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斌:歷史與假設
趙進斌:歷史與假設 | |
作者:趙進斌 2014-05-02 | 分享到: |
歷史沒有假設,但我還是一次次假設,中華民族如果沒有秦始皇,會不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會不會演變成另一類國家?會不會與現存的西方世界並駕齊驅? 《全球通史》的作者,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論述中國時曾說過:「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了民國;第三次發生於1949年,它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可惜的是這三次中華民族轉型的重要機會,都是獨裁主義成為贏家通吃。獨裁者們用無數民眾鮮血和骨架做為坍墀,砌成威嚴的祭壇,規模宏大的樂隊奏著黃鐘、歌大呂、舞雲門,對萬民仆伏的平地,宣告著家天下「奉天承運」,主宰著對臣民的生殺予奪,而臣民只有世世代代跪拜叩頭的義務。 秦始皇,這個奠定中華帝國專制獨裁根基大廈的帝王,其相貌如何,至今仍是謎。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准,長目,摯鳥膺,摯,豺聲」。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雖然中華民族在那時已極為講究周易風水和麻衣相,但家天下的皇權從來是例外,只講血緣正統與否,不問才智如何。如果秦始皇確實長相如此,從人的本性上講這樣多重病態的人,肯定是性格怪異、乖戾。史實證明了這一點。看看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和嚴酷的刑法,就令人不寒而慄——車裂、活埋、棄市、腰斬、凌遲……《漢書·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罰的殘酷說:「赭衣(秦時罪犯皆著紅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監獄像市場一樣擁擠),連坐(一家犯法,鄰里要牽連受罰)等等。各種刑罰無所不用其極,以致「刑戮相望於道」(賈誼《過秦論》)。性格變態做事必然違背世間人倫常理。秦始皇登基即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阿房宮和巨大的驪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萬犯人和奴隸,佔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搜刮的民脂民膏佔全國總收入的十分之七,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力不織不足衣服」的悲慘景象,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秦始皇蔑視、鄙視一切思想與文化,他認為全國只有一句「皇帝詔曰」即可,對思想和文化創造了了一場空前的災難——焚書坑儒,惟我獨尊。 秦始皇是一個從來不問臣民幸福,只追求帝國強大的帝王,他崇尚國家強大,抹殺個體以統一意志,殘害百姓以成就一姓。他的富國強兵,對人民是空前絕後地深重災難,富國意味著民窮,強兵印證著弱眾。秦國軍隊被世人稱為「虎狼之師」。而百姓卻被稱為「黔首」「秦謂民為黔首」「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刻石頌德,分立三十六郡,更民名曰黔首」。(黑首) 這樣一個從生理到心理都嚴重病態、變態的空前絕後的暴君恰恰誕生在中華民族,從此,華夏子民們被囚禁在專制獨裁的籠子里,寒冬臘月盼春光,茫茫黑夜盼天亮。 秦始皇創立的秦朝滅亡後,自漢至清,沒有一個王朝官方意識形態肯定過它,從司馬遷、賈誼開始,沒有一個讀書人同情過它;甚至,沒有一個野心家、暴君敢於公開聲明自己效仿秦朝。但奇蹟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大救星的毛澤東,入住紫禁城後,他生前對秦始皇的讚美、褒獎超過了歷朝歷代的君王,確是空前絕後。 毛澤東生前經常把自己比作秦始皇。他說「我就是馬克思加秦始皇」。在他執政27年間,他治國理政手法,確實借鑒引用不少秦始皇的發明創造。 早在建國之初,針對黨外人士對鎮壓反革命不理解時,毛曾說過:「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是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 毛澤東一生看不起知識分子,從1957年反右開始,他就效仿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曾在1958年5月18日八大二次會議代表團團長會議上的講話中說:「范文瀾同志最近寫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很高興。這篇文章引了許多事實,證明了厚今薄古是我國的傳統,引了司馬光……可惜沒有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張「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專家。當然。我也不贊成引秦始皇。(林彪插話:秦始皇焚書坑儒)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鎮反,還沒有殺掉反革命的知識分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的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大笑) 毛澤東對「焚書坑儒」這個話題很敏感,他想到過去秦始皇聲譽一直不大好,毛澤東要為之「正名」,就想給秦始皇「說幾句公道話」。在 1964年8月在一次談到黃河流域的水利建設時,他又講道:「齊桓公九合諸侯,訂立五項條約,其中有水利一條,行不通。秦始皇統一中國,才行得通。秦始皇是個好皇帝,焚書坑儒,實際上坑了460人,是孟夫子那一派的。其實也沒有坑光,叔孫通就沒被殺么。孟夫子一派主張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法後王,後王就是齊桓、晉文,秦始皇也算。我們有許多事情就行不通,秦始皇那時也有許多事情行不通。」 1964年9月,在接見外賓的談話中,毛澤東又說: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封建君主還沒有一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毛確實在為秦始皇打抱不平。在 文革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漫長地獄歲月,「臭老九」是毛給知識分子的蔑稱。1975年10月他在一次《重要指示》中講過「真正的本事不是在學校學的,孔夫子沒有上過大學,還有秦始皇、劉邦、漢武帝、曹操、朱元璋,都沒上過什麼大學。」文革中,他還在親自發動的批孔運動中說:「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 郭沫若建國前後寫了多篇劇涉秦的歷史劇,諸如《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讀「隨園詩話」札記——論秦始皇》等一系列文章,對秦始皇進行猛烈的批判,他在小說《秦始皇將死》和歷史劇《高漸離》、《虎符》中,以更加生動形象的形式來演繹這位暴君的醜惡,為此引起毛澤東的不滿。196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會上,毛澤東點名批評郭沫若說:「你那個《十批判書》崇儒反法,在這一點上我也不那麼贊成。」郭沫若為此不得不收回以前說過的話。1972年發表的《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明確稱頌說:「秦始皇的傑出處就是在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他跟著時代的進步而一同進步了。」即使是這樣,毛還是對他再次進行批駁。1973年,毛澤東又多次向中外人士重申他稱讚秦始皇的觀點,並寫了一首題為《讀封建論致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待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毛澤東一統天下後,為何不時對始祖秦始皇大加讚賞、腥腥相惜?仔細分析、推敲倆人性格,可見一脈端倪。李興濂在其《毛澤東與秦始皇》文章中,做了這樣的分析: 兩人都有背叛性格。秦始皇的背叛主要體現在他母親的身上,圈禁母親,誅殺母親情人及其與情人所生之子。毛的背叛則更多體現在父親身上,出身於地主家庭的毛,竟將父親辛苦積攢的地券撕毀,最終走上「鬥地主,分田地」並與父親所在社會階層背道而馳的人生之路。 兩人都是中央集權,也就是一人集權。秦始皇是中央集權制的開創者,他幾乎將全國的權力集於皇帝一人之手。毛則是中國推翻帝制以後,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帝王式的人物,所有權力全部牢牢掌握在毛的手裡,其個人威信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可以說,毛的集權程度和個人威望,只有秦始皇能媲美。 兩人都是用武力手段完成大業。二千年前的秦始皇嬴政,人稱「奮六世之餘烈、震長策以御宇內、吞二周以亡諸侯、履至尊以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封建集權制國家,被稱為「千古一帝」。 毛澤東投身革命由秀才而起兵,發揮其樂於鬥爭並善於鬥爭的天才,對內同「左傾冒險」、「右傾投降」等各種機會主義路線鬥法;在外敵入侵時,他窩居窯洞中,開展整風,樹立權威,讓外敵消耗對手。外敵趕走了,他與對手較量中勝利了,最終統一了中國,只差一個台灣省和港澳。秦始皇徹底終結了過去的時代,將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序幕正式拉開;毛澤東則在孫中山終結了封建時代後,將國民黨領導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大陸扼殺於搖籃之中,並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熱潮。 兩人都搞焚書坑儒。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遏制不同思潮,實行愚民政策,採取了焚書坑儒極端的行動,導致中華眾多文獻典籍的徹底失傳,中華文明因之而出現了一個大大的斷層。隨後的打倒孔家店、除四舊等運動更是讓中華文明慘遭浩劫;文革中,知識分子更被冠以「臭老九」和「牛鬼蛇神」加以羞辱批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文革浩劫災難性的後果,至今仍不時顯現。 兩人都善於搞陽謀。秦始皇廢百家之言,焚書坑儒後,還怕儒生以古非今,威脅一尊之位,他又耍一個陽謀,假意下詔求才,封名儒700餘人為「郎」,騙至驪山馬谷中,將700餘人全部壓死在坑道里。毛澤東以「百花齊放」為誘餌,誘使不同政見者、意見相左者紛紛現身,進而馬上變臉,55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 兩人都搞勞民傷財的「大躍進」 。秦始皇忙著築長城、修馳道、開靈渠、設郡縣、建阿房宮、營造宮殿關中有300處,關外400餘處。修驪山墓,終於引起天怒人怨。毛強行集體化運動、共產主義試驗、大鳴大放、大躍進大鍊鋼鐵,搞大三線、深挖洞,以及後來名聞遐邇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幾億中國人過著煉獄般的生活,在卡路里的攝入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還要歇斯底里的喊口號;遍地餓殍還要抓緊階級鬥爭。 兩人都愛出巡。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曾經5次出巡,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連年萬里巡行是十分艱苦的事,但他為家天下計,「親巡天下,周覽遠方」,其實都是為家天下計。秦始皇在各地刻石紀念,所謂「東撫東土,以省卒士」,「臨察四方」,「宣省習俗」,以及《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所謂「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強,威服海內」,都說明了這一情形。毛澤東也是在全國各地大建行宮,每逢發動運動,搞掉對手,就選擇出巡方式,「拋石頭、摻沙子、挖牆角」,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兩人相似的地方還很多,比如,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毛澤東搞漢語拼音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推廣樣板戲。秦始皇稱自為朕,去君王之稱為始皇,「嬴祖龍」,並想一世二世三世永世萬年。毛澤東被稱為「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統帥、偉大舵手」,「 紅太陽」、「 大救星」、「 世界人民偉大的領袖」, 讓人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壽無疆」。 中華民族兩次重要的轉型機會,恰恰遇到倆位對專制獨裁極其嗜好的帝王,歷史老人就這樣和炎黃子孫這個族類開起了亘古未有的玩笑。當西方世界國民已經盡情享受民主、自由、天賦人權時,億萬炎黃子孫還在大肆頌揚並不時溫習秦始皇留給我們悠久的優良傳統和繼承他的寶貴遺產。 縱觀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史,這個星球上專制主義是大多數民族都經歷過的,但他們卻大都迷途知返,中道醒悟,毅然決然奔向民主自由體制。惟有中國的專制主義歷史特別長久、紮根特別深厚,瀰漫於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李慎之先生對中國專制主義特點做了深入的剖析,他總結出中國專制主義歷史有七個特點,其一,資格老,歷史悠久;其二,教政結合式的專制統治,皇帝不僅實行政治統治,還管思想教化,也就是說統治者還承擔著老師的職能;其三,「政治倫理化,倫理政治化」,從而使得專制統治帶有幾分人情味。皇帝不僅是統治者,還是全國人民的父親,馴良的老百姓被稱為「子民」;其四,「大一統」觀念,皇帝把自己視為天下的「共主」,這樣很難與其他國家平等相處;其五,建立了完善的專制集權的官僚制度;其六,思想統制和自秦始皇開始就實行的燔百家書「以愚黔首」政策,此後這種統治越來越精緻化,儒家也越來越配合。「非聖人之志不敢存,非聖人之言不敢言」,「輿論一律」都是其延伸,到「文革」中的「全面專政」為其頂峰;其七,專制主義的生命力特別頑強。 專制文化的熏染,使人們處在蒙昧狀態,個性不成熟,好搞極端,窩裡斗,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橫逆當前,縮頭縮腦,一副順民模樣;危險消失,張牙舞爪,滿腔暴民心態。龍應台先生講到台灣現狀時曾說,民主制度建立後,發現民主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因此,李先生特彆強調啟蒙的必要。他曾講,如有來生,他願意做一個公民教員,把法治意識、公民意識普及於世,造就現代化的人。 為什麼這塊土地上總是播下龍種,收穫跳蚤?為什麼改革開放30多年了,在中國社會,公民意識十分薄弱、稀缺?大多數民眾沒有「獨立、自由、自尊」的思維意識?為什麼難於造就成現代人?關鍵有兩條,一是長期的專制主義制度的控制,一是長期專制文化的熏染。用魯迅的話說「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 假設歷史再一次將轉型的機會垂青於這個古老的民族?當轉型期降臨之際,這個民族能緊緊地抓住嗎?這個歷史課題在叩問著每一個有良知中國人。
來源:影響力網
|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昨天和今天:江西省清江縣和豐城縣分別淪陷
※母愛無疆--中國歷史上七位偉大的母親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難對的十大大對聯,你對的上嗎?
※帶一本歷史書去旅行
※西泠印社2010春拍成交額創歷史新高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