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爭端,普通國民贏,國家才算贏
今天有媒體報道,在武漢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工作的一線工人,在中日釣魚島爭端發生後,每月收入減少近2000元。同時,也有媒體報道了日本財務省最新公布的貿易數據。這批數據顯示,日本9月份出口總額同比下跌10.3%,致貿易逆差達5586億日元。據說,這是日本自1979年有相關數據記錄以來,首次在9月份出現逆差。
中國的一個普通工人,世界貿易大國之一日本的貿易數據,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中日釣魚島爭端發生了關聯。在武漢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狀態正常的情況下,上述媒體報道中的一線工人可以收入5000元人民幣左右。一個普通的一線工人,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不獨在湖北,就是在整個中國,也應算是高薪工人了。5000元人民幣的月收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已經遠超中國國民平均收入水平。當然,即使減去2000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這個普通工人的收入也仍在中國城鎮居民2011年人均收入水平(近2.4萬元)之上。
在此,日本本土本田公司的一線工人,可以「分攤」到多少貿易損失,當然是很難計算的事。但是,即使在統計方法不一的各類數據中,挑選一個最接近的數據,日本的人均收入也至少在中國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上。顯然,假設日本本土本田公司的一名一線工人在月收入中「分攤」到了2000元(人民幣)的損失,那麼,從5000元中減去2000元,和從5萬元中減去2000元,對普通工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正如媒體報道所說,對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一個剛剛結婚的普通一線工人來說,「收入的減少於這對新婚夫婦而言可謂是傷筋動骨」。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受到「傷筋動骨」影響的普通中國人,遠不止上述那個工人和武漢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的所有一線工人。在中日釣魚島爭端擴及經濟等各領域後,媒體終於關注到了普通中國人所受到的影響。實際上,以當今中日經濟的相互依賴度,要判定誰能夠在這場互相「砸場子」中勝出,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即使在相對而言表面對日本影響大、對中國影響小的汽車生產和貿易中,日本汽車公司的損失,體現在中國市場上,也並非是中國消費者的福音。在此,先不論日本汽車公司的中方合作廠家的損失,只是日本汽車公司的退出,無疑將使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度下降,其結果是其他品牌汽車價格相對抬升或降價幅度減少、速度放慢,先進技術轉移至中國汽車市場的動力衰減……
其實,即使在媒體報道相對集中的旅遊領域,中國旅行社取消赴日旅遊的結果,其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也並不集中在日本一方。有數據顯示,去年日本來中國旅遊的人數為300多萬,中國赴日旅遊的人數為100多萬,同時,日本遊客搭乘中國航空公司航班的比例,要遠遠高於中國遊客搭乘日本航空公司航班的比例。中日兩國旅遊團各自取消的後果,除了雙輸以外,不會有更好的結局。
中日釣魚島爭端,說到底,是要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國與國爭端。並且,這場爭端的最終解決,按照相關評論的說法,「最終還是要靠國家的綜合實力」。那麼,國家的綜合實力體現在哪裡呢?毫無疑問,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就應該體現在國家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體現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愜意與放鬆上。以犧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為代價,甚至與對方去「拼」誰對艱苦生活更有忍受力,那麼,這就無疑喪失了贏得爭端的意義。
推薦閱讀:
※中日關係陷冰點 小泉正式下台不悔參拜靖國
※取消購島是中日談判的先決條件
※厲害了我的診斷技術!中日醫院皮膚科引進「照妖鏡」
※「維護政治基礎,把握髮展方向」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冷眼看中日釣魚島