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意外(中風)秘方
通脈湯
【組成】黃芪30克,當歸、白芍各15克,桃仁10克,生地15克,川芎、丹皮、桂枝、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分3次溫服。
【功用】益氣活血、逐瘀通絡。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脈遲緩或浮弱,舌苔薄白。
【加減】氣血虧虛者,加党參,丹參;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遠志;口眼歪斜較甚者加全蠍,蜈蚣;頭昏者加菊花、蔓荊子;失眠者加酸棗仁、女貞子、旱蓮草;語言不利較甚者加膽南星、石菖蒲;血壓偏高者可倍用黃芪,再加入龍骨、牡蠣、磁石、珍珠母之屬以重鎮熄風(均為先煎)。對中風後遺症屬氣虛者有良效。凡中風初期實證者忌用。
加味補陽還五湯
【組成】黃芪120~240克,赤芍15克,歸尾、川芎、桃仁各10克,紅花5克,地龍10克,丹參24克,水蛭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氣活血。
【主治】中風後遺症(偏癱),外傷性截癱。
【附記】周信有的愈癱湯:大黃芪40克,赤芍9克,淫羊藿20克,紅花、秦艽、僵蠶、廣地龍、歸尾、川芎、續斷、川牛膝、桑寄生、骨碎補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偏癱,語蹇,口眼歪斜,見於腦血栓者。用之多效。
上列二方,組成各有側重,一重在益氣活血,一重在兼補腎虛、祛風濕,故附方主治偏癱復感風濕之邪而又腎虛者,用之為宜。
豨薟至陽湯
【組成】九制豨薟草30克,黃芪9克,天南星、白附子、川附片各6克,川芎、紅花各3克,細辛1.5克,防風、牛膝各6克,僵蠶3克,蘇木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扶陽熄風,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陽虛證),多見突然口眼歪斜,皮膚麻木,言語失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甚至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汗出肢涼,呼吸微弱。
【加減】如見清竅閉塞(牙關緊急),先用辛溫開竅法。以細辛3克,煎湯化開蘇合香丸3克。灌服,3小時內灌兩次,待清醒並有飢餓感時,再進本方。
豨薟至陰湯
【組成】制豨薟30克,乾地黃9克,鹽知母12克,當歸、枸杞子各9克,炒赤芍12克,龜板6克,牛膝、甘菊花、鬱金、丹參各9克,黃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降火,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陰虛證),多見頭暈耳鳴、目眩少寐、突然發生舌強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兩手握固、肢體強直、時或抽搐、面赤身熱、煩躁不寧,甚則也呈突然昏迷狀態、言語失利,尿閉,便秘等。
滌痰熄風湯
【組成】法半夏、膽南星、雲茯苓、明天麻、白僵蠶各9克,建菖蒲、遠志肉、廣陳皮各5克,雙鉤藤15克,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水竹瀝2匙(兌服),生薑汁1匙(兌),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3次分服。
【功用】滌痰開竅,鎮痙熄風。
【主治】中風偏癱。症見痰涎壅盛、神志不清、舌強不語、一側偏癱、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證屬風陽內擾、痰熱阻竅之證。
通絡活血湯
【組成】生石決明、黛蛤粉各30克,旋覆花、代赭石各9克,桑寄生30克,威靈仙、地龍各10克,生穿山甲、僵蠶各9克,豨薟草、竹茹各12克,雞血藤20克,知母、黃柏各9克,蟅蟲、全蠍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平肝豁痰、通絡活血。
【主治】中經絡為中風證之較輕者,多為腦血栓形成。實證多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蹇澀、脈象弦滑而數。
【加減】若濕痰盛,加清半夏9克,廣皮6克,茯苓12克;言語不利,加羚羊角粉1克,九節菖蒲、天竹黃、川鬱金各9克;如不語或兼飲水即嗆者,為會厭麻痹,除加上四味外,再加入天麻、白附子各3克;脈數大有力,加生石膏30克,龍膽草、梔子各9克;頭重腳輕,加白蒺藜10克,鉤藤12克(後下),杭菊花、龍膽草、牛膝各9克,羚羊角粉0.6克(沖服)。
通絡益氣湯
【組成】黃芪、党參、雞血藤各18~30克,桑寄生30克,威靈仙10克,豨薟草12克,當歸、白朮、地龍、僵蠶各9克,熟地、杭白芍各12克,全蠍3克,白附子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補氣養血、宣通經絡。
【主治】中風(中經絡虛證),多見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證。脈象弦軟無力或濡滑。
【加減】若頭暈,加生海蛤30克,白蒺藜10克,菊花9克,何首烏10克,或加麻桑丸30克(布包同煎),或加鹿角膠9克(烊化)。腰腿無力,加川續斷、狗脊、枸杞子各12克,虎骨1克(研細沖服);口乾,加石斛30克,麥冬12克;大便乾燥,加肉蓯蓉30克,或加郁李仁、桃仁各9克;精神倦怠,加白人蔘(或西洋參)、鹿角膠(烊化)各9克,何首烏12克;濕痰盛,加清半夏9克,廣皮6克,茯苓12克;言語不利或聲音低微,加九節菖蒲、巴戟天、山茱萸各10克,遠志6克,天麻3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
中風先兆湯
【組成】生黃芪、童子參(即太子參)、茯苓、白芍、生地、玉竹、竹茹各15克,白朮、甘草、當歸、牛膝各10克,白茅根、鮮桑枝、赭石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5劑為1療程。
【功用】益氣、涼血、瀉火、消瘀、降逆、化痰。
【主治】中風先兆。一般連服5劑即安然無恙。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擬加。凡人過五十或六十後,自覺手指或單側上肢或上下肢半身發麻或木,皆為中風先兆,當急為預防,不可忽視。從師傳經驗及臨床體會,無論左手或右手,自覺一指發生麻木,五年之內須防中風;兩指麻木,應在四年內;三指麻木,應在三年內;四肢麻木,應在二年內;如五指俱麻,應在一年內;若半身上下(或左或右)手指和腳趾連肢體麻木,更加頭目眩暈,上重下輕,行動飄然不穩,應在短期一月、長則半年之內;倘再加舌蹇、語澀、唇舌發麻,應在數日之內,如能及時治療,尚可防止,否則必然中風,累見不爽。
通脈舒絡湯
【組成】黃芪30克,紅花、川芎各10克,地龍、川牛膝各15克,丹參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活血、通脈舒絡、排滯盪邪、祛瘀生新。
【主治】中風、痹證等偏於氣虛血瘀者。
【加減】如意識、語言障礙明顯,屬氣鬱或痰濕內阻者,加鬱金12克,菖蒲、法半夏各10克,茯苓15克;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者,原方去桂枝,加膽南星、鬱金各10克;頭痛甚者去桂枝、紅花,加僵蠶10克,菊花15克;眩暈明顯,屬肝陽上亢者,去桂枝、川芎、黃芪,加珍珠母30克(先煎),茺蔚子10克;納呆胸悶、舌苔白膩、濕濁明顯者,加白朮、茯苓各10克,苡仁20克或藿香、佩蘭各10克;嘔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克;便秘、口臭者,加大黃12克(後下);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蠶、鉤藤各10克。
發郁通絡湯
【組成】羌活3~6克,葛根15~30克,川芎15~30克,地龍10~15克,白附6~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發郁化痰、通絡祛瘀、熄風解痙。
【主治】風眩、風厥、風癱等中風各期之證,包括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加減】風眩眩暈、風陽上亢、高血壓者,加牛膝、車前子、肉桂引火歸原,導龍入海;熱者加夏枯草、菊花、元參;痰濕盛加南星、半夏;風盛者加代赭石、磁石、龜板;陰虛加元參、草決明;陽虛加淫羊藿、仙茅;瘀血者加桃仁、紅花、當歸、赤芍、鬱金、土元、水蛭諸物;風厥期昏迷、高熱者加牛黃安宮丸,寒者加蘇合香丸。風癱期加白薇、澤蘭、甲珠、全蟲、蜈蚣。本方有四味葯常常加入,作用各異。菊花,清頭目、散風熱、柔血脈、益肝腎、解毒氣、降血壓;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治冠心病、氣管炎;鬱金,入心化瘀、舒肝利膽、開郁行氣、寬胸止疼,降低血脂、膽固醇;山楂消內積、柔血脈、溶血脂、降血壓、進食減肥。
丁氏七妙湯
【組成】生黃芪30克,生石決明(先煎)20克,金銀花15克,夏枯草12克,全當歸、赤芍、防風各9克,生甘草5克,鮮桑枝1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扶正、抑制血熱沸騰。
【主治】中風,或中風先兆。
【加減】若血熱甚者,加丹皮9克,倍夏枯草;手足麻甚者,加太子參30克,豨薟草15克;手足木甚者,加牛膝15克,淡竹茹12克;口乾舌燥者,加大生地30克,石斛9克;氣不順者,加沉香3克(沖);心悸不寐者,加棗仁9克,珍珠母(先煎)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黃6克(後入)。
山花湯
【組成】山楂、赤芍、玉竹、路路通各12克,紅花3克,地龍、當歸尾各10克,丹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
【功用】活血化瘀,祛風通絡。
【主治】中風先兆(小中風),類似現代醫學的高凝血症。
【加減】若脾虛納差加茯苓15克;血壓偏高加桑寄生15克,天麻10克;血壓偏低加川芎、升麻各10克;手足麻木加雞血藤、牛大力各40克;舌蹇、語言不利加蜈蚣3克,僵蠶9克;反應遲鈍和記憶力減退,加石菖蒲10克;久病體虛加黃芪30克。
二仙芎歸湯
【組成】仙茅15克,仙靈脾、巴戟天、川芎各12克,當歸18克,知母15克,黃柏12克,牛膝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補腎和血。
【主治】中風後遺症。
【加減】氣虛加黃芪、党參;小便多加益智仁;肢體疼痛加雞血藤、赤芍;重著或腫脹加苡仁、防已;拘攣加龜板、鱉甲、白芍;語言不利加天竹黃,石菖蒲;血壓增高加夏枯草、鉤藤、石決明,或復方羅布麻片;舌苔變黃膩加竹茹,重用黃柏。
鎮肝益陰湯
【組成】生石膏、生石決明、黛蛤粉各30克,龍膽草、梔子、天竹黃、九節菖蒲、旋覆花、代赭石、知母、黃柏、牛膝、川鬱金各9克,竹茹、滑石、磁石各12克,安宮牛黃丸1粒(吞服),羚羊角粉0.6克(沖服),犀角粉0.6克(沖服,如無犀角粉則用廣角粉或水牛角粉代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清熱鎮肝,豁痰開竅。
【主治】中風閉證(中臟腑即為腦出血之類),多見突然倒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面赤氣粗,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癱瘓,脈弦滑而數,或沉弦而緩。
【加減】如突然昏仆,脈沉弦而緩者,必然四肢不溫,面色蒼白,此為氣血鬱閉之象,可先用蘇合香丸以開之,或於方內去安宮牛黃丸,加入蘇合香丸,如服後脈轉滑數,面轉紅潤,再去蘇合香丸,改用安宮牛黃丸。如患者牙關緊閉,不能服藥者,可用烏梅一個,溫水泡軟,塞於腮內,牙關即開。如肥胖人濕痰素盛者,加清半夏9克,廣皮6克,茯苓12克;如痰涎壅盛,加竹瀝水30克(兌服),猴棗0.6克(沖服),或先用稀涎散(白礬、皂角)1.5克,白開水送下,痰涎即順口流出。神志清醒後,去安宮牛黃丸、犀角粉,加桑寄生30克,威靈仙10克,雞血藤30克,地龍、生穿山甲各9克,蟅蟲3克以及大活絡丹等,活血通絡以治偏癱;脈弦滑有力、頭暈甚者,石決明可用至60~90克,加菊花、白蒺藜各9克,天麻1.5克;面赤煩躁不安,脈數大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60~90克;舌強言蹇,加全蠍3克,僵蠶9克;大便燥結,加瓜蔞30克,大黃、芒硝各9克;大便溏加黃連6克,芡實30克;如四肢已靈活,腰膝尚覺無力,加狗脊18克,續斷、杜仲各12克;若偏癱部已見活動,惟覺無力,脈象滑大之象已衰,可加黃芪30~120克,党參30克,以及活血通絡之類。然必須風痰已凈,熱勢已平,方可加入參芪,以免閉邪於內,而遺終身之累;舌赤少苔,為陰液不足,加川石斛20克,北沙參、麥冬各15克;如熱勢不重,脈弦滑而不數,去石膏、石決明,改用生龍骨、生牡蠣各15克,珍珠母30克。
【附記】余治療此類病例,皆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以救急恢復神志為主,第二階段,神志已清,再以治療偏癱為主。在臨床上閉證病例比較多見,故用本方的機會亦較多。
固脫保元湯
【組成】黃芪、党參、熟地、山萸肉、桂元肉、山藥各30克,枸杞子15克,茯神、棗仁各12克,白朮9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2~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補氣固脫。
【主治】中風脫證,多見卒然昏仆不語、口開、眼合、手撒、遺尿、鼾聲,或四肢厥冷,汗出如油,或面赤如妝,脈浮大無力,或沉細欲絕。凡五絕俱全者死不治。五絕之中心脾兩絕(口開、手撒)最為嚴重。如再兼四肢逆冷,汗出如油,危在頃刻。為了挽救萬一,可用參附湯以回陽救逆,扶正固脫。凡五絕中出現肝(眼合)、脾(手撒)、腎(遺尿)三絕者均可用之。
【加減】如四肢清冷,汗出如油,脈微細者,加附子15克(先煎),乾薑5克,待四肢轉溫即去之;葯後病情好轉,但仍昏迷時,加十香丹1粒(方見《肘後積余集》),分2~3次服;如天柱骨倒(證見頭不能直豎),系督脈虛損,加鹿茸0.6克(沖服),或用人蔘鹿茸丸1粒,分2~4次;大便燥,加肉蓯蓉30克,或火麻仁20~30克。
克癱靈丸
【組成】蜈蚣3條,全蠍6克,烏梢蛇(蘄蛇尤佳)、土鱉蟲、穿山甲、桑枝、桂枝各9克,乾地龍15克,水蛭粉3克,丹參、雞血藤各30克,桃仁、紅花各9克,黃芪90克,赤芍、海桐皮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以冷開水、白酒各半調和搓丸如梧桐子大,晒乾貯瓶備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5~10克,溫開水送服,如用對證湯藥送服更佳。
【功用】益氣活血、搜風通絡。
【主治】中風偏癱(腦血栓形成所致偏癱),症見半身不遂或偏癱,神志清而語言不利、口角舌體向對側歪斜、鼻唇溝變淺、肌體肥肉鬆弛、握力消失、足軟無力,甚則不能提,舌質瘀點或瘀紫斑,苔白或膩,脈弦滑或澀。
【加減】若癥狀或兼證嚴重者可加用對證湯劑內服。
【附記】本方為程氏祖傳秘方。本方對於中風偏癱康復和伴隨癥狀的改善均有肯定的治療效果。臨證一般應用本方服用即可。若有高血壓病史,或證兼陰虛陽亢者,本方去黃芪、桂枝,加生石決明、珍珠母各30克,知母、黃柏各9克,熟地30克。待陽亢潛降,陰復證平後再用原方療之。只要堅持用藥,多能奏效或痊癒。
正舌散
【組成】白附子、石菖蒲、茯苓各15克,遠志、川芎、廣鬱金、膽南星各9克,蜈蚣3條,全蠍3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每日服3次,每服3~5克,以溫開水(或溫白酒)送服。或取本散(適量)外擦牙頰處,每日搽5次。
【功用】祛風化痰、活血熄風、通絡開竅。
【主治】中風失語(腦血栓形成),證見中風舌強不語,或言語不利。
【附記】本方為程氏祖傳秘方。
秘方虎骨丸
【組成】虎骨(炙酥)15克(或倍豹骨代之),硃砂、血竭、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15克,金錢白花蛇2條,全蠍18克,馬錢子200克,大棗500克。
【用法】先將馬錢子加水1500毫升,加小黑豆50克共入砂鍋內,用火煮至易剝去馬錢子皮時為度,去凈馬錢子外面的皮毛及生長點,晒乾用砂或土炒焦,同上諸葯共研細末。再將大棗加米醋1500毫升,入砂鍋內以火煮至醋盡棗熟為度,去凈皮核,取肉搗爛如泥,和入上藥末調和成丸如黃豆粒大小,晒乾密封,勿泄氣備用。每日早、晚各服3~4丸,女用黃(米)酒,男用白酒為引,不會飲酒者用開水送下,但藥力稍弱。如常服3~4丸無知覺可漸增至6~8丸。
【功用】祛風寒濕邪、健脾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中風不語、癱瘓、麻木不仁及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無論病程長短均可用之。
【附記】服藥期間,忌食大蒜、豬頭肉、母豬肉、公種豬肉及雞、魚、蝦、白糖、甘草、綠豆等。此葯有毒性,服用一定不要過量,如見牙關過緊、四肢抽動、煩躁不安等癥狀,可急服白糖涼開水或甘草水,一飲即解。此葯對風濕熱證效果不佳。
化痰通腑飲
【組成】全瓜蔞30~40克,膽南星6~10克,生大黃10~15克(後下),芒硝10~15克(分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或改製成沖劑。
【功用】化痰通腑。
【主治】中風,若證兼見便干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滑者均可用之。
【加減】臨證應用,硝黃用量一般掌握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瀉,滌除痰熱積滯為度,不宜過量,等腑氣通後,再予清化痰熱活絡之劑,如全瓜蔞、膽南星、丹參、赤芍、雞血藤、威靈仙等,針對中臟腑而見痰熱腑實證的重證病人,還可加用竹瀝、清開靈等。竹瀝苦微寒,具清熱化痰之功,可單用或兌入湯劑中服,每服30~60毫升,日服2~3次。清開靈針劑40毫升加入25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每日1~2次。
三化復遂湯
【組成】生大黃3~10克,枳實、川厚朴、羌活、半夏、防風、桃仁泥各10克,全瓜蔞30克,鉤藤20~30克,元明粉6~9克(分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通腑化痰,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病(中經證)。表現為神志清楚,半身不遂病側肢體不能活動,肌力0度或1度。大便秘結,數日甚至十餘日不能自行排大便。可兼見口中有熱腐氣味,舌苔厚膩而黃,脈沉滑,重按有力等症。或漸漸出現神識恍惚,有欲向中腑證轉化趨勢。
【加減】上肢不遂者,加桑枝30克,片薑黃、紅花各10克;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30克,懷牛膝12~15克,川斷15克;大便通暢後,去元明粉;去元明粉後大便仍一日二三次者,可減少大黃用量,但不可去掉;去元明粉後,大便雖能一日1次,但感到排便不太通暢,腹部略感脹滿者,可另加焦檳榔10~12克消滯行痰,通降腑氣。時日稍久,病入血分,瘀血症明顯者,加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川芎6克,患肢感到有感痛者,加紅花10克,地龍9克,地鱉蟲6克,絡石藤20~30克,伸筋草20~30克;舌苔厚膩,食納不香者,加蒼朮9克,藿香、佩蘭各10克,陳皮3~6克,茯苓10克;兼有言語不利者,加全蠍6~9克(或蠍尾10~20條),菖蒲、遠志各10克;有欲向中腑證轉化者(神識有些恍惚),加菖蒲、遠志各12克,天竹黃10克,或再加服牛黃清心丸。
鎮肝復遂湯
【組成】生石決明25~35克(先煎),生牡蠣、生代赭石各20~30克(均先煎),膽南星、制半夏各10克,化橘紅12克,茯苓15克,鉤藤30克(血壓高者後下),全蠍6~9克,桑枝30克,紅花、桃仁各10克,赤白芍各12克,菖蒲、鬱金各10克,炙山甲6~9克,竹瀝汁50~60毫升(臨服前滴入生薑汁二三滴),分2次隨湯藥同服。羚羊角粉1~1.5克(分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鎮肝熄風,化痰結絡。
【主治】卒然中風,神情煩躁,半身不遂,口面歪斜,言語不利,神志尚清楚,或兼患肢抽動拘攣,屬肝陽旺,肝風盛之證。適用於西醫之腦血栓形成剛發病後,或突患腦溢血輕症(出血量少,未出現神志昏迷者),可即服此方。
【加減】半身不遂主要在上肢者,減鬱金、赤芍、加片薑黃9~12克,葛根10克,羌活6克;半身不遂主要在下肢者,減葯同上,加桑寄生30克,懷牛膝、川續斷各15克,地龍9克;言語不利明者,加羌活6克,改全蠍為9~12克;口眼歪斜較重者減葯同上,加白僵蠶9~12克,白附子6克,白芷6克;大便不暢通者,加川軍3~6克,全瓜蔞30克,把桃仁改為桃仁泥;患肢有時拘攣者,加伸筋草,生苡仁各30克,雞血藤15克。
活瘀復遂湯
【組成】桑枝30克,地鱉蟲6~9克,紅花、桃仁各10克,皂刺6~9克,赤芍9~12克,蜈蚣2~3條,鉤藤30克,半夏10克,化橘紅12克,茯苓15克,地龍6~9克,川續斷15~18克,懷牛膝15克,炙山甲6~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絡,化痰熄風。
【主治】中風病(中經證)恢復期。症以半身不遂為主,其他癥狀不明顯,中風後已數月(或更長時間),半身不遂之症遲遲不見恢復者。
【加減】大便經常乾燥者,加全瓜蔞30克,灑軍5克,或加當歸9克,生軍3~5克(體胖痰盛者,用前者,體瘦、血虛者,用後者);上肢不遂明顯者,去地龍,加片薑黃9~12,桂枝6~12克;言語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6~9克,全蠍6~9克;兼有頭暈者,去地龍,加天麻9~12克,澤瀉25~30克;症情較痼者,加水蛭3~6克;下肢不遂明顯者,加重川斷,牛膝用量,另加杜仲15克,補骨脂(或巴戟天)9~12克;足部浮腫者,加重地龍、茯苓用量;患側脈象明顯小於健側脈象者加黃芪15~30克,當歸9克;見人易哭者,去赤芍、地龍,加天竹黃9克,合歡花6克,節菖蒲9克,遠志9克;吞咽時容易發嗆咳者,去赤芍、蜈蚣加代赭石15~25克9(先煎),旋覆花10克(布包),羌活、全蠍各9克;健忘者,去地龍、赤芍、蜈蚣,加菖蒲、運志肉各9~12克,生龍骨15克(先煎),炙鱉甲15克(先煎),水蛭3克;肢體沉重,舌苔厚膩,痰濁壅盛者,加竹瀝汁60毫升(兌入生薑汁二三滴)分沖。
推薦閱讀:
※心腦血管病進入高發季!預防和護理是關鍵,這8類人別大意
※血管腔內技術治療下肢中小動脈閉塞症
※心血管淤塞救命良方
※清洗血管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