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的主要作品簡介
06-27
清代書法的主要作品簡介 清代歷時260餘載,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清代初年,統治階級採取了一系列穩定政治,發展經濟文化的措施,故書法得以弘揚。明末遺民有些出仕從清,有些遁跡山林創造出各有特色的書法作品。順治喜臨黃庭,遺教二經;康熙推崇董其昌書,書風一時盡崇董書,這一時期,惟傅山和王鐸能獨標風格,另闢蹊徑;乾隆時,尤重趙孟俯行楷書,空前宏偉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內府收藏的大量書跡珍品著錄於《石渠寶笈》中,帖學至乾隆時期達到極盛,出現一批取法帖學的大家。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興起了金石學。嘉慶、道光時期,帖學已入窮途,當時的集大成者有劉墉,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壇創作的經驗和潰巾論。咸豐後至清末,碑學尤為昌盛。 前後有康有為、伊秉綬、吳熙載、何紹基、楊沂孫、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至此碑學書派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當代。 縱觀清代260 余年,書法由繼承、變革到創新,挽回了宋代以後江河日下的頹勢,其成就可與漢唐並駕,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可以說是書法的中興時期。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濤、朱耷、鄭燮、金農、鄧石如、伊秉綬、陳鴻壽、何紹基、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李瑞清、康有為、劉墉、王文治、王鐸、包世臣。 1、傅山(1607-1684) 字青主,別字公它,山西陽曲人。他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兼工書畫篆刻。他先學趙後學顏,其中對趙孟俯貶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先生事略》雲(傅山):「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其實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術家,而且深通醫道的名醫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學問志節」為人所重,世人對他的書法也就倍加珍視了。 其主要作品 草書詩軸 草書。傅山的草書正是在王鐸草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書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論斷:「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此件草書軸為其代表風格,現藏上海博物館。 《草書七絕書軸》 草書。為其代表作,詩云:「右軍大醉舞蒸豪,顛倒青蘺白錦袍。滿眼師宜欺老輩,遙遙何處落鴻毛。」其流暢的用筆中彷彿有著某種生拙的氣息,然而其用筆又在法度之中。纏繞遊絲的強調,使字與字,筆劃與筆劃間的疏密空間對比格外鮮明。其間欹斜反正、相避揖讓、縱斂開合等藝術手法,在傅山的手下運用得十分嫻熟,彷彿均在不經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表現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懷。 2、石濤(1641—約1718) 清代書法家,本姓朱,名若極。籍貫廣西。為僧後法名道濟,字石濤,號苦瓜和尚。石濤以「搜盡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畫創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濤畫語錄》。他的書法,在行楷中參以隸法,有六朝造像記的筆意。隸書也寫得「散朴有致,不檢繩墨」。 其主要作品 石濤題畫。石濤的行書取法蘇東坡而更為瘦勁,筆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張「筆墨當隨時代」,反對擬古風氣。 3 、朱耷(1622—1705) 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權的後裔。明亡後,遭國毀家亡之難,削髮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他的簡筆寫意花鳥畫,以獨特的面貌,開一代新風。他的書法亦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到晚年喜用禿筆,一變銳利的筆勢而變成渾圓朴茂的風格。近人研究八大書法,追其師承淵源眾說紛紜。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寵等等,終如尋其書畫師承,至今無一定論一樣。 其主要作品是:行書臨河序冊 4 、鄭板橋(1693-1765) 原名鄭燮,江蘇興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貧,以書畫維持生活。清代的揚州八怪中,要數鄭板橋最為人熟知。他的書法早年師法蘇東坡,黃庭堅。他的書法非常別緻,能熔正、草、隸、篆於一爐,可以說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怪。板橋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願流於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傳統的怪。他自己說過:「橫塗豎抹,要自筆筆在法中。」又說:「必極工而後能寫意。」他在書法上非常強調自己的新意,他在《跋臨蘭亭序》中說:「板橋道人以中郎之體,運太傅之筆,為右軍之書,而出己意。並無所謂蔡、鍾、王者,豈復有蘭亭畫貌乎?」 其主要作品 行書扇面和行書論書軸 行書論書軸:這篇作品集中體現了鄭板僑的書法風格。這幅作品的內容也是一篇術法律論文,我們既可以欣賞他的書法藝術,又可以了解他的書法觀點。此作品高104.4 厘米,寬54.4厘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5、金農(1687-1764) 原名司農,字壽門,號東心,浙江杭州人。居於揚州八怪之首。詩文書畫金石皆精。他的書法以《天發神碑》為基礎。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既負盛名之後,有意「駭俗」,老芝以為「筆筆從漢隸而來」,「世人以不怪為怪」。今天我們看到的金農書法,大體有三種風範。其一是隸書字多圓滑古樸,其間彷彿可見其「小變漢法」之求索軌跡;其二是漆書,橫粗豎細,方整濃黑,世稱「冬心體」他的漆書,是其自辟蹊徑的標誌;三是以碑法與自家的漆書法寫成的行草書。其尺牘,提畫多用此體。 其主要作品有:金農尺牘和金農漆書。 金農尺牘 如風發泉涌,其間渴筆揮灑,老辣蒼勁。江提《跋冬心隨筆》云:「先生書,淳古方整從漢分隸得來,溢而為行草,如老樹著花,姿媚橫出。」他所用的「溢」字,恰如其份的表達了其嫻熟於碑法後的創造。 金農漆書 金農融合了《國山碑》、《天發神臧碑》等書法名品,創出了以質拙樸厚為妍、楷書中雜有隸意、個性極強的作品,自稱「漆書」。他寫漆書用重墨,橫粗豎細,直筆多,曲筆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來的筆畫。 6、鄧石如(1743—1805) 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字石如。後以字行,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一生不仕。在清代中葉書法史、篆刻史上都佔有十分顯赫的地位。他是書法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鄧石如各體均善。尤其得力於篆書,隸書。人稱其「隸從篆入,篆從隸出」。又喜篆印,創鄧派之門,後人又雲其「書從印入,印從書出」。因此他在篆書、隸書、篆刻三方面貢獻最大。一掃當時書壇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開闢了篆書、隸書、篆刻的新紀元。 其主要作品是:四體帖(一)和四體帖(二) 7、伊秉綬(1754—1815) 福建寧化人。字祖似,號墨卿、默庵,人稱伊汀州。乾隆已酉進士。他出身於書香門第,拜著名書家石厴(劉墉〕為師。工書法,善隸書、行書。伊秉綬的隸書格調高古,精妙超俗,在清書壇上獨放異彩。對後世的書法創新也有很多啟示。 其主要作品有:隸書橫披和隸書聯 隸書橫披:伊秉綬所書隸書橫幅個性明顯,橫平豎直,布白停均。他用篆書的筆法來寫隸書,因此筆劃圓潤,粗細相近,沒有明顯的波挑。章法極有特色,字字鋪滿,四面撐足,給人方整嚴齊的裝飾美感。 8、陳鴻壽(1768—1822) 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子恭,號曼生。嘉慶拔貢。工書畫、篆刻。其篆刻列「西泠八家」之中。他的書法以隸書和行書最為知名。他的隸書清勁瀟洒,結體自由。穿插挪讓,相映成趣,在當時是一種創新的風格。 其主要作品是:隸書聯 9、何紹基(1799-1873) 字子貞,號東州,道州人。他也是十分勤奮的書法家。他自己說:「余學書四十餘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歐陽通入手,上追秦漢篆隸。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測已。」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中年潛心北碑,用異於常人的回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其主要作品有:行書中堂和行楷八言聯 行書中堂 此中堂多用顏真卿《爭坐位》法,並揉進篆書筆意,運筆圓潤而有曲致,章法疏密大小,縱橫崎正,任筆為之、全以神行。 行楷八言聯 何紹基曰:「如寫字用中峰然,一筆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韻?安得不雄渾?安得不淡遠?這事切要握筆時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當真圓,大難,大難!」,由此可見其對中峰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 9、吳熙載(1799—1870) 江蘇儀徵人。原名廷揚,字熙載,後改字讓之,號晚學居士。是清末著名的書畫篆刻家。吳讓之善作四體書與寫意花卉,他的篆刻學鄧石如而能自成面目,為後世所宗法。在書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書。吳昌碩說過:「余常與人學完白不若取經於讓翁。」此語代表了當時人們崇敬吳讓之的心情。他的篆書汲取了鄧石如端莊、渾厚的風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加飄逸、舒展,柔中帶剛,法度嚴謹。 其主要作品有:篆書聯和篆書聖教序四屏條 10、趙之謙(1829—1844) 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其主要作品有:篆書扇面、行書條屏、臨封龍山碑。 篆書扇面 他以北魏造像法入篆。他抓住篆書的起迄處以造像之方法起筆、收筆,在提按中使鋒芒得以微妙的顯露,其間氣機流宕,令人叫絕。 行書屏條 趙之謙所書的行書四屏條,章法尤有新意,大小穿插、相互交錯,行距甚小,饒有漢碑之意。他的行草為「魏七顏三」,形質雖為魏碑,然神彩卻可窺其深通顏書之端倪。這種巧妙的揉合、釀造,正是他追求的匠心之所在。 11、吳昌碩(1844-1927) 清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 其主要作品:石鼓文四屏條、行書詩箋、篆書聯 石鼓文四屏條 清末吳昌碩《石鼓文四屏條》之三、四,恣肆縱橫,用筆圓厚蒼勁,老辣深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風。 行書詩箋 清末吳昌碩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撰鎦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12、李瑞清(1867—1920) 江西臨川人。字梅庵,晚號清道人。善書法,是近代著名畫家張大千的老師。他擅長以寫篆書的筆法寫北碑,並以此為自己的書法面目。 其主要作品:楷書詩卷、臨毛公鼎碑、隸書書跋 楷書詩卷 這幅楷書是李瑞清所臨的「雲峰山刻石」。「雲峰山刻石」的書法筆畫本圓,而他在臨寫中摻用了方筆,以增強力感。 臨毛公鼎碑 這幅李瑞清所臨《毛公鼎碑》,充分表現了他澀筆書法的風貌。 隸書書跋 李瑞清曾說:「不知篆隸而高談北碑,妄也。」他寫北碑,以篆隸筆法摻入。寫得不象趙之謙書法那麼柔媚,而是生澀,具有金石味。他用筆無論方圓,下筆都十分堅實,筆畫均勻,結體穩定而開展。 13、康有為(1858-1927) 原名祖詒,字廣夏,又字長素,號更生,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它是我國歷史上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不僅是位傑出的政治家,還是繼包世臣後又一大書論家。他所著的《廣藝舟雙楫》是中國書學史上繼包世臣後力倡碑學,並能從理論上全面地系統地總結碑學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在當時影響極大。而且他也身體例行,尊魏卑唐。字也從北碑中求意趣。他對石門銘用功尤深。同時摻和經石峪,雲峰山諸石刻文字,極力地寫出了自己的面貌。 其主要作品有:五言聯、行書七絕詩軸、書聯 五言聯 從中可以看出康有為的運筆毫無帖法,全從碑出,逆筆藏鋒,遲送澀進。轉折之處常常提筆暗過,圓渾蒼厚。結體也不似晉、唐的欹側綺麗,而是橫平豎直,長撇大捺,氣勢開展,饒有漢人筆意。 行書七絕詩軸 從康有為的這件行書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運筆全無章法,皆從碑出,逆筆藏鋒,遲送澀進。轉折之處常常提筆暗過,圓渾蒼厚。近代許多書家受他的影響。 書聯 取法《石門銘》,同時摻和經石峪、雲峰山等諸石刻文字。極力要寫出自己的風格,也寫出了自己的面貌。 14、劉墉(1719—1804) 山東諸城人。字崇如,號石庵、青原、日觀峰道人等。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謚文清,人亦稱劉文清。清代許多大書法家,評論家對他的書法給與很高的評價。清人張位屏於《松軒隨筆》稱:「劉文清書,初從趙松雪入,中年後乃自成一家,貌豐骨勁,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寵攏,超然獨出。」他博通經史百家,擅長水墨蘆花,工詩善對,精於書法。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 其主要作品有:行書中堂 行書中堂 此幅行書中堂可稱為劉墉之精品,字型和行款均有一種寧靜淡泊之感。貌看平淡無奇,彷彿佳釀入口,越品越覺甘美沁人。誠如《快語堂跋》中說:「石庵於軌則中時露空明,於運用中皆含虛寂,拙中含姿,淡中入妙,反覆審觀乃見異趣。」劉墉書之境界可以「靜」、「淡」、「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 15、王文治(1730—1802) 江蘇丹徒人。字禹卿,號夢樓。乾隆庚辰探花。他從小聰慧,十二歲學詩工書。《惜抱軒集》記載:「王夢樓雲??書之藝自東晉王羲之至今,且千載,其中可數者,或數十年一人,或數百年一人。自董尚書其昌死,今無人焉。" 」可見他對董其昌的書法是非常推崇的。他的書法,秀潤淡雅,法度嚴謹,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在清代書壇上有一定的影響。 其主要作品是:行書對聯 16、王鐸(1592—1652) 河南孟津人。字覺斯,號嵩樵,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青年時代的王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懷,在他的《擬山園選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驚世駭俗的審美觀。王鐸曾於明末官至東閣大學士。入清後,他降清,順治年間又授以禮部尚書。他是清代傑出的書法家。 是書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對傳統的繼承也是極有功力的。 其代表作品有:草書詩軸、行草軸、洛州香山作行草詩軸、自書詩翰 草書詩卷 草書,屬大膽寫意一派。與明末的董其昌背道而馳。他的《草書詩卷》較之他五十五歲前後所寫的杜詩手卷用筆更加渾厚奇偉,細觀其筆劃線條,以「折釵股」、「屋漏痕」比之不為過。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洛州香山作行草詩軸 是他四十八歲所作的一幅富有有魅力的作品。作者以過量墨的流動與漲瀋造成了線與黑塊的對比,不拘繩墨,風神洒脫,不僅大膽地創造了一種明快的視覺效果,也似乎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音響節奏。 17、包世臣(1775-1855) 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逕縣人,逕縣古名安吳,人亦稱「包安吳」。嘉慶十三年舉人,後任江西新喻知縣。他是鄧石如的得意弟子。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擬為「右軍第一人」,自負之極。然而他的書法作品並非如自詡的那樣不可一世,他的草書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過他的《小草詩冊》卻很有特色,確有集碑貼於一人之感。如果說包世臣的書法稱不上是第一流的,那麼他的書論確是第一流的。所著《藝舟雙楫》是一部倡導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學思想的經典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草詩冊 小草詩冊:此《小草詩冊》為包世臣詠懷二十七章之局部。現存台北,為徐悲鴻夫人藏品之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書法入門
※近代的一位大書法家,其門生弟子遍布天下!
※歷代書法大家手書「福」字真跡!恭祝朋友們新年大福大貴!福氣連連!
※書法鑒賞
※字帖推薦 | 史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