馮·蘭克 / 孫立新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6-1 / 48

    《近代史家批判》為「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代表作。在書中,蘭克系統批判了自圭恰爾迪尼和馬基雅維利以降歐洲諸國的史家和史著,對有關近代歷史的著作的性質和價值進行了認真細緻的鑒定。在此基礎上,全面展示了運用和辨別史料、開展歷史研究的方法。

  • 跨界: 歷史與哲學之間

    [荷]克里斯·洛倫茨 / 高思源 等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5-11 / 65.00

    《跨界:歷史與哲學之間》分為哲學、歷史學兩篇,上篇討論的是歷史哲學問題,下篇討論歷史學,尤其是當代的比較歷史學、德國史等實例中反映的理論問題。集中的反映了本書作者近20年來在歷史哲學和歷史學兩方面的理論貢獻。

  • 文化記憶: 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

    (德) 揚·阿斯曼(Jan Assmann) / 金壽福、黃曉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5-5 / 49

    《文化記憶》是揚·阿斯曼系統提出「文化記憶」理論的經典之作。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記憶(有關過去的知識)、身份認同(政治想像)、文化的連續性(傳統的形成)三者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臘三種高級文化中,有關過去的集體圖像如何構成,對民族身份的確定和強化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文化記憶又是如何形成並發揮作用的。這一理論不僅為認識不同文明成長的內部機制和興衰根源提供了嶄新的視角,也有助於澄清有關記憶與歷史之間關係的模糊概念,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並定義歷史真實性和客觀性問題。

  • 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

    [美] 卡爾·貝克爾 / 何兆武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3-9 / 22

    本書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爾1931年在耶魯大學所做的斯多爾斯講座的文稿。這本才華橫溢、妙趣橫生的小書提出:伏爾泰、休謨、狄德羅和洛克等通常被視為近代意識形態先驅的18世紀啟蒙思想家,他們所締造的「理性時代」實際上遠不是理性的。這些哲學家從中世紀的輿論氣候出發,以 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奧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書出版後,在學界引起轟動,被《美國歷史評論》譽為20世紀思想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

  • 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

    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 / 何兆武、何冰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3-8 / 23

    本書是孔多塞一生最重要、也是最後一部著作。這部書將人類歷史分為十個時代,彰顯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歷史觀:歷史是人類理性覺醒的產物,是人類理性不斷解放的過程,歷史進步的階段基本上就對應於人類理性發展的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長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們有理由對於未來寄予無窮的信心和希望。本書被後世公認為代表著啟蒙運動理論和思想的一個高峰,孔多塞也被視為西方歷史哲學中歷史進步觀的奠基者之一。

  •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 論歷史與政治

    卡爾·貝克爾 / 馬萬利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3-1 / 40.00元

  • 卡爾·貝克爾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1931年就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發表著名演講「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生動闡釋了相對主義的歷史觀念 。本書是卡爾·貝克爾的論文選集,收錄有關歷史與與政治學的論文十七篇,討論亨利·亞當斯、韋爾斯、馬克思、特納等人的史學思想。本書集中體現 了貝克爾的治史理念,也顯示出其老辣而精巧的文字特點。

  • 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

    【德】斯特凡·約爾丹 / 孟鍾捷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2-2 / 46.00元

    《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內容簡介:歷史學並沒有像數學、物理學一樣的一套專門的術語,歷史學的語言首先是日常用語,以及來自於哲學等其他學科的術語,但在歷史學中,這些術語又有其特殊的含義。《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精選一百個基本術語,涉及歷史研究及史學理論的關鍵概念和範疇,反映當前學術界的最新見解。辭條撰寫者均為國際史學理論界的著名學者,除了呂特克、科塞勒克、阿斯曼夫婦、科卡、呂森等德國學者之外,還有海登·懷特等美、英、法等國學者。

  • 歷史知識問題: 對相對主義的答覆

    【美】莫里斯·曼德爾鮑姆 / 塗紀亮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2-2 / 32.00元

    歷史相對主義認為,沒有任何歷史著作可以直接把握過去歷史的性質,其中所包含的「真理」均與這部著作之所以產生的制約性過程相關聯。這種觀點受到克羅齊、狄爾泰、曼海姆等人支持,在1930年代的美國史學界也比較流行,而持反對意見的一方則有西美爾、李凱爾特.舍勒、特勒爾奇等人。曼德爾鮑姆在《歷史知識問題》中仔細批駁歷史相對主義的懷疑論,總結性地論證了歷史知識的客觀性。

  • 歷史表現

    (荷) 安克斯密特 (F. R. Ankersmit) / 周建漳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1-9 / 42.00元

  • 「表現」原本是美學和文學理論中的範疇,安克斯密特將之引入關於歷史敘述的討論,在這一意義上,歷史敘述就像肖像畫,它不是有關對象的攝影反映,因而不能充當證件照,但卻是人物風神的豐富表現。作者在本書中從「史學理論」、「歷史意識」、「史學理論家」三個層次,系統討論了他的歷史表現理論,反映了歷史哲學領域的前沿進展。

    本書充分認識到,歷史寫作在滿足理性的、科學的探究要求的同時,審美也是其內在固有的要素。為了恰當理解歷史寫作的性質,應該區分表現與描述,並且以表現概念為核心,重新來定義諸如意義、真理和指稱等傳統的語義學工具。

    本書的目的,是要在歷史研究的文學進路之鋪張與實證研究之節制中間界定並探尋某種中道。這一思路導向了歷史研究的一種理性主義美學,在重申歷史寫作的審美維度的同時,也再次肯定了歷史學科之合理性。

  • 歷史的觀念: 增補版

    〔英〕柯林武德 / 何兆武 張文傑 陳新 譯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0.1 / 55.00元

    《歷史的觀念》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哲學著作之一。此書為柯林武德遺作,最初於1946年由諾克斯編輯成書,極受學界關注。1998年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由杜森編輯的《歷史的觀念》(增補版),澄清了諾克斯版編纂過程中的問題,並且增收了柯林武德在1926-1928年間所做的歷史哲學講演稿。篇幅增加三分之一,有助於讀者了解柯林武德思想的原貌。

  • 歷史上的各個時代: 蘭克史學文選之一

    (德)利奧波德·馮·蘭克 / 楊培英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0.1 / 22.00元

    本書為三卷本「蘭克史學文選」的第一部,兩位德國編者呂森和約爾丹教授為中譯本撰寫了長篇導言,系統評述了蘭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為讀者了解蘭克提供了方便。《歷史上的各個時代》(über die Epochen der neueren Geschichte,直譯「論近代史上的各個時代」),在蘭克的五十多本著作中,雖然篇幅不大,但對於了解他的歷史觀念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 論歷史

    [法]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 劉北成、周立紅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8.10 / 28.00元

  • 布羅代爾有關歷史學理論與方法的論述先後兩次結集出版,即Ecrits sur l"Histoire (1969)和Ecrits sur l"Histoire II (1990),此次移譯為中文的是其中第一部,也是布羅代爾治史思想的最精華部分。

  • 《論歷史》是法國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有關歷史學本性的思考的總結,這本文集凝結了他多年治史經驗的思想精華。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也是布羅代爾最關心的三個問題:一是歷史的時間。二是歷史學和其他人文科學的對話。三是歷史寫作與現實的關係。

  • 歷史人類學導論

    雅各布·坦納 / 白錫堃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8-10-01 / 26.00

    雅各布·坦納將歷史人類學的基本問題歸納為三類:一、人類的自我形象如何演變?二、人類如何利用社會實踐和符號形式來調節社會生活?三、人類本性是否也有其歷史:在此基礎上,雅各布·垣納追蹤了歷史人類學術淵源,回顧歷史學和人類學在20世紀的接近和趨同,呈現其多學科的思想來源、眾聲喧嘩的種種問題意識和研究視角,並且批評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一些相關學科將人類學非歷史化的研究趨向,進而提出了自己對於歷史人類學之對象與方法的理解。

  • 歷史哲學導論

    〔英〕沃爾什、W.H.Walsh / 何兆武、張文傑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8.10 / 28.00元

    沃爾什的《歷史哲學導論》,第一部分探討歷史思維的邏輯,亦即分析的歷史哲學,包括歷史的解釋、歷史事實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因果性等問題,第二部分探討思辨的歷史哲學,也就是對歷史的形而上學解說,或者說,人類歷史作為一個整體,其意義何在。在歷史哲學的學術史上,沃爾什最早提出了分析的歷史哲學與思辨的歷史哲學這一划分,而他本人的研究更為注重的是前者。可以說,沃爾什接續了布萊德雷、柯林武德的研究傳統,將英國學者對於歷史思維的哲學思考加以總結和提煉,正式奠定了歷史哲學這一學術領域的基礎。

  • 邂逅: 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

    [波蘭]埃娃·多曼斯卡 / 彭剛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7-12 / 35.00元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是以當代歷史哲學為主題的系列訪談。受訪者是海登·懷特,安克斯密特、阿瑟-丹圖、耶爾恩·呂森等當代最具有原創性的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學者。在訪談中,十一位學者回顧並評論了自身的學術實踐和當下的思考,讓我們看到了經歷「後現代主義」的轉向之後.當代歷史哲學的豐富面貌。此書為來自各個學科的讀者提供了一份把握歷史思想當代狀況的生動、鮮活的文本。

  • 社會記憶: 歷史、回憶、傳承

    哈拉爾德·韋爾策 / 季斌、王立君、白錫堃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7-5 / 28.00元

    本書是來自歷史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等學科的國際學者跨學科合作的成果,歷史和回憶之間的複雜關係是本書研討的核心,他們提出了「社會記憶」這一概念,作為對文化記憶和溝通記憶的補充,集中研討了無意圖地傳承歷史的形式和實踐。

  • 批判歷史學的前提假設: The Presuppositions of Critical History

    [英] 布萊德雷 / 何兆武、張麗艷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7-5 / 15.00元

    思辨的歷史哲學無論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而批判的歷史哲學卻要從19世紀的下半葉開始算起,更確切地說是從布萊德雷1874年《批判歷史學的前提假設》一書的問世算起。本書是布萊德雷在1874年發表的最重要的一部哲學著作。儘管篇幅不長,但它卻是批判歷史學的哲學反思的標誌性的開山之作。同時,本書適合作為布萊德雷哲學的入門讀物,其中不僅蘊含了其思想的若干要義,而且體現了他鮮明的哲學風格,例如典型的輕視例證,以及按照現代標準來看艱澀的行文。

  • 李凱爾特的歷史哲學: 李凱爾特的歷史哲學

    [德] 亨里希.李凱爾特 / 塗紀亮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7-5 / 26.00元

  • 包括了李凱爾特的兩部作品:1.《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專著,1899)2.《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論文,1902年作為第五章收入《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限制》)。這位新康德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的歷史哲學思考,於此得到清晰展示。

  • 世界歷史沉思錄

    雅各布.布克哈特 / 金壽福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7 / 28.00元

    《世界歷史沉思錄》講述在一封寫給尼採的信中,布克哈特說:「我所講授的歷史從來不是人們通常充滿激情地稱之為『世界歷史』的東西」。布克哈特以世界歷史片斷的觀察者身份來回答有關世界歷史本質的老問題,這個片斷只是三千年歷史當中的小碎塊,但是正因為它是一個片斷,人們可以確確實實地認知它。從眾多的碎塊中,他體會到了整體。他從中找到的並不是一種統一的基本思想,而是多元的潛能。1868~1873年,布克哈特先後三次講授「歷史學習導論」課程。他要讓學生對三千年的歷史即所謂「世界歷史」的概貌有所了解,同時還要說明這段歷史的內部結構以及它的流程。1905年,經後人整理,他的講稿以《世界歷史沉思錄》為名出版。

  • 歷史知識理論

    [德] 德羅伊森 著、耶爾恩·呂森、胡昌智 編選 / 胡昌智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6-7 / 15.00元

  • 德羅伊森主張史學方法的本質是「理解」,認為歷史學家的目的在於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問題去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他的歷史理論代表了德國19世紀歷史主義反思的高峰。德羅伊森治史兼重史事考證與史學理論建構,1857年起,他曾十七次在大學裡講授過「歷史知識理論」,除1868年出版的「大綱」部分之外,系統的講稿先後有徐本芮的整理本(1937)和彼得·賴的考訂本(1977)。彼得·賴考訂版共三卷,本書系第一卷(即該書主體部分)的選譯。原著包括三部分:德羅伊森講授史學理論的手稿、大綱草稿、正式出版的《歷史知識理論大綱》。本書以大綱的條文為骨幹,將手稿中相關內容選出分別附錄在條文之下,以此精鍊地顯出德羅伊森歷史理論的要義。

  • 新史學:自白與對話: 九位當代最著名新史學家的訪談錄

    瑪麗亞·露西婭·帕拉蕾絲-伯克 / 彭剛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6 / 28.00元

    在這本別開生面的書中,瑪麗亞-露西婭·帕拉蕾絲一伯克考察了所謂「新史學」的特性。帕拉蕾絲一伯克在與九位引領了這場運動的學者的對話中,探討了歷史寫作的新路徑。在一系列的訪談中,阿薩·布里格斯、彼得-伯克、羅伯特·達恩頓、卡洛·金茲堡、傑克·古迪、丹尼爾·羅什、昆廷·斯金納、基思·托馬斯和娜塔莉·澤蒙·戴維斯,就他們的主要著作以及他們與別的重要史學家和理論家之間的關係,回答了相關的問題。

  • 推薦閱讀:

    你是你,我是我--不要把「正確觀念灌輸給孩子
    超精美觀念攝影:夫妻同床6小時 [11P]
    甲亢防治新觀念
    公私觀念與人文啟蒙
    特別策劃 ▎關於母乳餵養,你的觀念過時了嗎?

    TAG:歷史 | 大學 | 北京大學 | 北京 | 觀念 | 出版 | 出版社 | 書目 | 歷史的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