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印記的楠溪江古村落

主 題鄉土文化印記的楠溪江古村落諶 強 《 光明日報 》( 2012年12月15日 12 版)

經歷漫長歲月依然保存著歷史風貌的楠溪江古村落。攝影/諶強

依山而建的林坑村。攝影/諶強

在浙江南部永嘉縣臨近甌江出海口的地方,甌江接納了一條北來的姊妹江——楠溪江。永嘉彷彿一片綠葉,楠溪江及其眾多葉脈狀支流由北而南貫穿永嘉。在擁有浙南農村特有的耕讀文化,並在宋代形成了重要儒家學派「永嘉學派」的楠溪江兩岸,二百多個古村落像珍珠一樣散落在永嘉這片綠葉上。其中,一些還保留著鮮明的鄉土文化印記,一些卻在歲月風雨中漸漸改變著原來的模樣。

這是今日楠溪江古村落令人亦喜亦憂的現狀。楠溪江流域至今仍遺留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以及宋元明清歷代的古橋、古塔、古牌樓、古牌坊和古戰場等歷史遺存,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建築村落五十多個。其中,始建於五代的蒼坡村已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悠悠時光,建於宋代的芙蓉村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嶼北村和花坦村、埭頭村等一批古村落。

在楠溪江中上游尤其是中游的歷史文化村落中,至今還留存著深厚的古代文化印記,村寨的規劃布局、建築風貌甚至村名、街名,無不生動見證著千百年來傳承至今的中華文化脈絡。這些古村落大多依據「天人合一」、八卦及陰陽五行的風水思想而構建,這些古村落、古建築中,至今還保留著大批完整的宗譜、族譜等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尤其是,楠溪江流域的古村落體現著極其典型的宗族制。在漫長的往昔時光中,一個宗族聚居而形成一個自然村落,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單元,其中有著各個宗教自己制定的嚴格的法規。不同的宗族在其聚居的村落中,都建有大小不一的宗族社會的代表性建築祠堂,發揮著團結宗族、維護人倫秩序的作用。有些古村落至今還遺留著發揮教化作用的古建築,如隔著一片田野相對的蒼坡村的望兄亭和方巷村的送弟閣,以及關於兄弟手足情深、夜談相送的傳說故事,還滋潤著今天民眾的心靈。

楠溪江歷史文化村落的建設十分注重與自然山水環境的融合,平地村寨建築起伏有致,山地村寨建築層次豐富,人工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這些古村落數量眾多,建築種類豐富,包括民居、宗祠、亭台、池榭、書院、寨牆、寨門、村舍、園林等,特色鮮明,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建築與環境達到的高度和諧,更是中國建築藝術思想與中國鄉土文化交融後的物化,是中國建築美學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鄉土建築越來越引起建築學界和人們的強烈關注,楠溪江古村落也隨之越來越引人矚目。楠溪江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村落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二十多年來,楠溪江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始終是一個難以讓人輕鬆面對的話題。

永嘉縣面臨的楠溪江古村落保護的主要困境是,古村落中的不少建築雖然對於保護古村落原有格局和風貌極其重要,但這些建築並不是受保護的文物,而是當地農民的私有財產。而當這些建築的主人要改建房屋改善居住條件時,楠溪江文物部門除了呼籲勸導外,並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這也與我國至今沒有一部相應的完整的古村落保護法律法規有關。除此之外,雖然楠溪江有關部門和群眾也認識保護古村落的重要性,對其也越來越重視,但同時也面臨大面積整體保護所需資金的難題。

根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普查結果顯示,在我國230萬個村莊中,還保存著與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到今天,大約只有千分之一了。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楠溪江古村落群保護更加困難,形勢更加嚴峻。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變遷,楠溪江的一些地處偏遠的古村落,因男青壯年外出務工、村中多是「三六九」群體(指六一、三八、九九重陽,即兒童、婦女和老人)而出現的「空心化」現象,也對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幾年前,「新農村建設中鄉土建築保護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的保護利用學術研討會」在永嘉、杭州召開,數十位中外知名專家學者對楠溪江古村落的文化內涵、保護利用的困境與突破口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楠溪江古村落有著深入了解,並著有《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築》、《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楠溪江上游古村落》等著作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陳志華教授認為,只有研究農村、農民、農業,才能看到全面的中國歷史,古村落文化呈現了一種活生生的農業社會形態,今天,我們應該努力維護鄉土的種種文化遺存,保護農業文明的根。

陳志華認為,保護古村鎮應以整體作為保護單位,包括原有古廟宇、古村鎮、公共建築群等各類古建築,以及古村鎮內外一定範圍內的原有生活、生產設施和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如水井、池塘、水碓、碾盤、榨油車、引水渠、寨牆、堤岸、船埠、塋地等,以及古村落和古建築中留下的有意義的印記如記事碑記、洪水印記等,都是古村鎮整體保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近年來,永嘉縣在保護和利用楠溪江歷史文化村落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縣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鎮村兩級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同時,還制定了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實施意見和保護辦法等政策文件,嚴格歷史文化村落規劃審批制度,並委託同濟大學等知名學術機構編製了芙蓉村、蒼坡村等古村落保護規劃。永嘉縣政府除每年撥出專項資金用於歷史文化村落管理工作外,還籌措近六千萬元資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楠溪江中游古村落與上游山地民居實施了保護性修復和利用。

同時,永嘉大力加強對楠溪江歷史文化村落、特別是民俗風情村落的傳統藝術、民風民俗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傳承和發揚耕讀文化、宗族文化、鄉土建築文化中蘊涵的優秀文化血脈,加強對楠溪江流域的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和傳承。目前,蒼坡古村的李氏大宗展館、芙蓉古村展館、麗水街東宗祠展館、埭頭古村展館等正在加緊建設中,楠溪江古村落正在得到更多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楠溪江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楠溪江古村落整體被授予第二屆「中國景觀村落」稱號,芙蓉村、埭頭村、嶼北村、茶園坑、暨家寨、林坑等村入選了「中國景觀村落」,嶼北村還入選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埭頭村成為溫州市首個國家級生態村,芙蓉村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楠溪江正在朝著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邁進。

推薦閱讀:

有形的守望 無形的鄉土
黃銳傑:祭祀、立嗣權與鄉土社會的倫理危機
[2017攝影大賽花園組] 我的泥巴小院 我那鄉土氣息濃郁的美花園
文安古窪鄉土文學社同題詩詞《鄉愁》集錦
林豐俗 | 一股濃濃的「鄉土」味

TAG:文化 | 古村 | 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