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秘密
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秘密 |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北絳一個人的生命可以被概括為最簡潔的四個字——生老病死。但對科學家而言,其中卻蘊藏了無數的奧秘。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正是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教授伊麗莎白·布萊克本正是其中一位。現年65歲的布萊克本擁有美國和澳大利亞雙重國籍,她出生於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後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現執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易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它們對人類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決定男女性別的就是一對染色體。在染色體的末端部分有一個像帽子一樣的特殊結構,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則是幫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長度等結構得以穩定。「染色體攜有遺傳信息。端粒是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它能夠保護染色體,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損時能夠恢復其長度。」伊麗莎白·布萊克本介紹說,「伴隨著人的成長,端粒逐漸受到『磨損』。於是我們會問,這是否很重要?而我們逐漸發現,這對人類而言確實很重要。」布萊克本和她的同事一道,發現「解釋了端粒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藉助他們的開創性工作,人們知道,端粒不僅與染色體的個性特質和穩定性密切相關,還涉及細胞的壽命、衰老與死亡等等。簡單地說,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儘管端粒僅是影響生命衰老的因素之一,但是它的發現對於細胞研究增加了新的維度,清晰地顯示了疾病的機理,並將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潛在的新療法。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從小就對生物感興趣,甚至會唱歌給動物聽。在獲得諾獎之前,布萊克本教授在她的研究領域已經獲得了55個重要獎項。她也因學術成就卓著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獲得諾貝爾獎對於她來說並沒有給自己的生活造成多麼大的改變。「我並沒有特別期待這個獎項,得獎不會改變我什麼,不過我還是很高興。」享受家庭生活是布萊克本的另一大樂趣。丈夫瑟達特教授和她在同一個系工作,他們有一個獨子本傑明。「工作早九晚五,周末是我的家庭日。我們有時一起去看電影。」平時她還喜歡聽音樂、彈鋼琴、做家務事,每天盡量出去散步,到健身房運動,「家裡沒人時彈彈琴,儘管我彈得並不怎樣,但很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與布萊克本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卡蘿爾·格雷德是她的研究生。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從獎單項來看,此前有192人獲獎,女性只有8位,佔4.17%;加上她們兩人後,比例提升到5.13%。《中國科學報》 (2013-12-20 第7版 學人)
推薦閱讀:
※這世間的生老病死
※想不開的時候,去醫院走走
※人為什麼有生老病死,而蛇可以長生不老?(愛時尚潮我看的回答,1289贊)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_閑雲野鶴
※生老病死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