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可以亂用穴位

從前,黃帝問岐伯:「針灸扎針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我想聽一聽。」

岐伯答曰:「五臟六腑都是人的要害部位,十分嬌貴,扎針的時候要特別謹慎小心。」凡是要通過刺胸腹治療的疾病一定要避開五臟,否則後果是很嚴重的。

人體經絡是中醫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中醫針灸就是直接作用於經絡,可以激發人體經絡而使人體處於正常的運行狀態,如果針灸的經絡穴位對症則會立竿見影,如果針灸的經絡穴位不對症則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辯證診斷決定了針灸的成與敗。

針灸扎錯了會致死的部位

扎針扎到心臟上面,一日之內必死,因為心的真氣受損,氣就絕了;

如果針灸過程中誤扎到腎臟上,陰氣受損,那麼6日之內必死;

刺到肺部,氣損引起咳嗽,3日之內死;

刺到肝臟5日之內死;

刺中了脾臟10日之內必死;

刺中膽,一天半就會死亡;

刺中足跗上的大脈,血流不止也會死;

刺中面部溜脈會導致眼盲;

刺中頭部的,一旦扎到腦部就會立即死亡;

刺中陰股大脈,血流不止也會立即死亡;

刺中手臂太陰脈,出血過多也會引起死亡。

針灸不當併發症

針灸不當除了會引起死亡以外,刺中其他禁忌部位也會出現耳聾,跛足,紅腫等不良癥狀。

患者在接受針刺過程中,若突然出現胸悶、噁心、頭暈、出汗,甚至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暈厥,很可能是「暈針」。

不當針灸危害,斷針或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其原因有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於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

知識:

穴位和經絡不能隨便按敲的。如果應用不當,反而會對身體有害。如果逆理而動,會加重病症。下面幾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穴位和經絡的按摩手法和敲擊方法。

一、穴位的按摩。

我們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會、太陽、風池、勞宮、內關、養老、足三里、湧泉、太沖、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湧泉、內關稱為四大養生穴。

一是力度輕重。輕為補,重為瀉。

二是點按的方向。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

三是與呼吸的關係。呼氣時按,吸氣時松。

二、經絡的敲擊。

我們最常敲擊的經絡有:心包經、膽經。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敲胃經、大腸經、小腸經、肝經、三焦經、脾經。心經多用撥的手法,腎經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經在背後的部分自己無法調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經絡敲擊也有兩個注意點:一是力度輕重。輕快短為補,重慢長為瀉。二是敲擊的方向。順敲為補,逆敲為瀉。

注意點:

1、心包經一般為補,夏天心火旺的時候可以逆敲,瀉心火。

2、實症為補,虛症為瀉。如治小兒近視,為虛症,肝開竊於目,應該瀉法敲肝經。便秘,應該瀉法敲大腸經。感冒,要瀉法敲肺經。

3、腎經任何時候只能補,不能瀉。對照上表,應該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膚的穴位,即使補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風池,崑崙。

5、膽經多從上往下敲,用補法。但在大腿部肌肉發達,補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擊。過了膝蓋,從陽陵泉開始往下要手法略輕。

6、膀胱經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為通道,而人的後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醫手法有十種,現在只提了兩種。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適用順逆和補瀉關係的,比如採用揪和拍,肯定是虛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經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適用順逆和補瀉關係的。

常用穴位:

百會: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之功效。當您在辦公室感到睏倦、難以集中注意力時;不妨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片刻,會令你神清氣爽。

曲池:此穴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患有高血壓的朋友可以經常點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穴對皮膚病、肘臂攣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頭痛時,掐掐此穴可緩痛止血。

足三里:此穴不僅對胃腸不適,如胃痛、嘔吐、腹瀉、便秘有治療作用,而且還是人體保健強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無病強身,增強免疫力,延年益壽。用艾灸效果更佳。

內關:是心血管病首選穴位,對心痛、胸悶、心動過速及過緩、心律不齊、冠心病、心絞痛都有很好效果,還可防止暈車暈船。

中脘:對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腹脹、腹痛、厭食、噁心、嘔吐等有特效,可用揉法或掌摩法。

關元:對男性遺精、陽痿、早瀉,女性月經不調、痛經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氣海:對氣虛、渾身沒勁、陽痿、早泄有強壯作用。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神闕:即肚臍眼。對腹瀉、陽虛及延年益壽都有治療作用,益灸不益針。

水溝:即老百姓常說的「人中」。在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處。可搶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須用大拇指尖強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實際為身體上的疼痛點,無固定位置。痛則不通,點按阿是穴並按揉其附近肌肉組織,可舒筋活絡,達到通則不痛。

委中: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睏乏,用拇指指腹點按幾分鐘,可感到腰背輕鬆,腿腳活動自如。流鼻血時,用蘸了涼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紅,可止血。

湧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強刺激急救。也可用於頭暈、目眩、失眠。此穴亦為保健穴位。

掃一掃添加老師 微信 即可獲贈精彩教學視頻


推薦閱讀:

艾炙穴位療法
師生穴位侃讀錄(七)
把這幾個穴位灸透了,病就好了一半
老中醫支招:11個穴位常按摩 趕走身體所有小毛病(圖)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