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話春聯(三)
7話春聯(三)
迎春征聯窺管
許多對聯愛好者都關心並積极參加各種對聯征聯評獎活動,這是好現象。多參與這類活動,對提高自己的水平肯定有幫助。因此,我們在本書中專門辟一節來講講這方面的事,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因為征聯活動大多集中在徵求春聯方面,我們就將這一節附著在講春聯一節的後面。應該說明,我們所講的雖以春聯為主,但涉及所有的征聯。
當然,我們談的一些有關征聯——特別是春節征聯——及其評獎中的相關事宜,只是個人漫談,無系統可言。拙見不過一得之愚,有似管中窺豹,能否得見一斑點,還是個未知數呢。因是以討論迎春征聯即春聯為主,放名此節為「迎春征聯窺管」。
大規模的征聯與評聯活動,大致是從1983年春節的「第一屆全國迎春征聯」開始的。十多年來,全國性和地方性、行業性的征聯活動連續不斷。年節時的徵求春聯競賽尤其熱火。中國楹聯學會及其各地的分會則常常是這種活動的主持者,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也有若干教訓。但是我孤陋寡聞,還沒有見到學會總會和各地分會的總結。外單位可能就更不曉得了。因而我冒昧地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本書讀者的注意:現在距離1999年初春已經不遠了。1999年正值建國五十周年,又是公元兩千年前的最後一年,預卜這一年的春節必然很熱鬧,料想春聯征聯大競賽一定更勝於往年。有興趣參加的讀者肯定不少。您聽聽一個參加過評聯的人的意見和建議,多少有點好處。
中國楹聯學會的主要負責幹部經常操持活動,並參加活動的全過程,最有發言權。我雖參與了十多年來北京地區舉辦的活動,其中有許多中央級機構部門舉辦的,但是大多隻擔任複評評委,很少參加初評與從頭至尾的整體組織工作,只能以參加者的身分談談個人心得體會而已。下面具體分五項拉雜寫來。
征聯活動的回顧與前瞻
回顧十幾年來的征聯活動——總的來說還是以徵求春聯的征聯活動為主,其內容,也可說範圍,大致可分四類:
1.節日聯,主要是春聯,還有中秋聯等。
2.行業聯,特別是與商業有關的行業聯,如「京華老字號有獎征聯」、「《足球報》征聯」等。也常結合徵求春聯進行,作為一種主題出現。
3.主題征聯,如「1992年金利來杯海內外『祖國和平統一"主題征聯」等。也常與春聯征聯結合,作為一種主題。
4.風景點征聯,如「劍門蜀道征聯」、「國門第一路征聯」等。這種征聯與徵求春聯的關聯不大。
它們的共同特點有三:吉慶,應景,針對性強。
多採用評委會評定,初評、複評兩級評定製。
征聯的規模一般比較大,常面向海內外、全國或本地區。
有三種情況值得注意:
1.應徵者有逐年略見減少之勢,群眾的熱情在下降。最早的幾次全國性徵聯,應徵者動輒幾十萬人,來信能裝幾十麻袋。而今也就是幾千到幾萬份罷了。
看來,群眾也有了經驗啦,知難而退的人想必相當多。從整體水平看,歷屆以來未見明顯提高,精彩作品反而愈來愈少。現在正是阮籍登廣武嘆息「時無英雄」之際,讀者有意參與,正當其時。
2.可是,辯證地看,中獎者常常在一個小圈子之內,脫穎而出者陸續出現,這些位又常常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相對固定的獲獎隊伍形成,看來還能穩定幾年。初出茅廬者很難和這一批人競爭。這是一般讀者想要參加迎春征聯這類活動時首先要考慮考慮的。當然,練練手也好。沒有場外的舉人,這是連范進也明白的事情。
3.中國楹聯學會的成立、發展與鞏固,以至於迄今為止的經常性活動,據我看,與征聯、評聯有密切關係。說此項活動是學會和各地分會的生命線,我看並不為過。因而,相對固定的評聯隊伍,包括初評與複評的人員隊伍,逐步形成。其中,參加初評的,領導初評並參加複評的,只參加複評的,共為三種人,猶如三個在某點交叉的圓形圈子。其交叉點最值得注意,那裡面才有關鍵人物吶。
征聯出題和限定範圍的問題
征聯的手法不外兩種,一是徵求半聯,也就是只出上聯或下聯,徵求另外一半。二是徵求全聯,只限定內容和範圍,但常常附帶若干條件。以下結合十幾年間所見,就其利弊略抒己見。
甲、徵求下聯或上聯
徵求半聯的方式,再加上附帶一些條件,如對於主題的要求等,明確劃一,便於評委會掌握,這是它的先天性優點。但此法在實用時的優劣與成敗繫於所出半聯,這也是無庸爭議的事實。經驗教訓中,似乎有三方面可以提出來討論:
一方面是,要事先考慮到,是否會造成應徵半聯雷同者過多的情況。這一點在集句聯中表現最為突出。例如:第二屆全國迎春征聯中的第五聯,出下聯「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徵求集句上聯。一等獎評定為「願得此身長報國」(戴叔倫《塞上曲》),答案相同者數十人。此外,人名、地名、專名詞等出聯求對也容易犯這個毛病,如「碧野田間牛得草」,下聯作「金山林里馬識途」、「金山村裡馬識途」、「白楊林里馬識途」和「白楊村裡馬識途」之類的各數十人。這就給評聯和頒獎造成巨大困難。嚴格地說,這兩道題就得算出砸了。
另一方面是,不可出這種題:即,事實上,應答的半聯,不能滿足出聯中內涵全部要求。也舉上述那次征聯中的第二聯為例,出聯是:
奪銅牌,奪銀牌,奪金牌,衝出亞洲爭寶座;
●○○ ●○○ ●○○ ○●●○○●●
這個上聯的前三個小分句各三個字,其首尾兩字相同,當中三字同屬一個部首,「金」字還是部首「金部」的領字,以上是從文字方面看;再從修辭角度看,這三個分句既是形式上的排比,又是內涵中由低到高的遞進。據我看,能完全滿足以上條件的對句,乾脆說就沒有,它是個「絕對」。而它的最後一句比較平淡,容易對出,可能造成對句雷同者較多。後來的事實證明果真如此:對「走向世界」的最多。可是這四個字全是仄聲。這四個字之後,一般用「占鰲頭」和「振雄風」、「展宏圖」等。全是「仄平平」。於是形成先五仄後二平,與上聯大大地失調。作為「絕對」來說,此上聯極可能流傳千古;作為征聯出題來說,則是一次值得總結的經驗。
再一方面是,出聯的人在某些地方水平有問題,出的題不通。當時出於某種考慮,也就用了這種人情稿,結果是,一則被內行嘲笑,二則對的下聯如果很不錯——要是不成,能獲獎么——勢必更加反襯出上聯的醜陋,使人有「新婦若能得配參軍」之恨焉。這方面的教訓我所經歷的起碼有那麼兩三遭。與人為善,胳臂折了往袖子里藏。我也就不舉例了。
可見,萬事慎之於始,出聯題最需慎重,應反覆討論,集思廣益而後定奪。萬不可匆忙、魯莽,不作深思熟慮是不行的呀!對於應對的作者來說,則必須審題。如果考慮到可能應答的內容會有許多人雷同,或者是題目太難應對無法滿足要求,寧可放棄。
下面舉幾次征聯的實例:
治國安邦,萬戶歡欣迎大法;(出句)
●●○○ ●●○○○●●
承先啟後,九州騰躍展新猷。
○○●● ●○○●●○○
[說明]1983年首屆全國迎春征聯一等獎。大法:指1982年公布的新憲法。新猷:新的規劃、宏圖。
梅柳迎春,萬里東風綻桃李;(出句)
○●○○ ●●○○●○●
鳳鸞比翼,一池新水浴鴛鳧。
●○●● ●○○●●○○
[說明]1984年第二屆全國迎春征聯一等獎,作者王玲玲。此聯出句中,梅、柳、迎春、桃、李是五種植物,而且與春前春後都有些關係。要求對句必須對出五種植物或動物,也要點出些春意來。
乙、徵求全聯
一般說來,徵求全聯總要附帶若干條件。
一是規定內容或主題。每次征聯的內涵、主題最好本身有其特定性,不可與以前的雷同。例如春聯,每年都應有推陳出新之處。
二是限定字數,甚至限定一聯中小分句的句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長聯和短聯放在一起不好評。初評時對長聯也很難把握。小分句多了,或是十幾個字一氣呵成的長句,過猶不及,都很難評。經驗表明,最好是4-20字聯,半聯內小分句不超過三句。再說,從實用角度看,楹聯字數多了,寫出來一般人家都沒有地方掛。特別是寫春聯,得相度好門框的長度與寬度。
推薦閱讀:
※2011春聯
※虎年春聯集錦
※毛筆書法春聯練習
※2015年 羊年春聯 精挑細選(500幅)
※七字春聯大全
TAG:春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