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麼區別?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上皇」是為已經讓位但尚在人世的皇帝準備的專門名位,有的時候「太上皇」也被稱為「太上皇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上皇」和「太上皇帝」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兩個名位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皇帝」一詞來源於「三皇五帝」的說法,但「皇」和「帝」的含義是不同的。所謂「三皇無為,五帝有事」,「皇」代表的是至尊的地位,「帝」代表的是至高的權力。對於「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區別,唐朝學者顏師古明確解釋道:「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三皇五帝

秦始皇尊其父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劉邦尊其父劉太公為「太上皇」;西晉「八王之亂」期間,篡位的趙王司馬倫尊晉惠帝為「太上皇」。這三位或者是死人、或者不是皇帝、或者被推翻,都完全不掌握實權,因此當時只有「太上皇」而沒有「太上皇帝」。

龍飛四年(399年),東晉十六國的後涼太祖呂光讓位給自己的兒子呂紹,自稱「太上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退位後仍掌握最高權力的皇帝。不過由於後涼規模較小,又處在漢化的過程之中,因此這時的「太上皇帝」沒有正式成型。

呂光

皇興五年(471年),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傳位於年僅五歲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群臣認為新皇帝過於年幼,請求已經退位的獻文帝繼續處理朝政。於是群臣便給獻文帝上尊號為「太上皇帝」,以表明已經退位的獻文帝依然擁有最高權力,「太上皇帝」從此正式成型。

獻文帝

在此後的歷史中,完全不掌權的退位皇帝稱「太上皇」,比如唐高祖李淵。而依然掌握或者染指最高權力的退位皇帝,則稱「太上皇帝(或者尊號中含有「帝」字)」。「太上皇」和「太上皇帝」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裡面卻包含了深刻的權力分配問題。


推薦閱讀:

唐紀七十一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882)
此人幫父親當上皇帝,卻被一腳踢開,最終被侄子裝進銅缸活活烤死
唐朝秘史:悲劇皇帝唐昭宗李曄,內有家奴外有藩鎮
【夜讀】順治皇帝到底是出家了?還是病死了……
前漢紀(東漢)荀悅-前漢孝文皇帝紀上卷第七

TAG:皇帝 | 太上皇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