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ASA 專輯宇宙美圖(26)

在這張用宇宙級畫筆所畫出的天體靜物畫里, 塵埃雲NGC 2170在中央偏左處綻放光芒。 它和其他的藍色反射星雲,因反射附近熾熱恆星星光而發光。 影像中還可以看到一個小型的紅色發射星雲、 暗色吸收星雲、以及一大群的背景恆星。靜物畫家經常選擇家居物品作為題材,類似的在麒麟座這個大質量恆星誕生雲里, 雲氣、塵埃和熾熱恆星也都是隨處可見的天體。 這個稱為Mon R2的分子雲非常的近,估計離我們只有二千四百光年而已。 在這個距離,這幅」畫布」的寬度約為40光年。

壯麗的螺旋星系NGC 1309位在波江座內,離我們約有一億光年遠, 其大小約為三萬光年,是我們銀河系大小的三分之一。 NGC 1309的漩渦臂在藍色年輕恆星所聚成的星團和塵埃帶的妝點下現出了蹤跡, 它們蜿蜒環繞由較年老黃色恆星所組成的星系核。 NGC 1309不僅僅只是一個美麗的正面星系而已, 觀測最近出現在它內部的超新星和造父變星, 可以校準宇宙擴張速率的量測。 當您仔細看過這美麗星系的結構後, 不妨也觀賞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所記錄的許多遙遠背景星系。

一場宇宙劇變所留下的超新星遺骸仙后座A (Cassiopeia A; Cas A),幸運地離我們遠達11,000光年。大質量恆星爆炸死亡所形成的仙后座A超新星,發出的光大約在330年前傳抵地球。而位在影像中心這團仍在擴張中的爆炸碎片雲,現在的跨幅約有15光年。上面這幅影像,是由呈現星場與黯淡雲氣絲的可見光影像及新星X射線望遠鏡 (NuSTAR X-ray telescope)的影像數據結合而成。X射線數據以深至淺藍上色,在高於可見光子近十萬倍能量的波段,展現了擴張震波支離碎裂的前緣。

史蒂克妮隕石坑 (Stickney Crater)是火衛一上最大的隕石坑, 它的命名源自Chloe Angeline Stickney, 她是數學家,也同時是在1877年發現火星兩顆衛星的天文學家霍耳 (Asaph Hall)之妻子。 史蒂克妮隕石坑的直徑超過九公里,幾乎是火衛一直徑的一半, 因此造成這個碩石坑的撞擊,也幾乎讓這顆衛星粉身碎骨。 這張色澤經過強化的精彩彩色影像呈現了隕石坑及它周圍的景觀, 它是2008年3月由火星探勘號上的HiRISE 相機在距離火衛一六萬公里時所拍攝。 雖然像小行星的火衛一的表面重力不到地球的千分之一,但隕石坑邊坡上的拖痕,可能是長久以來鬆散物質滑落所造成。 靠近隕石坑邊牆的淡藍色區域,應是較近期曝露出的表面。 影像中這些很有趣的溝渠起源不明,但可能和造成這個坑的撞擊有關。

這幅橫瞥過星野的望遠鏡組合特寫影像,呈現了這片大自然的美景。 這幅影像涵蓋了6度的天區,相當於地球天空中12個滿月的寬度。 影像左側的團狀紅色輝光雲氣,是跨幅達300光年的龐大光弧之一小部份。 這道肉眼不可見的光弧名為巴納德圈 (Barnard』s loop),是由數個古老超新星爆炸和大質量恆星恆星風所吹襲而成,更因氫原子受激發發光而現蹤。巴納德圈離我們約1,500光年遠,中心約略在獵戶座大星雲這個恆星室為中心。後方則是我們銀河系盤面所形成的富星場。 影像右方則可見到離我們約2,400光年遠的NGC 2170,它本身是一個富含塵埃的星雲,附近有另一個分子雲。

這是什麼東西? 它是在海底一艘古希臘沉船上發現的。 雖然它很多功能都還是未知,但它的複雜性已經讓人們研究了數十年之久。 最近藉助於X光造影,人們才了解安提凱希拉天體儀(Antikythera mechanism)的本質, 並且發現了幾個令人驚奇的功能。 由於這艘船的沉沒於西元前80年, 因此像安提凱希拉天體儀這麼精確的機械式計算機, 為何會出現在那個年代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一般認為像這麼複雜的高科技產物,應該要再晚個1,000年才能製造出來。 它的齒輪組像是一個可攜式的太陽系儀,可以用來預測星星和行星的位置, 以及何時會出現月食和日食。 上面照片所示的安提凱希拉天體儀, 高約33公分,和一本大型的書籍相當。

天空中的北美洲星雲可以做到地球上的北美洲所不行之事 — 形成恆星。 特別的是,這個和禁錮在地表的大陸相似的星雲, 它明亮的部分看來就像中美洲與墨西哥, 同時也是氣體、塵埃、與被稱為天鵝牆的新生恆星的溫床。上面的影像顯示出這堵恆星形成的巨牆被明亮年輕星球所照亮與侵蝕的痕迹, 與部分已經形成的恆星被黑暗的塵埃所掩蓋的風貌。 影像顯示的北美洲星雲(NGC 7000) 的這個部分橫跨約 15光年,位於天鵝座方向約 1,500光年遠處。

在這張天文影像中心位置的星系是側對著我們的大型螺旋星系NGC 4945, 它的大小几乎和銀河系一樣大;充滿塵埃的盤面、年輕的藍色星團、粉紅色的恆星形成區, 在這張望鏡鏡拍攝的色彩豐富銳利影像中相互爭艷。 NGC 4945位在廣闊的南天星座半人馬座內,與離銀河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距離相比, 它位在六倍遠的距離,也就是約1300萬光年。 雖然可見光波段難以觀測NGC 4945中心區域,但從X射線和紅外線波段的觀測得知NGC4945的星系核有明顯的高能幅射和恆星形成區; 黑暗且活躍的星系核讓這個華麗的島宇宙被歸類於西佛星系,並推測中心極可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本月攝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的這幅夏夜影像里,夏天的雲彩框住了天與地之間的景觀。不過,地球的雲氣並非景象中的唯一,懸在地平面上空的弧狀南天夏季銀河上,更散布著群星聚成的輝光雲和星雲;包括南十字附近的黝黑煤袋星雲及淡粉紅的船底座星雲。此外,銀河的衛星星系─遠達200,000光年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亦清楚可見。而老人星 (Canopus)這顆船底座的最亮星和地球天空的第二亮星,更在300光年遠處綻放光芒。這幅以恆星為導星的5分鏡長曝光影像,更捕捉到400公里地球軌道上、在陽光中閃爍、曳著長跡的國際太空站。

今天是機會號登陸火星九周年的日子,經過多達3200火星太陽日, 來自地球的高球車大小的探測車仍很活躍地探索火星,即使原定火星探索計劃的時間只有三個月。 從登陸地點算起,機會號已行駛35公里,它的全景照相機在去年11月和12月期間,記錄下了上面這張合成影像中多個片段。整幅影像的跨幅約210度, 包含奮鬥坑的西方邊緣、馬傑維克丘、影像左方的黑色礦脈銅崖(Copper Cliff), 和位於遠方右側的明亮礦脈-懷特沃特湖(Whitewater Lake)。 另外,這幅影像是以人眼能看到的實景來做色彩調整。

這幅1月17日攝於美國.阿拉斯加州下米勒溪 (Lower Miller Creek)的雪景,呈現了星空和被月光照亮的地景。懸在西方地平面群山上空的是過度曝光的上弦月,它的周圍鑲著一圈冰晶產生的月暈,左、右方則各有一個幻月 (moondogs)。幻月有時也稱為假月 (mock moons),較科學性的名稱為幻月 (paraselenae)。與幻日 (sundog; parhelio)類似,幻月是月光被高捲雲內的纖薄六角形放晶折射所產生的。從冰晶的幾何形狀,可以推算出它與月亮的夾角為22度。與月亮的月盤比起來,幻月黯淡得多,而且月亮低垂時較易見到。

在我們這個世代里,麥克諾彗星 (Comet McNaught)可能算是最為上相的彗星。2007年1月在北半球大展英姿之後,這個彗星就移到南天,並發展出一道不尋常的頎長彗尾,讓南半球的觀星人為之傾倒。上面影像呈現了這顆彗星出現在智利.聖地牙哥市上空的情景。從位在安地斯山脈的拍攝地點看出去,往上有麥克諾彗星和壯麗開闊的星空,前方有一輪彎彎的眉月,往下則可看到雲層、大氣塵霾和聖地牙哥市的燈火。2013年有機會看見更精彩的彗星;在3月初,泛星彗星 (Comet PANSTARRS)預期將增亮到肉眼可見,而在年底,艾松彗星 (Comet ISON)的演出,可能會包括橫過整個天空的彗尾、裂解、及增亮到成為紀錄中最明亮的彗星。

位在北天星座人馬座里的三裂星雲(Trifid Nebula)是個著名的恆星形成區,它內部的明亮雲氣和塵埃雲帶糾結成團。 在星雲中央,三道巨大的塵埃暗帶會聚在一起,使這個星雲以三裂星云為名。 此外,影像右方有山峰狀的濃密塵埃雲,以及散布在星雲各處的塵埃絲帶, 而影像中央的那顆大質量恆星提供了三裂星雲發出輝光的能源。 三裂星雲又名M20, 年齡大約是三十萬年,是已知最年輕的發射星雲之一。三裂星雲距離我們大約有9000光年遠,上圖所呈現的區域大約有10光年寬。這幅合成影像是包含地面8.2米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拍攝的影像提供亮度資訊、 2.4米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細節影像,以及Martin Pugh提供的色彩資料, 最後由Robert Gendler進行合成影像提交。

飄浮在南天的悅目暗飾帶星雲 (Dark Doodad Nebula),是蒼蠅座 (Musca)內一個吸引雙筒望遠鏡的觀測標的。這朵後方襯著富星野的宇宙塵埃雲,位在鮮明的煤袋星雲及南十字星群之南。在這幅影像中,綿延近3度的暗飾帶星雲,看似終結於球狀星雲NGC 4372。不過,NGC 4372是銀河系銀暈的一部份,是遠達20,000光年的背景天體,只是湊巧和暗飾帶星雲在同一視線方向。邊界鮮明的暗飾帶星雲,是蒼蠅座分子雲的一部份,它合韻的昵稱,是天文攝影家和作家Dennis di Cicco 1986年在澳洲荒野觀測哈雷彗星時首先提出的。暗飾帶星雲離我們約700光年遠,長度超度30光年。

推薦閱讀:

竹林風景[極品美圖]
【美圖共享】◆芳姿撩人42(14P)
【頭條】張張美圖為您呈現光山首屆龍舟賽盛況!先睹為快~~
一紙煙嵐日記谷【精美圖文】
高清優美的風景【極品美圖】

TAG:宇宙 | 美圖 | NA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