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義(一)

心臟的活動,其興奮傳導的過程是由竇房結 → 心房 → 房室結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纖維 → 心室肌纖維。在每一心動周期內,一個典型的心電圖有 5 個 ( 或 6 個 ) 波自左至右稱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圖所示 ) ,並可分為下列部分, P - R 間期 QRS 間期、 Q - T 間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圖12心電圖波及間期

1 .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動時所產生的電位變化。 P 波的起點表示激動自竇房結達到心房,其終點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動,其方向和外形與激動在心房內傳導的途徑有關,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房全部所需的時間。

正常心電圖的 P 波向上,而 aVR" 導聯中 P 波倒置: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導聯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雙向: ( 圖 13)

正常向上的 P 波頂部圓滑。 P 波的時限不超過 0.11 秒,其振幅應小於 2.5 毫米。

圖13 P波的波型

在心電圖中只要有一個導聯的 P 波超出正常範圍,就代表 P 波有異常,提示心房有病變,若無 P 波常是節律問題。

2 . P - R 間期,心臟的激動經過心房,傳至房室結:再下傳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後傳至兩心室,激動在房室結及房室束中的傳導比較慢,因之 P 波以後有一段間隙才發生心室激動, 自 P 波起點至 Q 1 由波群起點的間隙為 P - R 間期。 P - R 間期表示激動經過心房,房室結,房室束而達心室所需的時間。正常數值為 0.12 ~ 0.20 秒,嬰兒及心跳較速者, P - R 間期可較短。 P - R 間期延長常代表房室傳導阻滯。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無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隨著 R 波之後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動時電壓的變化,其起點表示激動開始達到心室,其終點表示兩心室全部受到激動,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室全部所需的時間,其形狀與激動在心室內傳播的途徑有關。由於心室各部分產生的激動的先後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幾個部分激動過程所產生的電壓變化的綜合波。

正常 QRS 波群的時間不超過 0.10 秒。

在標準導聯中,每個導聯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絕對值相加大於 5 毫米,若小於 5 毫米則稱低電壓。胸導聯每個導聯 QRS 波振幅絕對值相加應大於 8mm 。

在胸導聯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25 毫米,若電壓過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終點至 T 波的起點, S - T 段應在零電位線,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過 0.5 毫米,向上不超過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導聯中向上偏移可達 3 毫米, V 1 不超過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過正常範圍,可見於心臟病變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動復原時的電壓變化,在正常情況下, T 波的方嚮應與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導聯 T 波是倒置的,而 V 5 導聯的 T 波是向上的 ) 。

T 波的振幅在肢導聯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導聯可能高達 12 - 15 毫米,估計 T 波振幅大小時,應同時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應不小於同一心動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變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加以解釋,一般可見於心肌病變。

6 . Q - T 間期:代表心室激動開始到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此段肘間隨心搏速率而改變。心率快, Q - T 間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間期較長。正常範圍是 0.36 - 0.44 秒。 Q - T 間期延長可見於心肌病變。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後的一個較低的波,形成機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學者多認為此波代表心室傳導纖維的復極,故亦有人稱之為蒲肯野氏纖維的 T 波。一般方向與 T 波一致,應較 T 波為低,通常不超過 0.5 毫米,但 V3 導聯的 U 波有時可達 3 毫米, U 波特別明顯時可見於低血鉀情況。

心電圖的測量和分析方法

1. 波幅及時限的測量:心電圖紙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橫線和豎線組成。橫線的間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於 0.1 毫伏,每五條橫線有一較粗的橫線,代表 0.5 毫伏橫線是用以測量心電圖波的波幅即電壓,通常用毫米或毫伏來表示。 ( 圖 14) 。測量時,在基線以上偏動波,均從基線的上緣量至波頂端,其垂直距離就地正向波的電壓,在基線以下的偏動波,則從基線的下緣量至波的最低點,這樣,可除去基線本身的寬度,如要測量波的總電壓,將正負波的絕對值相加即得。

心電圖上豎線的間隔是 1 毫米,相當於 0.04 秒,每五條豎線有一粗線,兩粗線間的時間是 0.2 秒,心電圖各波及段的時限均以秒為單位表示之 ( 圖 14) 測量時,選擇偏動較大的導聯,因為偏動大的波,其起點及終點比較清晰明確,便於測量,測量時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為起止,而不以凹面為起止 ( 圖 15) 。

心電圖的測量用兩腳小分規進行之。

2 .分析心電圖的方法,分析心電圖,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將各導聯心電圖按標準肢導聯,加壓單極肢導聯及胸前導聯排列。檢查各導聯有無技術誤差,電壓標準化是否正確等。所謂電壓標準化,就是記錄心電圖時,調節電流計的靈敏度,當電流計通過 1 毫伏電壓的電流時,記錄筆偏動應為 10 毫米,不足或超過 10 毫米,則會影響波形電壓測量的準確性。

(2) 檢查每個心動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與 QRS 波群的關係是否正常,以確定心臟的節律究竟屬正常或異常。

(3) 用分規測量 P - P 間隔是否規律,測定時限,計其心率,計算的方法是,將 60 秒除以 P - P 間隔時間,即得每分鐘心率。例如 P - P 間隔為 0.8 秒,則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顫動等心律不齊,則計 3 秒內的 QR8 波群數,乘以 20 ,即為每分鐘心室率。用同法可測心房率。

圖14心電圖紙的電壓線及時間線

圖15心電圖波的電壓和時間測量

(4) 檢查 P 波的形態、振幅及寬度,第Ⅱ導聯及 aVF 和 V 1 導聯的 P 波一般較為明顯著重在這些導聯辨認及測量波。

(5) 測量 P - R 間期,在標準導聯中,選擇 P 波寬而明顯且有 Q 波的導聯進行測量,如無 Q 波,則在有明顯 P 波及 QRS 波群最寬的導聯中測量之。

(6) 觀察各導聯 QRS 波群的波形,測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導聯,測量 QRS 時限,以時限最長的導聯為準。

(7) 測量平均電軸,測量時只要求 I 及 Ⅱ 導聯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數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電軸的度數。

例見圖 16 ,圖 19

(8) 檢查 S - T 段有無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無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 檢查各導聯 T 波的形態,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雙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

(10) 測定 Q - T 間期,選擇 T 波較高且終點明顯的導聯測量之。

(11) 根據以上分析所得資料,掌握心電圖改變的主要特徵。做出心電圖診斷。

圖16圖17

I導聯QRS波幅代數和=+6+ (-1)=5Ⅲ導聯QRS波幅代數和=+1+ (-8)=7

將5和-7查表可知平均電軸=-45 0

五、小結:正常心電圖的指標

成人正常值

P 波

電壓:< 0.25MV

時間:< 0.11 ″

P — R 間期

0.12 ″- 0.2 ′

QRS 波群

時限:< 0.10 ″

Q 波:< 0..04 ″

電壓: aVF < 2MV

aVR < 0.5MV

L 1 +L 2 +L 3 > 1.5MV

RV 1 < 1.0MV

RV 5 < 2.5MV

V 1 R/S < 1

V 5 R/S > 1

RV 1 +SV 5 < 1.2MV

RV 5 +SV 1 < 4.0MV

Q 波< 1/4R

ST 段

上移: V 1 -V 3 < 3cm

其他導聯< 1mm

下移:< 0.5mm

T 波

高度應> 1/10R

推薦閱讀:

約翰書信的意義
食指的真正意義出乎意料
辦道操辦的意義
愛背後的意義?
淺析陶淵明的超越精神及其意義

TAG:意義 | 心電圖 | 波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