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繪畫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次序應是什麼?

在當今如此之多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中,繪畫依舊顯得很有特殊性。

首先,因為它非常原始,我們所知最早的「繪畫作品」可以追溯到距今15000年前——拉斯科洞窟繪畫,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如此表示自己對於繪畫的感覺,他說,所有孩子在小時候都會去「繪畫」,但是大多數孩子在13,14歲的時候就停止了,我所做的,只是一直畫到現在而已。我對於此言相當贊同,繪畫的本質只有一個,便是繪畫行為本身。

那麼,當美術發展到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學習繪畫呢?

其一,保持自己的繪畫熱情。

高度現代化的今天,繪畫工具以及繪畫學習資源的豐富,是前人所無法想像的,任何技法上的提升都有可尋的參照。著名的《神奈川衝浪里》的作者,日本「繪畫」大師葛飾北齋有這麼一段流傳很廣的話:我6歲臨摹,50歲作品出版,但到70歲還沒畫出值得一提的畫;73歲約略掌握草木蟲魚的結構,希望到80歲我有長足的進步,90歲時更能參透萬物,100歲時達到爐火純青境界,110歲時就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夠長壽,可證此言不虛。

可見,即便大師如葛飾北齋,對待繪畫以及對待自己的態度都是頗為謙遜的,如是,我想,對於繪畫而言,首先最重要的問題,便是如何保持對於繪畫的熱情並堅持不斷地畫下去。任何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像肯特里奇描繪得那樣,對塗塗抹抹抱有原始的熱情,但如何堅持下去,才是問題。

其二,提升自己對於繪畫的眼界。

對於許多孩子而言,繪畫熱情的來源可能是西方經典油畫,又或者東方水墨山水,但更可能是來自漫畫、動畫、遊戲等流行文化產業,但任一行業,都提供了可以用繪畫養活自己的入口,當然,前提是足夠優秀。

即便是對於單純的愛好者,只是想提升自己繪畫能力的人,打開眼界也是必經的道路之一。相反,像素描和臨摹,卻偏偏不是必要的。舉個例子,很多從事抽象繪畫的藝術家,一開始便明確地了解自己對於抽象的愛好,以前前進地方式在哪裡,學院式的素描原本旨在鍛煉學生對於空間和光線明暗甚至於物體結構的理解,但今天,顯然也有別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理解層次的進步。而更多從事當代藝術實踐的藝術家,很可能從學習創作開始便並沒有觸碰過畫筆。

提升眼界,意在多看,繪畫技法的應用,圖像的組合安排,多看,通過「看」學習,同時更要接觸不同的作品,如此能夠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對於繪畫新的理解。時至今日,無人能告訴你什麼樣的畫才是一張好畫,描繪精緻寫實如安格爾,潦草幾筆如八大山人,均可以說是好畫,東方藝術也好,西方藝術也罷,寫實,抽象,藝術,商業,繪畫總有一席之地,多「看」是必不可免需要的途徑。

其三,對技術的正確認知。

沒人會在這裡跟你說,如果你真的要學習繪畫,必須要首先畫三年素描,頭一年畫石膏幾何形體,後兩年畫石膏人像和真人,然後接觸色彩,如此等等。這樣的認知來源於我國獨特的藝術教育及選拔體系。

首先,這是一種「中國式」的藝術教育方式,這種方式教育的流行,其原因之一是在我國如此多人口基數且教育資源並不豐富的前提下,要對為數眾多且參差不齊的藝術生進行選拔,才會具有的並不一定是好的方式。因為它從某種層次給藝術選拔設立了一個標杆,很多時候,是對於「繪畫的標杆」,但偏偏,一張好的畫並不是只有「畫得像,畫得寫實」這麼一個標準的。在中國,有許多「畫家」大半個藝術生涯都在畫「中式考前班」樣式的畫作,這樣的作畫方法甚至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圈,美院學習完畢後開設或進入畫班行業的,不在少數。而導致藝術教育如此低效且模式化的原因,又更為複雜。

如果需要在國內進行藝考,考入美術學院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那麼這個步驟是必須的,但進入美院之後的路,還是需要自己走。

對技術的正確認知,是說,對於繪畫,需要有自己的判斷,技巧並不代表一切,想來這點在東方哲學中體現得很明顯,對技術的認知,有一個掌握過程,需先掌握,再以此衡量自己,最終是自我身份的判定問題。

以上,是個人認為學習繪畫最重要的三點。

如果想學某種特定類型的繪畫,那麼找老師,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畫就好了。

推薦閱讀:

「名家」放浪湖山心淡泊,逍遙文墨酒淋漓——蔣金岳花鳥畫作品
素描藍蝴蝶鳶的繪畫技法
繪畫隨想——韓洪偉油畫精選作品集
一日一畫
烏克蘭Denis.Sarazhin繪畫作品(2)

TAG:學習 | 繪畫 | 學習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