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茶書「大閱兵」

我國悠久的茶業歷史為人類創造了茶業科學技術,也為世界積累了最豐富的茶業歷史文獻。

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專門論述茶葉的書,而且在史籍、方誌、筆記、雜考和字書類古書中,也都記有大量關於茶事、茶史、茶法及茶葉生產技術的內容。今天,我們跟著70周年抗戰勝利閱兵的步伐,審視千百年來的中國茶書,抽出10本意義非凡的茶書,也為中國茶書辦一次「大閱兵」。

茶書NO.10:《茶業通史》

《茶業通史》分15章50節,各章內容依次是:茶的起源,茶葉生產的演變,中國歷代茶葉產量變化,茶業技術的發展與傳播,中外茶學,制茶的發展,茶類與制茶化學,飲茶的發展,茶與醫藥,茶與文化,茶葉生產發展與茶業政策,茶業經濟政策,國內茶葉貿易,茶葉對外貿易,中國茶業今昔。

茶書簡評:《茶業通史》是中國近年研究茶史的重要成果,系作者四十餘年拾零累積的分題茶史,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全面的茶葉通史。

茶書NO.9:《中國茶葉大辭典》

茶書概覽:《中國茶葉大辭典》全書收詞9972條,共3266千字,並附有彩圖198幅、隨文插圖216幅。

《中國茶葉大辭典》採用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茶葉的歷史、文化、科技、經貿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它包括茶葉歷史、茶樹育種、栽培、植保、茶葉品類、茶葉生物學、化學、茶葉加工製作、檢驗、茶葉機械、綜合利用、茶葉經濟貿易、茶具、茶俗、藝文、茶人、茶學著作、茶業機構、國外情況等l 9個方面的內容,還有ll個包含大量實用信息的附錄,編織出了茶葉科技、茶葉文化密集的知識體系。既反映了茶業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又展現了中國茶學厚重的歷史傳統。

《中國茶葉大辭典》主編陳宗懋Chen Zongmao (1933.10.1 -) ,茶學專家。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海鹽縣人。1954年畢業於瀋陽農學院植保系。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 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和國際茶葉協會副主席。

茶書簡評:《中國茶葉大辭典》是一部融多學科知識的大型工具書,是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系統、門類齊全的專科辭典,是國家「八五」重點圖書。

茶書NO.8:《茶經評述》

茶書概覽:《茶經述評》有譯註,有評論。譯註通俗易懂,評論富有新意,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同時在理論上以科學說明,又以發展的眼光對茶葉研究提出新課題,為進一步研究茶葉提出了方向。《茶經述評》比《茶經》增加了不少新內容,如茶樹原產地、茶葉的傳播,以及種茶、制茶、飲用等,自唐迄今的演變與發展,從經驗到理論均作了全面的系統總結。

《茶經》中雖列舉了不少唐以前的茶葉史料,但也有遺漏,《茶經述評》對遺漏的重要資料作了補充,並將唐以後歷代茶葉專著作了扼要介紹,集茶葉專著之大成。此外,《茶經述評》還補充了「歷代茶政沿革」,指出茶政對人民的危害,為研究茶史提供了方便。

《茶經述評》最後提出,當前茶葉研究最迫切的問題是實現茶葉生產現代化。這本專著有科技知識,有歷史資料,既評述了陸羽的《茶經》,又兼及其他古農(茶)書,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茶文化的巨作。陸定一特地為之作序,他說:「吳覺農先生的《茶經述評》就是20世紀的新《茶經》,吳覺農先生畢生從事茶業,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態度嚴謹,目光遠大,剛直不阿。如果說陸羽是『茶神』,那末說吳覺農先生是當代中國的『茶聖』,我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

茶書簡評:吳覺農先生同時又是一位知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著名農學家、農業經濟學家。我國現代茶業的奠基人。著作甚豐,所著《茶經述評》是當今研究陸羽《茶經》最權威的著作,被譽為當代「茶聖」。最早論述了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業專業和全國性茶葉總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創了茶葉研究所,為發展我國茶葉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茶書NO.7:《點茶成金》

茶書概覽:《點茶成金》是繼暢銷書《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之後,福建人民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中國第一本茶葉銷售實戰專著,全稱是《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是《茶商八部》系列之二,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上篇談如何夯實20個銷售根基,中篇談如何透視20個市場真相,下篇談如何掌握32個溝通技巧,系統而又具體地給出了72種具體的賣茶策略。

《點茶成金》由品牌實戰權威導師、遠卓品牌策劃公司策劃總監謝付亮先生和遠卓品牌策劃公司文案及SEO總監張之闖先生聯合創作,其中,謝付亮先生是著名品牌專家,被譽為「中國茶葉品牌策劃第一人」,精於用免費資源快速提升品牌和銷量,15歲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29歲被聘為客座教授,曾被譽為「少年天才」,在100餘場品牌塑造課程及論壇擔任過主講嘉賓,論著、案例及觀點被數百家媒體推薦或報道。

茶書簡評:《點茶成金》採用「案例 分析」的現場教學方式,模擬茶葉銷售的實景現場,易讀、易學,有針對性更具實用性,可以說是茶葉行業的「銷售聖經」,與《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指點茶山——中國茶業診斷與謀略》一起先後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推薦,一同創造了小眾圖書的「大熱銷「奇蹟。

茶書NO.6:《茶美學》

茶書概覽:《茶美學》將茶、茶文化與美學有機結合,入古出新,突破前人在「茶與美」的研究方面多停留於茶本身美的鑒賞,積10年之雕琢,初步構建了美學的一個新分支——茶美學的價值體系,將茶與美學的研究推至一個新的層次。

《茶美學》跳出美學傳統的原理、範疇、審美觀念、價值體系等窠臼,直視茶界美學現象和審美範疇。如作者所言,「茶葉之美,有蘇軾「從來佳茗似佳人」之喻;茶樹之美,有陸羽「南方嘉木」之謂;茶園之美,有雲海霧繚翡翠璧玉之綠;茶水之美,有琥珀瑪瑙流香之色;茶女之美,有紅裙翠袖之顏;茶藝之美,有枕流漱玉、賞心悅目之心;茶道之美,有日月星辰、天地人和之融;茶緣之美,有君子交遊、人際和諧之意;茶禪之美,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茶壽之美,有生命哲學、人生哲理之歸。」茶葉這種獨特與豐富的美,在中國哲學「天人合一」學說的引領下脫胎為一種新的美學。顯然,《茶美學》的問世,一方面引導後學,另一方面用美來感染茶人,熏陶茶產業,把「美」化為生產力、競爭力,創造更大的商業智慧。

茶書簡評:蔡教授對茶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論證,充分、系統和規範,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諸如,對茶美學進行了準確的定位,即關於茶的美學,是文化哲學的美學,是以茶為審美對象的實用型生命美學,是茶文化與美學相交叉的一門邊緣學科。茶美學有別於日本、台灣茶界倡導的「茶道美學」。茶美學的審美對象是人皆飲之的茶,以及由此而生的茶館茶樓、茶道等茶事活動、茶文化生活和審美情趣,可謂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生命美學。茶美學也異於掛在嘴邊的茶道與茶藝。茶美學是茶道的生髮,是茶文化的理論升華,是將茶學與文化學、美學的有機結合。

茶書NO.5:《神州問茶》

茶書概覽:林治先生歷四載春秋,行10萬公里路,走適全國主要產茶區,集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擷英采華,去蕪取精,凝成了這部全面反映世紀之交中國茶業現狀、茶事榮枯的紀實長篇——《神州問茶》。真可渭「萬里奔波不辭遠,痴心只為問茶來」。 他七進安溪,踏著《安溪人待客茶當酒》的熟悉旋律,一次次來到這個「茶樹品種的資源寶庫」,探詢烏龍茶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為這個有著一千多年產茶史的古老茶鄉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他兩下雲南。為了一睹樹齡高達二千七百餘年的野生茶樹王的「真容」,他不惜花費三天時間,一時在毒蛇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中疾行;一時在陡峭的高山上攀緣;一時又隨掛在懸崖上的汽車顛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茶書簡評:一部《神州問茶》,就是一部世紀之交中國茶經濟與茶文化現狀的實錄。從中我們既看到了華夏大地古老的茶文化和新興的茶經濟日益繁榮的喜人局面,又看到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及市場經濟大潮對我國茶葉生產的深刻影響及無情衝擊。

茶書NO.4:《續茶經》

茶書概覽:《續茶經》清代最大的一部茶書,也是我國古茶書中最大的。作者陸延燦,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縣(現武夷市)。在茶區為官,長於茶事,採茶、蒸茶、試湯、候火頗得其道。它洋洋10萬字,幾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書的資料。

之所以稱《續茶經》,是按唐代陸羽《茶經》的寫法,同樣分上、中、下三卷,同樣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最後還附一卷茶法。《續茶經》把收集到的茶書資料,按10個內容分類彙編,便於讀者聚觀比較,並保留了一些已經亡故的茶葉之家消息,茶書資料。

茶書簡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自唐以後閱數百載,產茶之地,制茶之法,業已歷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異,故陸羽所述,其書雖古而其法多不可行於今,延燦一訂補輯,頗切實用,而徵引繁富。

茶書NO.3:《大觀茶論》

茶書概覽:《大觀茶論》是宋代皇帝趙佶關於茶的專論,成書於大觀元年(1107)。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闢,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另外,他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茶書簡評:就內容而言,即使在今天,《大觀茶論》都可以說是有關茶的知識的入門之作。通過《大觀茶論》,人們能迅速了解和掌握有關茶的知識,尤其是,《大觀茶論》把深刻的哲理、生活的情趣,寓於對茶的極其簡明扼要的論述中,體現著智慧的光芒和生活的情趣,這或許是《大觀茶論》的最大特點。

茶書NO.2:《茶錄》

茶書概覽:《茶錄》,古代漢族飲茶論著。共1卷。一作2卷。北宋蔡襄(1012年-1067年)作於宋皇佑(1049年—1053年),是宋代重要的茶學專著。全書分為兩篇。《茶錄》是蔡襄有感於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計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

在《茶錄》序言中,他說了寫作的原由和目的:「陛上諭臣,先任福建轉使,日所進上品龍茶,最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承陛下知鑒,若處之得地,則能盡其材也。」他認為,「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採制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因此,他「輒條數事,簡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錄》」。

茶書簡評:《茶錄》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蔡襄在文學和植物學上的造詣都很深,《茶錄》和《荔枝譜》,在古今中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著作先後被譯成英文、法文等傳到國外去。

尤其是他的《茶錄》,對福建茶業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前人評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也。」(公是指蔡襄)今人也加以肯定:「十一世紀中葉,對福建茶葉生產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當推蔡襄。」

現在流行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及《茶錄》的文化和科學價值。蔡襄的芳名與他的農藝名著《茶錄》,將千秋萬代流傳於世。

茶書NO.1:《茶經》

茶書概覽:《茶經》由陸羽所著,講述了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也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茶經》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1000多年來,極大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書簡評:中國茶葉的發展,茶文化的傳播和興盛,《茶經》功不可沒。查閱百度百科資料獲悉,《茶經》在當時就已競相傳抄,《新唐書隱逸傳》說陸羽著《茶經》後「天下益知飲茶矣」。當時賣茶的人甚至將陸羽塑成陶象置於灶上,奉為茶神。《茶經》大大推動了唐以後茶葉的生產和茶文化的傳播。《茶經》之後,我國歷代出現不少有關茶的專譜,有些還標明是對陸羽《茶經》的補充。

推薦閱讀:

身材豐滿卻不外露的十大女星
盤點世界十大圖書館
可能改變您命運的十大秘密
誅仙《青雲志》十大法寶 張小凡一人獨其三!
2015十大網路流行語,你全部都懂嗎?

TAG:中國 | 閱兵 | 十大 | 大閱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